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66歲老人穿演出服帶孫子,日演八場

走, 跟奶奶跳舞去!甘肅省臨夏縣土橋鎮尹王村, 66歲的顧召兒老人總會給孫子說這句話。 自廣場舞在村裡盛行以來, 她紛紛參與,

樂此不疲。 有時每天串村跳舞八場, 每次出外跳舞都會帶著孫子, 穿著正式的演出服, 在每個村子的跳舞點都能見到她的身影。

和顧召兒老人一樣天天癡迷廣場舞的老人婦女在當地是很多很多的。 55歲的黃學兒說, 她說:跳廣場舞, 既鍛煉了身體, 又讓心情舒暢,

大夥兒當然都愛去。

黃學兒兒子和媳婦都外出打工, 留下她在家帶孫子, 現在物質生活好了, 我們串村跳舞也是豐富自己的晚年生活。

在城裡人看來, 廣場舞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 但在鄉村, 這樣有益身心健康的休閒方式在鄉下興起不久。 村民的情趣很高, 但還不夠職業化。

為豐富鄉村婦女的業餘文化生活, 引領廣大婦女樹立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 臨夏縣土橋鎮積極組織各村婦女們展開了廣場舞教學活動, 並請舞蹈教員梁小玲對各村有舞蹈天賦的婦女代表進行廣場舞示範教學, 培訓教會了幾個廣場舞。 村民"教員"再回村, 把這些舞蹈傳授給全村婦女。

除臨夏縣土橋鎮之外, 全縣六個鄉鎮、十幾個行政村的文藝隊有400多人、平均每個行政村都有文藝隊、每個隊最少十人以上、年齡最大的73歲, 最小的22歲, 多以中老年婦女為主。

全縣的各類節慶活動或者文藝隊匯演,鎮上會挑選優秀的隊去演出,有些隊還代表縣上參加臨夏州和甘肅省各類演出。這對她們來說,是很有成就感。因此,她們許多人把茶餘飯後去村口跳舞,作為自己後半生唯一的追求。

為了激起村裡婦女們的學習熱情,臨夏縣還經常召集鄉鎮舉行各類廣場舞競賽,每個村子村民的參與性都很高。請專業的舞蹈老師培訓指導,每個隊都有給村子爭光的信心。

為了給村裡爭光,婦女們都積極參加舞蹈隊。經過刻苦練習,每個參賽隊伍都是舞步劃一、動作流暢,表演極富節拍感和韻律感,不只讓看的人舒心,更展現出了農民群眾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舞蹈教員梁小玲說,現在農村人生活好了,但物質生活代替不了精神生活。土橋鎮的土地被徵用,給了村民低保、鋪面,年青人出去打工、老人在家帶孩子,我也是一邊打工、一邊學習跳舞、唱歌,晚上給大夥教個舞,日子過的挺充實。

甘肅省臨夏縣土橋鎮尹王村,每次村口各類舞蹈表演,都會吸引不同年齡階段的村民前來觀看。

演出結束,回家的路上。穿演出服的村民和鄉村景觀形成鮮明的對比。張正民 報導攝影,史曉英 文字編審。

全縣的各類節慶活動或者文藝隊匯演,鎮上會挑選優秀的隊去演出,有些隊還代表縣上參加臨夏州和甘肅省各類演出。這對她們來說,是很有成就感。因此,她們許多人把茶餘飯後去村口跳舞,作為自己後半生唯一的追求。

為了激起村裡婦女們的學習熱情,臨夏縣還經常召集鄉鎮舉行各類廣場舞競賽,每個村子村民的參與性都很高。請專業的舞蹈老師培訓指導,每個隊都有給村子爭光的信心。

為了給村裡爭光,婦女們都積極參加舞蹈隊。經過刻苦練習,每個參賽隊伍都是舞步劃一、動作流暢,表演極富節拍感和韻律感,不只讓看的人舒心,更展現出了農民群眾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舞蹈教員梁小玲說,現在農村人生活好了,但物質生活代替不了精神生活。土橋鎮的土地被徵用,給了村民低保、鋪面,年青人出去打工、老人在家帶孩子,我也是一邊打工、一邊學習跳舞、唱歌,晚上給大夥教個舞,日子過的挺充實。

甘肅省臨夏縣土橋鎮尹王村,每次村口各類舞蹈表演,都會吸引不同年齡階段的村民前來觀看。

演出結束,回家的路上。穿演出服的村民和鄉村景觀形成鮮明的對比。張正民 報導攝影,史曉英 文字編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