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德邦安能圍堵,順豐通達夾擊,資本冷視,專線該如何求存?

百度搜索“運聯”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第1346期

“ 面臨嚴峻的市場形勢, 面臨貨運市場的新變局, 特別是面對德邦、天地華宇、佳吉等傳統網路型企業以及安能、卡行天下等新興加盟型網路企業的拓展, 還有順豐通達的幹線運作的夾擊, 專線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 如何發展是所有專線都要面對的問題。 ”

撰文 | 靖晟

編輯 | ZERO

1、日益艱難的生存環境

市場變化, 客戶需求多樣化, 擠壓專線生存空間!

過去十年, 隨著淘寶與京東等電商平臺的興起、壯大, 網購成為一種常態, 隨著客戶消費習慣的改變, 倒逼製造廠家從線下鋪管道、選擇與發展區域經銷商, 到線上線下並行, 再到線上銷售成為主流。

隨著生產廠家銷售模式發生了根本改變, 大批量少批次發經銷商倉庫的運輸模式逐漸變少, 小票多頻次送貨上門、送貨入戶的物流需求成為主流, 生產廠家對網路平臺化的物流依賴性越來越高。

這就是在德邦保持60%增長的前提下, 百世快運、安能仍能超速發展、迅速做成相當規模, 完成貨量趕超的市場原因。

B2B到B2C, 這種去中間化, 要求專線從點到點、到點對面, 從輻射目的場站20KM到輻射一個城市的鄉、鎮、村、街道、樓盤的全覆蓋,

甚至是附近城市的鄉、鎮、村、街道、樓盤都覆蓋, 這恰好是專線最不擅長的。

除了送貨範圍廣外, 送貨的要求也越來越多:家電童車等要求送貨入戶、開箱驗視;家俱要求安裝、送到工廠要求分型號卸貨;有些無塵工廠甚至要求承運商自帶裝備(一次性的鞋套、帽子)等等個性化的需求。

不僅到達, 收貨環節也對物流承運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小票貨要求免費上門提貨、提貨要求快速回應(德邦規定一個小時回應, 百世快運一些加盟商要求半個小時)、要求帶人裝車、現場開單甚至是電子單並列印憑證等等。

技術進步, 讓專線進一步邊緣化:過去幾年, IT技術在物流行業得到廣泛的應用, 最典型的是各種系統實現對接、移動技術在物流行業的應用(如手機APP、可擕式印表機、掃描巴槍、電子面單等),

實現了運輸視覺化。

近兩年, 智慧型機器人、無人倉、無人機、無人車也開始粉墨登場。 尤其是各種平臺的大資料, 讓資料說話、通過資料來運營, 如壹算科技可以通過資料來實現智慧配載、智慧路由, 讓傳統專線依靠調度的經驗來配載逐漸弱化。

當然各條專線的老闆也有覺醒的, 重視先進技術的力量, 但單條或幾條線路的專線公司很難象百世一樣動則投入幾百人去研發系統及各種物流應用技術。 專線心有餘而力不足, 只能望洋興嘆。

2、巨頭紮堆、站隊, 專線被漠視

前有“豐鳥”大戰, 順豐與菜鳥互掐, 京東來聲援;後有“京天”互懟, 京東不僅將天天快遞, 也將百世、圓通、全峰等排除在外。

吃穿住用行及與之息息相關的物流, 過去幾年成了阿裡與騰迅之間的角力場, 要麼向左, 要麼向右, 中間的群體也只是偏安一隅。

相對於主流大塊頭的大動靜, 專線未達到一定的體量, 只能呆一邊不聲不響, 最多把這些當作茶餘飯後的談資。

被完全無視,爹不親娘不愛,更加增加了專線群體的不安全感。

3、專線該如何吸引投資?

1)資本入場,頻遭冷遇

2016年1月到2017年8月20個月的時間,物流行業共融資近1570億人民幣。17年7-8月超過220億元。這些資本,不是投向快遞、快運、電商物流、同城配送、新理念的貨運O2O,就是投向物流科技、物流設備、生鮮配送、冷鏈物流;既然無一家投向了傳統的專線領域。

初期一條專線的成功,更多的是靠老闆、老闆娘的勤勞與貼近市場的服務。門檻低,有一兩個主客打底就可以迅速將一條專線上量、獨立發車。而且大多數專線都是一本糊塗賬,一年是否掙錢、掙了多少,年底才見分曉。

所以資本去投資或並購專線是小概率事件,老闆一出走,另起灶爐成功的可能性比投資並購成功、持續經營下去的可能性更大。

如何吸引投資,長成資本青睞的樣子,是這些成長中專線的一大難題。

2)政策變化,倒逼專線升級

象9.21限超、查環保、還有營改增、金稅四期、清理黃標車、某些城市清查三輪車等,無一不在深刻地影響著物流行業。要求專線跟上改革步伐、合法合規經營。

任何一項改革,專線發現以前賴以生存的的主客、配載利潤都深受影響,過去多少年引以為傲的經營法寶不再靈光,也倒逼專線升級。

3)規模小、人才少

專線一般在5%的淨利潤,還是建立在小三方、自主送貨上門的散客等不開票的前提下。

3000萬是一個坎,可以達到過百萬的利潤,活得比較好;6000萬是另一道坎,算小有規模,大部分專線很難邁過億元門檻,人才瓶頸、客戶瓶頸、資金瓶頸、同行惡性競爭都在制約著專線的發展。

小、散、亂、差成了專線領域代名詞,剛畢業的科班學生更願意選擇平臺型大公司,人才缺乏,斷代成了不可逾越的一道鴻溝。

初期創業成功靠膽識,後期持續經營盈利上規模靠團隊與制度建設。但更多的“貨一代”隨著年歲漸增、利潤日薄,根本不想他們的後輩走上專線經營的老路,不說普通人才,就是老闆都已經斷層。

綜上所述,市場、技術與政策都在倒逼專線升級。先知先覺者勝,後知後覺者平,不知不覺者敗。變則通,通則久,破繭才能重生。

4、專線突圍戰早已開始

儘管環境困難,時局艱辛,仍然有部分專線克服種種困難,突圍成功,成為引人注目的明星企業。

企業案例01

■ 合:過去不少的專線聯盟前赴後繼,鮮有成功。

聯運匯在順德樂從、龍江的家俱市場走出了一條自己的特色道路。25家專線統一成一個品牌,市場開拓爭先恐後,每家專線相當於多了另外24個業務員。

統一品牌、統一系統、統一公關,他們開發了聯運快運(幹線)、聯運到家(安裝)、物流管家(商家)等全鏈條產品,使送裝一體化、視覺化,更好的服務于商家。

從2014年開始,3年間營收做到13億元,25家不同線路的專線聯合,線路補充、互相進步,避免了惡性競爭,3年內都得到了快速增長。服務為先、資料至上、商貿逐夢三步曲,聯運匯的路越走越精彩!

企業案例02

■ 轉:志鴻物流曾經是華南專線界的一顆明星,為提升利潤與時效自購車輛,一舉成為沙太路自有車最多的專線公司。

因為與順豐快遞結緣,發現做車隊承運商利潤更高、賺錢更快,而且市場空間更大。轉型大車隊,一舉突破專線的天花板。

今年又參與百世共建車隊,現在也是三通一達這些快遞平臺及其眾多上規模的加盟商的運力承運商,志鴻物流,志存高遠,走出了一條頗具特色的專線轉型之路,16年營收近15億元。

企業案例03

■ 變:霄邦物流2012年通過市場調研,確定從雲南市場切入專線,通過專業服務,精心打造精品汽運與精准卡航業務,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將服務做到更優質。

又聯合志同道合的專線實現同線路全通道、網路化,避過了同質、低價、惡性競爭的陷阱,經過五年的深耕,在雲貴的偏線市場做到近5億的年營業額。

企業案例04

■ 川浙物流:胡湘華,80後小夥子,09年成立川浙,走了不少彎路,後來定位做同行貨優先,讓鏈條上的三方、運力都能賺到自己的利潤份額。

專線快遞化、幹線航班化,從成都出發,加快在浙江二三級城市布網。每年花30%的利潤投入到IT上,不斷進行系統升級,讓運輸完全視覺化,是筆者目前瞭解的最先進最適合專線用的系統。

經過幾年的高速發展,單省單邊線路,去年營收超1.3億。今年7月,成都發四川單邊日均能發20個掛車。

聯運匯、志鴻、霄邦、川浙只是階段性突圍的明星,也有不少專線,比如運水果生蔬、運煤、運汽車配件等特色領域、不斷深耕,走出同質化、低價競爭的惡性循環,走出個性化的路,由於產品的小眾,形成優勢後在小領域活得很好,只是曝光率低,很少人知道。

三分之一長大、三分之一維持、三分之一湮滅,專線的分水嶺已經到來,順勢而為,變革救生,才能成為不被淘汰的三分之一!

■ 轉載請注明作者及來自運聯傳媒

被完全無視,爹不親娘不愛,更加增加了專線群體的不安全感。

3、專線該如何吸引投資?

1)資本入場,頻遭冷遇

2016年1月到2017年8月20個月的時間,物流行業共融資近1570億人民幣。17年7-8月超過220億元。這些資本,不是投向快遞、快運、電商物流、同城配送、新理念的貨運O2O,就是投向物流科技、物流設備、生鮮配送、冷鏈物流;既然無一家投向了傳統的專線領域。

初期一條專線的成功,更多的是靠老闆、老闆娘的勤勞與貼近市場的服務。門檻低,有一兩個主客打底就可以迅速將一條專線上量、獨立發車。而且大多數專線都是一本糊塗賬,一年是否掙錢、掙了多少,年底才見分曉。

所以資本去投資或並購專線是小概率事件,老闆一出走,另起灶爐成功的可能性比投資並購成功、持續經營下去的可能性更大。

如何吸引投資,長成資本青睞的樣子,是這些成長中專線的一大難題。

2)政策變化,倒逼專線升級

象9.21限超、查環保、還有營改增、金稅四期、清理黃標車、某些城市清查三輪車等,無一不在深刻地影響著物流行業。要求專線跟上改革步伐、合法合規經營。

任何一項改革,專線發現以前賴以生存的的主客、配載利潤都深受影響,過去多少年引以為傲的經營法寶不再靈光,也倒逼專線升級。

3)規模小、人才少

專線一般在5%的淨利潤,還是建立在小三方、自主送貨上門的散客等不開票的前提下。

3000萬是一個坎,可以達到過百萬的利潤,活得比較好;6000萬是另一道坎,算小有規模,大部分專線很難邁過億元門檻,人才瓶頸、客戶瓶頸、資金瓶頸、同行惡性競爭都在制約著專線的發展。

小、散、亂、差成了專線領域代名詞,剛畢業的科班學生更願意選擇平臺型大公司,人才缺乏,斷代成了不可逾越的一道鴻溝。

初期創業成功靠膽識,後期持續經營盈利上規模靠團隊與制度建設。但更多的“貨一代”隨著年歲漸增、利潤日薄,根本不想他們的後輩走上專線經營的老路,不說普通人才,就是老闆都已經斷層。

綜上所述,市場、技術與政策都在倒逼專線升級。先知先覺者勝,後知後覺者平,不知不覺者敗。變則通,通則久,破繭才能重生。

4、專線突圍戰早已開始

儘管環境困難,時局艱辛,仍然有部分專線克服種種困難,突圍成功,成為引人注目的明星企業。

企業案例01

■ 合:過去不少的專線聯盟前赴後繼,鮮有成功。

聯運匯在順德樂從、龍江的家俱市場走出了一條自己的特色道路。25家專線統一成一個品牌,市場開拓爭先恐後,每家專線相當於多了另外24個業務員。

統一品牌、統一系統、統一公關,他們開發了聯運快運(幹線)、聯運到家(安裝)、物流管家(商家)等全鏈條產品,使送裝一體化、視覺化,更好的服務于商家。

從2014年開始,3年間營收做到13億元,25家不同線路的專線聯合,線路補充、互相進步,避免了惡性競爭,3年內都得到了快速增長。服務為先、資料至上、商貿逐夢三步曲,聯運匯的路越走越精彩!

企業案例02

■ 轉:志鴻物流曾經是華南專線界的一顆明星,為提升利潤與時效自購車輛,一舉成為沙太路自有車最多的專線公司。

因為與順豐快遞結緣,發現做車隊承運商利潤更高、賺錢更快,而且市場空間更大。轉型大車隊,一舉突破專線的天花板。

今年又參與百世共建車隊,現在也是三通一達這些快遞平臺及其眾多上規模的加盟商的運力承運商,志鴻物流,志存高遠,走出了一條頗具特色的專線轉型之路,16年營收近15億元。

企業案例03

■ 變:霄邦物流2012年通過市場調研,確定從雲南市場切入專線,通過專業服務,精心打造精品汽運與精准卡航業務,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將服務做到更優質。

又聯合志同道合的專線實現同線路全通道、網路化,避過了同質、低價、惡性競爭的陷阱,經過五年的深耕,在雲貴的偏線市場做到近5億的年營業額。

企業案例04

■ 川浙物流:胡湘華,80後小夥子,09年成立川浙,走了不少彎路,後來定位做同行貨優先,讓鏈條上的三方、運力都能賺到自己的利潤份額。

專線快遞化、幹線航班化,從成都出發,加快在浙江二三級城市布網。每年花30%的利潤投入到IT上,不斷進行系統升級,讓運輸完全視覺化,是筆者目前瞭解的最先進最適合專線用的系統。

經過幾年的高速發展,單省單邊線路,去年營收超1.3億。今年7月,成都發四川單邊日均能發20個掛車。

聯運匯、志鴻、霄邦、川浙只是階段性突圍的明星,也有不少專線,比如運水果生蔬、運煤、運汽車配件等特色領域、不斷深耕,走出同質化、低價競爭的惡性循環,走出個性化的路,由於產品的小眾,形成優勢後在小領域活得很好,只是曝光率低,很少人知道。

三分之一長大、三分之一維持、三分之一湮滅,專線的分水嶺已經到來,順勢而為,變革救生,才能成為不被淘汰的三分之一!

■ 轉載請注明作者及來自運聯傳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