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30歲如果還一事無成,那你這輩子還有翻身的希望嗎?

01

以前, 有人這麼說:30歲, 如果你還沒當上管理層, 或者在某個領域取得成就, 那你一輩子基本也就這樣了。

心理學上, 有一個非常常見的認知偏差, 叫做「基本歸因錯誤」。

簡單來說, 就是我們對事物的歸因, 會犯兩個錯誤:自己做得不好, 我們會覺得, 是外界的影響;別人做得不好, 我們則會認為, 是他自身的問題。

亦即是說, 我們從天性上, 就容易寬以律己、嚴以待人。

假如一個人到了30歲, 還在從事基層的執行工作, 他會覺得自己「能力不行」嗎?多半不會。

一個人到了30歲, 沒有當上管理層, 或者成為技術專家, 並不一定意味著他能力不行 —— 很可能只是因為試錯時間太長,

還來不及在一個位子上坐穩而已。

畢竟, 從畢業開始, 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並且找對發展路徑, 一路順風順水 —— 這樣的人有, 但絕對是少數。

大多數人只能在摸索之中, 不斷進行嘗試, 不斷碰壁, 再轉身, 換別的方向。 好不容易坐穩了, 再經過三四年的積累, 才能有晉升的機會。

這還得看公司和部門整體的環境。 尤其如果是大公司的話, 晉升路徑會更長。

有些幸運的人, 在不斷摸索和試錯之中, 所積累到的經驗, 可以複用, 從而縮短晉升路徑。 這是很理想的情況了。

但對於更多的人來說, 轉行, 也許就意味著之前的經歷完全白費, 不得不從基層做起。

02

30歲在事業上仍未突破, 主觀上,

未必是能力限制;但客觀上, 確實會有諸多問題。

第一點, 是用人單位會有疑慮。

互聯網, 金融, 諮詢, 創意, 這些看起來光鮮的行業, 無不是吃青春飯的行業。

原因無他:年輕人便宜, 好用, 有衝勁, 還願意學習。

我們的薪水比他們高, 但我們的能力, 是否真的配得上這部分差距?如果給他們幾年時間,

到了我們的年齡, 跟現在的我們相比, 會怎麼樣?

結果都是:不敢想。

說實話, 特別有緊迫感。

現在的職場新人, 得益於資訊的高度集聚和擴散, 無論是意識、能力, 還是熱情, 比起我們那個時候, 都只強不弱。

有時會感覺, 我們比起他們, 除了經驗, 還有什麼能拿得出手的?

一個 26 歲的主管, 跟一個 30 歲的主管, 在能力相似的情況下, 投資前者, 比起投資後者, 絕對是一個性價比高得多的選擇。

畢竟, 前者是在上升, 而且上升速度難以預測;而後者很可能平緩得多。

更別說, 越來越多的公司, 從員工組成和客戶上, 都開始全面年輕化。

一個30歲的人, 每過一年, 都在逐漸地遠離這個群體。

如果還要花時間去積累,

學習, 成長, 那確實是太久了。

另一點是什麼呢?是你的成長性會逐漸降低。

30歲前, 利用一切時間學知識, 學技能;30歲後, 你得用錢去換技能, 因為學習的成本太高了。

不可否認, 30歲往後, 你的精力、體力, 都會慢慢下降, 同時, 你的時間成本會飆升 —— 30多歲的你, 已經很難花幾個月、幾年去學一樣東西了,

這對你來說太過奢侈。

你要操心的東西太多。 家庭, 健康, 環境……

你會開始意識到, 很多東西已經身不由己。

所以, 我經常說, 年輕的時候, 一定要多嘗試、多試錯, 最好從大學就開始。

因為隨著時間推移, 你的試錯成本會越來越高, 你的機會也會越來越少。

到後來, 轉行, 歸零, 重新開始, 對你來說, 已經是遙不可及的選擇。

你有太多放不下的東西。

我們都說, 時間慢慢磨蝕了人的銳氣。 但其實每一個被磨蝕的人, 又何嘗沒有抗爭過呢?

03

所以, 儘早找到自己的優勢領域, 主要就是下面三步:

1、瞭解自己的動機水準

傳統的方法, 是採用「行為事件訪談法」, 亦即提出一個具體的情景, 請受訪者說出他們的理解, 可能採取的行動,以及在這個過程中自己的心理歷程。

通過長時間、多次的訪談,可以為一個人做出畫像,大致瞭解他的行為模式。

當然,這種方法非常麻煩,實際應用得不多,也不便於普通人使用。

我的建議是,對自己進行細緻的、全面的審查。通過問自己這些問題,來找出大致的答案:

我最成功的一件事是什麼?

我是如何做成功的?

給我挫敗感最大的一件事是什麼?

是哪個環節使我產生挫敗感?

當我面臨難題時,我更願意通過什麼方式,來解決難題?

通過反復詢問自己這些問題,你就能慢慢勾勒出「過去」的自己,為自己構建一個模型。

你會大致知道,自己的影響動機、成就動機和親和動機,分別是高、中,還是低。

2、找到適合的職業路徑

不同的職業,對不同的動機,是有要求的。

舉個例子:一個保險推銷員,需要具備怎麼樣的動機水準呢?

成就:高

顯然,保險推銷員最重要的,就是對高業績的追求和熱情。所以,他必須具備高成就動機,才能夠一次又一次地燃起動力,去發展新客戶;

親和:高

作為保險推銷員,需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好關係。如果親和動機太低,會覺得「打好關係」是一件無意義的事情,顯然是不合適的。

影響:低

影響動機過高,會希望別人按自己的想法行事(包括客戶)。顯然,這種人在這個行業,一天都待不下去。

再舉個例子。一個諮詢顧問,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動機水準呢?

成就:中高

諮詢顧問的目標,不是自我實現,而是令客戶滿意,他應該以客戶為中心,而不是自我。但也不能過低,否則會喪失工作熱情。

親和:低

親和動機過高,很可能會為了避免爭端、衝突,而在許多問題上讓步,也就會顯得軟弱和不專業。

影響:高

諮詢顧問的基本能力,是說服客戶。這就要求本身非常自信,具備較高的影響動機,才有動力通過說服去影響別人。

3、針對性完善「冰山頂部」

根據自己的內在取向,找到適合的發展路徑之後,下一步,就是了解這個發展路徑,需要具備怎樣的知識、技能和能力圖譜。

然後,再在這個基礎上,找到一位優秀的人物 —— 可以是朋友,也可以是職場的前輩 —— 把他作為標杆,向他模仿、請教、學習。通過有針對性的學習,不斷地去提高。

這才是讓自己揚長避短,快速成長的秘訣。

願每個人的 30 歲,都能行走在最合適的道路上。

可能採取的行動,以及在這個過程中自己的心理歷程。

通過長時間、多次的訪談,可以為一個人做出畫像,大致瞭解他的行為模式。

當然,這種方法非常麻煩,實際應用得不多,也不便於普通人使用。

我的建議是,對自己進行細緻的、全面的審查。通過問自己這些問題,來找出大致的答案:

我最成功的一件事是什麼?

我是如何做成功的?

給我挫敗感最大的一件事是什麼?

是哪個環節使我產生挫敗感?

當我面臨難題時,我更願意通過什麼方式,來解決難題?

通過反復詢問自己這些問題,你就能慢慢勾勒出「過去」的自己,為自己構建一個模型。

你會大致知道,自己的影響動機、成就動機和親和動機,分別是高、中,還是低。

2、找到適合的職業路徑

不同的職業,對不同的動機,是有要求的。

舉個例子:一個保險推銷員,需要具備怎麼樣的動機水準呢?

成就:高

顯然,保險推銷員最重要的,就是對高業績的追求和熱情。所以,他必須具備高成就動機,才能夠一次又一次地燃起動力,去發展新客戶;

親和:高

作為保險推銷員,需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好關係。如果親和動機太低,會覺得「打好關係」是一件無意義的事情,顯然是不合適的。

影響:低

影響動機過高,會希望別人按自己的想法行事(包括客戶)。顯然,這種人在這個行業,一天都待不下去。

再舉個例子。一個諮詢顧問,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動機水準呢?

成就:中高

諮詢顧問的目標,不是自我實現,而是令客戶滿意,他應該以客戶為中心,而不是自我。但也不能過低,否則會喪失工作熱情。

親和:低

親和動機過高,很可能會為了避免爭端、衝突,而在許多問題上讓步,也就會顯得軟弱和不專業。

影響:高

諮詢顧問的基本能力,是說服客戶。這就要求本身非常自信,具備較高的影響動機,才有動力通過說服去影響別人。

3、針對性完善「冰山頂部」

根據自己的內在取向,找到適合的發展路徑之後,下一步,就是了解這個發展路徑,需要具備怎樣的知識、技能和能力圖譜。

然後,再在這個基礎上,找到一位優秀的人物 —— 可以是朋友,也可以是職場的前輩 —— 把他作為標杆,向他模仿、請教、學習。通過有針對性的學習,不斷地去提高。

這才是讓自己揚長避短,快速成長的秘訣。

願每個人的 30 歲,都能行走在最合適的道路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