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法蘭克福大考將至,寶馬賓士大眾捷豹電動汽車劃重點了!

最為重量級的車展法蘭克福車展就要來了。

這個世界上最早舉辦(創辦於 1897 年), 也是規模最大的國際車展享有世界汽車工業“奧運會”的聲譽。

今年的法蘭克福車展有那麼一點特別的是, 歷來在車展中唱主角的本土大佬們紛紛將自己的電動車量產計畫搬上舞臺, 向大家宣告:關於電動車, 我們也要開始實幹了!

我們先來看看本土大佬寶馬。

42號車庫曾細數過寶馬歷史上的所有電動車型。 不過放眼現在, 量產而且能夠擺上大眾消費檯面的車型唯有寶馬 i3 。

雖然在 09 年寶馬曾經實驗性的在美國投放了 500 輛 MINI E (原型為寶馬汽油版的 MINI Cooper),

但遺憾的是寶馬只將 MINI E 停留在了實驗性階段。

▲ 寶馬老款 MINI E

寶馬 i3 於 2013 年上市, 目前已經到了中期改款的年紀了。 上市的前幾年寶馬 i3 的銷量堪稱平淡, 到去年年中總共賣掉 6 萬多輛。 要知道同是上市三年, 特斯拉累計銷售了 10.7 萬輛 Model S 。

直到去年 7 月寶馬發佈了升級版 i3 ,

將續航里程提升至 185 公里, 銷量才有了更高的增長。 現在德國本土, 寶馬 i3 幾乎穩坐新能源月度銷量前三甲, 在全球, 也能排進 Top 10 的行列了。

▲ 新款寶馬 i3(皇家藍)和 i3s(墨爾本紅)

寶馬在上個月底發佈了最新版本的寶馬 i3 和第一款寶馬 i3s 運動型電動車。 新款 i3 和 i3s 將在法蘭克福車展上首次亮相, 同時會宣佈這兩款車型的售價。

新款 i3 和寶馬 i3s 都將使用寶馬開發的高壓鋰離子電池,

容量為 94 Ah 。 新款寶馬 i3 的電動機最大功率為 172 馬力, 0-97km/h 加速時間為 7.2 秒, 最高時速可達 150 公里。 而性能更強的寶馬 i3s , 其電動機最大功率達 187 馬力, 0-97 km/h 加速時間為 6.8 秒, 最高時速可達 161 公里。

寶馬在本次車展的大手筆當然不僅僅是一個明星車型, 寶馬集團董事長科魯格先生透露了寶馬為此次車展準備的豪華陣營:

首款 MINI 電動車型的概念車, 量產車型將於 2019 年發佈。

▲ 全新 MINI E

一款定位於 BMW i3 和 BMW i8 之間的四門純電動概念車型。

大型純電動 SUV:寶馬 X7 iPerformance 概念車。

▲ 寶馬 X7 iPerformance 概念車

除了產品展示的大手筆,科魯格也在法蘭克福車展致辭裡提到了寶馬電動車戰略:

推動未來出行的四大戰略方向“ACES”:自動化 Automated、互聯化 Connected、電動化 Electrified、服務化 Services,與英特爾、Mobileye、德爾福和大陸集團聯手,共同推進自動駕駛。

在 2020 年推出首款寶馬純電動車型—— X3 。從這款純電動的 X3 開始,所有純電動的寶馬車型都將劃歸寶馬 i 品牌。

將在 2021 年推出寶馬 iNEXT 這款創新的先鋒車型。

寶馬集團旗下各品牌和車型系列都將增加電動車型的比重,其中也包括勞斯萊斯和寶馬 M 車型。

到 2025 年,寶馬集團將推出 25 款電動車型,其中 12 款為純電動車型。

從科魯格的致辭中我們可以得知,到今年年底,寶馬電動車銷量預計將累計達到 20 萬輛。到 2025 年,寶馬集團將推出 25 款電動車型,其中 12 款為純電動車型。

從 MINI E 實驗版到寶馬 i3 量產版,再到多個車型加入到電動車行列,可以看得出來,寶馬這次是認真了。

那麼本土的另外一位大佬賓士有何動作呢?

不得不說,賓士在電動車這條路上走的不太平坦。42號車庫特地關注過賓士自帶電池入場電動車領域,和其他德系夥伴的電動車路線相比是大相徑庭。相對于寶馬以一款車型早早量產切入,賓士早期沉浸在與各個夥伴的結盟裡,直到去年才開始在自己的品牌裡發力。

在去年 10 月的巴黎車展上,賓士發佈了旗下電動車品牌 EQ 以及純電動 SUV Generation EQ 概念車,還宣佈截止 2025 年,將投資 100 億開發 10 款電動車。

賓士的 EQ 家族包括 EQ A、EQ C、EQ E、EQ GLC、EQ S、EQ Iside、EQ Boost、Generation EQ 以及 Generation MEQ 共九款車型。其中 EQ Boost 可能成為混合動力車型的專屬標識,至於 Generation EQ 和 Generation MEQ ,則可能是代表人工智慧駕駛車型。

賓士對旗下人氣頗高的品牌 Smart 的電動規劃倒是實行的很早,2013 年就出了純電動版,但是上市以來銷量持續下滑,搞的大部分經銷商對電動版 Smart 完全沒有興趣。

今年年初賓士宣佈從今年 9 月起,Smart 只提供純電動版進行銷售,好多經銷商都不幹了,在美國,85 家經銷商一下子退掉了 58 家,賓士的心理陰影面積可想而知。不過從消費者角度來說,一輛續航里程只有 70 公里左右的電動車,即便是定位於城市通勤,那開起來心裡也是忐忑的。

我們來看看賓士為此次法蘭克福車展準備了哪些重磅車型。

賓士 GLC F-Cell EQ Power —— 這款車型必定是相當重磅的,因為這也許將會是世界上首款採用插電式燃料電池技術的量產車,它將以氫燃料電池作為動力的主要來源,鋰離子電池作為輔助。

▲ GLC F-Cell EQ Power

該車尾部安裝有 9.0 kWh 的鋰離子電池組,純電動續航里程為 48 公里,當電池與氫氣罐充滿時可續航 483 公里。此款車型是基於 2016 年推出的 GLC F-Cell 原型車打造,採用插電式混合動力模式驅動,預計車身將出現代表賓士最新新能源產品的 EQ Power 標識。

隨著燃料電池組的尺寸和功率的改進,氫燃料電池技術近些年來已經很成熟,但它與傳統動力系統相比仍然比較昂貴。

賓士曾研發過一款基於賓士 B 級的燃料電池原型車,由於無法大規模量產,產品本身造價偏高,最終該項目未能走上商業化道路。不過的這款即將發佈 GLC F-Cell EQ Power 量產可能性很高,預計其主要市場是日本以及美國這些加氫站相對豐富的地區。

而為 EQ 品牌打頭陣的便是賓士 EQA 概念車了。

▲ 賓士 EQA

從最新公佈的預告圖顯示,新車將是一台緊湊型兩廂車,整體採用偏運動風格。從命名來看,這款概念車是作為不久後賓士 A 級的純電動版推出的,因此也許預示著未來新一代 A 級轎車的設計思路。

據悉賓士 EQA 將基於賓士全新純電動車平臺—— MEA 平臺(模組化電氣平臺)打造,動力總成採用前置電動機加上前輪驅動佈局,電動機最大功率 150 千瓦。除此之外,新車將搭載 60 千瓦時鋰離子電池組,其最大續航里程 400 公里。

從效果圖來看,EQA 將應用賓士最新 OLED 燈組技術,尾燈內部的燈腔造型採用了一種三維螺旋造型,視覺上給人一種強烈的科技感。

賓士去年發佈的純電動 SUV Generation EQ 概念車想必也不會缺席這場盛宴,搭載一台最大輸出功率為 408 馬力的電動機, 0-100 km/h 加速時間不超過 5 秒,續航里程可達 310 英里,約 499 公里。

▲ 巴黎車展上的賓士 Generation EQ 概念車

當時賓士集團總裁蔡澈就發話說該車型在三年內會實現量產上市,價格與標配版賓士 GLC 相近。賓士能不能在 2019 年將第一款電動車量產上市,我們拭目以待。

現在來瞧瞧 Smart 。

儘管經歷諸多不如意,但畢竟現在 Smart 已經走上了純電動的軌道,賓士也把對未來出行的全新理念——“瞰思未來 CASE ”(智慧互聯 Connected 、自動駕駛 Autonomous 、共用出行 Shared 及電力驅動 Electric )融入到了新一代 Smart 中。

9 月初即發佈了採用自動駕駛技術的 Smart Vision EQ Fortwo 概念車。賓士計畫將 Smart Vision EQ Fortwo 於 2030 年加入 Car2go 共用行列之中。該車型全新的外觀設計也預示著未來 Smart 系列的設計方向。

▲ Smart Vision EQ Fortwo 概念車

Smart Vision EQ Fortwo 由一台鋰電池提供動力。當車輛無人搭乘的時候,它能夠自動前往充電站“回血”補充電能。此外,它無需電纜即可感應充電,不使用時還可將電力反輸回電網,真是不僅做到車輛共用,還做到了能源共用。

賓士另外一款被媒體抄的熱火朝天的就是可合法上路的 F1——AMG Project One 了。

▲ AMG Project One

這款混動超跑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為搭載了路易斯·漢密爾頓在 2015 年 F1 賽事中的同款發動機 1.6T V6 渦輪增壓發動機。除此之外,此車的動力系統還包括了前後部分共 4 台電動機,前軸後方還配備有一塊重量達 100 kg 的鋰電池,這也使該車可實現純電動行駛 24 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賓士計畫在 2018 年推出旗下首個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系統,而專門用來解決插電式電動汽車車主的充電困擾。未來,無線充電對於電動汽車技術的發展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這對電動汽車的硬體設定會發生改變。當然,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還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

本土的大佬當然還有大眾。

大眾旗下品牌眾多,近年來也多多少少在一些車型上推行電動車版本,不過還未成氣候。

大眾 I.D. 系列是大眾於去年提出的全新電動車發展戰略,其車型都將基於大眾全新的 MEB 平臺而來,其中首款 I.D. 概念車在去年巴黎車展正式亮相,而後 I.D.BUZZ 概念車和 I.D.Crozz 概念車隨即在今年底特律車展和上海車展上。第四款 I.D. 車型將于此次法蘭克福車展上亮相,但目前還不知道是何種車型。

除了神秘的第四款 I.D. 車型外,大眾還將發佈 I.D. Crozz 的升級版車型,一款純電動跨界 SUV 。

▲ 大眾 I.D. Crozz 的升級版渲染圖

I.D. Crozz 的升級版或將配備兩台電動馬達,綜合最大輸出功率為 225 千瓦( 302 馬力),最高時速為 180 km/h 。此外新車將採用容量為 81 千瓦時的電池組,綜合續航里程可達 500 公里,並且能在 15-30 分鐘內快充達到 80% 的電量。

而大眾的 I.D.Buzz 概念車在今年的底特律車展上首次亮相的時候,讓我們看到了當年復古的 Microbus 未來會長什麼樣子。能把迷你巴士設計到這個份上,真的是令人致敬了!

在今年的蒙特利爾車展上,大眾首席執行官赫爾伯特·蒂埃斯( Herbert Diess )確認,在 2022 年,將會有量產版的 I.D.Buzz 與用戶見面。蒂埃斯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在底特律和日內瓦車展之後,大眾收到了來自全球各地的信件與電子郵件,都強烈要求大眾量產這款電動迷你巴士。

▲ 大眾 I.D.Buzz 概念車

I.D.Buzz 只是表面看起來造型比較復古,但卻是第一款在大眾 MEB 模組化平臺上製造的電動汽車。它由一對電動馬達驅動,提供了 369 馬力的四驅設計。另外還有一個大型的 111 kWh 電池組直接被安裝到了底盤上,並且提供了超過該 430 公里的續航能力。當然 I.D.Buzz 還支持快速充電功能,只需要半個小時就能獲得 80% 的電量。

此前一位大眾汽車電子部門負責人表示,第一輛在 MEB 平臺上下線的電動汽車是高爾夫,並且預計在 2020 年取代現在的 E-Golf 車型。而在兩年後,大眾將開始在國際範圍內銷售 I.D.Buzz 系列電動汽車。

奧迪是大眾旗下豪華品牌,在此次法蘭克福車展上,卻在電動領域沒有什麼聲音,一心奔著黑科技去了。不知道在 2015 年法蘭克福車展上發佈的 Q6 e-tron 純電動 SUV 的 2018 量產計畫準備進行的如何。

風評完本土大佬,來看看客場作戰的隊伍們所帶來的電動車產品。

此前,本田已在美國市場推出了飛度 EV 和 Clarity EV 兩款電動車,並且計畫 2018 年在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中國推出兩款純電動車。不過,目前在電動車發展同樣迅速的歐洲市場,本田並沒有電動車型。

為了跟上時代的步伐,同時也為了與已發佈的新一代日產 Leaf 競爭(傳日產 Leaf 本次未參展,本文暫不收入),本田計畫在本屆法蘭克福車展上推出這款純電動概念車。

▲ 本田電動概念車預告圖

從這款車的預告圖來看,顯示充電資訊的螢幕可能是未來新車中的一部分。

本田強調,此次亮相的新能源車型代表著“邁向電氣化的新步伐”。

捷豹 I-PACE 量產版車型諜照已經曝光,捷豹官方也已宣佈,I-PACE 量產版車型將在本屆法蘭克福車展中正式發佈,有望在明年正式上市。在前兩天的捷豹路虎科技節上,I-PACE 實車也有展出。

▲ 捷豹路虎科技節展出的 I-PACE

▲ 捷豹 I-PACE 內飾圖

I-PACE 將採用四驅模式,前後雙電機,最大功率為 294 千瓦,同時,該車的 0-100 公里加速時間為 4 秒,直接挑戰特斯拉 Model X 。

I-PACE 將搭載的是 90 kWh 的鋰離子電池,最大續航里程將超過 500 公里(歐洲 NEDC 迴圈測試)。值得一提的是,新車能夠確保一次充電後支持行駛約 50 公里;而通過 50 kw 直流充電設備快充,僅需約 2 小時即可將電池電量充滿。

就在前兩天,捷豹在倫敦發佈了 FUTURE-TYPE 概念車。同樣,按照這個時間點推測,此款概念車也將登上捷豹在法蘭克福車展的舞臺。

▲ 捷豹 FUTURE-TYPE 概念車

FUTURE-TYPE 概念車將搭載 Sayer 方向盤。

▲ Sayer 方向盤

這款方向盤以捷豹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設計師之一的 Malcolm Sayer 命名,後者曾於 1951 年- 1970 年負責捷豹產品設計,其參與設計的 E-Type 對跑車設計產生了深遠影響。

這款方向盤可以通過語音控制和人工智慧技術處理上百項任務。包括定制起床時間、自動駕駛到達時間、合理路線方案等。此外,Sayer 還可聯通捷豹按需服務俱樂部,為車主提供共用汽車或私家車操控等服務。

本月初,似乎所有預備登臺車型的預告圖,預告片都出來了。

雷諾也發佈了自己全新概念車 SYMBIOZ 的預告片,新車將展示雷諾在自動駕駛、電動車和互聯網領域的最新研發成果。這款概念車也將會在本屆法蘭克福車展上正式亮相。

雷諾借助此車也拋出了自己的出行理念:“未來的汽車將與其身處的環境、道路網路基礎設施和駕乘者的數位化生活方式保持和諧的關係。”

由此,本屆法蘭克福車展上重量級的電動車型已細數完畢。最後,基於本屆車展寶馬和賓士如此給力的大手筆,寫一點番外。

法蘭克福車展舉辦地德國堪稱有著完美的汽車製造商。在但近年來,所有的傳統汽車品牌,特別是豪華汽車品牌面臨著一個不爭的事實,那就是特斯拉慢慢掠走了他們的威風,特別是今年 7 月底售價 3.5 萬美元的特斯拉 Model 3 上市後,真真切切的搶走了傳統汽車業的光環。

在數十年成功利用完美設計的工程奇跡主導全球豪車市場之後,以賓士,寶馬,和奧迪為首的傳統豪華品牌正面臨它們的“ iPhone 時刻”。

前不久,寶馬、戴姆勒和大眾汽車的高管們在柏林與政府官員共同出席“柴油峰會”,討論如何減輕汽車行業自身帶來的技術災難。不過放眼未來,他們也可能不用操心了:柴油車正在消亡,唯一的問題是它們多久才會消亡。

已經有逾 40 萬人預訂了特斯拉 Model 3 ,這個數位意味著德國標誌性的光環被奪走,而且還在這些個傳統豪華品牌深陷醜聞的時候,不僅大眾仍深陷非法使用軟體掩蓋柴油車尾氣排放的醜聞當中,而且反壟斷機構還就德國 5 大汽車製造商是否組建採購聯盟而展開調查。

對於特斯拉這樣的新興電動車企業來說,採購聯盟這樣的組織也許根本用不著。馬斯克表示,特斯拉 Model 3 有 6000 至 7000 個部件,而高盛估計,傳統汽車有 3 萬個部件。任何減少費用的方法對傳統汽車製造商來說都是求之不得的。

在大眾柴油車尾氣排放醜聞爆發前,在歐洲銷售的汽車中有一半是柴油車,而柴油車在高耗油的豪車中的比例甚至更高。不過隨著歐洲各城市打擊污染,以及那些在現實的駕車過程中排放水準超標的企業面臨罰款,銷售開始下降。德國的“柴油峰會”對改變這種局面看起來幾乎無濟於事。

另外一方面,對就業人員的影響也許也是讓傳統汽車躊躇的原因之一。德國汽車行業不久前委託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根據目前正在討論的到 2030 年禁止銷售內燃機汽車的計畫,德國汽車業可能會有超過 42 萬人的就業面臨危險。

不過值得欣慰的是,事實證明,汽車製造商們也許比諾基亞和黑莓更能適應技術變革。不管負面影響有多大,電動車型的推出和電動車型的戰略發佈卻是實實在在的刻不容緩。

本次法蘭克福車展德國本土大佬們如此大排場的扯起新能源大旗,與其說是反撲,不過如說痛定思痛,不得不加快步伐,奮勇向前。

--- ---------

▲ 全新 MINI E

一款定位於 BMW i3 和 BMW i8 之間的四門純電動概念車型。

大型純電動 SUV:寶馬 X7 iPerformance 概念車。

▲ 寶馬 X7 iPerformance 概念車

除了產品展示的大手筆,科魯格也在法蘭克福車展致辭裡提到了寶馬電動車戰略:

推動未來出行的四大戰略方向“ACES”:自動化 Automated、互聯化 Connected、電動化 Electrified、服務化 Services,與英特爾、Mobileye、德爾福和大陸集團聯手,共同推進自動駕駛。

在 2020 年推出首款寶馬純電動車型—— X3 。從這款純電動的 X3 開始,所有純電動的寶馬車型都將劃歸寶馬 i 品牌。

將在 2021 年推出寶馬 iNEXT 這款創新的先鋒車型。

寶馬集團旗下各品牌和車型系列都將增加電動車型的比重,其中也包括勞斯萊斯和寶馬 M 車型。

到 2025 年,寶馬集團將推出 25 款電動車型,其中 12 款為純電動車型。

從科魯格的致辭中我們可以得知,到今年年底,寶馬電動車銷量預計將累計達到 20 萬輛。到 2025 年,寶馬集團將推出 25 款電動車型,其中 12 款為純電動車型。

從 MINI E 實驗版到寶馬 i3 量產版,再到多個車型加入到電動車行列,可以看得出來,寶馬這次是認真了。

那麼本土的另外一位大佬賓士有何動作呢?

不得不說,賓士在電動車這條路上走的不太平坦。42號車庫特地關注過賓士自帶電池入場電動車領域,和其他德系夥伴的電動車路線相比是大相徑庭。相對于寶馬以一款車型早早量產切入,賓士早期沉浸在與各個夥伴的結盟裡,直到去年才開始在自己的品牌裡發力。

在去年 10 月的巴黎車展上,賓士發佈了旗下電動車品牌 EQ 以及純電動 SUV Generation EQ 概念車,還宣佈截止 2025 年,將投資 100 億開發 10 款電動車。

賓士的 EQ 家族包括 EQ A、EQ C、EQ E、EQ GLC、EQ S、EQ Iside、EQ Boost、Generation EQ 以及 Generation MEQ 共九款車型。其中 EQ Boost 可能成為混合動力車型的專屬標識,至於 Generation EQ 和 Generation MEQ ,則可能是代表人工智慧駕駛車型。

賓士對旗下人氣頗高的品牌 Smart 的電動規劃倒是實行的很早,2013 年就出了純電動版,但是上市以來銷量持續下滑,搞的大部分經銷商對電動版 Smart 完全沒有興趣。

今年年初賓士宣佈從今年 9 月起,Smart 只提供純電動版進行銷售,好多經銷商都不幹了,在美國,85 家經銷商一下子退掉了 58 家,賓士的心理陰影面積可想而知。不過從消費者角度來說,一輛續航里程只有 70 公里左右的電動車,即便是定位於城市通勤,那開起來心裡也是忐忑的。

我們來看看賓士為此次法蘭克福車展準備了哪些重磅車型。

賓士 GLC F-Cell EQ Power —— 這款車型必定是相當重磅的,因為這也許將會是世界上首款採用插電式燃料電池技術的量產車,它將以氫燃料電池作為動力的主要來源,鋰離子電池作為輔助。

▲ GLC F-Cell EQ Power

該車尾部安裝有 9.0 kWh 的鋰離子電池組,純電動續航里程為 48 公里,當電池與氫氣罐充滿時可續航 483 公里。此款車型是基於 2016 年推出的 GLC F-Cell 原型車打造,採用插電式混合動力模式驅動,預計車身將出現代表賓士最新新能源產品的 EQ Power 標識。

隨著燃料電池組的尺寸和功率的改進,氫燃料電池技術近些年來已經很成熟,但它與傳統動力系統相比仍然比較昂貴。

賓士曾研發過一款基於賓士 B 級的燃料電池原型車,由於無法大規模量產,產品本身造價偏高,最終該項目未能走上商業化道路。不過的這款即將發佈 GLC F-Cell EQ Power 量產可能性很高,預計其主要市場是日本以及美國這些加氫站相對豐富的地區。

而為 EQ 品牌打頭陣的便是賓士 EQA 概念車了。

▲ 賓士 EQA

從最新公佈的預告圖顯示,新車將是一台緊湊型兩廂車,整體採用偏運動風格。從命名來看,這款概念車是作為不久後賓士 A 級的純電動版推出的,因此也許預示著未來新一代 A 級轎車的設計思路。

據悉賓士 EQA 將基於賓士全新純電動車平臺—— MEA 平臺(模組化電氣平臺)打造,動力總成採用前置電動機加上前輪驅動佈局,電動機最大功率 150 千瓦。除此之外,新車將搭載 60 千瓦時鋰離子電池組,其最大續航里程 400 公里。

從效果圖來看,EQA 將應用賓士最新 OLED 燈組技術,尾燈內部的燈腔造型採用了一種三維螺旋造型,視覺上給人一種強烈的科技感。

賓士去年發佈的純電動 SUV Generation EQ 概念車想必也不會缺席這場盛宴,搭載一台最大輸出功率為 408 馬力的電動機, 0-100 km/h 加速時間不超過 5 秒,續航里程可達 310 英里,約 499 公里。

▲ 巴黎車展上的賓士 Generation EQ 概念車

當時賓士集團總裁蔡澈就發話說該車型在三年內會實現量產上市,價格與標配版賓士 GLC 相近。賓士能不能在 2019 年將第一款電動車量產上市,我們拭目以待。

現在來瞧瞧 Smart 。

儘管經歷諸多不如意,但畢竟現在 Smart 已經走上了純電動的軌道,賓士也把對未來出行的全新理念——“瞰思未來 CASE ”(智慧互聯 Connected 、自動駕駛 Autonomous 、共用出行 Shared 及電力驅動 Electric )融入到了新一代 Smart 中。

9 月初即發佈了採用自動駕駛技術的 Smart Vision EQ Fortwo 概念車。賓士計畫將 Smart Vision EQ Fortwo 於 2030 年加入 Car2go 共用行列之中。該車型全新的外觀設計也預示著未來 Smart 系列的設計方向。

▲ Smart Vision EQ Fortwo 概念車

Smart Vision EQ Fortwo 由一台鋰電池提供動力。當車輛無人搭乘的時候,它能夠自動前往充電站“回血”補充電能。此外,它無需電纜即可感應充電,不使用時還可將電力反輸回電網,真是不僅做到車輛共用,還做到了能源共用。

賓士另外一款被媒體抄的熱火朝天的就是可合法上路的 F1——AMG Project One 了。

▲ AMG Project One

這款混動超跑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為搭載了路易斯·漢密爾頓在 2015 年 F1 賽事中的同款發動機 1.6T V6 渦輪增壓發動機。除此之外,此車的動力系統還包括了前後部分共 4 台電動機,前軸後方還配備有一塊重量達 100 kg 的鋰電池,這也使該車可實現純電動行駛 24 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賓士計畫在 2018 年推出旗下首個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系統,而專門用來解決插電式電動汽車車主的充電困擾。未來,無線充電對於電動汽車技術的發展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這對電動汽車的硬體設定會發生改變。當然,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還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

本土的大佬當然還有大眾。

大眾旗下品牌眾多,近年來也多多少少在一些車型上推行電動車版本,不過還未成氣候。

大眾 I.D. 系列是大眾於去年提出的全新電動車發展戰略,其車型都將基於大眾全新的 MEB 平臺而來,其中首款 I.D. 概念車在去年巴黎車展正式亮相,而後 I.D.BUZZ 概念車和 I.D.Crozz 概念車隨即在今年底特律車展和上海車展上。第四款 I.D. 車型將于此次法蘭克福車展上亮相,但目前還不知道是何種車型。

除了神秘的第四款 I.D. 車型外,大眾還將發佈 I.D. Crozz 的升級版車型,一款純電動跨界 SUV 。

▲ 大眾 I.D. Crozz 的升級版渲染圖

I.D. Crozz 的升級版或將配備兩台電動馬達,綜合最大輸出功率為 225 千瓦( 302 馬力),最高時速為 180 km/h 。此外新車將採用容量為 81 千瓦時的電池組,綜合續航里程可達 500 公里,並且能在 15-30 分鐘內快充達到 80% 的電量。

而大眾的 I.D.Buzz 概念車在今年的底特律車展上首次亮相的時候,讓我們看到了當年復古的 Microbus 未來會長什麼樣子。能把迷你巴士設計到這個份上,真的是令人致敬了!

在今年的蒙特利爾車展上,大眾首席執行官赫爾伯特·蒂埃斯( Herbert Diess )確認,在 2022 年,將會有量產版的 I.D.Buzz 與用戶見面。蒂埃斯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在底特律和日內瓦車展之後,大眾收到了來自全球各地的信件與電子郵件,都強烈要求大眾量產這款電動迷你巴士。

▲ 大眾 I.D.Buzz 概念車

I.D.Buzz 只是表面看起來造型比較復古,但卻是第一款在大眾 MEB 模組化平臺上製造的電動汽車。它由一對電動馬達驅動,提供了 369 馬力的四驅設計。另外還有一個大型的 111 kWh 電池組直接被安裝到了底盤上,並且提供了超過該 430 公里的續航能力。當然 I.D.Buzz 還支持快速充電功能,只需要半個小時就能獲得 80% 的電量。

此前一位大眾汽車電子部門負責人表示,第一輛在 MEB 平臺上下線的電動汽車是高爾夫,並且預計在 2020 年取代現在的 E-Golf 車型。而在兩年後,大眾將開始在國際範圍內銷售 I.D.Buzz 系列電動汽車。

奧迪是大眾旗下豪華品牌,在此次法蘭克福車展上,卻在電動領域沒有什麼聲音,一心奔著黑科技去了。不知道在 2015 年法蘭克福車展上發佈的 Q6 e-tron 純電動 SUV 的 2018 量產計畫準備進行的如何。

風評完本土大佬,來看看客場作戰的隊伍們所帶來的電動車產品。

此前,本田已在美國市場推出了飛度 EV 和 Clarity EV 兩款電動車,並且計畫 2018 年在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中國推出兩款純電動車。不過,目前在電動車發展同樣迅速的歐洲市場,本田並沒有電動車型。

為了跟上時代的步伐,同時也為了與已發佈的新一代日產 Leaf 競爭(傳日產 Leaf 本次未參展,本文暫不收入),本田計畫在本屆法蘭克福車展上推出這款純電動概念車。

▲ 本田電動概念車預告圖

從這款車的預告圖來看,顯示充電資訊的螢幕可能是未來新車中的一部分。

本田強調,此次亮相的新能源車型代表著“邁向電氣化的新步伐”。

捷豹 I-PACE 量產版車型諜照已經曝光,捷豹官方也已宣佈,I-PACE 量產版車型將在本屆法蘭克福車展中正式發佈,有望在明年正式上市。在前兩天的捷豹路虎科技節上,I-PACE 實車也有展出。

▲ 捷豹路虎科技節展出的 I-PACE

▲ 捷豹 I-PACE 內飾圖

I-PACE 將採用四驅模式,前後雙電機,最大功率為 294 千瓦,同時,該車的 0-100 公里加速時間為 4 秒,直接挑戰特斯拉 Model X 。

I-PACE 將搭載的是 90 kWh 的鋰離子電池,最大續航里程將超過 500 公里(歐洲 NEDC 迴圈測試)。值得一提的是,新車能夠確保一次充電後支持行駛約 50 公里;而通過 50 kw 直流充電設備快充,僅需約 2 小時即可將電池電量充滿。

就在前兩天,捷豹在倫敦發佈了 FUTURE-TYPE 概念車。同樣,按照這個時間點推測,此款概念車也將登上捷豹在法蘭克福車展的舞臺。

▲ 捷豹 FUTURE-TYPE 概念車

FUTURE-TYPE 概念車將搭載 Sayer 方向盤。

▲ Sayer 方向盤

這款方向盤以捷豹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設計師之一的 Malcolm Sayer 命名,後者曾於 1951 年- 1970 年負責捷豹產品設計,其參與設計的 E-Type 對跑車設計產生了深遠影響。

這款方向盤可以通過語音控制和人工智慧技術處理上百項任務。包括定制起床時間、自動駕駛到達時間、合理路線方案等。此外,Sayer 還可聯通捷豹按需服務俱樂部,為車主提供共用汽車或私家車操控等服務。

本月初,似乎所有預備登臺車型的預告圖,預告片都出來了。

雷諾也發佈了自己全新概念車 SYMBIOZ 的預告片,新車將展示雷諾在自動駕駛、電動車和互聯網領域的最新研發成果。這款概念車也將會在本屆法蘭克福車展上正式亮相。

雷諾借助此車也拋出了自己的出行理念:“未來的汽車將與其身處的環境、道路網路基礎設施和駕乘者的數位化生活方式保持和諧的關係。”

由此,本屆法蘭克福車展上重量級的電動車型已細數完畢。最後,基於本屆車展寶馬和賓士如此給力的大手筆,寫一點番外。

法蘭克福車展舉辦地德國堪稱有著完美的汽車製造商。在但近年來,所有的傳統汽車品牌,特別是豪華汽車品牌面臨著一個不爭的事實,那就是特斯拉慢慢掠走了他們的威風,特別是今年 7 月底售價 3.5 萬美元的特斯拉 Model 3 上市後,真真切切的搶走了傳統汽車業的光環。

在數十年成功利用完美設計的工程奇跡主導全球豪車市場之後,以賓士,寶馬,和奧迪為首的傳統豪華品牌正面臨它們的“ iPhone 時刻”。

前不久,寶馬、戴姆勒和大眾汽車的高管們在柏林與政府官員共同出席“柴油峰會”,討論如何減輕汽車行業自身帶來的技術災難。不過放眼未來,他們也可能不用操心了:柴油車正在消亡,唯一的問題是它們多久才會消亡。

已經有逾 40 萬人預訂了特斯拉 Model 3 ,這個數位意味著德國標誌性的光環被奪走,而且還在這些個傳統豪華品牌深陷醜聞的時候,不僅大眾仍深陷非法使用軟體掩蓋柴油車尾氣排放的醜聞當中,而且反壟斷機構還就德國 5 大汽車製造商是否組建採購聯盟而展開調查。

對於特斯拉這樣的新興電動車企業來說,採購聯盟這樣的組織也許根本用不著。馬斯克表示,特斯拉 Model 3 有 6000 至 7000 個部件,而高盛估計,傳統汽車有 3 萬個部件。任何減少費用的方法對傳統汽車製造商來說都是求之不得的。

在大眾柴油車尾氣排放醜聞爆發前,在歐洲銷售的汽車中有一半是柴油車,而柴油車在高耗油的豪車中的比例甚至更高。不過隨著歐洲各城市打擊污染,以及那些在現實的駕車過程中排放水準超標的企業面臨罰款,銷售開始下降。德國的“柴油峰會”對改變這種局面看起來幾乎無濟於事。

另外一方面,對就業人員的影響也許也是讓傳統汽車躊躇的原因之一。德國汽車行業不久前委託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根據目前正在討論的到 2030 年禁止銷售內燃機汽車的計畫,德國汽車業可能會有超過 42 萬人的就業面臨危險。

不過值得欣慰的是,事實證明,汽車製造商們也許比諾基亞和黑莓更能適應技術變革。不管負面影響有多大,電動車型的推出和電動車型的戰略發佈卻是實實在在的刻不容緩。

本次法蘭克福車展德國本土大佬們如此大排場的扯起新能源大旗,與其說是反撲,不過如說痛定思痛,不得不加快步伐,奮勇向前。

---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