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毀掉家庭的第一殺手不是出軌,而是

作者| 嬌媽

來源 | 嬌嬌媽(ID:jiaojiaoma8)

首先是人, 然後才是你的父母。 我們彼此獨立, 彼此依賴, 彼此成長。

—社長

-1-

新型家庭暴力

孩子毆打父母

近年來,

家庭暴力早已超出傳統意義上的夫妻之間的暴力行為, 一種“新型”的家庭暴力——孩子毆打父母事件頻頻發生。

22日, 在蘇州鹽城, 一個12歲男孩弄壞了茶館的物品, 想讓媽媽替他賠償。 之後媽媽口頭教育他, 可能言語上沒有隨孩子意, 孩子當場就對媽媽動起手來——死死掐住媽媽的脖子。

【時長:1'21''】

視頻看得人既心寒又氣憤!

你以為這只是個案?

不, 今年5月, 一個媽媽在眼鏡店裡把回執單遞給兒子, 就因為打擾了兒子玩遊戲, 遭到了兒子的暴打。

而在更早前有新聞報導, 一位元媽媽因為不給孩子買玩具, 孩子當街對媽媽扯衣服、撕頭髮, 甚至掐媽媽的喉嚨, 最後媽媽沒有辦法, 只能妥協給孩子買玩具。

這種“新型”家庭暴力除了上文中的熱暴力,

還有一種是以愛之名對父母進行冷暴力——道德綁架。

最近, 一位網友吐槽自家10歲的小侄子。

這位小侄子學習成績非常優秀, 奧數、圍棋、輪滑各種業餘愛好出類拔萃。

然而, 這位侄子卻大言不慚地說:父母不配擁有我這麼優秀的兒子。

此外, 還反對父母生二胎, 表示自己以後要出國留學, 父母太窮, 供養他已經很有壓力, 如果還要生二胎, 就是自私。

到底誰自私?

首先, 他們先是人, 然後才是你父母。 是否生二胎, 是基本的人權問題, 是父母的自由選擇。

看到這裡, 禁不住感慨發問:這些孩子到底怎麼了?為什麼戾氣如此深重?為什麼他們竟能對生養自己的親生父母殘忍動手和冷漠指責, 甚至無理要求?

-2-

教育孩子,

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上文中幾個孩子, 無一例外, 都不把父母當人尊重。

這無疑是家庭教育的失敗——把孩子培養成白眼狼。

現在這個社會, 成功論甚囂塵上, 再加上中國教育體制下的短板, 讓我們在面對孩子的教育上, 一味以追求優異成績作為“好孩子”“乖孩子”的衡量標準,

卻忽略了孩子的素質培養。

但無論什麼時候, 教育孩子, 成人遠比成才要重要得多。

成績固然重要, 但是比成績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身心健康以及人格完善。

一個心智不健全、人格具有明顯缺陷的孩子, 他不合群、不尊重他人、不孝順、不禮貌、不踏實工作、傷害他人、傷害自己、觸犯法律。

就算他智商超群、多才多藝, 那又如何呢?

他永遠欲求不滿。

他永遠抱怨:為什麼你不滿足我?

他不可能過好這一生, 也不會感受到幸福。

因為他至始至終, 他都不成人。

從馬加爵事件到藥家鑫事件, 再到復旦大學毒死室友事件, 這些都無一例外說明, 成績優異, 才能俱佳, 可是最基本的做人道理都不懂, 最後也不過是唏噓一場而已。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說:教育者,

養成人格之事業。

教育, 成人永遠比成才更重要。

-3-

孩子, 我愛你

但我不欠你

近兩年, 全職媽媽, 你欠孩子一個道歉;

職場媽媽, 你欠孩子一個道歉;

戒奶導致分離焦慮, 你欠孩子一個道歉

分床睡導致安全感缺失, 你欠孩子一個道歉······

朋友圈風靡著各種欠孩子一個道歉的雞湯文, 而愛孩子勝過愛自己的家長們看得淚眼婆娑, 承認自己的確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有諸多不妥, 一切指責, 全盤接受。 心裡越發對孩子充滿愧疚和不安。

於是, 在面對孩子的驕橫跋扈、無理取鬧, 在忍不住發了脾氣之後, 越發內疚氾濫。 於是轉念一想, 滿足了孩子的一切超常需求。

結果, 餵養了孩子的貪婪自私之心;過濾了孩子對父母張牙舞爪的無禮和傲慢;

面對孩子的情緒發洩,父母為了心安,做的就是:忍。

而這種無底線無原則的忍忍忍,實質成了縱容。

所以,孩子在你一忍再忍之下,變得暴戾、殘酷、冷血。

前文中,無論是鹽城12歲掐媽媽脖子的男孩、眼鏡店裡暴打媽媽的高中生、折磨媽媽買玩具的小孩,抑或指責父母自私的男孩,他們無一例外,都在利用父母對自己的愛進行道德綁架。

不滿足我,就是不愛我、不在乎我。

更可怕的是,他們都有一種莫名其妙的“你欠我”的心理。

可是,孩子,我愛你,不代表我欠你。

-4-

首先是人,

然後才是你父母

首先,我是人,然後才是你父母。

我焦慮、愧疚,是因為有一顆想當一個好父母的心。

可是,你不應該利用我這種對你天然的愛來綁架我,剝奪我作為人最基本的權力,比如尊重、生育的自由。甚至動用拳腳,傷害我的人身安全。

你說,同學有那些玩具,你也要有,可是我不欠你;

你說,別人家開得是寶馬、賓士和法拉利,我們家只開得起十萬的日產車,可是我不欠你;

你說,朋友去了歐洲遊,暑假體驗國外留學,而你只能去青島和三亞,可是我不欠你;

你犯錯了,我有義務和責任引導你,管教你,但是我沒有義務去替你承擔,你要學會自己去承擔,因為我不欠你;

你衣服髒了,我可以幫你洗和晾。可是你卻不能指責我洗得不乾淨,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本是你自己的責任,我不欠你;

哪怕以後你結婚了,房子的首付我不欠你;

哪怕以後你有孩子,我沒有義務幫你帶養,因為我不欠你;

如果我都給你,不是因為我欠你,而是因為我愛你,讓我願意伸出援手,減輕你生活的重擔。

關於物質生活,我給了你能力範圍內最好的資源和保障,所以,我不欠你。

唯一讓我覺得欠你的,是我對你的做人教育、規矩的養成、是非觀念的明確、人際交往的原則等方面。

希拉蕊·克林頓曾對她的女兒說:我第一次做你的母親,你第一次做我的女兒,讓我們彼此關照,共同成長。

這也正是我要說的:第一次為人父母,有諸多不周到,你的成長路上,也是我的成長之路,希望彼此諒解,彼此寬容。

面對孩子的情緒發洩,父母為了心安,做的就是:忍。

而這種無底線無原則的忍忍忍,實質成了縱容。

所以,孩子在你一忍再忍之下,變得暴戾、殘酷、冷血。

前文中,無論是鹽城12歲掐媽媽脖子的男孩、眼鏡店裡暴打媽媽的高中生、折磨媽媽買玩具的小孩,抑或指責父母自私的男孩,他們無一例外,都在利用父母對自己的愛進行道德綁架。

不滿足我,就是不愛我、不在乎我。

更可怕的是,他們都有一種莫名其妙的“你欠我”的心理。

可是,孩子,我愛你,不代表我欠你。

-4-

首先是人,

然後才是你父母

首先,我是人,然後才是你父母。

我焦慮、愧疚,是因為有一顆想當一個好父母的心。

可是,你不應該利用我這種對你天然的愛來綁架我,剝奪我作為人最基本的權力,比如尊重、生育的自由。甚至動用拳腳,傷害我的人身安全。

你說,同學有那些玩具,你也要有,可是我不欠你;

你說,別人家開得是寶馬、賓士和法拉利,我們家只開得起十萬的日產車,可是我不欠你;

你說,朋友去了歐洲遊,暑假體驗國外留學,而你只能去青島和三亞,可是我不欠你;

你犯錯了,我有義務和責任引導你,管教你,但是我沒有義務去替你承擔,你要學會自己去承擔,因為我不欠你;

你衣服髒了,我可以幫你洗和晾。可是你卻不能指責我洗得不乾淨,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本是你自己的責任,我不欠你;

哪怕以後你結婚了,房子的首付我不欠你;

哪怕以後你有孩子,我沒有義務幫你帶養,因為我不欠你;

如果我都給你,不是因為我欠你,而是因為我愛你,讓我願意伸出援手,減輕你生活的重擔。

關於物質生活,我給了你能力範圍內最好的資源和保障,所以,我不欠你。

唯一讓我覺得欠你的,是我對你的做人教育、規矩的養成、是非觀念的明確、人際交往的原則等方面。

希拉蕊·克林頓曾對她的女兒說:我第一次做你的母親,你第一次做我的女兒,讓我們彼此關照,共同成長。

這也正是我要說的:第一次為人父母,有諸多不周到,你的成長路上,也是我的成長之路,希望彼此諒解,彼此寬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