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釣羅非魚如何搭配線組?

對釣羅非而言, 線組的要求沒有釣鯽魚時那麼靈敏, 但並不是說就沒有要求。 釣羅非的線組, 往往受到釣場深淺, 揚竿力度等各種因素的要求。

深釣場的魚被往上揚起時, 因主線較長, 即使旁竄, 也仍能保持與釣竿接近垂直角度, 讓釣竿的彈性起到卸力作用, 所以感覺到的拉力, 自然不是特別強烈;反之, 淺場羅非往往給人拉力強大之感, 正因為同樣的旁竄動作與距離, 主線很容易被水準拉直, 竿性無從發揮所致, 所以容易產生力大無窮的錯覺。 因此, 在淺場垂釣, 不宜拋滿線, 以預留緩衝空間, 減少瞬間被拉直的機率。 此外, 水深魚較放心, 水淺魚易受驚, 也是二者力度有差的原因之一。 常聽人談論道:“這個池子的魚拉力很強、那個池子的魚不太有力……”若能考慮水深和新舊魚等因素後, 其實, 也沒那麼神秘。 此外, 鉤大小的影響力常被人忽略, 相較於小鉤,

被大鉤鉤中的魚, 必然較痛, 其爆發力自然相對增強。 同池垂釣, 如有人認為魚很有力, 也有人不表認同時, 除個人揚竿力度有差外, 使用不同大小的鉤子, 或許是原因所在。

至於“飛魚”動作, 只要子線稍粗些, 配合戰鬥專用脫鉤網、加上超硬釣竿的彈性輔助, 飛魚不成問題, 算是戰鬥池中標準動作之一。 至於4指以下小羅非, 野釣中都是直接起魚的, 所以也談不上飛不飛魚。 一般休閒或職業池, 魚體多在1千克左右, 是聽說有人可以飛, 但僅限傳聞, 並未親見。 因為這些魚釣來條條珍貴, 跑一條魚或許就輸贏變色, 因此沒人敢飛、亦無此需要。 而且飛魚子線要夠粗才行, 相對會降低回鍋魚咬鉤意願, 得失間要仔細衡量。

如何才能降低斷子線的機率?這是釣羅非者心中永遠的痛。

因為子線過粗, 老羅非根本不買帳, 子線過細, 新羅非又一去不回頭, 如果池中新舊魚雜陳, 頭就更暈。 而釣魚人都有一種細線搏大魚的潛藏偏好, 越是自視藝高者, 愈是喜歡向細線挑戰。 所以, 這種斷子線的困擾, 初學者未必會比垂釣多年者感受強烈, 原因即此。 子線容易瞬斷, 影響因素很多, 除了子線粗細、材質、綁鉤方式及前述之揚竿力度、握竿方式、水的深淺等有關外, 實際上, 魚的正吃否, 往往才是關鍵所在。 正吃的羅非, 只要第一時間將魚頭拉回, 多可輕易入網;非正吃的羅非, 若鉤不在嘴部附近, 魚頭多不易拉回, 加上魚因痛楚產生強大的爆發力, 不管子線多粗, 往往仍會以斷線收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