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打開平衡大門,感受飛傲X7 Mark Ⅱ播放機與F9耳機的化學反應

在之前飛傲的新品發佈會上, 雖然飛傲一口氣發佈了眾多新品, 但如果讓我從產品的重要程度出發來評價, 其中最重頭的無疑是這兩個——飛傲新一代旗艦X7 Mark Ⅱ播放機當然是此次發佈會上最重頭的新品, 而F9漣漪耳機, 同樣是我認為相當重要的一款產品。

前者不用多說, 在第一代X7獲得成功的基礎上, 飛傲能拿出這樣的產品來提升它在4000元以上便攜音樂播放機市場上的地位, 後者則是飛傲在耳機圈的進一步嘗試, 三單元圈鐵搭配, 不到700元的售價, 都讓人對它的表現充滿期待。 所以我想這次不妨將這兩款重要的新品放到一起,

不光單獨體驗它們各自的特點, 也可以看看當它們組合在一起時, 會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飛傲X7 Mark Ⅱ

X7 Mark Ⅱ的外觀設計可以說是飛傲X5 Ⅲ和上一代X7的綜合體。 在整體設計風格上, X7 Mark Ⅱ延續的是自X5 Ⅲ開始, 飛傲新一代便攜音樂播放機的設計語言, “飛傲紅”、45°弦紋等頗具辨識度的元素都在X7 Mark Ⅱ能夠找到, 不對稱的機身、充滿棱角的邊角過渡以及頗具質感的金屬材質外殼也讓它能從市面上一眾便攜音樂播放機中脫穎而出。 如果說大的模子是來自X5 Ⅲ, 那麼X7 Mark Ⅱ從上一代X7上繼承的則是可換耳放模組的設計。

▲已成為飛傲家族設計項目的“飛傲紅”出現在頂部的電源開關處, 旁邊的介面是3.5mm線路/同軸/光纖輸出口。

▲標配的AM3A耳放模組提供了有一個3.5mm耳機介面和一個2.5mm平衡耳機介面, 它們中央的Micro USB介面不光可以用來充電和傳輸資料, 還可以搭配飛傲的K5底座, 組成一套功能更為齊全的臺式解碼耳放系統。

▲側面有另一處應用飛傲特色設計的地方, 音量旋鈕上的45°弦紋不光辨識度高, 實際觀感與操作手感同樣值得稱道, 兩側的音量控制鍵與播放控制鍵操作起來感覺也不錯。

X7 Mark Ⅱ保持了3.97英寸的全貼合觸控IPS屏, 由於加了“下巴”, 所以不像飛傲X5 Ⅲ那樣正面全是螢幕的感覺, 不過螢幕佔據機身正面的比例還是不小, 視覺效果不錯。 記憶體增加到2GB, 大大提升了系統的流暢程度, 在隨後的體驗中我明顯感覺到了它在這方面的進步。

▲X7 Mark Ⅱ支持雙MicroSD卡擴展,最大支援容量256GB×2,採用與手機一樣的卡座設計,做工及整體性很好。

內部元器件及工藝的變化是X7 Mark Ⅱ上值得一說的部分。其中最重要的DAC晶片部分,X7 Mark Ⅱ採用了該系列中的高端型號ES9028 PRO,它具備8個獨立音訊線路,信噪比高達129dB。它採用了三顆獨立的有源晶振分別負責DSD和44.1kHz序列、48kHz序列、384kHz,通過匹配同步來降低抖動,提升時鐘精確度,更有利於聲音的還原。與之配合的內部工藝同樣出色,PCB上的遮罩罩達到了7處,主控和運放部分則採用雙層遮罩措施,保障音訊性能的穩定。

在標配的AM3A耳放模組部分,它具備平衡、單端雙路耳機輸出。運放晶片採用AD8620,搭配專為X7 Mark Ⅱ定制的耳放晶片OPA926,對於不會折騰耳放模組的使用者來說,這樣的配置已經足夠滿足各種耳機的搭配需要了。

▲X7 Mark Ⅱ隨機贈送了矽膠套和皮套各一個,取卡針和用來拆裝耳放模組的螺絲刀等工具也不會少。由於支援QC2.0及MTK PE快充技術,所以飛傲還專門送了一個快充充電器,跟X5三代一樣,快充充電器只在國內發售的產品上才會贈送。

飛傲X7 Mark Ⅱ產品資料

作業系統:深度定制Android 5.1.1

主控:瑞星微RK3188(4核、1.4GHz)

DAC:ESS9028 PRO

LPF:OPA1612×2

耳放:OPA926×2

無線技術:Wi-Fi(支援5GHz、2.4GHz , 支援IEEE802.11b/g/n標準)、藍牙(支援藍牙4.1版本,支援aptX)

螢幕:3.97英寸(IPS、480×800)

存儲:2GB(RAM)/64GB(ROM),支持雙MicroSD卡,最大支援容量256GB×2

介面:3.5mm耳機輸出介面(PO)、3.5mm類比/數位音訊輸出介面(LO/SPDIF複用)、Micro USB介面(充電/資料傳輸/底座功能)

平衡輸出:支持

適配耳機阻抗:16~150Ω(3.5mm耳機輸出);16~300Ω(平衡耳機輸出)

USB DAC 最高支持192kHz/24bit

音訊格式支持 DSD:DSD64/128(“.iso”,“.dsf”,“.dff”)

DXD:352.8K

APE FAST/High/Normal:384kHz/24bit(MAX)

APE Extra High:192kHz/24bit(MAX)

APE Insane:96kHz/24bit(MAX)

Apple Lossless:384kHz/32bit(MAX)

AIFF:384kHz/32bit(MAX)

FLAC:384kHz/32bit(MAX)

WAV:384kHz/64bit(MAX)

WMA LOSSLESS:96kHz/24bit(MAX)

MP3、AAC、WMA、OGG等格式

電池容量:3800mAh高壓快充鋰離子聚合物電池

特色功能:支援純音/安卓模式切換、USB DAC、底座擴展等

尺寸:128.7mm×67.2mm×15.5mm

重量:212g

參考價格:4498元

飛傲F9

飛傲此前在耳機市場的耕耘不及便攜音樂播放機那麼深,推出的耳機也多是入門級產品。但在最新的F9上,我看到了飛傲在耳機市場發力的信號。F9有著另一個名字——“漣漪”,形如其名,F9的外殼運用了仿生學設計,擁有如水滴入水中,激起漣漪般的視覺效果,整體設計相當特別。

我收到的是黑色版本,飛傲還為它提供了紅色的可選配色,我覺得後者在視覺效果上會更為出挑,適合想要一款與眾不同產品的年輕人。不光造型特別,F9的外殼還採用了鋁合金材質,通過CNC工藝,並經過手工打磨、噴砂、陽極氧化等多道工序。從實際呈現出的效果來看,F9不光具備了較強的金屬質感,還帶了一點暗暗的光澤,不會顯得太過冰冷,手感細膩,工藝得點個贊。

▲隨機附送了均衡和低音兩種耳塞套各三對,此外防水防潮的收納盒也是標配。

此外,飛傲還充分利用了這個造型所形成的加強筋,在保證強度的同時能夠最大限度使用內腔體,並有助於消除共振駐波。為了增加F9的可玩性,飛傲採用了標準MMCX介面的可換線設計,並且在附件中標配了一條2.5mm平衡耳機線以及一條3.5mm單端帶線控耳機線,前者適合用來搭配具備平衡輸出的便攜音樂播放機,後者則方便用戶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上使用它,還能方便地接打電話。在實際換線過程中,我感覺其結合得比較緊,用指甲扣住接頭縫隙處用力,會相對容易拔下來一些。

▲F9採用了可換線設計,標準MMCX介面方便使用者更換各種線材。

▲F9標配了一根2.5mm平衡線材和一根3.5mm單端帶線控線材,對於不喜折騰的用戶來說,這樣的標配已經足夠了。

來看看F9的硬體設定,它採用了這一價位上比較少見的一個動圈和兩個動鐵的混合三單元設計。動圈直徑為9.2mm,主要負責中低頻輸出,而兩個動鐵單元則負責驅動高頻和極高頻。其中動圈單元採用的是PEK高分子納米複合振膜,它的主要特點是韌性強、速度快和重量輕。

為了將動圈和動鐵單元銜接得更好,飛傲選擇了物理加聲學雙分頻設計方案,頻響範圍達到了15Hz~40Hz,通過了我們俗稱為“小金標”的日本音訊協會Hi-Res Audio認證。為了在不大的腔體中放下三個單元,飛傲在F9上採取的是平行放置方式,在有效利用內部空間的同時還解決了聲音銜接的問題。

飛傲F9產品資料

類型:1圈2動鐵

顏色:黑色/紅色

可換線設計:有(標準MMCX介面)

頻率響應:15Hz~40kHz

靈敏度:106dB/mW

阻抗:28Ω

線長:1.2m

單只重量:約3.76g(不包含線材)

線材:配備2條線材,包括單端線(帶線控功能,黑色外被TPE材質,線芯材質為漆包銅),平衡線(四芯纏繞編織黑色線材,5N無氧銅鍍銀材質)

插頭 兩條線插頭形狀都是直頭,平衡線(2.5mm四極插頭,平衡線材接法定義),單端線(3.5mm四極插頭,單端線材接法定義)

參考價格:698元

操作及佩戴體驗

先說X7 Mark Ⅱ在實際操作中帶給我的感受。軟體方面,飛傲對Android系統進行了深度優化,這套被首發用在上一代X7上,並獲得不少好評的系統也被轉移到了X7 Mark Ⅱ上面。不過對比一下可以看到,飛傲在UI上進一步進行了優化,不光提升了視覺效果,在涉及使用者易用性方面的設計也有所提升。飛傲在X7 Mark Ⅱ的系統上除了帶給使用者定制化的UI介面,還新增了三種主題,支援使用者進行隨時切換。

據悉,飛傲後續還會繼續增加更多主題,對於作業系統的顏值有高要求的用戶可以滿意了。作為一名Android智慧手機的用戶,我在操作X7 Mark Ⅱ時沒有遇到任何問題,各種操作邏輯與智慧手機沒什麼區別,很容易就能上手。

▲X7 Mark Ⅱ作業系統主介面,和Android智慧手機很類似,上手沒有難度。

在系統中我們可以看到X7 Mark Ⅱ擁有64GB的內置存儲空間,對於大多數使用者來說,這樣的存儲空間已經足夠滿足需要了。不過飛傲並沒有忘記有著更多需要的發燒友,X7 Mark Ⅱ在機身一側留有兩個MicroSD存儲卡擴充槽,其中單卡槽最大支援256GB容量的MicroSD,兩個加起來最大可擴容至512GB。

在X7 Mark Ⅱ的系統中內置有飛傲市場App,裡面包括了各類線上音樂類App,包括我們熟悉的百度音樂、網易雲音樂,以及各類常用的App,使用者可以根據需要安裝這些應用。

▲和智慧手機一樣,用戶也可以在飛傲市場中找到各類常用App並安裝到X7 Mark Ⅱ中。

除此之外,X7 Mark Ⅱ依舊具備了純音播放模式,可以在下拉式功能表中一鍵切換,很方便。作為一款採用Android系統的音樂播放機,藍牙功能自然少不了,X7 Mark Ⅱ支援藍牙4.1技術,並提供了對aptX的支援。我試著用它連接了藍牙音箱,跟我平時用手機連接藍牙音箱沒什麼兩樣,很方便。

▲下拉式功能表中可以一鍵切換安卓/純音模式、輸出模式以及高低增益,Wi-Fi和藍牙功能也可在這裡開關。

▲X7 Mark Ⅱ的播放機歌詞、封面可以自動適配,這點已經很我們常用的音樂類App差不多了。

F9出廠時左右單元沒有連線,安裝線材倒是很方便,但更換線材時拔線確實有些麻煩,前面有提到,這裡就不多說了。F9採用的是繞耳佩戴設計,實際佩戴的牢固性自不必多說,更值得說的是其繞耳部分柔軟度不錯,帶來的結果就是這部分的佩戴舒適度很棒,耳朵不會感覺明顯的負擔。

▲繞耳部分比較柔軟,帶來了不錯的佩戴舒適度。

耳機部分,斜45°的入耳設計能很服帖地進入耳道,我選擇的中號耳塞,剛好能填滿,不會給耳道太多壓力,舒適度不錯。腔體剛好能和耳廓貼合,唯一的不足就是感覺略滿了一些,耳廓會感覺一定壓力。

▲3.5mm單端耳機線的線控功能豐富,除了可以控制歌曲的播放及音量調節,還能通話,適合搭配手機使用,實際操作手感還算不錯。

但總體來說,F9從內到外的佩戴牢固性都做得不錯,甚至比不少運動耳機做得還好,除了外殼略大導致耳廓會感覺填得比較滿,其餘部分的舒適性都值得點贊。多說一下單端線上線控的操作體驗,其主體採用一體式設計,並採用了金屬材質,觸感很棒。相對來說三個塑膠按鍵的質感則差了一些,還好其手感俐落,保持了不錯的操作手感。

試聽體驗

在試聽環節,我的重點自然是放在X7 Mark Ⅱ與F9的搭配上,當然為了更全面地考驗X7 Mark Ⅱ的素質以及對耳機的適配性,我也找來另外兩款耳機—森海塞爾HD600耳機和HIFIMAN RE2000旗艦級耳塞加入到試聽環節。

先說X7 Mark Ⅱ和F9搭配的效果。我一開始就對比了在平衡介面和單端介面下F9搭配X7 Mark Ⅱ的差異,不得不說在平衡介面下的F9聲音素質的水準相比單端使用模式下有著可聞的提升。最明顯的差異體現在平衡介面下的X7 Mark Ⅱ對於F9有著更強的控制力,能捕捉到音樂中的各種細微之處,同時整體聽感會顯得更加立體,擁有更為豐富的層次。所以對於有條件的用戶來說,我覺得不論是用X7 Mark Ⅱ搭配耳機,還是用F9配合其他音樂播放設備,我的建議都是選擇具備平衡介面的耳機以及具備平衡輸出的音樂播放設備,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出這二者的潛力。所以在後面的整個試聽過程中,我都是選擇的X7 Mark Ⅱ平衡輸出到F9的搭配。

在X7 Mark Ⅱ下,F9體現了比較冷靜而中正的聲音風格,圈鐵結合的單元配置應該是其這一風格最重要的因素。兩個動鐵單元的應用讓F9的聲音體現出偏重解析力的風格走向,特別是高頻部分能明顯感覺到清亮悅耳的展現,延伸自然流暢,即便是隨著小提琴獨奏音樂中高頻部分逐漸往上走,在最高點也不會有毛糙之感。動圈單元則很好地彌補了動鐵在中頻上容易凹陷的問題,它沒有對聲音進行太多加工,而是偏重對人聲素質的還原,我能聽到不少聲音的細節。而且不論是嗓音厚實的男聲,還是溫潤甜美的女聲,我覺得它都能表現出應有的水準。歌者的位置沒有太過靠前,長時間聆聽下沒那麼容易感覺疲累。

F9的低頻表現給了我一些驚喜。不論是在《渡口》這類音樂的配器,還是《布蘭詩歌》這類大編制下的磅礴低頻,F9都展現出了一定的力度與彈性,前者能讓我捕捉到鼓皮震動的細節,後者則不會有發悶之感,體現了不錯的動態表現。當然較為出色的低頻表現是基於同價位產品的水準,並不能超越它自身體積及用料所帶來的物理限制,依舊是在可以想見的範疇中。

當X7 Mark Ⅱ在搭配F9時,我覺得並沒有完全發揮出它的潛力,畢竟兩者在定位上的差異決定了後者音質水準的天花板距離X7 Mark Ⅱ的能力還有不小的距離,所以搭配HIFIMAN RE2000和森海塞爾HD600更能看出X7 Mark Ⅱ的能量到底有多大。先說X7 Mark Ⅱ與RE2000的搭配,RE2000不是一個難推的旗艦級耳塞,在X7 Mark Ⅱ下我覺得它發揮出了很大一部分功力。這個組合下的解析力很突出,耳朵能捕捉到相當多的聲音細節。可以感覺到,不論是耳機還是播放機的風格,飛傲都在延續一種中正的路數。

在F9上是這樣,在X7 Mark Ⅱ上同樣如此。對於偏好溫暖人聲的用戶而言,它沒有經過修飾的中頻或許會讓人覺得有些清冷,但更靈動的動態表現以及深入各種細節的解析力,會給使用者帶來更加豐富層次感,聲音會變得更為鮮活。X7 Mark Ⅱ的低頻同樣沿襲了中高頻偏中性的風格,控制力、聲音的層次都處在重點強調的位置,低頻的回彈做得不錯,下潛也能到達一定的位置,量感並不會有太多加強。

值得一提的是,X7 Mark Ⅱ的耳機輸出有高低兩種增益可以選擇,我更偏好用高增益模式,因為在這次所搭配的耳機中,該模式下的聲音會有更耐聽的表達。再來看搭配HD600的情況,X7 Mark Ⅱ作為一款便攜音樂播放機出乎我意料地能將公認不好推的HD600帶到一個還能聽的水準上,聲音的空間感和層次感有出來,但還沒有到完全展開的地步。總的來說我覺得X7 Mark Ⅱ標配的AM3A耳放模組主要是針對耳塞和低阻耳機設計,所以在搭配大耳機的時候雖然能有正常的聽感,但並不能釋放耳機更多的能量。

小結

結束對X7 Mark Ⅱ和F9的體驗,可以明顯感覺到飛傲在“平衡”普及上所花費的精力。不論是貴為旗艦的X7 Mark Ⅱ播放機,還是幾百元的F9耳機,都將“平衡”作為一項標配。而就我的實際體驗來說,確實在採用平衡線材的F9搭配平衡介面的X7 Mark Ⅱ時,它們的音質水準是有著可聞的提升的。從上到下,從各條產品線同步推廣“平衡”,體現出飛傲在這方面的用心。

回到產品上,X7 Mark Ⅱ可以說是飛傲在上一代X7嘗試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的優秀答卷。新一代家族式風格不論從視覺效果,還是工藝水準來看,都助推飛傲新一代便攜音樂播放機上了一個臺階,我覺得X7 Mark Ⅱ在這方面已經有著可以和國外品牌一較高下的水準。而在內部元器件及工藝方面,我覺得飛傲完全是在X7 Mark Ⅱ上“堆料”,高品質的元器件以及有些不惜工本的做工都能讓人感受到飛傲的誠意。Android系統的加入,提升了產品的擴展性,豐富的功能讓它的可玩性頗高。作為一款相當全能的產品,X7 Mark Ⅱ即便面對目前市面上同一價位的諸多強手,也有著自己的優勢。

F9則是飛傲在此前陸續嘗試耳機的過程中,真正讓我覺得各方面都體現出更好成熟度的作品。從設計語言、實際的佩戴體驗再到音質水準,都能體現出這點。同樣是在它所處的價位上,動鐵三單元的配置已經可以讓它拋下一眾對手了。對了,飛傲就在近期還推出了不可換線設計的F9se,而且我也從廠商那裡得知,依舊保持1圈2動鐵單元,但動鐵部分改用婁式複合雙動鐵單元的F9 PRO也有望在11月上市。可以看到,飛傲已經在將F9這個各方面成熟度很高的產品做成一個系列,照顧到更多有著不同需求的音樂愛好者。

▲X7 Mark Ⅱ支持雙MicroSD卡擴展,最大支援容量256GB×2,採用與手機一樣的卡座設計,做工及整體性很好。

內部元器件及工藝的變化是X7 Mark Ⅱ上值得一說的部分。其中最重要的DAC晶片部分,X7 Mark Ⅱ採用了該系列中的高端型號ES9028 PRO,它具備8個獨立音訊線路,信噪比高達129dB。它採用了三顆獨立的有源晶振分別負責DSD和44.1kHz序列、48kHz序列、384kHz,通過匹配同步來降低抖動,提升時鐘精確度,更有利於聲音的還原。與之配合的內部工藝同樣出色,PCB上的遮罩罩達到了7處,主控和運放部分則採用雙層遮罩措施,保障音訊性能的穩定。

在標配的AM3A耳放模組部分,它具備平衡、單端雙路耳機輸出。運放晶片採用AD8620,搭配專為X7 Mark Ⅱ定制的耳放晶片OPA926,對於不會折騰耳放模組的使用者來說,這樣的配置已經足夠滿足各種耳機的搭配需要了。

▲X7 Mark Ⅱ隨機贈送了矽膠套和皮套各一個,取卡針和用來拆裝耳放模組的螺絲刀等工具也不會少。由於支援QC2.0及MTK PE快充技術,所以飛傲還專門送了一個快充充電器,跟X5三代一樣,快充充電器只在國內發售的產品上才會贈送。

飛傲X7 Mark Ⅱ產品資料

作業系統:深度定制Android 5.1.1

主控:瑞星微RK3188(4核、1.4GHz)

DAC:ESS9028 PRO

LPF:OPA1612×2

耳放:OPA926×2

無線技術:Wi-Fi(支援5GHz、2.4GHz , 支援IEEE802.11b/g/n標準)、藍牙(支援藍牙4.1版本,支援aptX)

螢幕:3.97英寸(IPS、480×800)

存儲:2GB(RAM)/64GB(ROM),支持雙MicroSD卡,最大支援容量256GB×2

介面:3.5mm耳機輸出介面(PO)、3.5mm類比/數位音訊輸出介面(LO/SPDIF複用)、Micro USB介面(充電/資料傳輸/底座功能)

平衡輸出:支持

適配耳機阻抗:16~150Ω(3.5mm耳機輸出);16~300Ω(平衡耳機輸出)

USB DAC 最高支持192kHz/24bit

音訊格式支持 DSD:DSD64/128(“.iso”,“.dsf”,“.dff”)

DXD:352.8K

APE FAST/High/Normal:384kHz/24bit(MAX)

APE Extra High:192kHz/24bit(MAX)

APE Insane:96kHz/24bit(MAX)

Apple Lossless:384kHz/32bit(MAX)

AIFF:384kHz/32bit(MAX)

FLAC:384kHz/32bit(MAX)

WAV:384kHz/64bit(MAX)

WMA LOSSLESS:96kHz/24bit(MAX)

MP3、AAC、WMA、OGG等格式

電池容量:3800mAh高壓快充鋰離子聚合物電池

特色功能:支援純音/安卓模式切換、USB DAC、底座擴展等

尺寸:128.7mm×67.2mm×15.5mm

重量:212g

參考價格:4498元

飛傲F9

飛傲此前在耳機市場的耕耘不及便攜音樂播放機那麼深,推出的耳機也多是入門級產品。但在最新的F9上,我看到了飛傲在耳機市場發力的信號。F9有著另一個名字——“漣漪”,形如其名,F9的外殼運用了仿生學設計,擁有如水滴入水中,激起漣漪般的視覺效果,整體設計相當特別。

我收到的是黑色版本,飛傲還為它提供了紅色的可選配色,我覺得後者在視覺效果上會更為出挑,適合想要一款與眾不同產品的年輕人。不光造型特別,F9的外殼還採用了鋁合金材質,通過CNC工藝,並經過手工打磨、噴砂、陽極氧化等多道工序。從實際呈現出的效果來看,F9不光具備了較強的金屬質感,還帶了一點暗暗的光澤,不會顯得太過冰冷,手感細膩,工藝得點個贊。

▲隨機附送了均衡和低音兩種耳塞套各三對,此外防水防潮的收納盒也是標配。

此外,飛傲還充分利用了這個造型所形成的加強筋,在保證強度的同時能夠最大限度使用內腔體,並有助於消除共振駐波。為了增加F9的可玩性,飛傲採用了標準MMCX介面的可換線設計,並且在附件中標配了一條2.5mm平衡耳機線以及一條3.5mm單端帶線控耳機線,前者適合用來搭配具備平衡輸出的便攜音樂播放機,後者則方便用戶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上使用它,還能方便地接打電話。在實際換線過程中,我感覺其結合得比較緊,用指甲扣住接頭縫隙處用力,會相對容易拔下來一些。

▲F9採用了可換線設計,標準MMCX介面方便使用者更換各種線材。

▲F9標配了一根2.5mm平衡線材和一根3.5mm單端帶線控線材,對於不喜折騰的用戶來說,這樣的標配已經足夠了。

來看看F9的硬體設定,它採用了這一價位上比較少見的一個動圈和兩個動鐵的混合三單元設計。動圈直徑為9.2mm,主要負責中低頻輸出,而兩個動鐵單元則負責驅動高頻和極高頻。其中動圈單元採用的是PEK高分子納米複合振膜,它的主要特點是韌性強、速度快和重量輕。

為了將動圈和動鐵單元銜接得更好,飛傲選擇了物理加聲學雙分頻設計方案,頻響範圍達到了15Hz~40Hz,通過了我們俗稱為“小金標”的日本音訊協會Hi-Res Audio認證。為了在不大的腔體中放下三個單元,飛傲在F9上採取的是平行放置方式,在有效利用內部空間的同時還解決了聲音銜接的問題。

飛傲F9產品資料

類型:1圈2動鐵

顏色:黑色/紅色

可換線設計:有(標準MMCX介面)

頻率響應:15Hz~40kHz

靈敏度:106dB/mW

阻抗:28Ω

線長:1.2m

單只重量:約3.76g(不包含線材)

線材:配備2條線材,包括單端線(帶線控功能,黑色外被TPE材質,線芯材質為漆包銅),平衡線(四芯纏繞編織黑色線材,5N無氧銅鍍銀材質)

插頭 兩條線插頭形狀都是直頭,平衡線(2.5mm四極插頭,平衡線材接法定義),單端線(3.5mm四極插頭,單端線材接法定義)

參考價格:698元

操作及佩戴體驗

先說X7 Mark Ⅱ在實際操作中帶給我的感受。軟體方面,飛傲對Android系統進行了深度優化,這套被首發用在上一代X7上,並獲得不少好評的系統也被轉移到了X7 Mark Ⅱ上面。不過對比一下可以看到,飛傲在UI上進一步進行了優化,不光提升了視覺效果,在涉及使用者易用性方面的設計也有所提升。飛傲在X7 Mark Ⅱ的系統上除了帶給使用者定制化的UI介面,還新增了三種主題,支援使用者進行隨時切換。

據悉,飛傲後續還會繼續增加更多主題,對於作業系統的顏值有高要求的用戶可以滿意了。作為一名Android智慧手機的用戶,我在操作X7 Mark Ⅱ時沒有遇到任何問題,各種操作邏輯與智慧手機沒什麼區別,很容易就能上手。

▲X7 Mark Ⅱ作業系統主介面,和Android智慧手機很類似,上手沒有難度。

在系統中我們可以看到X7 Mark Ⅱ擁有64GB的內置存儲空間,對於大多數使用者來說,這樣的存儲空間已經足夠滿足需要了。不過飛傲並沒有忘記有著更多需要的發燒友,X7 Mark Ⅱ在機身一側留有兩個MicroSD存儲卡擴充槽,其中單卡槽最大支援256GB容量的MicroSD,兩個加起來最大可擴容至512GB。

在X7 Mark Ⅱ的系統中內置有飛傲市場App,裡面包括了各類線上音樂類App,包括我們熟悉的百度音樂、網易雲音樂,以及各類常用的App,使用者可以根據需要安裝這些應用。

▲和智慧手機一樣,用戶也可以在飛傲市場中找到各類常用App並安裝到X7 Mark Ⅱ中。

除此之外,X7 Mark Ⅱ依舊具備了純音播放模式,可以在下拉式功能表中一鍵切換,很方便。作為一款採用Android系統的音樂播放機,藍牙功能自然少不了,X7 Mark Ⅱ支援藍牙4.1技術,並提供了對aptX的支援。我試著用它連接了藍牙音箱,跟我平時用手機連接藍牙音箱沒什麼兩樣,很方便。

▲下拉式功能表中可以一鍵切換安卓/純音模式、輸出模式以及高低增益,Wi-Fi和藍牙功能也可在這裡開關。

▲X7 Mark Ⅱ的播放機歌詞、封面可以自動適配,這點已經很我們常用的音樂類App差不多了。

F9出廠時左右單元沒有連線,安裝線材倒是很方便,但更換線材時拔線確實有些麻煩,前面有提到,這裡就不多說了。F9採用的是繞耳佩戴設計,實際佩戴的牢固性自不必多說,更值得說的是其繞耳部分柔軟度不錯,帶來的結果就是這部分的佩戴舒適度很棒,耳朵不會感覺明顯的負擔。

▲繞耳部分比較柔軟,帶來了不錯的佩戴舒適度。

耳機部分,斜45°的入耳設計能很服帖地進入耳道,我選擇的中號耳塞,剛好能填滿,不會給耳道太多壓力,舒適度不錯。腔體剛好能和耳廓貼合,唯一的不足就是感覺略滿了一些,耳廓會感覺一定壓力。

▲3.5mm單端耳機線的線控功能豐富,除了可以控制歌曲的播放及音量調節,還能通話,適合搭配手機使用,實際操作手感還算不錯。

但總體來說,F9從內到外的佩戴牢固性都做得不錯,甚至比不少運動耳機做得還好,除了外殼略大導致耳廓會感覺填得比較滿,其餘部分的舒適性都值得點贊。多說一下單端線上線控的操作體驗,其主體採用一體式設計,並採用了金屬材質,觸感很棒。相對來說三個塑膠按鍵的質感則差了一些,還好其手感俐落,保持了不錯的操作手感。

試聽體驗

在試聽環節,我的重點自然是放在X7 Mark Ⅱ與F9的搭配上,當然為了更全面地考驗X7 Mark Ⅱ的素質以及對耳機的適配性,我也找來另外兩款耳機—森海塞爾HD600耳機和HIFIMAN RE2000旗艦級耳塞加入到試聽環節。

先說X7 Mark Ⅱ和F9搭配的效果。我一開始就對比了在平衡介面和單端介面下F9搭配X7 Mark Ⅱ的差異,不得不說在平衡介面下的F9聲音素質的水準相比單端使用模式下有著可聞的提升。最明顯的差異體現在平衡介面下的X7 Mark Ⅱ對於F9有著更強的控制力,能捕捉到音樂中的各種細微之處,同時整體聽感會顯得更加立體,擁有更為豐富的層次。所以對於有條件的用戶來說,我覺得不論是用X7 Mark Ⅱ搭配耳機,還是用F9配合其他音樂播放設備,我的建議都是選擇具備平衡介面的耳機以及具備平衡輸出的音樂播放設備,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出這二者的潛力。所以在後面的整個試聽過程中,我都是選擇的X7 Mark Ⅱ平衡輸出到F9的搭配。

在X7 Mark Ⅱ下,F9體現了比較冷靜而中正的聲音風格,圈鐵結合的單元配置應該是其這一風格最重要的因素。兩個動鐵單元的應用讓F9的聲音體現出偏重解析力的風格走向,特別是高頻部分能明顯感覺到清亮悅耳的展現,延伸自然流暢,即便是隨著小提琴獨奏音樂中高頻部分逐漸往上走,在最高點也不會有毛糙之感。動圈單元則很好地彌補了動鐵在中頻上容易凹陷的問題,它沒有對聲音進行太多加工,而是偏重對人聲素質的還原,我能聽到不少聲音的細節。而且不論是嗓音厚實的男聲,還是溫潤甜美的女聲,我覺得它都能表現出應有的水準。歌者的位置沒有太過靠前,長時間聆聽下沒那麼容易感覺疲累。

F9的低頻表現給了我一些驚喜。不論是在《渡口》這類音樂的配器,還是《布蘭詩歌》這類大編制下的磅礴低頻,F9都展現出了一定的力度與彈性,前者能讓我捕捉到鼓皮震動的細節,後者則不會有發悶之感,體現了不錯的動態表現。當然較為出色的低頻表現是基於同價位產品的水準,並不能超越它自身體積及用料所帶來的物理限制,依舊是在可以想見的範疇中。

當X7 Mark Ⅱ在搭配F9時,我覺得並沒有完全發揮出它的潛力,畢竟兩者在定位上的差異決定了後者音質水準的天花板距離X7 Mark Ⅱ的能力還有不小的距離,所以搭配HIFIMAN RE2000和森海塞爾HD600更能看出X7 Mark Ⅱ的能量到底有多大。先說X7 Mark Ⅱ與RE2000的搭配,RE2000不是一個難推的旗艦級耳塞,在X7 Mark Ⅱ下我覺得它發揮出了很大一部分功力。這個組合下的解析力很突出,耳朵能捕捉到相當多的聲音細節。可以感覺到,不論是耳機還是播放機的風格,飛傲都在延續一種中正的路數。

在F9上是這樣,在X7 Mark Ⅱ上同樣如此。對於偏好溫暖人聲的用戶而言,它沒有經過修飾的中頻或許會讓人覺得有些清冷,但更靈動的動態表現以及深入各種細節的解析力,會給使用者帶來更加豐富層次感,聲音會變得更為鮮活。X7 Mark Ⅱ的低頻同樣沿襲了中高頻偏中性的風格,控制力、聲音的層次都處在重點強調的位置,低頻的回彈做得不錯,下潛也能到達一定的位置,量感並不會有太多加強。

值得一提的是,X7 Mark Ⅱ的耳機輸出有高低兩種增益可以選擇,我更偏好用高增益模式,因為在這次所搭配的耳機中,該模式下的聲音會有更耐聽的表達。再來看搭配HD600的情況,X7 Mark Ⅱ作為一款便攜音樂播放機出乎我意料地能將公認不好推的HD600帶到一個還能聽的水準上,聲音的空間感和層次感有出來,但還沒有到完全展開的地步。總的來說我覺得X7 Mark Ⅱ標配的AM3A耳放模組主要是針對耳塞和低阻耳機設計,所以在搭配大耳機的時候雖然能有正常的聽感,但並不能釋放耳機更多的能量。

小結

結束對X7 Mark Ⅱ和F9的體驗,可以明顯感覺到飛傲在“平衡”普及上所花費的精力。不論是貴為旗艦的X7 Mark Ⅱ播放機,還是幾百元的F9耳機,都將“平衡”作為一項標配。而就我的實際體驗來說,確實在採用平衡線材的F9搭配平衡介面的X7 Mark Ⅱ時,它們的音質水準是有著可聞的提升的。從上到下,從各條產品線同步推廣“平衡”,體現出飛傲在這方面的用心。

回到產品上,X7 Mark Ⅱ可以說是飛傲在上一代X7嘗試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的優秀答卷。新一代家族式風格不論從視覺效果,還是工藝水準來看,都助推飛傲新一代便攜音樂播放機上了一個臺階,我覺得X7 Mark Ⅱ在這方面已經有著可以和國外品牌一較高下的水準。而在內部元器件及工藝方面,我覺得飛傲完全是在X7 Mark Ⅱ上“堆料”,高品質的元器件以及有些不惜工本的做工都能讓人感受到飛傲的誠意。Android系統的加入,提升了產品的擴展性,豐富的功能讓它的可玩性頗高。作為一款相當全能的產品,X7 Mark Ⅱ即便面對目前市面上同一價位的諸多強手,也有著自己的優勢。

F9則是飛傲在此前陸續嘗試耳機的過程中,真正讓我覺得各方面都體現出更好成熟度的作品。從設計語言、實際的佩戴體驗再到音質水準,都能體現出這點。同樣是在它所處的價位上,動鐵三單元的配置已經可以讓它拋下一眾對手了。對了,飛傲就在近期還推出了不可換線設計的F9se,而且我也從廠商那裡得知,依舊保持1圈2動鐵單元,但動鐵部分改用婁式複合雙動鐵單元的F9 PRO也有望在11月上市。可以看到,飛傲已經在將F9這個各方面成熟度很高的產品做成一個系列,照顧到更多有著不同需求的音樂愛好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