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

習近平總書記在“7·26”重要講話中指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 這一重要論斷, 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優越性和生命力的深度把握, 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世界價值和全球意義的深刻揭示, 詮釋了社會主義中國對發展中國家現代化發展道路的探索和貢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中國經驗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歷史性巨變充分證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由之路, 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並以獨特的“中國創造”證明了世界現代化發展道路的多樣性, 為世界各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了可資借鑒的中國經驗。

本國國情是走向現代化的基石。 國情決定道路, 道路決定命運。 國情不同, 道路就不一。 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相對落後、人口眾多的國家實現現代化, 究竟應當走什麼樣的道路?總結新中國成立後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 鄧小平明確提出:“過去搞民主革命, 要適合中國情況, 走毛澤東同志開闢的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 現在搞建設, 也要適合中國情況, 走出一條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 ”並號召全黨“走自己的道路,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從此, 我們黨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開拓前進,

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輝煌成就。 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我們黨牢牢把握、始終立足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最大實際, 堅持和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這表明, 現代化不是西方化, 現代化必須本土化, 現代化之樹只有植根本國大地方能根深葉茂, 生搬硬套最終必然因“水土不服”而陷入發展困境。

民族歷史是走向現代化的根脈。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 也不是從地下冒出來的。 它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 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 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

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 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 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 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 賡續歷史血脈、汲取歷史營養, 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成功開闢的重要原因。 這表明, 一個民族的歷史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 也是一個民族創造未來的出發陣地, 善於從民族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現代化建設方能根脈不斷、行穩致遠。

時代大勢是走向現代化的座標。 當今世界, 和平與發展已成為時代主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把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視為自己的神聖職責, 堅決反對通過戰爭稱霸、殖民侵略實現現代化;高舉開放發展的旗幟, 主動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 把改革開放作為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高舉合作共贏的旗幟,

主張每個國家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 要積極促進其他各國共同發展。 近40年來, 我們黨開闢的這條道路, 在與時代潮流相隨、和世界文明相伴中不斷走向成熟, 引領我們的國家和人民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這表明, 把握時代大勢, 用世界眼光定位本國道路, 把本國發展與世界發展聯繫起來, 現代化道路才能越走越寬廣。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貢獻中國智慧

越是民族的, 就越是世界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新時期以來我們党的歷史性創造, 體現在理論上, 就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這一體系, 系統回答了在中國這樣一個十幾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如何加快實現現代化、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問題,

是我們党執政興國的重要理論結晶, 也為發展中國家建設現代化提供了規律性認識。

用共同的精神旗幟聚力。 “主義譬如一面旗子, 旗子立起了, 大家才有所指望, 才知所趨赴。 ”從鴉片戰爭以來170多年的歷史看, 是黨的科學理論引導中國人民走出了漫漫長夜, 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是党的理論創新成果讓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 正因為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成果解決了中國面臨的一個個歷史性課題, 因而成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信仰、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取得重大成就的奧秘所在。 這表明,有共同信仰的主義,方能明確方向、凝聚力量,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現代化也才能由藍圖一步步變為現實。

用科學的治國理政思想指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圍繞回答在中國這樣人口多底子薄的東方大國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路線、發展道路、發展階段、發展戰略、根本任務、發展動力、依靠力量、國際戰略、領導力量和根本目的等問題上,形成了一系列獨創性思想理論觀點。這些理論觀點,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以全新的視野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社會主義在中國煥發強大生機活力,說到底是我們党治國理政思想的科學指引。這表明,探求現代化建設規律,並用科學結論來指導行動,現代化道路才能走得對、走得穩、走得快。

用不懈的改革創新推動。改革創新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品質,也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以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和波瀾壯闊的創新實踐,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進新的壯麗史詩,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可以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創新的進程中不斷發展的。沒有改革創新就沒有中國的今天,也不可能有中國的明天。這表明,改革創新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生存發展之道,思想僵化、固步自封必將被時代所淘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展示中國方案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取得的巨大成就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明顯制度優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制度,是中國共產黨對人類更好社會制度的戰略設計和成功探索,為發展中國家根據本國國情創建先進社會制度提供了樣板。

堅持黨總攬全域、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地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正是有了党的堅強領導,有了党的正確引領,中國人民從根本上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中國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中華民族迎來了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歷史和現實都證明,堅持党的領導,是党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這充分表明,科學的領導制度和組織制度,是實現現代化的首要條件。

堅持人民利益至上。堅持人民當家作主、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價值取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能夠體現人民意志、反映人民呼聲,確保了人民當家作主的實現;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制度,為全體人民共用改革發展成果、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保證,等等。中國制度激發中國精神,煥發舉國上下共建美好家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進而鑄就了今天的中國輝煌。這表明,堅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價值取向,制度就有了活力之源和優勢之本,就能有效保證現代化建設持續穩步推進。

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實行民主,順應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趨勢,有利於激發人民的主人翁責任感,有利於汲取和吸納群眾智慧,有利於造成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在民主基礎上實行集中,有利於党和國家形成統一意志,集中力量辦大事、提高效率辦成事,從根本上避免了西方民主權力分立、相互掣肘、效率低下的弊病。依靠這樣一個科學的制度,改革開放近40年來,我們黨制定了一系列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提出了一個又一個切實可行的戰略目標,使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始終沿著光明的道路發展。這對世界各國都具有重要的制度參考價值。

這表明,有共同信仰的主義,方能明確方向、凝聚力量,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現代化也才能由藍圖一步步變為現實。

用科學的治國理政思想指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圍繞回答在中國這樣人口多底子薄的東方大國建設什麼樣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路線、發展道路、發展階段、發展戰略、根本任務、發展動力、依靠力量、國際戰略、領導力量和根本目的等問題上,形成了一系列獨創性思想理論觀點。這些理論觀點,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以全新的視野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社會主義在中國煥發強大生機活力,說到底是我們党治國理政思想的科學指引。這表明,探求現代化建設規律,並用科學結論來指導行動,現代化道路才能走得對、走得穩、走得快。

用不懈的改革創新推動。改革創新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品質,也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以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和波瀾壯闊的創新實踐,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進新的壯麗史詩,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可以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創新的進程中不斷發展的。沒有改革創新就沒有中國的今天,也不可能有中國的明天。這表明,改革創新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生存發展之道,思想僵化、固步自封必將被時代所淘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展示中國方案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取得的巨大成就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明顯制度優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制度,是中國共產黨對人類更好社會制度的戰略設計和成功探索,為發展中國家根據本國國情創建先進社會制度提供了樣板。

堅持黨總攬全域、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地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正是有了党的堅強領導,有了党的正確引領,中國人民從根本上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中國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中華民族迎來了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歷史和現實都證明,堅持党的領導,是党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這充分表明,科學的領導制度和組織制度,是實現現代化的首要條件。

堅持人民利益至上。堅持人民當家作主、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價值取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為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能夠體現人民意志、反映人民呼聲,確保了人民當家作主的實現;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制度,為全體人民共用改革發展成果、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保證,等等。中國制度激發中國精神,煥發舉國上下共建美好家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進而鑄就了今天的中國輝煌。這表明,堅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價值取向,制度就有了活力之源和優勢之本,就能有效保證現代化建設持續穩步推進。

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實行民主,順應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趨勢,有利於激發人民的主人翁責任感,有利於汲取和吸納群眾智慧,有利於造成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在民主基礎上實行集中,有利於党和國家形成統一意志,集中力量辦大事、提高效率辦成事,從根本上避免了西方民主權力分立、相互掣肘、效率低下的弊病。依靠這樣一個科學的制度,改革開放近40年來,我們黨制定了一系列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提出了一個又一個切實可行的戰略目標,使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始終沿著光明的道路發展。這對世界各國都具有重要的制度參考價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