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四個皇帝的求賢詔書,滅掉了入侵強敵,最後一篇霸氣側漏

一直以來, 中原王朝一直受到北方的匈奴侵犯, 面對匈奴人那種打了就跑的戰術, 歷代帝王都很頭疼。 楚漢之爭的時候, 匈奴崛起。 冒頓單于把漢高祖劉邦困在白登40天, 幾乎別擒, 靠陳平的美人計退了冒頓單于。 一面是強大匈奴的不斷進犯, 另一面是一個疲憊不堪、民生凋敝的國家, 漢高祖劉邦、呂後、漢文帝、漢景帝幾代人勵精圖治, 對匈奴採取和親隱忍戰略, 換取和平穩定的發展空間, 才使得中原王朝迅速恢復輝煌。 到了漢武帝時期, 手握五代人民積攢下的雄厚國力, 加上漢武帝的天才戰略部署。

爆發了全面對匈奴的戰爭, 徹底解決這個不斷騷擾入侵的強敵。

中國自古以來都把招攬人才作為國家的基本國策;從推舉制到科舉制, 到現代社會的高考, 公務員考試等等各種考試。 中國的頂層管理者們在不斷的增加發掘人才的管道。

布衣皇帝劉邦

下面我們看看四個皇帝的四篇詔書, 不難發現其中的聯繫, 更能看出一個國家從一窮二白到復興全盛:

高帝求賢詔

兩漢:班固

蓋聞王者莫高於周文, 伯者莫高於齊桓, 皆待賢人而成名。 今天下賢者智慧, 豈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 士奚由進?今吾以天之靈, 賢士大夫, 定有天下, 以為一家。 欲其長久, 世世奉宗廟亡絕也。 賢人已與我共平之矣, 而不與吾共安利之, 可乎?賢士大夫有肯從我遊者, 吾能尊顯之。 佈告天下, 使明知朕意。

御史大夫昌下相國, 相國酂侯下諸侯王, 禦史中執法下郡守, 其有意稱明德者, 必身勸, 為之駕, 遣詣相國府, 署行義年, 有而弗言, 覺免。 年老癃病, 勿遣。

白話譯文:

聽說古代聖王沒有誰超過周文王的,

霸主沒有誰超過齊桓公的, 他們都依靠賢人成就功名。 現在天下賢人有智慧有才能, 難道只有古代才有這樣的人嗎?擔憂的是君主不肯去結交, 賢土從什麼途徑進身呢?現在我靠上天神靈和賢士大夫平定了天下, 統一全國成為一家。 希望長久保持下去, 世世代代奉祀宗廟到無窮。 賢人已經和我共同平定天下了, 而不和我共同治理天下, 可以嗎?賢士大夫們肯同我共事的, 我能夠使他貴顯。 把詔令佈告天下, 讓大家明白我的意思。 御史大夫周昌把詔書下達相國酂侯, 相國酂侯下達各諸侯王, 禦史中執法下達各郡太守。 如果有美名和美德相稱的, 一定要親自勸他出來, 給他準備車馬, 送他到相國府, 寫下經歷、狀貌、年齡。
如果有賢人而不推舉, 發覺後要免除他的官。 年老而體弱多病的, 不要送來。

漢高祖劉邦, 出身草根

解析:

剛建國的劉邦, 要製作天子車架, 居然找不到四匹顏色相同的馬。 戰爭已經讓這個社會幾乎回到了刀耕火種的時代。 楚漢戰爭結束後, 劉邦的漢朝接手的其實是一個爛的不能再爛的爛攤子;國家和老百姓都需要一個和平安定的環境喘口氣,

休養生息。 很明顯, 不能再用打天下的戰爭思維來管理這個百廢待興的天下。

漢高帝雖然認識到人才的重要性, 但是他依然認為他的天下“於馬上得之”, 對知識份子十分的厭惡甚至拒斥。 於是陸賈反駁他說:“于馬上得之, 寧可以馬上治之乎?”高帝劉邦聽完後, 遂有所悟, 後來就頒佈了這道《求賢詔》。 這篇文章把人才的位置放的很高, 漢高祖的是邀請天下有才能的人共同治理天下。

文章開篇即以古代的賢王霸主自比, 提出了他們成功的原因在於任用賢能。 接著認為當今天下也有像古代一樣的賢才, 還把天下的興衰治亂與賢才的能否進身致用聯繫起來。 最後,提出了自己的旨意:要求他的下屬官吏舉薦賢才,有而不薦的還要受到懲罰。於是他將自己經天緯地的鴻圖大略與招納賢才的實際行動結合了起來,表現了一代帝王的雄才大略。

文帝議佐百姓詔

兩漢:劉恒

間者數年比不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災,朕甚憂之。愚而不明,未達其咎。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過與?乃天道有不順、地利或不得、人事多失和、鬼神廢不享與?何以致此?將百官之奉養或費、無用之事或多與?何其民食之寡乏也?

夫度田非益寡,而計民未加益,以口量地,其于古猶有餘,而食之甚不足者,其咎安在?無乃百姓之從事于末、以害農者蕃、為酒醪以靡穀者多、六畜之食焉者眾與?細大之義,吾未能得其中。其與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土議之,有可以佐百姓者,率意遠思,無有所隱。

白話譯文:

近來連續幾年作物欠收,又有水災旱災和疾病成災,我非常擔憂啊。我愚而不明,不知道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我想,我的政策有過失因而執政有過錯嗎?是天道有不順、地利或許沒有得到、人事大都失去了和睦、鬼神被遺棄沒有祭祀嗎?為什麼會這樣呢?養官的俸祿是不是太多了,沒用的事是不是做得太多了?為什麼民眾的糧食會匱乏呢?

計算(一下)田地沒有更少,統計民眾人口沒有增加,按照人口來算田地,那比古人還有多餘啊,但吃的東西非常不足的,它的根源在哪裡呢?難道是百姓從事商業損害農業的地方很多,還是做酒浪費的穀子很多,禽畜吃掉的糧食很多嗎?大大小小的道理,我沒能明白它的主要原因,要與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們討論這個問題,有可以幫助百姓的辦法,用心大膽地廣開思路,不要有所隱瞞!

漢文帝和竇皇后

解析:

漢朝前期由於急需恢復國力,皇帝的統治思想是道家的思想,講究的清靜無為治天下。為老百姓營造一個良好的穩定的社會環境。在漢文帝的這篇詔書的主題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一心一意謀發展。開篇漢文帝就問出了一連串的事關民生的問題,精簡機構,杜絕官員魚肉百姓,並且嚴令各級官員要想辦法為百姓脫貧致富。漢文帝自己也多次下詔,把宮中的宮女釋放回家,嫁人生子,過尋常人家的幸福生活。並廢除了許多的嚴刑峻法,極大的激發了當時的社會生產力。韓文字自己也是衣著樸素,飲食簡單;以身作則。漢文帝也是歷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的開啟者。

景帝令二千石修職詔

兩漢:劉啟

雕文刻鏤,傷農事者也;錦繡纂組,害女紅者也。農事傷,則饑之本也;女紅害,則寒之原也。夫饑寒並至,而能無為非者寡矣。朕親耕,後親桑,以奉宗廟粢盛祭服,為天下先。不受獻,減太官,省繇賦,欲天下務農蠶,素有畜積,以備災害;強毋攘弱,眾毋暴寡,老耆以壽終,幼孤得遂長。

今歲或不登,民食頗寡,其咎安在?或詐偽為吏,吏以貨賂為市,漁奪百姓,侵牟萬民。縣丞,長吏也,奸法與盜盜,甚無謂也!其令二千石修其職!不事官職耗亂者,丞相以聞,請其罪。佈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白話譯文:

在器物上雕鏤花紋圖形,是損害農業生產的事;編織精緻華麗的絲帶,是傷害女工的事。農業生產受到損害,就是饑餓的根原;女工受到傷害,就是受凍產生的根原。饑寒同時出現,而能不做壞事的人是很少的。我親自耕種田地,皇后親自種桑養蠶,為的是給祭祀祖廟時提供穀物和祭服,為天下人民作個先導。我不接受進獻的物品,減少膳食,減少老百姓的徭役賦稅,是要天下人民努力種田和養蠶,平時就有積蓄,用來防備災害。要使強大的不要侵犯弱小的,人多的不要欺淩人少的;使老人能長壽而終其天年,小孩和孤兒們能順利地成長。

今年收成不好,人民的口糧很少,原因在哪裡呢?是不是有些奸詐虛偽的人擔任了官職,官吏用財物作交易,掠奪百姓,侵害人民?縣丞,是縣吏中的首領,他們借著執法的機會做壞事,助盜為盜,這樣實在是失去了朝廷設置縣丞的用意。命令郡守們各自嚴格履行自己的職責,對於不忠於職守、昏昧不明的郡守,丞相把他們的情況報告我,要請求治他們的罪。特把這道命令宣告天下,讓大家明確知道我的意圖。

漢景帝劉啟

解析:

盜賊起于貧窮,富足知禮儀。劉啟知道老百姓窮困吃不起飯的時候,一定會為了吃飽飯而做壞事。在位期間,劉啟不但自己帶頭耕種,還嚴令各級官員禁止鋪張浪費,勞民傷財。為了奢侈而消耗民力。劉啟在位期間,推行“削藩策”,削諸侯封地,平定七國之亂,鞏固中央集權,勤儉治國,繼續奉行“與民休息”政策,發展生產、減輕賦稅。漢景帝用有一個非常清醒的政治頭腦,在這篇詔令中指出:官吏們憑法作奸、助盜為盜是百姓饑寒並至的原因,因而打算整頓吏治,而且首先要求二千石的高級官員各修其職、忠於職守。所謂,己不正,雖令不行。劉啟嚴令各級官員得的消耗百姓。

在漢景帝之前,有個特別有意思地方:所有的政治鬥爭都是發生在上層,從來不波及下面百姓。

也正因為漢文帝、漢景帝代人的勵精圖治,讓漢朝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雄厚的物資。史書記載,當時漢朝倉庫裡存的錢多到用不完,串錢的繩子放的都風化斷掉;穀倉裡的糧食多的流出來,不得不大規模建倉;普通人家出門如果騎的是一匹母馬,自己都會感覺不好意思。

武帝求茂才異等詔

兩漢:劉徹

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負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駕之馬,跅弛之士,亦在禦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異等可為將相及使絕國者。

白話譯文:

要建立不同一般的事業,必須依靠特殊的人才。有的馬奔跑踢人,卻能行千里;有的人受到世俗譏諷,卻能建立功名。這些不受駕馭的馬和放縱不羈的人,也在於如何駕馭他們罷了。我命令:各州各郡要發現官吏和百姓中那些有優秀才能,超群出眾,可擔任將相及出使遠方的人才。

注:茂才西漢稱秀才,東漢避漢光武帝劉秀之諱改稱茂才,又常稱作“茂才異等”。

漢武帝劉徹

解析:

這是最短的一篇,也是最霸氣的一篇。經歷了漢文帝、漢景帝兩代的財富積累。漢朝擁有了足夠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面對北方匈奴的騷擾和侵襲。漢武帝一改前面的“和親”政策,要立非常之功。任用了經濟學大師桑弘羊,實行推恩令削弱各地諸侯王;提升冶鐵技術。通過與匈奴的連年征戰,衛青、霍去病對匈奴主力的打擊消耗,使得匈奴再也沒有能力侵犯中原,奠定了中原王朝一千多年的穩定繁榮。

最後,提出了自己的旨意:要求他的下屬官吏舉薦賢才,有而不薦的還要受到懲罰。於是他將自己經天緯地的鴻圖大略與招納賢才的實際行動結合了起來,表現了一代帝王的雄才大略。

文帝議佐百姓詔

兩漢:劉恒

間者數年比不登,又有水旱疾疫之災,朕甚憂之。愚而不明,未達其咎。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過與?乃天道有不順、地利或不得、人事多失和、鬼神廢不享與?何以致此?將百官之奉養或費、無用之事或多與?何其民食之寡乏也?

夫度田非益寡,而計民未加益,以口量地,其于古猶有餘,而食之甚不足者,其咎安在?無乃百姓之從事于末、以害農者蕃、為酒醪以靡穀者多、六畜之食焉者眾與?細大之義,吾未能得其中。其與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土議之,有可以佐百姓者,率意遠思,無有所隱。

白話譯文:

近來連續幾年作物欠收,又有水災旱災和疾病成災,我非常擔憂啊。我愚而不明,不知道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我想,我的政策有過失因而執政有過錯嗎?是天道有不順、地利或許沒有得到、人事大都失去了和睦、鬼神被遺棄沒有祭祀嗎?為什麼會這樣呢?養官的俸祿是不是太多了,沒用的事是不是做得太多了?為什麼民眾的糧食會匱乏呢?

計算(一下)田地沒有更少,統計民眾人口沒有增加,按照人口來算田地,那比古人還有多餘啊,但吃的東西非常不足的,它的根源在哪裡呢?難道是百姓從事商業損害農業的地方很多,還是做酒浪費的穀子很多,禽畜吃掉的糧食很多嗎?大大小小的道理,我沒能明白它的主要原因,要與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們討論這個問題,有可以幫助百姓的辦法,用心大膽地廣開思路,不要有所隱瞞!

漢文帝和竇皇后

解析:

漢朝前期由於急需恢復國力,皇帝的統治思想是道家的思想,講究的清靜無為治天下。為老百姓營造一個良好的穩定的社會環境。在漢文帝的這篇詔書的主題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一心一意謀發展。開篇漢文帝就問出了一連串的事關民生的問題,精簡機構,杜絕官員魚肉百姓,並且嚴令各級官員要想辦法為百姓脫貧致富。漢文帝自己也多次下詔,把宮中的宮女釋放回家,嫁人生子,過尋常人家的幸福生活。並廢除了許多的嚴刑峻法,極大的激發了當時的社會生產力。韓文字自己也是衣著樸素,飲食簡單;以身作則。漢文帝也是歷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的開啟者。

景帝令二千石修職詔

兩漢:劉啟

雕文刻鏤,傷農事者也;錦繡纂組,害女紅者也。農事傷,則饑之本也;女紅害,則寒之原也。夫饑寒並至,而能無為非者寡矣。朕親耕,後親桑,以奉宗廟粢盛祭服,為天下先。不受獻,減太官,省繇賦,欲天下務農蠶,素有畜積,以備災害;強毋攘弱,眾毋暴寡,老耆以壽終,幼孤得遂長。

今歲或不登,民食頗寡,其咎安在?或詐偽為吏,吏以貨賂為市,漁奪百姓,侵牟萬民。縣丞,長吏也,奸法與盜盜,甚無謂也!其令二千石修其職!不事官職耗亂者,丞相以聞,請其罪。佈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白話譯文:

在器物上雕鏤花紋圖形,是損害農業生產的事;編織精緻華麗的絲帶,是傷害女工的事。農業生產受到損害,就是饑餓的根原;女工受到傷害,就是受凍產生的根原。饑寒同時出現,而能不做壞事的人是很少的。我親自耕種田地,皇后親自種桑養蠶,為的是給祭祀祖廟時提供穀物和祭服,為天下人民作個先導。我不接受進獻的物品,減少膳食,減少老百姓的徭役賦稅,是要天下人民努力種田和養蠶,平時就有積蓄,用來防備災害。要使強大的不要侵犯弱小的,人多的不要欺淩人少的;使老人能長壽而終其天年,小孩和孤兒們能順利地成長。

今年收成不好,人民的口糧很少,原因在哪裡呢?是不是有些奸詐虛偽的人擔任了官職,官吏用財物作交易,掠奪百姓,侵害人民?縣丞,是縣吏中的首領,他們借著執法的機會做壞事,助盜為盜,這樣實在是失去了朝廷設置縣丞的用意。命令郡守們各自嚴格履行自己的職責,對於不忠於職守、昏昧不明的郡守,丞相把他們的情況報告我,要請求治他們的罪。特把這道命令宣告天下,讓大家明確知道我的意圖。

漢景帝劉啟

解析:

盜賊起于貧窮,富足知禮儀。劉啟知道老百姓窮困吃不起飯的時候,一定會為了吃飽飯而做壞事。在位期間,劉啟不但自己帶頭耕種,還嚴令各級官員禁止鋪張浪費,勞民傷財。為了奢侈而消耗民力。劉啟在位期間,推行“削藩策”,削諸侯封地,平定七國之亂,鞏固中央集權,勤儉治國,繼續奉行“與民休息”政策,發展生產、減輕賦稅。漢景帝用有一個非常清醒的政治頭腦,在這篇詔令中指出:官吏們憑法作奸、助盜為盜是百姓饑寒並至的原因,因而打算整頓吏治,而且首先要求二千石的高級官員各修其職、忠於職守。所謂,己不正,雖令不行。劉啟嚴令各級官員得的消耗百姓。

在漢景帝之前,有個特別有意思地方:所有的政治鬥爭都是發生在上層,從來不波及下面百姓。

也正因為漢文帝、漢景帝代人的勵精圖治,讓漢朝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雄厚的物資。史書記載,當時漢朝倉庫裡存的錢多到用不完,串錢的繩子放的都風化斷掉;穀倉裡的糧食多的流出來,不得不大規模建倉;普通人家出門如果騎的是一匹母馬,自己都會感覺不好意思。

武帝求茂才異等詔

兩漢:劉徹

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負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駕之馬,跅弛之士,亦在禦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異等可為將相及使絕國者。

白話譯文:

要建立不同一般的事業,必須依靠特殊的人才。有的馬奔跑踢人,卻能行千里;有的人受到世俗譏諷,卻能建立功名。這些不受駕馭的馬和放縱不羈的人,也在於如何駕馭他們罷了。我命令:各州各郡要發現官吏和百姓中那些有優秀才能,超群出眾,可擔任將相及出使遠方的人才。

注:茂才西漢稱秀才,東漢避漢光武帝劉秀之諱改稱茂才,又常稱作“茂才異等”。

漢武帝劉徹

解析:

這是最短的一篇,也是最霸氣的一篇。經歷了漢文帝、漢景帝兩代的財富積累。漢朝擁有了足夠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面對北方匈奴的騷擾和侵襲。漢武帝一改前面的“和親”政策,要立非常之功。任用了經濟學大師桑弘羊,實行推恩令削弱各地諸侯王;提升冶鐵技術。通過與匈奴的連年征戰,衛青、霍去病對匈奴主力的打擊消耗,使得匈奴再也沒有能力侵犯中原,奠定了中原王朝一千多年的穩定繁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