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就在明年,深圳GDP或將超越香港,“東方之珠”真的衰落了?

對話方塊回復「內訓」, 送你一份頂尖私募內訓筆記

在隔壁“小漁村”的對比之下, “東方之珠”有些暗淡。

美國桑福德-伯恩斯坦公司亞太策略總監邁克爾·派克的分析在一項分析中預計,

2018年深圳GDP將躍升至3500億美元, 超越香港的3450億美元。

深圳已經崛起, 但香港真的衰落了?

1

明年深圳GDP或將超越香港

從1980年至今的人口數量來看, 深圳人口從3萬猛增至1100萬, 遠遠超過香港的739萬。

從GDP增長總量來看,

1980年香港已經達到467億人民幣, 而深圳為3億, 甚至達不到香港的一個零頭。 經過30多年的發展, 從當年的“小漁村”, 一躍成為國家一線城市:

2016年深圳GDP增速9%, 為1.94萬億人民幣, 總量翻了6400多倍。

香港GDP增長1.9%, 為2.48萬億港幣(約2.06萬億人民幣), 總量翻了約44倍。

從增長速度來看, 2010年以來深圳的年均GDP增長率接近10%。

香港過去7年的年均經濟增長率卻只有大約3%, 彭博社分析師估計, 香港未來兩年每年的增長率將不到3%。

派克認為, 2018年深圳GDP將躍升至3500億美元, 超越香港的3450億美元。

在“小漁村”的對比之下, “東方之珠”有些黯然,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2

製造業:香港空心化, 深圳“騰籠換鳥”

製造業對於香港和新加坡的經濟騰飛都曾起到過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 中金報告稱, 香港製造業空心化、過度依賴服務業是經濟發展落後的直接原因。

從圖中可以明顯看出, 第三產業佔據香港經濟的絕對比重, 長期維持在90%以上, 且呈持續上升的態勢, 而第二產業占比不到5%。

而深圳主要是二、三產業占絕對主導。 雲鋒有魚提到, 這種結構反映了深圳幾十載增長過程中, 二、三產業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經濟結構較為均衡, 且符合深圳改革開放、面向世界的國家層面的經濟定位。

中金公司認為, 製造業與服務業一起發力才能拉動經濟高品質的快速增長:

香港製造業徹底空心化, 服務業成為經濟增長的唯一支柱。 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消費拉動, 投資的邊際貢獻率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這樣的經濟結構穩定性弱, 經濟增長缺乏後勁。

深圳與香港不在同一發展階段, 但是後來者即將居上則主要受益於“騰籠換鳥”戰略的成功。 深圳的研發強度、研發能力以及研發轉化為生產的能力比香港強。

3

新興產業:香港研發、風投不足,深圳產業鏈條打通

中金在報告中提到,由於香港幾乎沒什麼製造業了,自然研發投入就少,但這也陷入了惡行迴圈,使得發展高技術產業就更難了。

對比香港和深圳在研發強度、工業企業研發支出占比、研發人員密度、獲得風投的資金量等一系列指標,深圳在各指標上均高於香港:

從上面圖表可以很明顯看出香港在研發、風投方面的不足,而這兩方面又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新興產業的興起。

相比於香港,深圳發展高技術產業的“產、學、研”鏈條已經打通,這裡有創新、有配套、有資金、有市場,高技術產業已經成為深圳高品質增長的核心力量。

雲鋒有魚提到,在人才引進政策上,深圳與香港也存在差異:

香港“按需招人”,面向的是“已熟練人才”,故人才引進規模較小;

深圳則將目光瞄準“年輕畢業生”,大量引進,有“給人才提供自由施展空間,讓年輕人自己去打拼出一番事業”之意。

4

房地產對深港影響迥異

人才落地後,住房便成為首要問題。房地產成為經濟命脈的風險,對於香港和深圳都很重要,但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卻迥異。

中金公司在報告中提到,香港的房地產業把控了經濟命脈,政府收入對地產依賴度極高,居民購房的承受能力卻極低。房地產行業誕生了眾多富豪,絕大多數普通市民卻過著蝸居生活。

深圳的新增建設用地有限,但房地產投資增速並不低,對經濟增長的作用仍然很重要。而房價可以算是“一線城市領頭羊”,絕對價格和上漲速度上都處領先地位,高於深圳人均收入的增速。

雲鋒有魚提到,自新世紀以來,香港房價壓力的租金一路快速上升,而用來承擔租金的工資收入,則遠遠落後於租金增長。

深圳跟香港一樣,也面臨“人均收入差距大、工資收入趕不上房價增長”的問題。據上海交大民情研究中心資料,深圳基尼係數為0.526。

5

香港地位依然重要

雖然從經濟、產業、房價等維度來看,相比于深圳的輝煌成就,香港有些“疲軟”,但它仍然在經濟自由和法治健全上仍具有不可比擬的長期優勢。

由於香港與深圳是在不同領域競爭,如果只按照GDP總量進行對比排名,或許會犯一個非此即彼的錯誤。

美國奧安達公司資深交易員斯蒂芬·英尼斯認為,即便深圳的經濟發展很快,但香港將始終是金融中心和門戶。

“你永遠都不會把香港拋棄掉。它就像是經歷英國脫歐的倫敦:顯然倫敦的地位將不復從前,但它仍將是金融中心。”

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2017年“經濟自由度指數”報告顯示,香港在全球180個經濟體位列第一,連續23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稱號。

派克認為,香港將繼續受益於內地對外門戶的角色,而深圳得益於中國服務業和科技業的成熟。

2016年底,中國社科院於發佈的《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顯示,在全球505個樣本城市的競爭力年度排名中,香港排在全球第6名,深圳為第66名。

廣告

3

新興產業:香港研發、風投不足,深圳產業鏈條打通

中金在報告中提到,由於香港幾乎沒什麼製造業了,自然研發投入就少,但這也陷入了惡行迴圈,使得發展高技術產業就更難了。

對比香港和深圳在研發強度、工業企業研發支出占比、研發人員密度、獲得風投的資金量等一系列指標,深圳在各指標上均高於香港:

從上面圖表可以很明顯看出香港在研發、風投方面的不足,而這兩方面又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新興產業的興起。

相比於香港,深圳發展高技術產業的“產、學、研”鏈條已經打通,這裡有創新、有配套、有資金、有市場,高技術產業已經成為深圳高品質增長的核心力量。

雲鋒有魚提到,在人才引進政策上,深圳與香港也存在差異:

香港“按需招人”,面向的是“已熟練人才”,故人才引進規模較小;

深圳則將目光瞄準“年輕畢業生”,大量引進,有“給人才提供自由施展空間,讓年輕人自己去打拼出一番事業”之意。

4

房地產對深港影響迥異

人才落地後,住房便成為首要問題。房地產成為經濟命脈的風險,對於香港和深圳都很重要,但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卻迥異。

中金公司在報告中提到,香港的房地產業把控了經濟命脈,政府收入對地產依賴度極高,居民購房的承受能力卻極低。房地產行業誕生了眾多富豪,絕大多數普通市民卻過著蝸居生活。

深圳的新增建設用地有限,但房地產投資增速並不低,對經濟增長的作用仍然很重要。而房價可以算是“一線城市領頭羊”,絕對價格和上漲速度上都處領先地位,高於深圳人均收入的增速。

雲鋒有魚提到,自新世紀以來,香港房價壓力的租金一路快速上升,而用來承擔租金的工資收入,則遠遠落後於租金增長。

深圳跟香港一樣,也面臨“人均收入差距大、工資收入趕不上房價增長”的問題。據上海交大民情研究中心資料,深圳基尼係數為0.526。

5

香港地位依然重要

雖然從經濟、產業、房價等維度來看,相比于深圳的輝煌成就,香港有些“疲軟”,但它仍然在經濟自由和法治健全上仍具有不可比擬的長期優勢。

由於香港與深圳是在不同領域競爭,如果只按照GDP總量進行對比排名,或許會犯一個非此即彼的錯誤。

美國奧安達公司資深交易員斯蒂芬·英尼斯認為,即便深圳的經濟發展很快,但香港將始終是金融中心和門戶。

“你永遠都不會把香港拋棄掉。它就像是經歷英國脫歐的倫敦:顯然倫敦的地位將不復從前,但它仍將是金融中心。”

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2017年“經濟自由度指數”報告顯示,香港在全球180個經濟體位列第一,連續23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稱號。

派克認為,香港將繼續受益於內地對外門戶的角色,而深圳得益於中國服務業和科技業的成熟。

2016年底,中國社科院於發佈的《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顯示,在全球505個樣本城市的競爭力年度排名中,香港排在全球第6名,深圳為第66名。

廣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