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明朝抗倭援朝與甲午戰爭,為何結果不同?

第一次中日戰爭, 也就是甲午戰爭。 是中國歷史上的恥辱之戰, 不僅使中國失去了朝鮮這個屬國, 還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遠洋作戰, 在沒有導彈的情形下, 艦隊噸位是決定勝敗的關鍵要素。 何況, 滿清當時除北洋艦隊外, 尚有南洋, 廣東等艦隊, 若舉全國海軍之力投入甲午戰爭, 那在艦隊數量和噸位上都可對日本形成絕對優勢。

在陸軍方面, 清朝僅淮軍在遼東山東一帶就有七萬多人。 加上朝鮮當時是站在清朝一方, 尚有數萬兵力可用。 而日本當時雖然經過軍備整頓, 但其陸軍的基本裝備與清朝是相差不多的。 何況日本國內20年沒有戰爭, 日軍的實戰經驗也比較匱乏。 而駐守朝鮮的清軍將領, 多是經過中法戰爭和太平天國戰爭的錘煉, 實戰經驗相當豐富。 朝鮮北部山川林立, 地形險要, 在軍隊數量相差不多的情況下, 清朝佔有著絕對的優勢。

但由於清朝的腐敗無能, 軍隊萎縮不前, 一味想著議和, 而使戰爭失敗。

但是, 今天關於甲午戰爭的主要評論, 把戰爭失敗的主要原因都歸結到滿清制度的腐敗和與日本裝備的差距上, 偶然間, 當我知曉了先于此戰300年前發生明朝抗倭援朝的真實情況後, 我這一想法開始有了轉變, 兩次戰爭發生在同一個地點, 面對的是同一個對手日本, 戰爭性質同樣是抗擊日本侵略的戰爭。

然而比較滿清甲午中日戰爭的完敗, 明朝卻成功的將倭寇驅逐出朝鮮半島, 使日本之後200年中乖乖的蜷縮在自己的國土中, 不敢越雷池一步。 不同的結局發人深思, 對比兩場戰爭雙方的實力對比和戰爭過程, 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

滿清的失敗並不是必然的, 我們完全有能力贏得那場戰爭。 是滿清統治者和官員的失誤葬送了大好的戰爭形勢, 使我們最終輸掉了戰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