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胃癌的營養治療策略——NICE

胃癌的營養治療原則

對各種惡性腫瘤的預防都分為三級:一級預防為病因預防;二級預防為早期發現, 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三級預防為合理的綜合治療。

1﹒減少亞硝胺前體物質硝酸鹽、亞硝酸鹽和仲胺的攝入, 不食鹽醃食物或不新鮮的食物, 並注意飲水衛生。

2﹒改變胃內合成亞硝胺條件, 以減少亞硝胺的產生, 增加維生素C、維生素E和硒的攝入。

3﹒保護胃黏膜, 避免高鈉、過硬、過燙飲食。

4﹒保持能量平衡, 蛋白質、脂肪和糖類合適比例, 蛋白質攝入量要量足質優。

5﹒飲食定時定量, 可少食多餐, 避免暴飲暴食。

胃癌已進入晚期而不能手術者, 飲食以使患者感到舒適可口即可。

(一)圍手術期營養支持

1﹒術前營養支援

術前給予靜脈營養支援, 能促進機體蛋白質的合成、改善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營養狀況, 使其對手術的耐受力明顯提高。

2﹒麻醉開始至術後2~4天

此時內分泌系統、代謝系統的變化較大。

循環系統不穩定, 水、鈉瀦留及尿鉀排泄增加。 糖耐量降低, 易出現高血糖、外科糖尿病及高滲利尿。 體內蛋白質分解代謝亢進, 尿中氮排泄量增加, 負氮平衡;脂肪分解代謝亢進, 作為能量源而被利用;腸蠕動消失, 不能經口進食, 呈無欲望狀態。 在此期間, 應以靜脈補液、腸外營養支持為主。 補液量應包括生理需要量加尿量、引流量及非顯性失液量。 限制每日總熱量, 限制葡萄糖的攝入量, 並補充足夠的電解質。 在術後第2天開始, 逐漸增加腸內營養, 總量由少至多, 濃度由低至高。

3﹒術後4~8天

體內的內分泌系統變化趨於正常, 尿中的水、鈉排泄量增加, 呼吸迴圈也趨於穩定, 蛋白質分解代謝降低, 負氮平衡減輕,

糖耐量基本恢復正常。 腸蠕動及排氣恢復, 並能少量飲食。 在此期間, 逐漸減少靜脈補液量, 增加腸內營養支持, 提高總熱量, 補充足量的氨基酸和蛋白質, 增加葡萄糖的攝入量, 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4﹒術後9~14天

體內的內分泌系統波動及代謝系統變化消失。 營養支持主要以腸內營養為主, 通過攝取足量的熱量和蛋白質, 促進蛋白質合成, 維持正氮平衡, 使患者體重增加。 術後營養支持的時間視病情而定, 一般都以病情穩定、已恢復口服飲食並能獲得足夠的營養為標準。 在以上的營養支持治療過程中, 應密切監測體溫、血清總蛋白、白蛋白、血糖、肝腎功能及電解質濃度, 及時調整營養支持方案。

(二)晚期胃癌患者的營養支持

1﹒惡病質

晚期胃癌患者通常伴有明顯的營養代謝障礙, 表現為惡病質。 患者極度消瘦、食物攝取減少、呈無力狀態、貧血、抗感染能力降低、甚至多臟器功能障礙。 引起惡病質的原因如下:

(1)畏食:

①癌腫引起胃腸道不適、腫瘤致胃容量縮小、甚至引起消化道部分或完全性梗阻,

導致進食量減少、腹痛、腹瀉。 ②味覺改變。 ③荷瘤狀態下, 體內乳酸迴圈增強, 乳酸水準升高, 繼發噁心、畏食。 ④化學藥物作用於中樞化學受體誘導區或胃腸道, 影響食欲。 ⑤對腫瘤的恐懼、焦慮、癌性疼痛等使患者的食欲受到抑制。

(2)代謝異常:

熱量消耗增加及分解代謝亢進, 葡萄糖消耗增加, 脂肪、肌蛋白分解代謝旺盛。

(3)其他:

腫瘤的廣泛轉移;化學治療。

2﹒治療措施以對症治療為主。

(1)應用硫酸肼、皮質類固醇、賽庚啶等藥物增加食欲。 因癌性疼痛引起的畏食, 可應用止痛藥物。

(2)針對代謝異常, 給予靜脈補充高能營養, 同時小劑量補充胰島素。

(3)對有消化道梗阻的患者, 儘量爭取早日手術, 解除梗阻。

(4)對伴有腫瘤廣泛轉移、化療副反應等引起的惡病質, 應減少沒有價值的手術和無確切療效的化學治療。以支持治療為主,延長患者的生存期。

胃癌患者進行營養支持的重要性勿容置疑。術後給於腸內營養,有利於維持患者正氮平衡,減少機體脂肪和瘦組織群的丟失,促進患者恢復,明顯縮短患者住院時間。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瑞金醫院尹浩然等發現,靜脈營養後患者血漿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轉鐵蛋白水準在行營養支持後均明顯增加;另一方面,胃癌細胞G 0/G 1%顯著下降,而S+G 2+M%明顯增加;自然殺傷細胞(NKC)活性增強,說明靜脈營養能改善胃癌患者整體營養和免疫狀況,同時可提高化療療效。浙江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對胃癌根治術患者進行腸內營養支持治療後,認為早期腸內營養能改善氮平衡,減輕術後白蛋白降低的幅度,減少機體脂肪和瘦組織群的丟失,有助於腸麻痹的恢復。

總之,胃癌患者選擇應用腸內營養,還是腸外營養,需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來決定。目前,國際上越來越重視和提倡腸內營養方式,腸內營養已占營養支持的3/4。

醫院臨床營養師專業諮詢微信號:469453748(糊塗.竹君)

應減少沒有價值的手術和無確切療效的化學治療。以支持治療為主,延長患者的生存期。

胃癌患者進行營養支持的重要性勿容置疑。術後給於腸內營養,有利於維持患者正氮平衡,減少機體脂肪和瘦組織群的丟失,促進患者恢復,明顯縮短患者住院時間。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瑞金醫院尹浩然等發現,靜脈營養後患者血漿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轉鐵蛋白水準在行營養支持後均明顯增加;另一方面,胃癌細胞G 0/G 1%顯著下降,而S+G 2+M%明顯增加;自然殺傷細胞(NKC)活性增強,說明靜脈營養能改善胃癌患者整體營養和免疫狀況,同時可提高化療療效。浙江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對胃癌根治術患者進行腸內營養支持治療後,認為早期腸內營養能改善氮平衡,減輕術後白蛋白降低的幅度,減少機體脂肪和瘦組織群的丟失,有助於腸麻痹的恢復。

總之,胃癌患者選擇應用腸內營養,還是腸外營養,需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來決定。目前,國際上越來越重視和提倡腸內營養方式,腸內營養已占營養支持的3/4。

醫院臨床營養師專業諮詢微信號:469453748(糊塗.竹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