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專注以致遠丨周緒紅校長在重慶大學2017級研究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專注以致遠

——在重慶大學2017級研究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周緒紅

(2017年9月8日)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在重大與你們相見。 因為你們的到來, 這幾天校園裡到處洋溢著青春的氣息, 充滿著喜悅的氣氛。 在此, 我代表重慶大學全體師生員工歡迎你們!

同學們, 研究生階段的學習不同於本科, 你們不再只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 而將成為自然規律的探索者和文化奧秘的發現者。

學術研究是研究生培養的一種主要方法, 你們當中一部分人的學術研究生涯或許就從這裡起步。 可以說, 學術研究就是聚焦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不但需要你們勤於思考、勇於創新、敢於反思, 更有賴於你們要保有持之以恆的專注。 說到“專注”, 我們並不陌生。 在孩童時代, 師長就給我們講過“小貓釣魚的故事”, 教導我們要“全神貫注, 專心致志”。 實際上, “專注”一直與我們的人生相伴。 今天, 我想給大家談談做學問需要“專注”。

首先, 要在個人心志上保持專注, 奠定成功的基礎。

古訓有言:“不廣求, 故得;不雜學, 故明。 ”說的就是做事做學問不能蜻蜒點水, 不求甚解, 只有專心致志, 才能有所收穫, 有所精通。 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集中精力把一件一件事做好, 日積月累, 就能有所成就。 牛頓的天賦並沒有明顯的過人之處, 然而他做研究的勤奮和專注, 簡直到了入迷的地步。 他常常一連幾個星期都泡在實驗室裡, 直到實驗完成。 有一次, 牛頓的朋友來看他, 他把飯菜擺到桌上後, 又一頭鑽進了實驗室。 這個朋友等得不耐煩了就先吃起來, 吃過後就不辭而別了。 牛頓做完實驗後出來, 一看桌上的空盤空碟, 自言自語的笑著說:“還以為沒吃飯呢, 原來我已經吃過了!”說著又走進實驗室去了。 正是由於這種專注, 才成就了牛頓、愛迪生等一批偉大的科學家。 海倫·凱特專注於研究、學習說話, 因此, 儘管她又聾、又啞、又瞎, 但她最終成為聞名世界的作家、教育家、慈善家和社會活動家,
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 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跡。 如果王羲之不寫黑了幾缸水, 他的字就不可能一字千金, 也不可能有傳世之寶《蘭亭序》。 把精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專心致志將其做到極致, 勝過你把一萬件事做的平庸。 做學問也是如此, 要想取得學術成就, 除了專注, 除了持續地鑽研, 持續地為此付出精力和時間, 沒有別的秘訣。 專而傾注, 會讓你走的更遠、攀得更高!

其次, 要在學術研究中保持專注, 發現研究的樂趣。

專注的本質不是只做一件事, 而是把這件事做得深入, 做到最好。 一個專注的人, 往往能夠把自己的時間、精力和智慧凝聚到所要幹的事業上, 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去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

在學術的世界裡, 專注不只是“思心一至, 不聞雷霆”的品質, 還是與獨立思考和自由探索的不離不棄, 對崇尚真理、唯實求是的執著如一, 也是克服挫折的一劑良藥。 專注做學問的過程本身就是探索真理、追求完美的過程, 開始覺得它有多麼枯燥, 一旦你專注投入, 取得學術上的進步, 就會帶來無限的樂趣。 電氣工程學院2016屆博士畢業生肖淞, 在校期間發表了高水準學術論文5篇, 授權發明專利4項, 獲得各級榮譽獎項十余項, 授予中法雙博士學位, 還作為僅有的學生成員, 參與制定了相關國際技術標準。 他說:“繁重的科研工作沒有讓我產生厭煩, 反而越發地激發我前進的熱情。 ”肖淞在科研中發現了自己的熱愛,在他的世界裡,專注於做學問,本身已經成為了一種幸福。

學術研究從來就沒有平坦的道路可走,往往會遭遇失敗、面臨困境,但不能阻止我們從中獲得快樂。專心致志地做學問,排除或放棄其他干擾之事,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並積極地爭取進步,這樣你的心裡就不會感到筋疲力盡。不同於金錢和物質的獲取,做學問的快樂,是嘔心瀝血揭示真理後的滿足,是絞盡腦汁攻克難關後的酣暢。“凡是專精於一,必有動人之處”,只要保持足夠專注和持續投入,做學問的最大受益者終是我們自己。

第三,要在世間喧囂裡保持專注,堅守內心的平靜。

雖然我們在校園裡學習,但不可否認“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古人雲:“欲多則心散,心散則志衰,志衰則思不達。”受社會的不良影響,人們正在喪失專注的能力,讓“潛心讀書”和“寧靜致遠”變得不那麼容易。我們花費太多的時間在看手機,而在學習、研究上花的時間越來越少。有的人癡迷於碎片化的閱讀,一心求快,只想從網路搜索中享用現成的答案,到頭來蜻蜓點水、淺嘗輒止,或者眼花繚亂、無所適從。有的人貪求立竿見影的收益,熱衷於追逐各種“熱點”,隨意改變研究方向,快出、多出“成果”以示人;還有的人不惜鋌而走險觸碰學術道德的紅線,以至於學術不端行為時有發生。

當面對生活節奏的加快、資訊技術的革新、多元文化的衝擊、社會複雜多變等諸多考驗時,專注就是堅守底線、抱元守一的人生信條,幫助我們排除雜念,維繫寧靜。我校採礦工程學科的教授、與重大同齡的鮮學福院士,是我國著名礦山安全技術專家、煤層氣基礎研究的開拓者。鮮院士基本上一年只給自己放四天假,其餘時間都在致力於礦井煤層氣理論及其工程應用的研究工作。鮮院士以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恪守著學者的本分,捍衛著學術的尊嚴,在這看似枯燥的工作裡,用真正的專注獲得了充實的人生。

當世界開始浮躁,並不意味著你們就有理由隨波逐流。由於專注,你可能看起來與旁人有些“格格不入”,甚至會顯得有些“呆傻”,但正是這種“格格不入”和“呆傻”,才能讓你站到別人難以企及的高處,收穫豐碩的成果。“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從容,是那些太過急功近利的人永遠都無法領會到的。

同學們,新的生活即將開啟。歌唱家盧卡諾·帕瓦羅蒂從師範大學畢業時,請教他的父親:“我是當教師呢,還是做歌唱家?”其父回答說:“如果你想同時坐在兩把椅子上,你可能會從椅子中間掉下去。生活要求你只能選一把椅子坐上去。”盧卡諾·帕瓦羅蒂選了一把椅子,後來成為世界歌壇的超級巨星。專注貴在專一,專注貴在執著,專注貴在自信,專注才能致遠。我希望同學們樹立清晰而恒久的目標,篤信堅持和耐心的力量,認定自己前進的方向,矢志不渝,永不言棄;在研究生學習階段專注於學問,專注於做人,讓專注融入日常成為習慣,在專注中成就自己的未來,為把重慶大學建設成世界一流大學奉獻才智,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謝謝大家!

”肖淞在科研中發現了自己的熱愛,在他的世界裡,專注於做學問,本身已經成為了一種幸福。

學術研究從來就沒有平坦的道路可走,往往會遭遇失敗、面臨困境,但不能阻止我們從中獲得快樂。專心致志地做學問,排除或放棄其他干擾之事,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並積極地爭取進步,這樣你的心裡就不會感到筋疲力盡。不同於金錢和物質的獲取,做學問的快樂,是嘔心瀝血揭示真理後的滿足,是絞盡腦汁攻克難關後的酣暢。“凡是專精於一,必有動人之處”,只要保持足夠專注和持續投入,做學問的最大受益者終是我們自己。

第三,要在世間喧囂裡保持專注,堅守內心的平靜。

雖然我們在校園裡學習,但不可否認“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古人雲:“欲多則心散,心散則志衰,志衰則思不達。”受社會的不良影響,人們正在喪失專注的能力,讓“潛心讀書”和“寧靜致遠”變得不那麼容易。我們花費太多的時間在看手機,而在學習、研究上花的時間越來越少。有的人癡迷於碎片化的閱讀,一心求快,只想從網路搜索中享用現成的答案,到頭來蜻蜓點水、淺嘗輒止,或者眼花繚亂、無所適從。有的人貪求立竿見影的收益,熱衷於追逐各種“熱點”,隨意改變研究方向,快出、多出“成果”以示人;還有的人不惜鋌而走險觸碰學術道德的紅線,以至於學術不端行為時有發生。

當面對生活節奏的加快、資訊技術的革新、多元文化的衝擊、社會複雜多變等諸多考驗時,專注就是堅守底線、抱元守一的人生信條,幫助我們排除雜念,維繫寧靜。我校採礦工程學科的教授、與重大同齡的鮮學福院士,是我國著名礦山安全技術專家、煤層氣基礎研究的開拓者。鮮院士基本上一年只給自己放四天假,其餘時間都在致力於礦井煤層氣理論及其工程應用的研究工作。鮮院士以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恪守著學者的本分,捍衛著學術的尊嚴,在這看似枯燥的工作裡,用真正的專注獲得了充實的人生。

當世界開始浮躁,並不意味著你們就有理由隨波逐流。由於專注,你可能看起來與旁人有些“格格不入”,甚至會顯得有些“呆傻”,但正是這種“格格不入”和“呆傻”,才能讓你站到別人難以企及的高處,收穫豐碩的成果。“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從容,是那些太過急功近利的人永遠都無法領會到的。

同學們,新的生活即將開啟。歌唱家盧卡諾·帕瓦羅蒂從師範大學畢業時,請教他的父親:“我是當教師呢,還是做歌唱家?”其父回答說:“如果你想同時坐在兩把椅子上,你可能會從椅子中間掉下去。生活要求你只能選一把椅子坐上去。”盧卡諾·帕瓦羅蒂選了一把椅子,後來成為世界歌壇的超級巨星。專注貴在專一,專注貴在執著,專注貴在自信,專注才能致遠。我希望同學們樹立清晰而恒久的目標,篤信堅持和耐心的力量,認定自己前進的方向,矢志不渝,永不言棄;在研究生學習階段專注於學問,專注於做人,讓專注融入日常成為習慣,在專注中成就自己的未來,為把重慶大學建設成世界一流大學奉獻才智,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謝謝大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