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個世界上最大的不公平,是認知上的不平等

是什麼區隔了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工業革命時代和資訊時代的真正區別又是什麼?是目不暇接的科技進步?是改頭換面的宏偉建築?還是耳目一新的政治理念變革?如果只是翻看歷史書,

我們當然容易得出類似的結論, 那些人類文明金字塔尖端的變革, 支撐著世代進步的動力。

然而, 當我們把目光下放到這千百年間的個體上, 關注到歷史長河中每個細微而鮮活的生命時, 我們對於“人類進步”當然會有不同的體悟。 實際上, 作為個體真正容易感受到的, 不是金字塔尖的上延, 而是我們生而為人, 作為社會的平凡一分子, 無論在物質還是精神生活上的“下限”都在不斷提升。

文藝復興時期讓人類終於可以真正關注自己, 把精力從“神、安拉、佛祖、上帝”們那裡分回來一點, 讓曾經的癡迷與盲從讓位於人類自體的境遇, 從而得以促使科技與文藝的爆炸式進步。

資訊時代最大的神跡, 不止是電腦和原子能, 更是多種超級疾病在全世界範圍內的絕種, 新生兒死亡率奇跡般下降, 人類預期壽命幾乎直線上升。

要知道, 巴菲特口中的“卵巢彩票”, 在一些落後到可怕的地區, 是一種不折不扣的“卵巢判決”。 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 這些地區的母親只能對自己的孩子說“生而為人, 我很抱歉”。

因此可以說, 每個世代的進步對於個體而言最重要的, 就是提升了我們的生活下限, 進而消滅曾有的不平等——轉基因技術讓更多落後地區的人們得以吃上新鮮便宜的食物、疫苗和抗生素的普及讓非洲小國的孩子也可以健康長大。

然而資訊時代的到來, 卻產生了新的不平等, 而且這種不平等是更加隱性和嚴重的——即,

認知上的不平等。

最近有一篇刷屏的文章, 叫《有63%的農村孩子一天高中都沒上過, 怎麼辦》。 裡面提到的一個問題就是, 很多西部貧困地區的孩子在接受完九年義務教育之後, 就不再上學了。 科技進步足以供給他們糧食衣服和住所, 但還沒來得及讓這些生命也可以升級自己的認知能力, 他們也註定會被創業或創富熱潮所遺忘, 無法躋身時代的快速列車。

其實, 即便不看教育年限, 很多欠發達地區的孩子, 在人生成長關鍵期也遠比一線城市孩子所能得到的認知資源為少。 這其中包括信息量、資訊處理能力、與其他資訊處理者的交流等等。

不難看出, 這種認知不平等是伴隨終身的,

起步階段的劣勢在資訊時代將會被指數級放大。 然而這種不平等卻很容易被忽略, 我們總是嘲笑父母像缺心眼一樣轉發那些傻文章, 總是奇怪那些明顯的騙局為什麼還有人上當, 總是不解一些明顯落後於時代的產品。

我們過去總以為AI離我們很遙遠,

先進的計算能力只能運用在國防重工大飛機這些領域, 然而實際上, AI能夠幫助每個人獲取並利用指數級增長的有效“知識”, 使之與指數級增強的技術力量相結合, 最終收穫指數級增長的價值。 正如我們之前總結的那樣, 世代變更的真正福祉, 就是提升每個個體的人生處境下限。

在未來, 我們或許可以看到, 那些來自不發達地區的人們, 也可以通過Watson這樣的AI系統, 快速感受到金融、醫學或一切技術領域的先進認知盈餘, 即便他們並不掌握相關知識, 也缺少和擁有類似經驗者溝通的機會。 但只需要他們表達自己所求, AI都可以説明他們從浩如煙海的資訊庫中探尋出規律和答案。 互聯網時代, 我們或許能更容易得到資訊, 而人工智慧時代,我們已經可以更輕鬆地瞭解如何找到答案,作出最明智的判斷。

可能你會問,AI都做了,那我們人類做什麼呢?當然是去做更有創造力更獨道運用個人天賦的事情了。比如影視文學創作,藝術設計或者情感交流,AI可以告訴我們武俠小說是否還有讀者群,但AI暫時可寫不出來嶽不群。

這樣看來,在某種意義上,AI不正在努力為我們開創一個更高效、更有創造力、更公平的未來嗎?

推廣

而人工智慧時代,我們已經可以更輕鬆地瞭解如何找到答案,作出最明智的判斷。

可能你會問,AI都做了,那我們人類做什麼呢?當然是去做更有創造力更獨道運用個人天賦的事情了。比如影視文學創作,藝術設計或者情感交流,AI可以告訴我們武俠小說是否還有讀者群,但AI暫時可寫不出來嶽不群。

這樣看來,在某種意義上,AI不正在努力為我們開創一個更高效、更有創造力、更公平的未來嗎?

推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