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戲精們的新舞臺:請在朋 友 圈廣告下開始你的表演!

自WEI 信上線了朋 友 圈廣告這項新功能, 每一條廣告下面的點贊和留言區幾乎都變成了一場狂歡。 在這裡你能看到形形色色的人,

有的原形畢露, 也有的披掛上戲服, 上臺演出。 然而會在一條以廣而告之為目的的資訊底下發聲的人, 終究都是以存在感為精神食糧的人, 更通俗一點兒來說, 他們都是不同程度的戲精體質。

我們為你搜羅了一些樣本, 雖然不見得都是標本, 但至少能幫助你回想起在自己朋友圈中經常能看到的那幾個活躍分子。 我們甚至還幫你

給他們歸了類, 幾乎囊括了所有行為模式, 甚至試圖分析他們的動機。

對了, 順便問一句, 這裡面有你嗎?

━━━━━━

業內人

朋 友 圈廣告評論中的“業內人”中自然有一部分確實是該行業的從業者, 但有更多的評論者來自於該品牌的長期用戶和行業評論家。 他們總是喜歡說一些這個行業鮮為人知的內幕, 或者某些高端產品的體驗感受, 甚至是一些黑料, 總之必須是一般人體驗不到的東西, 迫不及待彰顯自己insider的身份。

當然這一類人中也有想法比較單純的。 比如有一群人他們真的就是這個品牌的忠實用戶, 甚至會忍不住在朋 友 圈廣告下面扮演起“自來水”的角色,

恨不得跟所有人都安利他們家產品。 另一群人則認為朋 友 圈廣告是某種“客服”一樣的存在, 熱衷於在這裡投訴各類問題, 就算問題得不到解決也依舊樂此不疲。

━━━━━━

意見領袖

雖然這群人也會談論行業和產品, 但和“業內人”不同的是,

“意見領袖”們並不是從業者或者忠實用戶。 他們有點兒類似於《赤壁》中什麼都“略懂”的諸葛亮, 自認為對任何事情都有高於常人的認知和判斷。

要辨別他們非常簡單, 如果你在朋 友 圈廣告的留言區中發現一群不愛說人話的人, 最好避免跟他們發生直接的思想碰撞, 不然就正中他們下懷。 當他們成群出現又剛好互相認識的時候, 你會有種過年期間在飯桌上聽長輩們就國家大事交換意見的感覺:他們似乎是在辯論某件事情, 但實際上只是自說自話。

━━━━━━

許願婊

“朋 友 圈是婊子們的許願池”這句話一點兒都沒錯, 而朋 友 圈廣告這個池子裡投下的硬幣幾乎可以造成周邊洪水成災了。 你很容易在奢侈品廣告下面發現“許願婊”們的身影, 而且她們大都沒有明確的許願物件——畢竟廣撒網能獲得更多的收益, 反正目標讀者之間一般都互相不認識。

在這裡許願往往要比自己單獨發朋 友 圈來得高效, 因為廣告本身已經通過大資料幫你篩選好了一批用戶, 確保他們是買得起的, 或者至少差不太多。但這同樣也伴隨著風險,其他“同行”們可能會在這裡跟她們爭搶資源,或者明裡暗裡地觀察誰許願成功了,誰的願望總是被冷落,以便在日後塑膠姐妹花們的下午茶局上互捧或互懟。

━━━━━━

精准用戶

這些一驚一乍的用戶在評論區裡往往顯得非常雲淡風輕,但天知道他們在等待這條廣告出現的時候有多焦慮。還記得第一條朋 友 圈廣告嗎,分別是寶馬、可口可樂、VIVO手機,微信根據大資料總結出不同的使用者畫像,分三天推送完畢。就跟高考查分一樣,當你得知你同事收到了寶馬廣告時,你就開始祈禱推給自己的可千萬別是VIVO。

能在大品牌廣告的評論區裡出現的終歸都是幸運兒,他們會保持克制地留言,並試圖不經意間流露出“自己被精准歸類”的喜悅,最通常的做法是讚美微信的大資料分析做得好。他們必須發出點兒聲音才能平復內心的焦慮或竊喜,並在第一時間尋找同類,彈冠相慶。因為這條廣告從某種程度上能反映自己的階級、品味、收入水準——哪怕只是暫時的。

━━━━━━

次精准用戶

這些一驚一乍的用戶其實和“精准用戶”是同一批人,只不過他們都沒有那麼幸運罷了。也許是WEI 信大資料分析出現了問題,也許是最近手賤搜索了一些奇怪的東西,也許是這家廣告商花了更多的錢來投放——反正不可能是自己收入正在下滑階級正在下降的原因,是也絕對不能承認。

因為這些正是他們害怕的東西,是焦慮感的來源,是最近職場、情感、社交生活中的不順在另一個次元的體現。明明已經很坎坷了,現在連朋 友 圈廣告也要來揭他們的短,像是扯下遮羞布一樣讓他們無處可藏,中年危機一巴掌糊在臉上。

━━━━━━

人形看板

他們神出鬼沒,他們無處不在,他們讓你猛地反應過來:“我的朋 友 圈裡原來只有我成天無所事事!”各行各業都有勞模,他們的統一特徵是,用盡一切辦法在廣告下面推銷自己家的品牌、推銷自己當前正在做的campaign、推銷自己金主爸爸正在推銷的產品、甚至推銷自己。總之他們不會閒聊,只為了讓自己的叫賣聲能被更多的人聽到。

為了確保這一點,有的時候他們不會在廣告出現的第一時間就留言,而是先點個贊,等看到回復和點贊攢夠了一定數量,再去留言區打自己的廣告。此時,已經留言或點贊的幾百號人會同時收到一個朋友圈新消息提醒,朋 友 圈廣告此刻成為了另一塊耀眼的看板。

━━━━━━

點贊狂魔

警惕起來,在所有廣告底下都點贊,卻幾乎不留言的人,極有可能是一個大資料分析師,或者至少是個玩兒票的朋 友 圈畫像收集者。第一時間在某條朋 友 圈廣告下面留言的人,可以在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斷被提醒他的哪些其他好友也留言或者點贊了。時間一長,他朋 友 圈裡哪些人有錢,哪些人總是在點外賣,哪些人跟哪些人有曖昧不清的關係,他心裡一清二楚。

或者,這些人就是單純喜歡點贊。

━━━━━━

版聊話癆

至今沒有一份完整的報告能夠分析在朋 友 圈廣告底下版聊的人的真實心態和想法,也許是在生活中的存在感太低,也許是表演欲過於旺盛,也許真的只是太閑又剛好在這兒遇到了熟人。但我們始終覺得第二個解釋比較靠譜,必須是有極大的傾訴欲,並以在公眾面前展示自己生活瑣碎為樂的人,才能如此淡定從容理所應當地將一段發生在菜市場的隨機對話搬到這裡來。

━━━━━━

炫耀癮君子

他們首先必須是“精准用戶”,至少認為自己被正確歸類到了某些特定的廣告下面,接下來,舞臺就已經搭好了。類似于某精英論壇的用戶一樣,他們發言的目的就是獲得旁觀者豔羨的目光和回復,以彰顯他們在資本和眼界上雄厚實力。這也讓他們和“業內人”及“意見領袖”區分開來,後兩者至少還有特別的技巧,而“裝腔犯”真的就只是最簡單粗暴的showing off。

━━━━━━

老婆團

他們並不是投放該廣告的品牌的粉絲,而是品牌代言人的粉絲。品牌認准了當前粉絲經濟的勢頭,再加上朋 友 圈 本身就是個輿論場,這讓有代言人的廣告更能製造出話題熱度。但品牌往往也會有失策的時候,粉絲們容易模糊焦點,比如畢竟代言人長得帥和產品好不好用大多數時候是兩碼事。

我們不得不提醒品牌的是,有時候粉絲流量和粉絲消費能力也是兩碼事,請代言人前務必做好調研,不然可能落得個口碑和銷量雙輸的下場。

━━━━━━

以及……

房事龍

也許是天賦異稟,也許是日積月累,每個人的朋 友 圈裡總會有那麼幾個自稱那方面相當厲害的男性友人。一碰到朋 友 圈裡推送計生用品的廣告,他們平日鎖好的那頭野獸終於可以出籠遛遛了。在政治正確張力大到快要衝破手機螢幕的朋 友 圈,只有這裡才是這群人最安全的港灣,他們的原始社交衝動才能得到部分釋放。

但你大可以把他們說的話當成段子聽,因為假設他們真的有那麼厲害,當代社會的中年危機罹患率都會得到有效的抑制。而依照“缺什麼喊什麼”的心理畫像理論,你基本上可以把他們說的話往反面理解。比如“我一直都用XXL號的”可以翻譯成“我要是能用XXL號的就好了”;“傑士邦啊,初三那年的美好回憶啊”可以翻譯成“初三那年我用傑士邦吹了一個好大的氣球。”

注:圖片均來源於網路,轉自:GQ實驗室

或者至少差不太多。但這同樣也伴隨著風險,其他“同行”們可能會在這裡跟她們爭搶資源,或者明裡暗裡地觀察誰許願成功了,誰的願望總是被冷落,以便在日後塑膠姐妹花們的下午茶局上互捧或互懟。

━━━━━━

精准用戶

這些一驚一乍的用戶在評論區裡往往顯得非常雲淡風輕,但天知道他們在等待這條廣告出現的時候有多焦慮。還記得第一條朋 友 圈廣告嗎,分別是寶馬、可口可樂、VIVO手機,微信根據大資料總結出不同的使用者畫像,分三天推送完畢。就跟高考查分一樣,當你得知你同事收到了寶馬廣告時,你就開始祈禱推給自己的可千萬別是VIVO。

能在大品牌廣告的評論區裡出現的終歸都是幸運兒,他們會保持克制地留言,並試圖不經意間流露出“自己被精准歸類”的喜悅,最通常的做法是讚美微信的大資料分析做得好。他們必須發出點兒聲音才能平復內心的焦慮或竊喜,並在第一時間尋找同類,彈冠相慶。因為這條廣告從某種程度上能反映自己的階級、品味、收入水準——哪怕只是暫時的。

━━━━━━

次精准用戶

這些一驚一乍的用戶其實和“精准用戶”是同一批人,只不過他們都沒有那麼幸運罷了。也許是WEI 信大資料分析出現了問題,也許是最近手賤搜索了一些奇怪的東西,也許是這家廣告商花了更多的錢來投放——反正不可能是自己收入正在下滑階級正在下降的原因,是也絕對不能承認。

因為這些正是他們害怕的東西,是焦慮感的來源,是最近職場、情感、社交生活中的不順在另一個次元的體現。明明已經很坎坷了,現在連朋 友 圈廣告也要來揭他們的短,像是扯下遮羞布一樣讓他們無處可藏,中年危機一巴掌糊在臉上。

━━━━━━

人形看板

他們神出鬼沒,他們無處不在,他們讓你猛地反應過來:“我的朋 友 圈裡原來只有我成天無所事事!”各行各業都有勞模,他們的統一特徵是,用盡一切辦法在廣告下面推銷自己家的品牌、推銷自己當前正在做的campaign、推銷自己金主爸爸正在推銷的產品、甚至推銷自己。總之他們不會閒聊,只為了讓自己的叫賣聲能被更多的人聽到。

為了確保這一點,有的時候他們不會在廣告出現的第一時間就留言,而是先點個贊,等看到回復和點贊攢夠了一定數量,再去留言區打自己的廣告。此時,已經留言或點贊的幾百號人會同時收到一個朋友圈新消息提醒,朋 友 圈廣告此刻成為了另一塊耀眼的看板。

━━━━━━

點贊狂魔

警惕起來,在所有廣告底下都點贊,卻幾乎不留言的人,極有可能是一個大資料分析師,或者至少是個玩兒票的朋 友 圈畫像收集者。第一時間在某條朋 友 圈廣告下面留言的人,可以在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斷被提醒他的哪些其他好友也留言或者點贊了。時間一長,他朋 友 圈裡哪些人有錢,哪些人總是在點外賣,哪些人跟哪些人有曖昧不清的關係,他心裡一清二楚。

或者,這些人就是單純喜歡點贊。

━━━━━━

版聊話癆

至今沒有一份完整的報告能夠分析在朋 友 圈廣告底下版聊的人的真實心態和想法,也許是在生活中的存在感太低,也許是表演欲過於旺盛,也許真的只是太閑又剛好在這兒遇到了熟人。但我們始終覺得第二個解釋比較靠譜,必須是有極大的傾訴欲,並以在公眾面前展示自己生活瑣碎為樂的人,才能如此淡定從容理所應當地將一段發生在菜市場的隨機對話搬到這裡來。

━━━━━━

炫耀癮君子

他們首先必須是“精准用戶”,至少認為自己被正確歸類到了某些特定的廣告下面,接下來,舞臺就已經搭好了。類似于某精英論壇的用戶一樣,他們發言的目的就是獲得旁觀者豔羨的目光和回復,以彰顯他們在資本和眼界上雄厚實力。這也讓他們和“業內人”及“意見領袖”區分開來,後兩者至少還有特別的技巧,而“裝腔犯”真的就只是最簡單粗暴的showing off。

━━━━━━

老婆團

他們並不是投放該廣告的品牌的粉絲,而是品牌代言人的粉絲。品牌認准了當前粉絲經濟的勢頭,再加上朋 友 圈 本身就是個輿論場,這讓有代言人的廣告更能製造出話題熱度。但品牌往往也會有失策的時候,粉絲們容易模糊焦點,比如畢竟代言人長得帥和產品好不好用大多數時候是兩碼事。

我們不得不提醒品牌的是,有時候粉絲流量和粉絲消費能力也是兩碼事,請代言人前務必做好調研,不然可能落得個口碑和銷量雙輸的下場。

━━━━━━

以及……

房事龍

也許是天賦異稟,也許是日積月累,每個人的朋 友 圈裡總會有那麼幾個自稱那方面相當厲害的男性友人。一碰到朋 友 圈裡推送計生用品的廣告,他們平日鎖好的那頭野獸終於可以出籠遛遛了。在政治正確張力大到快要衝破手機螢幕的朋 友 圈,只有這裡才是這群人最安全的港灣,他們的原始社交衝動才能得到部分釋放。

但你大可以把他們說的話當成段子聽,因為假設他們真的有那麼厲害,當代社會的中年危機罹患率都會得到有效的抑制。而依照“缺什麼喊什麼”的心理畫像理論,你基本上可以把他們說的話往反面理解。比如“我一直都用XXL號的”可以翻譯成“我要是能用XXL號的就好了”;“傑士邦啊,初三那年的美好回憶啊”可以翻譯成“初三那年我用傑士邦吹了一個好大的氣球。”

注:圖片均來源於網路,轉自:GQ實驗室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