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必點的楚菜 好吃又隱藏著故事

《登黃鶴樓》

唐·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 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唐朝崔顥的一首《登黃鶴樓》, 讓我們從小就知道了湖北武漢有著名的黃鶴樓, 但胖掌櫃想說都是, 湖北也有“魚米之鄉”之稱。

武漢有句老話:“好吃都在巷子裡”, 今天來看看湖北有哪些美食吧, 名菜的背後還有很多故事哦!

湖北名菜

清蒸武昌魚

武昌魚(WuchangFish), 俗稱團頭魴。 據《武昌縣誌》載:“魴, 即鯿魚, 又稱縮項鯿, 產樊口者甲天下。 是處水勢迴旋, 深潭無底, 漁人置罾捕得之, 止此一罾味肥美, 餘亦較勝別地。 ”同時, 以“鱗白而腹內無黑膜者真。 ”

“清蒸武昌魚”是選用鮮活的樊口團頭魴為主料, 配以冬菇、冬筍、並用雞清湯調味。 毛澤東在《水調歌頭·游泳》詩詞中寫道“才飲長沙水, 又食武昌魚”, 人們對武昌魚的興趣更加濃厚。

紅菜苔炒臘肉

紅菜苔色紫紅, 莖肥壯, 質脆嫩, 每年春節前後上市, 以武昌洪山出產的品質最佳。 舊時傳為貢品。 紅菜苔單獨素炒, 口感鮮香脆嫩, 輔以臘肉片, 姜米, 用芝麻油爆炒, 其味更佳, 與武昌魚同為湖北兩大名菜。

龍鳳配

古荊州的傳統名菜, 相傳三國時劉備往東吳招親後, 偕孫夫人回荊州, 當地人民為慶賀這一段“龍鳳呈祥”的佳話, 便用了以鱔魚為龍, 以雞喻鳳的形象手法, 烹飪出這道千百年來一直流傳的名菜。 在喜宴特別是婚宴上, 必不可少, 以象徵吉祥如意。

天門三蒸

湖北名菜“天門三蒸”, 據說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了。 最初, 居住在江漢平原的農民們在那災荒不斷、戰亂頻發的境況下, 為了填飽肚子, 只好把一點點穀物磨成粉, 弄點野菜拌成菜糊充饑;後來, 又用蒸籠或甑蒸熟拌有穀物粉和佐料的野菜(地米菜之類)或自種的蔬菜(茼蒿、白菜、土豆、蘿蔔等);再後來,

由於生活的改善, 逐步用穀物粉和佐料拌動物的肉(豬、雞、牛、魚等)蒸熟了食用。

東坡肉

湖北傳統名菜。 相傳北宋文學家蘇軾(號東坡)謫居黃州時所創, 其特點是湯肉交融, 肉質酥爛如豆腐, 吃起來肥而不膩, 別有風味。 後人為了紀念這位大詩人, 遂取名為"東坡肉",並加上冬筍和菠菜兩種佐料,寓意"東坡"。

炸藕夾

湖北久負盛名的傳統名菜,自古有食炸藕夾的習慣。相傳最早源于明朝,那時湖北孝感有個員外養了個蠢兒,員外聽說吃藕能開心竅,可那蠢兒好葷厭素,一口藕菜也不嘗。廚師只好將藕片裡夾些肉末,裹上蛋麵糊,放到油鍋炸,逗得那蠢兒百吃不厭,後來居然聰慧過人中了秀才。這樣,炸藕夾就傳開了。

蒸燴八寶飯

傳統名菜已近百歷史,據傳清代禦廚馬代流落荊州所創制,用糯米加蓮、苡仁米、蜜冬瓜條、桂圓肉、紅棗、瓜仁先蒸制,八寶飯用白糖水、熟豬油燴制,再撒菜油潤軟糯米,清香透甜,是荊沙帶筵席不可或缺的甜菜。

紅燒野鴨

洪湖野鴨素以個大、肉肥、味鮮著稱。紅燒野鴨以青頭對鴨作原料為佳。將整理後的全鴨切成四十小塊,入鍋炸幹血水,取出入另鍋,投入薑、蒜、醬油、精鹽等,用清水燜燒鴨肉至八成熟,放白糖燒至能拉絲時,出鍋盛盤,撒上蔥花、胡椒粉即成。此菜色澤黃亮,烹調精細,講究火功,肉質肥嫩香酥,鮮甜爽口。

蒸珍珠丸子

用豬肥瘦肉茸、魚肉茸、荸薺丁,加精鹽、胡椒粉、蔥花、薑末拌勻,餡擠丸滾浸泡濾幹糯米屜蒸制,色澤潔白米粒晶瑩,軟糯鮮香爽口。

沔陽三蒸

湖北沔陽一帶有“無菜不蒸”的食俗,被稱為“蒸菜之鄉”。沔陽的蒸,傳說是元末義軍首領陳友諒之妻羅娘娘所創。三蒸通常指蒸肉、蒸魚、蒸雞,使用扣碗,其中“茼蒿蒸田螺”是三蒸菜裡最具特色和最好吃的一道蒸菜。由於較好地保持了菜肴的原汁,深受民間喜愛。

排骨藕湯

先將剁好後的排骨放在開水裡焯一下,撈出控幹。再用油熗鍋,把排骨倒入鍋中炒一下,然後放入瓦罐中,加適量溫水,煮沸後加鹽。另將老藕削皮去節洗淨,切成不規則的棱形。加少許鹽生拌,待排骨煮至6成熟後,將處理過的藕倒進罐內,經攪動,繼續煮沸,適當加鹽,直至排骨肉爛藕粉,盛入湯缽時撒些蔥花、胡椒粉。特色是肉藕香爛,湯汁鮮美。

滑肉

滑肉是湖北廣水的傳統名菜,有1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將豬脯肉洗乾淨去皮,切成小塊,置於碗中加精鹽、薑末、純豆粉和雞蛋清均勻上漿後,入油鍋炸到七成熟,然後整齊排放在碗中,上籠蒸一小時取出,扣入湯盤,加香菇、玉蘭片等,也可以煲滑肉湯。肉質入口潤滑,油而不膩,養顏健生。

湖北小吃

麻糖

孝感麻糖歷史悠久,相傳宋太祖趙匡胤曾經吃過並讚不絕口,從而一舉成為皇家貢品。後來各地也都仿製,但味道及不上孝感本地的土產,故不相傳,只有用孝感城關西門外城隍潭的“龍吐水”熬糖,才能制出上品的麻糖來。

煎蝦餅

湖北素稱"千湖之省",盛產湖蝦,顏色青中帶白,殼薄而肉質豐腴飽滿,鮮嫩細膩,烹製菜肴則味道香醇,鮮美可口。蝦餅煎制是用去殼的蝦肉剁成茸泥,加配料打勻,煎成圓形小餅。肉色雪白,外衣金黃,味道異常鮮美。

糯米包油條

又叫糍飯團,是湖北有名的早點小吃,香粘的糯米鋪一層肉鬆,再裹上酥脆的油條和爽脆的醃菜、榨菜等配菜,咬一口,口感超級豐富,超級香啊!

鴨脖

“楚味”鴨頸絕對是武漢人對中華美食的新貢獻。鴨脖子本身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可是經過用紅辣椒、花椒、八角等幾十種純天然香料進行精心烹製料理之後,再剁成一節節的,大小剛好能在嘴巴裡自由轉動。鴨頸肉層次分明,頗有嚼勁,肉啃完後,接著吸吮骨節中間的骨髓,“滋溜”一聲,讓人覺得頗有成就感。

三鮮豆皮

豆皮是武漢名點之一,迄今已有40年的歷史。“三鮮豆皮”的豆必須是脫殼綠豆;豆皮的皮必須是精製米漿;豆皮的餡,必須是湘產糯米;豆皮的三鮮必須是鮮肉、鮮菇和鮮筍;豆皮的形,必須是方而薄;豆皮的色,必須是金而黃;豆皮的味,必須是香而醉。

遂取名為"東坡肉",並加上冬筍和菠菜兩種佐料,寓意"東坡"。

炸藕夾

湖北久負盛名的傳統名菜,自古有食炸藕夾的習慣。相傳最早源于明朝,那時湖北孝感有個員外養了個蠢兒,員外聽說吃藕能開心竅,可那蠢兒好葷厭素,一口藕菜也不嘗。廚師只好將藕片裡夾些肉末,裹上蛋麵糊,放到油鍋炸,逗得那蠢兒百吃不厭,後來居然聰慧過人中了秀才。這樣,炸藕夾就傳開了。

蒸燴八寶飯

傳統名菜已近百歷史,據傳清代禦廚馬代流落荊州所創制,用糯米加蓮、苡仁米、蜜冬瓜條、桂圓肉、紅棗、瓜仁先蒸制,八寶飯用白糖水、熟豬油燴制,再撒菜油潤軟糯米,清香透甜,是荊沙帶筵席不可或缺的甜菜。

紅燒野鴨

洪湖野鴨素以個大、肉肥、味鮮著稱。紅燒野鴨以青頭對鴨作原料為佳。將整理後的全鴨切成四十小塊,入鍋炸幹血水,取出入另鍋,投入薑、蒜、醬油、精鹽等,用清水燜燒鴨肉至八成熟,放白糖燒至能拉絲時,出鍋盛盤,撒上蔥花、胡椒粉即成。此菜色澤黃亮,烹調精細,講究火功,肉質肥嫩香酥,鮮甜爽口。

蒸珍珠丸子

用豬肥瘦肉茸、魚肉茸、荸薺丁,加精鹽、胡椒粉、蔥花、薑末拌勻,餡擠丸滾浸泡濾幹糯米屜蒸制,色澤潔白米粒晶瑩,軟糯鮮香爽口。

沔陽三蒸

湖北沔陽一帶有“無菜不蒸”的食俗,被稱為“蒸菜之鄉”。沔陽的蒸,傳說是元末義軍首領陳友諒之妻羅娘娘所創。三蒸通常指蒸肉、蒸魚、蒸雞,使用扣碗,其中“茼蒿蒸田螺”是三蒸菜裡最具特色和最好吃的一道蒸菜。由於較好地保持了菜肴的原汁,深受民間喜愛。

排骨藕湯

先將剁好後的排骨放在開水裡焯一下,撈出控幹。再用油熗鍋,把排骨倒入鍋中炒一下,然後放入瓦罐中,加適量溫水,煮沸後加鹽。另將老藕削皮去節洗淨,切成不規則的棱形。加少許鹽生拌,待排骨煮至6成熟後,將處理過的藕倒進罐內,經攪動,繼續煮沸,適當加鹽,直至排骨肉爛藕粉,盛入湯缽時撒些蔥花、胡椒粉。特色是肉藕香爛,湯汁鮮美。

滑肉

滑肉是湖北廣水的傳統名菜,有1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將豬脯肉洗乾淨去皮,切成小塊,置於碗中加精鹽、薑末、純豆粉和雞蛋清均勻上漿後,入油鍋炸到七成熟,然後整齊排放在碗中,上籠蒸一小時取出,扣入湯盤,加香菇、玉蘭片等,也可以煲滑肉湯。肉質入口潤滑,油而不膩,養顏健生。

湖北小吃

麻糖

孝感麻糖歷史悠久,相傳宋太祖趙匡胤曾經吃過並讚不絕口,從而一舉成為皇家貢品。後來各地也都仿製,但味道及不上孝感本地的土產,故不相傳,只有用孝感城關西門外城隍潭的“龍吐水”熬糖,才能制出上品的麻糖來。

煎蝦餅

湖北素稱"千湖之省",盛產湖蝦,顏色青中帶白,殼薄而肉質豐腴飽滿,鮮嫩細膩,烹製菜肴則味道香醇,鮮美可口。蝦餅煎制是用去殼的蝦肉剁成茸泥,加配料打勻,煎成圓形小餅。肉色雪白,外衣金黃,味道異常鮮美。

糯米包油條

又叫糍飯團,是湖北有名的早點小吃,香粘的糯米鋪一層肉鬆,再裹上酥脆的油條和爽脆的醃菜、榨菜等配菜,咬一口,口感超級豐富,超級香啊!

鴨脖

“楚味”鴨頸絕對是武漢人對中華美食的新貢獻。鴨脖子本身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可是經過用紅辣椒、花椒、八角等幾十種純天然香料進行精心烹製料理之後,再剁成一節節的,大小剛好能在嘴巴裡自由轉動。鴨頸肉層次分明,頗有嚼勁,肉啃完後,接著吸吮骨節中間的骨髓,“滋溜”一聲,讓人覺得頗有成就感。

三鮮豆皮

豆皮是武漢名點之一,迄今已有40年的歷史。“三鮮豆皮”的豆必須是脫殼綠豆;豆皮的皮必須是精製米漿;豆皮的餡,必須是湘產糯米;豆皮的三鮮必須是鮮肉、鮮菇和鮮筍;豆皮的形,必須是方而薄;豆皮的色,必須是金而黃;豆皮的味,必須是香而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