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崇禮重知——儒家著作

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夠淵源流傳, 除了它獨特的自身魅力之外, 也離不開這個思想的重要載體——儒家著作!提起儒家著作, 大部分人都會想起“四書五經”,

其實這只是儒學經典中的一部分, 而真正能體現儒家思想精髓並記錄下儒家文化發展軌跡的, 應屬“十三經”了。

什麼是“十三經”?

儒家的最早經典, 稱為六經, 為《易》、《書》、《詩》、《禮》、《樂》、《春秋》, 其中《樂》經遺失沒有流傳下來, 便只有五經。 漢代時期, 便確立以《詩》、《書》、《易》、《禮》、《春秋》為五經, 立於學官;唐朝時, 在原有五經的基礎上又加《周禮》、《儀禮》、《公羊》、《谷梁》為九經;至唐開成年間, 又加《孝經》、《論語》、《爾雅》為十二經;到宋朝時再增《孟子》, 總計十三部儒學經典, 故稱“十三經”。

十三經的內容極為寬博, 它滲透到政治、經濟、軍事、文化, 甚至生活習俗等各個領域。 從表面上看, 《周易》是占卜之書, 其外層神秘而內蘊的哲理至深至弘;《尚書》即上古歷史文獻彙編, 內容為君王的文告和君臣之間的談話記錄;《周禮》則彙集了周王室官制和戰國時期各國的制度;《禮記》是秦漢以前有關各種禮儀的論著彙編;《儀禮》則記載了春秋戰國時代的禮制;《詩經》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詩歌總集, 分“風”、“雅”、“頌”三部分, “風”為民間歌謠,

“雅”乃西周王畿的正聲雅樂, “頌”即上層社會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春秋》三傳即圍繞《春秋》而作, 《左傳》重在史事的陳述, 《公羊傳》、《谷梁傳》重在論議;《論語》是孔子及其門徒的言行記錄;《孝經》為論述封建孝道的專著;《孟子》戰國時儒家學者孟子的著作, 專載孟子的言論、思想和行跡;《爾雅》訓解詞義、詮釋名物, 經學家多據以解經;《孟子》記載了孟子的言論、思想和行跡。

儒家文化在封建時代居於主導地位, “十三經”作為儒家文化的經典, 其地位之尊崇, 影響之深廣, 是其他任何典籍所無法比擬的。 最高統治者不但從中尋找治國平天下的方針大計, 而且對臣民思想的規範、倫理道德的確立、民風民俗的導向, 無一不依從儒家經典, 儒家經典施於社會的影響無處不在。

“十三經”是傳世文獻的始祖, 是儒家思想文化的源頭。 它的內容博大精深, 囊括了傳統文化的諸多方面:諸如天人合一的思維模式, 天下為公的大同理想, 以民為本的治國原則, 和諧人際的倫理主張, 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等等。 這些思想、精神中的精華滲透在民族的性格與心理之中, 具有強大的凝聚力, 至今仍有積極的影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