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中外專家齊聚古城 共議中國語言資源傳承保護

陝西傳媒網訊“語言是人類相互溝通理解的鑰匙, 是文明交流互鑒的紐帶, 鄉音更承載著一個人的鄉愁。 中國是當今世界上語言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 語言保護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9月23日, 由北京語言大學、陝西師範大學主辦, 中國語言資源保護研究中心、陝西師範大學語言資源開發研究中心承辦的第四屆中國語言資源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古城西安開幕。 來自中國、德國、印度等國的120余位專家學者齊聚古城, 為中國語言資源的保護與傳承建言獻策。 與會人員將圍繞“社會化理念下的語言資源保護”這一主題,

用兩天時間就“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成果”、“語言資源社會應用”以及“語言文化開發應用”三項議題進行研討。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多語種、文化多元的國家。 據統計, 中國擁有漢藏、阿勒泰、南島、南亞和印歐五大語系的130多種語言、10大漢語方言, 方言土語難以計數, 是當今世界上語言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 相關語保專家表示, 語言多樣性是人類最重要的遺產, 每一種語言都蘊藏著一個民族獨特的文化智慧, 任何一種語言的消亡都將是整個人類的損失。 語言一旦消亡, 以它為依託的思維方式、口傳文化、民俗民風都將隨之消失。

出席研討會的北京語言大學副校長、中國語言資源保護研究中心主任曹志耘教授在開幕致辭中表示,

隨著諸多語言資源尤其是瀕危方言的不斷消失, 語言資源保護已引起包括聯合國在內的社會各界的重視, 成為國家關注支持的新熱點。 “社會大眾, 尤其是青少年, 是方言文化保護傳承的主力軍, 只有把青少年的語言自覺和保護意識激發出來, 讓青少年成為傳承弘揚優秀語言文化的主力軍, 語保事業才能取得成功”。 曹志耘認為專家學者應跨越與社會大眾之間的鴻溝, 去觸發社會大眾的語言自覺和保護意識, 引發社各界參與語言資源保護行動, 可通過明星呼籲、網路視頻製作、發起社會活動、推出方言文化藝術產品等方式去推動。

據瞭解, 為推廣和規範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科學保護各民族語言文字的精神, 落實《國家中長期語言文字事業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2-2020年)》的任務要求, 2015 年起教育部和國家語委啟動了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語保工程----“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

此項目是由國家財政支持, 教育部、國家語委組織實施的一項大型語言文化類工程。 按照“國家統一規劃、地方和專家共同實施、鼓勵社會參與”的方式, 將利用五年的時間對全國約1000個漢語方言點、400個少數民族語言點和100個語言文化點進行調查。 截至目前, 共有超過250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參加工程建設, 組建的專家團隊近500個, 參與的專業技術人員1500多人。 已經完成了全國130多種語言中的近百種, 占全國語言種類的80%左右。 此外, 語保工程還進行了中國語言資源庫、中國語言資源管理系統、中國語言資源採錄展示系統等語言資源平臺建設,

漢語方言地圖集、少數民族語言地圖集、中國瀕危語言志、中國瀕危方言志等文獻的出版, 以及一系列成果的後期開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