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電網“編織”的親情

青海新聞網訊 在黃南藏族自治州澤庫縣, 有這樣一群人, 他們每天都活躍在廣袤的草原上, 在6494平方千米的土地上, 他們走訪過每一戶牧人, 他們和草原的牧人打成一片, 牧人感謝他們的電力服務, 他們也喜愛牧人的淳樸善良, 他們就是國網黃化澤庫縣供電公司的電力人。

早就聽聞國網黃化澤庫縣供電公司30個人是一個團結的大家庭, 初春的一天, 我們來到這家公司, 感受民族團結的氛圍。

推開門, 就傳來了陣陣讀書聲。 原來, 大家在跟著老師桑知加學習藏語。 來自甘肅白銀的26歲漢族小夥毛學寧是學習藏語的同事中年紀最小的一個,

他說:“在澤庫縣工作, 經常外出作業與牧民們交流, 學習藏語必不可少。 ”

51歲的桑知加是澤庫縣土生土長的藏族, 28年的職業生涯中, 已經教會了幾十個人說藏語了, 學他們說的藏語與當地牧民日常交流不成問題。 在桑知加的眼裡, 只有團結起來, 力量才會凸顯出來。 如今, 這個民族大家庭裡有漢族、土族、藏族、回族、撒拉族、彝族六個民族的電力人。

桑知加說:“我從上班第一天起, 就感受到了濃濃的民族團結大家庭氛圍。 在這個集體裡, 大家互幫互助, 感受到了溫暖和關愛, 所以要把這種良好風氣傳遞下去, 因為團結就是生命, 團結就是力量, 團結就是形象, 團結就是希望, 團結就是勝利。

草原黃了又綠, 綠了又黃。 電力人日復一日, 默默地在海拔3700米的澤庫草原奉獻著。 巡線是他們的一項重要工作, 同時也發生著一幕幕團結互助的故事。

54歲的李福是土族, 來自湟中縣。 大家每次出去巡線, 作為食堂後勤管理員的李福, 把每個人的飲食都照料好, 就是他最大的心願。 28歲的彝族小夥阿爾尤評價李福時說:“在這個大家庭裡感受到了濃濃的溫暖, 從吃的方面就能體現出來, 我們每個人的飲食習慣, 他都瞭解, 從飲食到生活, 細微之處都有所照顧, 和自己的父親一樣。 ”

阿爾尤說:“外出巡線時, 最少兩人一組, 這就必須考驗兩人的團隊協作了。 近10公里的巡線, 有可能時而颳風, 時而下雨, 甚至還會遭遇大雪, 還有可能到牧戶家中檢查供電設備,

但是只要相互協作, 工作效率就會很高。 ”

除了巡線, 這群團結的電力人還有個重要角色, 那就是電能替代推廣團隊, 宣傳保護生態環境是這個團隊裡的共識。

把綠色環保的理念傳播給當地的牧民群眾也是大家一致的心願。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他們群策群力、矢志不移, 從走村串戶苦口婆心宣傳, 到一系列生態文明建設的替代專案落地實施, 這個團隊的每一位成員都擰成一股繩付出努力和汗水。

在這個集體的每一位成員心中, 讓璀璨的燈火照亮整個草原, 照亮牧人回家的路是他們簡單的心願。 在這個多民族組成的“大家庭”裡, 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幫助, 和睦相處, 是他們最溫暖的守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