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同樣都是北伐,為何諸葛亮被稱頌而薑維被遺忘

劉備在白帝城托孤辭世之後蜀國大權由諸葛亮獨攬, 秉承了劉備的遺志“為了匡扶漢室, 統一中原”對於北方的曹魏進行時間長達六年共五次大規模的伐魏戰爭, 在諸葛亮去世之後由姜維繼承其遺志繼續完成其未完成的北伐大業, 但結果不僅在後人未能稱頌反而自己也引來了殺身之禍。

很多人認為姜維是繼承諸葛亮的事業繼續進行北伐的, 將其餘諸葛亮的北伐等同視之, 實際上諸葛亮的北伐與薑維的北伐的規模, 時間以及性質是大不一樣的。 諸葛亮的北伐實際上是一種彰顯蜀國力量以及中興漢室的需要, 向世人展示的是決心, 是一面旗幟, 儘管五次北伐勝少敗多。

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雖然失利, 但是意義卻重大, 他使得東吳的孫權不敢對其小視同時也分擔了一部分吳國被曹魏的軍事壓力, 在劉備死後重新與吳國確立的結盟關係共同面對北方曹魏的壓力。 其次五次北伐雖然勝利較少但其擴大影響, 震動曹魏的政治目的已經達到, 最重要的是諸葛亮的北伐一直是蜀國國力可承受範圍之內。

反看薑維, 其北伐次數達到了十一次之多, 且北伐並沒有長遠的規劃其目的也並沒有顯現, 只是僅僅擴大了其自身影響力, 最重要的是超過了蜀國的難以承受的範圍。 鄧艾的每一次北伐幾乎是舉全國之力, 這種北伐有點類似于劉備發起的夷陵之戰一樣, 已經遠遠超出了“中興漢室”的宣傳需要而變成了生死存亡之戰,

姜維的執意北伐最終耗盡了蜀國的國力, 在東吳拒絕出兵只求自保的情況下被魏國所滅。 諸葛亮時期曹魏剛剛取代大漢, 天下民心還向著蜀國, 諸葛亮以“中興漢室”之名義可聚攏人心, 而到了薑維時代天下已去漢久矣, 在打出“中興漢室”已無人心向背了, 而此時的曹魏已進入穩定時期, 老百姓嚮往和平一味的北伐不僅耗費國力也並不得人心, 最終被自己部下所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