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針灸是個好東西”——訪全美中醫藥學會會長田海河

第三屆美國中醫藥大會16日至17日在華盛頓舉行, 來自美國、中國等國的300余名中醫藥專家參會。 就中醫在美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會議主辦方之一、全美中醫藥學會會長田海河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 “針灸是個好東西”, 但科研仍有待進一步加強, 同時中藥發展也應及早提到日程上來。

田海河說, 自美國前總統尼克森訪華把中醫帶回美國, 至今已45年。 經過多年坎坷, 中醫在美國有了長足發展, 現在已有46個州和華盛頓特區完成了針灸立法, 目前各類有執照的針灸醫生約有4.5萬人。

“這個發展形勢很好,

但是學術水準良莠不齊, 而且中醫尚未進入醫學主流體系, ”田海河說, “就像美國人選擇餐館時還是以西餐為主, 喜歡中餐的人雖有, 但仍不占多數。 要把中醫帶入美國主流社會, 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

田海河說, 作為外來醫學, 中醫在美國“還是會受到一定排擠”, 雖然臨床、科研等為針灸有效性提供了一些證據, 但還不是非常充足, “需要我們更有效地開展工作, 提供更有說服力的證據, 讓民眾、媒體以及立法、保險等各方面能更進一步認可中醫, 接受針灸”。

他說, 很多人都認識到針灸的價值, 近期一些其他行業也想參與其中。 “我們歡迎更多人來做針灸, 惠及民眾, 但有些人只接受了很少的訓練, 就提供針灸服務, 還有人把針灸改成‘幹針’,

試圖繞過法律和執業範圍限制去做針灸, 非但沒效果, 還給病人帶來安全隱患, 所以我們要反對, 並普及知識, 幫助民眾找到合格的針灸師”。

田海河介紹說, “幹針”本來就源於針灸, 有人把針灸“改頭換面”, 說跟中醫無關, “這是一種剽竊行為”。

談到中藥在美國的發展, 田海河認為, 中藥在美國未列入藥物範疇, 只能歸類為食品補充劑, 不能宣傳治療效果, 這限制了中藥的廣泛應用和發展。

田海河說, 這次大會是由全美中醫藥學會和美國中醫校友聯合會主辦, 目的就是團結更多的華裔和非華裔中醫藥相關人士, 共同探討如何抓住機會, 應對挑戰, 提升整體學術水準, 引領中醫藥在美國向正確方向發展。

在這次大會上,

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主席、中國針灸學會會長劉保延作了題為《針灸臨床療效研究的思考與實踐》的主題報告。 他指出, 雖然針灸臨床研究論文在1992年以後快速增長, 但一直沒有形成系統的臨床評價方法, 缺乏高品質研究資料, 為此中醫學界制定了針灸臨床研究和技術操作等一系列規範並仍在繼續完善, 希望按照國際通行標準, “推動針灸堂堂正正進入主流醫學體系”。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植物學評審組官員李靜介紹了該機構有關植物新藥的評審情況。 她指出, 截至去年年底, 共有超過650種植物藥物提出或通過“新藥臨床試驗申請”, 其中絕大多數處於二期臨床試驗階段, 有兩種獲准上市。 如果把植物藥物按全新成分的藥物看待,

這個通過率“還不錯”。

會上,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秘書長桑濱生介紹了中國《中醫藥法》及其對海外的影響, 來自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等多家機構的十多位專家學者作了學術報告。 大會主要贊助企業同仁堂也介紹了其國際化之路, 這家企業已在紐約、三藩市和洛杉磯開設分店, 正致力於提升這一中國品牌在美國的知名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