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張亞勤:百度雲不做最大的雲,但一定要做最聰明的雲

9月15日, 張亞勤站在百度雲智峰會上舞臺的正中央, 他代表著雲計算市場中的一支新生力量, 與同門師兄弟相望于雲計算江湖。

懂懂第一次跟張亞勤聊雲計算, 大約是在2008年, 那時候亞馬遜的公有雲還處於初級階段, 整個業界對於雲計算都是懵懵懂懂, 中國還沒有企業正式涉足雲計算。 張亞勤時任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 他是微軟亞太研發集團的創始人之一。 而微軟是繼亞馬遜之後, 公有雲市場最重要的玩家之一, 所以微軟也成為後來雲計算領域最重要的人才庫之一。

張亞勤代表的百度, 在公有雲市場是一支新生力量。 為什麼說新?回到2010年深圳IT峰會上, 難得的馬雲、馬化騰、李彥宏三巨頭同時現身。

馬化騰說:做雲計算還為時過早。

李彥宏說:雲計算是新瓶裝舊酒, 用雲計算賺錢會比較累。

馬雲說:雲計算是一種資料分享機制, 如果阿裡不做雲計算,

將來會死掉。

彼時的觀點分歧, 造成如今中國公有雲市場的格局:阿裡雲已經一家獨大, 騰訊和百度都因為“遲到”而只能遠望阿裡的背影, 亞馬遜、微軟兩個來自美國的公有雲在中國費盡心力, 佔有一席之地。

百度雲是2015年開始對外開放, 到2016年在市場上有了一點點聲響, 相比阿裡、微軟、亞馬遜, 當然算是新生力量, 而且是非常新。

張亞勤帶領的百度新軍, 在雲計算市場還有機會嗎?懂懂筆記認為, 百度的機會恰恰就在於“新”。

公有雲市場剛剛開啟, 是中局不是終局。

公有雲到現在一共發展了十年多, 前期更多的是技術儲備和市場教育。 現在全球來看, 亞馬遜和微軟已經有領先優勢, 在中國是阿裡雲一家獨大。 但這樣的格局還遠不是終局。

如果用馬拉松來形容現在的公有雲市場, 可能剛剛跑到5公里處, 每個選手會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不同的戰術:有的會先發力, 拉開距離;有的會採用跟隨策略, 一直緊貼著領跑者保證不掉隊, 在後半段發力超越;有的則按照自己的節奏往前跑,

不領跑、不跟隨, 用耐力戰速度。

百度雲是2015年開始對外開放, 2016年開始發力。 尹世明是去年11月份入職百度, 負責整個雲計算的業務推進。 有著SAP和蘋果兩家公司履歷的尹世明恰好趕上百度在雲計算發力的階段, 過去不到一年時間, 百度雲的團隊從200人快速擴充到1100人, 客戶數是去年的11倍, 流量是去年的8倍, 收入是去年的4倍----發力不可謂不猛。

阿裡雲經過8年的打磨, 今年預計收入達到100億。 面對巨大的差距, 尹世明覺得這就如同大家都剛剛大學畢業, 找一份1000元的工作和找一份10000元的工作, 並不代表誰五年後或是十年後更有成就, 是中局而不是終局。

懂懂筆記認為, 過去多是中小企業和互聯網企業上雲比較多, 而未來更多傳統行業、大型企業將慢慢轉移到公有雲上,

這對雲的需求或許是過去的幾十倍或是上百倍的爆發, 現在處於一個需求放量的開始階段。

對於百度來講, 一個機會在於後發優勢。 張亞勤認為從雲架構的角度看, 傳統的雲計算架構是基礎雲, 而今天的基礎雲之上是ABC, 這個雲跟以前的雲有很大的不同。

可以用智慧手機的例子來講。 手機發展二十多年, 但格局一直在變。 在大哥大時代, 是摩托羅拉排名第一, 在數字手機時代是諾基亞稱霸全球, 智慧手機來臨的時候, HTC曾一度領跑, 結果是蘋果把手機帶入智慧時代, 現在是三星在全球市場份額最高, 而中國智慧手機軍團快速崛起, 正在威脅著三星、蘋果的地位。

懂懂筆記認為, 這就是科技領域的無窮魅力所在,只要有創新,永遠都有機會。特別是雲計算,巨大的需求還在後面,現在只是中局而非終局。

1.0時代比的是規模和成本,2.0時代拼的是創新與變革。

去年11月百度雲智峰會上ABC第一次被正式提出,即人工智慧(AI)、大資料(Big Data)和雲(Cloud),其中“A”處理邏輯,“B”處理資料,“C”完成計算。ABC三位一體,在新技術革命中互相協同。不過,那個時間點還不是算是公有雲2.0的開始。

過去一年間,隨著大資料和人工智慧的普及,幾乎所有企業都認同ABC的理念,公有雲從C全面進入ABC的階段,可以算是逐漸進入2.0時代。那麼,2.0與1.0有什麼不同?

1.0時代是成本與規模的競爭。在1.0時代,公有雲就是標準化的商品,量越大技術越成熟,成本越低。亞馬遜的公有雲在過去十年間幾十次降價,阿裡雲也是一直在進行價格調整,這與1.0時代的雲特徵有關。

2.0時代的競爭更多體現在應用層面,通過大資料、AI產生價值。用尹世明的話說:雲不僅僅是可以節流的,更應該是可以開源的,而這才是百度今年提出ABC Inspire的核心。

以前的C,是幫助企業節省成本,而合體的ABC是賦能企業,幫助企業變革、創新。“ABC Inspire工業領域,讓工業領域的品質檢控不一樣;ABC Inspire媒體,這對媒體的傳統處理的方法是顛覆性的提升;ABC Inspire金融,金融行業領域開始走向大眾化,用大資料方式提高、防範金融風險。”

在張亞勤看來,C是基礎,一定要做好,但2.0時代打的仗更多是在A和B。C不可能驅動業務變革,A和B則可以幫助傳統企業創造更多的可能性。傳統的雲只能降低成本,提升效率,而AI可以創造新的產業,或是改變傳統產業的形態。

亞馬遜、微軟、阿裡算是比較早的做公有雲的企業,他們都是從C開始做。現在的新生力量中,穀歌和百度不容忽視,這兩家是搜索業務起家,支撐搜索業務的天生就是雲和人工智慧,所以這兩家應該說是也生在“ABC”上的企業。只是以前沒有把這種能力拿出來作為公共資源對外開放。這兩家企業A的實力也都很強,其戰略打法是從A向C。

所以在公有雲市場,可以用新舊勢力來形容今天的局面,也可以用A與C兩個陣營來形容。

C的優勢在於規模與成本,A的優勢在於變革與創新。百度或許在規模上很難快速追上阿裡,張亞勤說:“百度可能不會是最大的雲,但一定要做最聰明的雲。”

當然,雲計算市場不止這兩股勢力,還有從企業級領域殺過來的IBM、甲骨文、SAP,以及剛剛高調進入公有雲的華為,以硬體設備起家的浪潮、聯想等企業,他們的優勢在於企業級應用,對大型傳統企業的需求非常瞭解。他們也是公有雲市場的變數之一。

無論是百度、穀歌,還是IBM、華為,都說明一點:雲計算的競爭,只是剛剛開始。

百度雲是百度AI通往企業的快車,但前面還有兩大挑戰。

百度的戰略是All in AI。那麼公有雲在百度的戰略中是一個什麼角色呢?懂懂認為,沒有雲,AI就是無本之木。

張亞勤告訴懂懂:“百度雲在新的AI戰略中起到核心作用。百度雲的一個重要職能是讓百度的AI能力在更多的行業落地。”換句話說,百度雲是百度AI通往企業的快車。

前面懂懂講了百度雲還是有很大的機會,那麼挑戰在哪裡?肩負公有雲重任,張亞勤認為自己前面主要有兩大挑戰:

第一,百度的基因是2C,而公有雲正在大規模進入2B的領域。對於2B客戶不瞭解是一大挑戰。也正是這個原因,邀請在SAP有著豐富行業和企業經驗的尹世明加盟百度。

第二個挑戰就是起跑晚。“這是一個短期的挑戰,在時間上百度還是起跑晚了,短期內很有可能會在品牌認知上有一定的壓力。”張亞勤認為,從長期看,因為百度的業務本來就是生長在雲上,一旦決定做,將自己的ABC的能力對外開放,一定會有機會拿到一張船票。“我認為中國至少有三朵雲,BAT都能做成,每家的雲也會不太一樣。外資雲包括微軟和亞馬遜在中國也會存在,但很難成為一線廠商。”

【結束語】

在全球來看,谷歌正在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穀歌雲受到越來越多客戶的喜愛。在中國,百度也是這樣一支攪動市場的新軍。

穀歌與百度的優勢在於ABC,並不是說亞馬遜、微軟、阿裡沒有A沒有B,幾家老牌公有雲企業也都是極具創新能力的企業。只是穀歌和百度有後發優勢,他們可以直接從A和B的角度去考慮雲、構建雲,有機會給客戶提供一個不同於過去的雲服務。

但在雲計算領域,最終能否像智慧手機領域一樣,一次技術升級就重寫競爭格局,尚未可知,畢竟馬拉松剛剛開始。

——————————————————————————————————

微信關注公眾號“懂懂筆記”每天第一時間為您奉上最新最熱的科技圈資訊~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資訊豐富,觀點獨到。

發佈各大自媒體平臺,覆蓋百萬讀者。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微信思維》、《微信力量》三本暢銷書的作者。

這就是科技領域的無窮魅力所在,只要有創新,永遠都有機會。特別是雲計算,巨大的需求還在後面,現在只是中局而非終局。

1.0時代比的是規模和成本,2.0時代拼的是創新與變革。

去年11月百度雲智峰會上ABC第一次被正式提出,即人工智慧(AI)、大資料(Big Data)和雲(Cloud),其中“A”處理邏輯,“B”處理資料,“C”完成計算。ABC三位一體,在新技術革命中互相協同。不過,那個時間點還不是算是公有雲2.0的開始。

過去一年間,隨著大資料和人工智慧的普及,幾乎所有企業都認同ABC的理念,公有雲從C全面進入ABC的階段,可以算是逐漸進入2.0時代。那麼,2.0與1.0有什麼不同?

1.0時代是成本與規模的競爭。在1.0時代,公有雲就是標準化的商品,量越大技術越成熟,成本越低。亞馬遜的公有雲在過去十年間幾十次降價,阿裡雲也是一直在進行價格調整,這與1.0時代的雲特徵有關。

2.0時代的競爭更多體現在應用層面,通過大資料、AI產生價值。用尹世明的話說:雲不僅僅是可以節流的,更應該是可以開源的,而這才是百度今年提出ABC Inspire的核心。

以前的C,是幫助企業節省成本,而合體的ABC是賦能企業,幫助企業變革、創新。“ABC Inspire工業領域,讓工業領域的品質檢控不一樣;ABC Inspire媒體,這對媒體的傳統處理的方法是顛覆性的提升;ABC Inspire金融,金融行業領域開始走向大眾化,用大資料方式提高、防範金融風險。”

在張亞勤看來,C是基礎,一定要做好,但2.0時代打的仗更多是在A和B。C不可能驅動業務變革,A和B則可以幫助傳統企業創造更多的可能性。傳統的雲只能降低成本,提升效率,而AI可以創造新的產業,或是改變傳統產業的形態。

亞馬遜、微軟、阿裡算是比較早的做公有雲的企業,他們都是從C開始做。現在的新生力量中,穀歌和百度不容忽視,這兩家是搜索業務起家,支撐搜索業務的天生就是雲和人工智慧,所以這兩家應該說是也生在“ABC”上的企業。只是以前沒有把這種能力拿出來作為公共資源對外開放。這兩家企業A的實力也都很強,其戰略打法是從A向C。

所以在公有雲市場,可以用新舊勢力來形容今天的局面,也可以用A與C兩個陣營來形容。

C的優勢在於規模與成本,A的優勢在於變革與創新。百度或許在規模上很難快速追上阿裡,張亞勤說:“百度可能不會是最大的雲,但一定要做最聰明的雲。”

當然,雲計算市場不止這兩股勢力,還有從企業級領域殺過來的IBM、甲骨文、SAP,以及剛剛高調進入公有雲的華為,以硬體設備起家的浪潮、聯想等企業,他們的優勢在於企業級應用,對大型傳統企業的需求非常瞭解。他們也是公有雲市場的變數之一。

無論是百度、穀歌,還是IBM、華為,都說明一點:雲計算的競爭,只是剛剛開始。

百度雲是百度AI通往企業的快車,但前面還有兩大挑戰。

百度的戰略是All in AI。那麼公有雲在百度的戰略中是一個什麼角色呢?懂懂認為,沒有雲,AI就是無本之木。

張亞勤告訴懂懂:“百度雲在新的AI戰略中起到核心作用。百度雲的一個重要職能是讓百度的AI能力在更多的行業落地。”換句話說,百度雲是百度AI通往企業的快車。

前面懂懂講了百度雲還是有很大的機會,那麼挑戰在哪裡?肩負公有雲重任,張亞勤認為自己前面主要有兩大挑戰:

第一,百度的基因是2C,而公有雲正在大規模進入2B的領域。對於2B客戶不瞭解是一大挑戰。也正是這個原因,邀請在SAP有著豐富行業和企業經驗的尹世明加盟百度。

第二個挑戰就是起跑晚。“這是一個短期的挑戰,在時間上百度還是起跑晚了,短期內很有可能會在品牌認知上有一定的壓力。”張亞勤認為,從長期看,因為百度的業務本來就是生長在雲上,一旦決定做,將自己的ABC的能力對外開放,一定會有機會拿到一張船票。“我認為中國至少有三朵雲,BAT都能做成,每家的雲也會不太一樣。外資雲包括微軟和亞馬遜在中國也會存在,但很難成為一線廠商。”

【結束語】

在全球來看,谷歌正在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穀歌雲受到越來越多客戶的喜愛。在中國,百度也是這樣一支攪動市場的新軍。

穀歌與百度的優勢在於ABC,並不是說亞馬遜、微軟、阿裡沒有A沒有B,幾家老牌公有雲企業也都是極具創新能力的企業。只是穀歌和百度有後發優勢,他們可以直接從A和B的角度去考慮雲、構建雲,有機會給客戶提供一個不同於過去的雲服務。

但在雲計算領域,最終能否像智慧手機領域一樣,一次技術升級就重寫競爭格局,尚未可知,畢竟馬拉松剛剛開始。

——————————————————————————————————

微信關注公眾號“懂懂筆記”每天第一時間為您奉上最新最熱的科技圈資訊~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資訊豐富,觀點獨到。

發佈各大自媒體平臺,覆蓋百萬讀者。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微信思維》、《微信力量》三本暢銷書的作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