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吳亡之後,吳王夫差的後代去了哪裡?

揚子晚報網9月16日訊近日, “吳王夫差及吳文化在日本”論壇在無錫吳都闔閭城遺址博物館舉辦。 來自蘇州、常州以及無錫本土的50多位文化學者對吳王夫差在歷史上的功過、就吳文化在日本的歷史展開討論和探索。

本次論壇對於追溯吳文化的源頭與流變, 探討吳文化的特色與性質具有特別的意義。

闔閭博物館

本次論壇由無錫吳氏祖地宗親會、無錫市吳文化研究會主辦,

共收到全國各地以及日本、韓國等地選送的相關論文36篇。 會上, 學者相繼討論了“‘以國為姓’的吳國吳姓歷史”、“吳語在日本的流傳與影響”、“略論吳王夫差”等相關議題。 透過這些學者的分析和論述, 吳王夫差的歷史形象衍變、人物研究資料等進一步清晰完備, 吳文化在日本流傳的情況也進一步呈現在世人面前。

闔閭博物館

據介紹, 吳氏後人在千百年內流傳海內外, 一部分在日本落地生根, 且和無錫吳氏聯繫密切。 論壇上, 有學者指出夫差的後代們生活到海內外和日本, 將華夏文明傳播到世界各地。 “有越來越多的文獻資料和實物表明, 在吳亡之後, 吳王夫差的後代曾東渡到日本, 將吳文化的種子撒在日本, 生長、開花、結果。 有證據表明日本古王室是吳王夫差的後代。 ” 學者指出, 古代中日典籍多處提及日本人“為吳泰伯後”。 魏晉時魚篆撰寫的《魏略》、《後漢書·東夷列傳》、《晉書·倭人傳》、《梁書·倭傳》、《北史·倭國傳》, 宋代李防等撰《太平御覽》等文獻記載, 古代日本人自稱是泰伯後裔。

而這在日本史書中也是屢見不鮮:元末來華留學禪僧中岩修的《日本紀》、江戶時代靈元天皇林恕撰的《本朝通鑒》、江戶中期的考證學家藤貞幹所著《衝口發》、林羅山著的《羅山文集》卷首第一篇《倭賦》等文獻都指出, "日本人是泰伯後裔。 "

以上是日本東京國立國會圖書館內的古文獻藏本(是關於訪問九州太伯山的記錄)

西元815年日本人著的《新撰姓氏錄》指出:“‘松野, 吳王夫差之後也。 ’此吳人來於我之始也。 ”可見, “松野”姓氏本源于吳王夫差之後裔。 此外, 物證還有, 日本存有夫差後代、倭王満(磐井)之墓;日本九州·福岡縣夜須地區, 是部分夫差後代(後改為松野氏, 之後改姓吉田氏)原居住地;呉王夫差後代松野氏的家紋(家族的標誌)等。 以上文獻和實物表明, 吳文化在日本歷史上有著巨大的影響, 吳王夫差的後裔是日本古王室之一。

以上是日本東京國立國會圖書館內的古文獻藏本,(是關於訪問九州太伯山的記錄)

值得感謝的是, 吳恩及其太太須能朋子兩位學者圍繞本次論壇主題“吳王夫差及吳文化在日本”,經過多年的努力和實地考察,整理提供了很多重要文獻和考證資料。 吳恩是“日本吳文化交流會”會長,《解開古吳國之謎》一書的作者,香港出生,在美國居住了45年。他喜歡硏究中國文學、歷史、哲學、民俗學等等,遊學過六十多個國家,硏究過的項目包括:埃及金字塔之謎,南北中美洲土著與古代中國商朝的關係等等。很多的世界古遺跡,都留下過吳恩的腳印。他用了十年時間專門硏究一個項目,即:“古吳國夫差搬國到九州之後,創造了日本早期文化(即是“吳文化”)。 須能朋子,是吳恩的太太,“日本吳文化交流會”副會長,《解開古吳國之謎》一書的編撰。日本鎌倉出生,在橫濱和東京長大,經濟系畢業,居住美國多年,專門硏究中國歷史、中國文學、中國古樂,和日本古代史等等。

這裡就是部分築前國的遺址,築前國在九州北部,乃吳王夫差搬國至此 ,稱築前國(西倭吳國)。大部分夫差後代原居於此地。

參加論壇的學者一致認為,從泰伯三讓天下的至德精神,到闔閭、夫差留下的歷史故事、古城遺跡和防守體系,再到海外吳氏堅守的宗族風範,都是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吳王夫差作為一個重要的研究主題,以日本吳文化作為新的研究方向,是當前吳文化研究的重要趨勢。學者一致認為,對吳文化在日本的探討,就是要加強海內外炎黃子孫、吳氏宗親間的血緣和文化聯繫,使中華文明在世界弘揚,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編輯:喬金玲

這是日本岡山每年舉辦的太伯梅花節,岡山在日本古代稱“太伯囯”,岡山語和無錫語被語言專家公認為非常相似。

這是日本岡山太伯學校,岡山在日本古代稱“太伯囯”,岡山語和無錫語被語言專家公認為非常相似

以上是日本東京國立國會圖書館內的古文獻藏本,(是關於訪問九州太伯山的記錄)

值得感謝的是, 吳恩及其太太須能朋子兩位學者圍繞本次論壇主題“吳王夫差及吳文化在日本”,經過多年的努力和實地考察,整理提供了很多重要文獻和考證資料。 吳恩是“日本吳文化交流會”會長,《解開古吳國之謎》一書的作者,香港出生,在美國居住了45年。他喜歡硏究中國文學、歷史、哲學、民俗學等等,遊學過六十多個國家,硏究過的項目包括:埃及金字塔之謎,南北中美洲土著與古代中國商朝的關係等等。很多的世界古遺跡,都留下過吳恩的腳印。他用了十年時間專門硏究一個項目,即:“古吳國夫差搬國到九州之後,創造了日本早期文化(即是“吳文化”)。 須能朋子,是吳恩的太太,“日本吳文化交流會”副會長,《解開古吳國之謎》一書的編撰。日本鎌倉出生,在橫濱和東京長大,經濟系畢業,居住美國多年,專門硏究中國歷史、中國文學、中國古樂,和日本古代史等等。

這裡就是部分築前國的遺址,築前國在九州北部,乃吳王夫差搬國至此 ,稱築前國(西倭吳國)。大部分夫差後代原居於此地。

參加論壇的學者一致認為,從泰伯三讓天下的至德精神,到闔閭、夫差留下的歷史故事、古城遺跡和防守體系,再到海外吳氏堅守的宗族風範,都是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吳王夫差作為一個重要的研究主題,以日本吳文化作為新的研究方向,是當前吳文化研究的重要趨勢。學者一致認為,對吳文化在日本的探討,就是要加強海內外炎黃子孫、吳氏宗親間的血緣和文化聯繫,使中華文明在世界弘揚,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編輯:喬金玲

這是日本岡山每年舉辦的太伯梅花節,岡山在日本古代稱“太伯囯”,岡山語和無錫語被語言專家公認為非常相似。

這是日本岡山太伯學校,岡山在日本古代稱“太伯囯”,岡山語和無錫語被語言專家公認為非常相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