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公司通過審計就沒問題了嗎?

首先, 審計的目的並不是檢查公司有沒有問題。 審計的目的是由審計業務約定書確定的。

我們常聽說“報表是否按企業會計準則編制”, 也就是說審計只管報表。 對於公司內部是否舞弊, 賬務是否清晰, 審計雖然會有涉及, 並不發表意見, 更不承擔責任。 除了報表審計外, 還約定事項審計, 二者單獨審計, 不互相代表通過。

我們該如何區分是什麼審計呢?審計報告第一段會陳述審計範圍, 例如“A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A公司)財務報表, 包括2016年12月31日的資產負債表, 2016年度的利潤表、股東權益變動表和現金流量表以及財務報表附注”,

最後一段會描述編制標準“A公司財務報表已經按照企業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規定編制, ……”

其次審計意見, 也就是要有審計結論。 除了“標準無保留意見”代表通過審計之外, 其他意見都表示報表存在的問題, 但僅限於有無問題, 並不會告知正確報表的樣式。 一般標準無保留意見體現於審計報告最後一段:“我們認為, A公司財務報表已經按照企業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規定編制, 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A公司2016年12月31日的財務狀況以及2016年度的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 ”非標準意見則在此段前標有說明, 描述哪些地方存在問題。

最後, 審計的保證是局限的。

一方面是只保證重大方面是準確的。 重大是指金額大到可以影響投資者決策,

例如A公司有1億資產, 大部分是固定資產, 折舊計算有5萬元誤差, 此數額一般認為“不重大”, 如果是50萬元的誤差, 有人認為重大, 有人認為不重大, 對此類判定個會計師事務所是不同的, 並且不會披露在審計報告中, 這就導致報告使用者對重大的認知可能與會計師不同。

另一方面是存在主動保證和被動保證之分。 主動保證的範文:“……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A公司2016年12月31日的財務狀況以及2016年度的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 被動保證的表述:“……在重大方面未發現表明A公司2016年12月31日的財務狀況以及2016年度的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有誤的證據”。 可以看出前者是說沒問題, 後者是說未發現問題。

一般上市公司的年報審計和一般企業的常見審計, 都是主動保證的, 被動保證常見於非公開審計, 比如協力廠商盡職調查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