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唐、明文化在日韓,這話到底有幾分理?何以明一亡,就說神州陸沉

常聽人雲:“唐文化在日本、明文化在韓國”, 而有人則反駁之, 於是來找司馬論個是非。 好吧, 那麼咱就來聊聊。

先說唐文化, 為什麼我們講唐文化的留存在中國不多, 而在日本保留得卻不少。

首先我們知道唐末的戰亂, 一直蔓延到五代, 這個戰亂, 幾乎摧毀了整個大唐文明, 單是人口一項, 唐玄宗時期, 人口達5288萬(葛劍雄甚至認為實際數字達8000萬以上), 但到唐德宗時期, 已然只剩下1699萬, 簡單打個比方, 原來你一個班有50甚至80個人, 可到後來, 連20個都不滿了, 唐末就是這麼回事。 而文化的基礎, 就是人, 沒人你還談什麼文化(明末也是如此)。

其次, 是異族的大舉入侵, 從唐代的胡人開始, 到後來的契丹、黨項、女真、蒙古、滿清, 一波更猛似一波, 極大地改變了中國尤其是北方地區的人口結構, 而人口結構的變化(還有宗教信仰、主流理念的改變), 直接導致文化的劇變。 原來關西的長安、涼州這些都是漢文化的重鎮,

慢慢地便衰退, 以至於此後數百年, 中國歷朝, 再也沒有以長安為都城的。

所以, 大唐留給中國人的, 只能是靜態的文化遺址(如敦煌壁畫), 而較少流動的文化傳承。 簡單地舉個例子:當下流行過一段時日的唐裝!你以為名字叫唐裝, 就真正有唐文化麼?

在日本那邊, 確實保存了一些唐文明的文化傳承, 這與其數百年的遣唐使有關, 也與當時日本大幅度接受唐文明有關。 從官僚制度、兵制乃至於都市建設, 咱們這裡就拿都市做個例子。 日本有三座都城, 都是仿照長安修築的, 那就是藤原京、平城京和平安京, 尤其又以平城京最為典型。 宮城位於城的中軸線北部, 棋盤式的街道劃出方塊形的坊裡, 街巷中線都直對一個城門, 設東市、西市。 中軸線大街亦稱“朱雀大街”, 青瓦、紅柱、粉牆、各宮均掛扁額, 建築壯觀。 日本史家稱之為“富有國際性的小長安”。

而回顧中國, 大唐的長安城早已不復存在, 連都城都沒了, 你怎麼講?

實際上, 包括郭沫若都說:“中國在隋唐以後, 經過好些異族蹂躪, 古代的衣冠文物每蕩然無存而又另起爐灶。 日本則因為島國的關係, 沒有受到這種外來的損害, 因此隋唐時代的封建文物乃至良風美俗, 差不多原封不動地還被保存著。 ”

自然唐文化在日本的留存, 還有很多,

普及至音樂、棋類、醫學、茶道等等, 都有, 這裡就不一一展開了。

唐文化在日本能留存下來, 首先是因為日本是個島國, 很少遭遇異族入侵;其次是雖然他們也有過幾次革新, 但接受新事物, 並不將舊事物一掃而光——這是一個很關鍵的點。

再說明文化, 明亡於清之後, 朝鮮是個什麼反應?

朝鮮, 這裡說的是李氏朝鮮與後來的韓國。 在當時, 雖然軍事上李氏朝鮮打不過清軍, 所以只能向大清國臣服, 但在內心深處完全抗拒滿清, 所以會在朝鮮史書上寫下“胡亂”二字, 視清使為“虜使”。 而在明朝滅亡之際, 朝鮮確實可以說是痛心疾首、哀鴻遍野, 什麼“神州陸沉” “萬事之痛”, 不絕於書, 仿佛世界末日的來臨——這些話不可能是假話, 因為沒必要去討好誰, 明朝已滅了,當時的朝鮮人是真的傷心。(這裡說的只是當時,後來的韓國人怎麼想,這個另一碼事)

而這種懷念,直接而言,是因為萬曆年間明軍的入朝抗倭,被朝鮮人視為“恩同再造”。朝鮮有位皇帝自己說,“皇朝之速亡,未必不由於東征。而我國小力弱,既不能復仇雪恥。。。每念至此,未嘗不慨恨也!“

這話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說,明朝是因為救朝鮮,才被後金有了可乘之機,所以明朝如果不救朝鮮的話,怎麼會滅亡呢——“神宗(萬曆)皇帝于我國,有萬世不忘之功矣。當壬辰板蕩之日,苟非神宗皇帝動天下之兵,則我邦其何以再造而得有今日乎?”

而在文化上,朝鮮更是很大程度上保存了中國漢朝以來直至明朝的若干成果,我們今天去韓國,仍能看到這些明朝影響的痕跡(在另一邊則差不多都清空了)。

自然,說唐文化在日本、明文化在韓國,並不是說唐文化=日本文化、明文化=韓國文化,世界上沒有兩種文化是完全相同的。我給你們打個比方,張三和他的兒子張四,你說張四就一定跟張三長得一樣麼?但即便不一樣,你也不能否認他們的父子關係。再譬如說,師傅洪七公和徒弟郭靖,那兩人的功夫能一樣嘛?但即使不一樣,你也不能否認郭靖是洪七公的徒弟。

就是這個理!

明朝已滅了,當時的朝鮮人是真的傷心。(這裡說的只是當時,後來的韓國人怎麼想,這個另一碼事)

而這種懷念,直接而言,是因為萬曆年間明軍的入朝抗倭,被朝鮮人視為“恩同再造”。朝鮮有位皇帝自己說,“皇朝之速亡,未必不由於東征。而我國小力弱,既不能復仇雪恥。。。每念至此,未嘗不慨恨也!“

這話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說,明朝是因為救朝鮮,才被後金有了可乘之機,所以明朝如果不救朝鮮的話,怎麼會滅亡呢——“神宗(萬曆)皇帝于我國,有萬世不忘之功矣。當壬辰板蕩之日,苟非神宗皇帝動天下之兵,則我邦其何以再造而得有今日乎?”

而在文化上,朝鮮更是很大程度上保存了中國漢朝以來直至明朝的若干成果,我們今天去韓國,仍能看到這些明朝影響的痕跡(在另一邊則差不多都清空了)。

自然,說唐文化在日本、明文化在韓國,並不是說唐文化=日本文化、明文化=韓國文化,世界上沒有兩種文化是完全相同的。我給你們打個比方,張三和他的兒子張四,你說張四就一定跟張三長得一樣麼?但即便不一樣,你也不能否認他們的父子關係。再譬如說,師傅洪七公和徒弟郭靖,那兩人的功夫能一樣嘛?但即使不一樣,你也不能否認郭靖是洪七公的徒弟。

就是這個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