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信陽毛尖,一片芽芽助脫貧(脫貧攻堅一線)

信陽毛尖, 一片芽芽助脫貧(脫貧攻堅一線)

人民網-人民日報 08-27 04:38

俗話說“好山好水出好茶”,河南信陽地處江淮分水嶺,吸收了大山大水之靈氣的當地茶樹,如今擔負著保護生態和脫貧致富的重任。 信陽毛尖有“綠茶之王”的美譽,是我國十大名茶之一,已有2300多年種植歷史。 在1915年召開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曾與貴州茅臺酒同獲金質獎,多年位居中國茶品牌價值第三位。

“目前,信陽還有30多萬人沒有脫貧。 按照河南省年收入3026元的脫貧標準,到2019年要實現全部脫貧目標,任務相當艱巨。 ”信陽市委書記喬新江表示,信陽不僅要通過發展多種產業來實施精准扶貧,還要利用茶葉這一優勢龍頭產業引領,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推動脫貧攻堅。

走得通:遵循生態規律

巧打科技牌,補齊茶短板

信陽毛尖素以“白毫多、無直立、湯色綠、香味濃”著稱。 在當地政府機關開車的司機老何喝了幾十年信陽毛尖,自稱半個“茶博士”。 老何介紹,首先要看其價格,按低、中、高檔劃分,分別為100元以下、200元左右、300元以上,普通消費者買中檔的就可以了。 其次要看產地,大山出極品、平地無好茶。 比如,品質最好的毛尖產自信陽毛尖發源地——溮河區的20多萬畝“山茶園”。

前些年,不少村民看到別人種茶賺錢了,想種又找不到好山地,只好種在自家田裡,這種茶俗稱“田茶”。

“田茶”管理方便,施肥打藥容易,賣相也好,價格卻低30%以上,有時甚至賣不掉,原因何在?

一位元茶園負責人向記者介紹,“田茶”長得快,種下二三年就可以採摘,而正宗的“山茶”要七八年甚至更長。 由於是“短平快”方式催長,營養積累不足,因此“田茶”不耐泡,泡一兩道後就沒味道了,自然得不到大家認可。

“過去,一些地方出於扶貧需要,鼓勵農民種‘田茶’,但發現這條急功近利的路子走不通,現在種植的農戶已經很少了。 ”同樣,不少農民還利用“退耕還林”後的低緩丘陵,種上了“小坡茶”。 這種茶的品質比“田茶”稍好些,但還是比不上正宗“山茶”,因而價格不高,行情也不太好。

不能靠簡單的規模擴張,那麼走精深加工這條路會怎樣?

據瞭解,由於夏、秋兩季所采的茶葉苦澀,無法利用,當地茶農只能采春茶。

因此,信陽的茶葉利用率不到60%,落後於南方產茶省份,導致每畝茶產量較低,茶農的收益也較低。

2014年4月,經過數年艱苦攻關,信陽紅茶“信陽紅”問世,解決了夏秋茶的利用問題,每畝盛產期茶園可為農民增收2000元以上。 在溮河區農業局局長孫佳武的推動下,幾家農業科技公司和專業合作社通力合作,經過4年聯合攻關,如今又研製出富硒茶,開拓了保健茶市場。

走得遠:順應市場規律

巧打生態牌,提升附加值

生態扶貧,是因地制宜還是因價制宜?這是值得研究的課題。 據瞭解,為了保護生態同時又獲得經濟收益,信陽不少地方根據自身情況,分別種上了核桃、板栗、油茶、茶樹等經濟林,取得了不錯的扶貧效果。

然而,近兩年來,由於核桃、板栗的價格不好,當地開始有農民砍核桃樹、板栗樹,準備換種茶樹。 “你相信嗎,只要農民把核桃樹、板栗樹砍了,明後年的核桃、板栗肯定會賣瘋了!到時候是不是又得砍茶樹、換果樹?”一位業內人士感慨地說。

跟風砍樹,越砍越窮,如何是好?“宜茶則茶,宜果則果,不能跟著臨時性的市場價格走。 ”這位業內人士表示,如今隨著生活水準不斷提高,人們對“生態茶”的需求增加了,而低端茶、“農殘茶”基本失去了市場。 從這個角度看,要防止“茶賤傷農”問題,需要推進茶產業的供給側改革。

人們常說:早起的鳥兒有食吃,溮河區茶都三農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徐啟來嘗到了這種甜頭。

“現在,我們種不打藥的有機生態茶,經過了專業機構認證,銷售不用發愁了。 ”過去,徐啟來曾將茶樹平茬的枝葉,做成二三元一斤的低端茶,雖然不賺錢,但能養員工,還能給企業提供一定的現金流,現在基本沒人來收購了。

徐啟來被當地評為“致富帶頭人”,目前正帶領126戶農民種植“茶都”牌有機生態茶,同時還建立了線上和線下融合的交易平臺,帶動了周邊更多的茶園進行綠色種植。 徐啟來還發現,盲目拉長茶葉產業鏈,也未必是好事。 有些企業把低端茶做成茶飲料、茶酒等,最後也賺不到什麼錢,還不如踏踏實實把主打產品做大做強。

目前,信陽的傳統茶業加快了綠色轉型步伐,測土配方技術和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得以快速推廣,一些區縣的綠色種植面積已占總種植面積的70%,提升了茶葉的品質和附加值。

2016年,由於與國際茶葉生產對標,全市實現茶葉出口創匯1400萬美元。

做得大:重視產業融合

巧打旅遊牌,深挖茶潛力

據信陽市茶產業辦公室統計,目前全市有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兩家,省市級龍頭企業90多家,茶產業的集中度在不斷提高,“公司 基地 農戶”的生產組織方式也成了氣候。

截至2016年底,全市茶園面積已達210萬畝,比2006年增長了近4倍,茶農人數高達近百萬,人均種茶年收入超過5500元,因茶脫貧人數大增。

“一位村民到茶園打工,一兩個月就能脫貧,這種扶貧效率太高了。”喬新江表示,茶產業直接吸收的就業人數不可能無限增長,現在需要進一步開發信陽毛尖的邊際效益,通過產業融合方式來增加受益人群。

什麼樣的產業適合與茶產業對接呢?

資源稟賦是決策的基礎。據瞭解,信陽是農業大市,年產糧食接近120億斤,占全國總產量的1%左右,其它的農副產品種類也極為豐富;信陽也是生態大市,有雞公山、南灣湖、湯泉池等著名旅遊景點,負氧離子含量是北京等大城市的100—200倍;信陽還是革命老區,是紅二十五軍和紅四方面軍的發源地,紅色文化底蘊深厚……可見,信陽的旅遊業資源極為豐富,完全可做茶產業的“天然伴侶”。

近年來,信陽開始大力推進“茶旅融合”、全域旅遊等,“茶 茶文化體驗”遊、“茶 生態休閒”遊、“茶 紅色文化”遊、“茶 美麗鄉村”遊,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據統計,信陽的旅遊業年產值每年增長20%左右,還有一定的發展潛力。在信陽毛尖這一全國知名品牌的引領下,更多的產業資源正源源不斷地融入進來,就業空間得以大幅拓展,扶貧之路也越走越寬。

“如果沒有政府扶持,光靠農民單打獨鬥,要讓所有貧困戶脫貧是不可能的。”信陽市平橋區郝堂村村民曹永根一直靠種茶為生,深諳種茶的艱辛,也享受到了產業聯動的甜頭。“過去采下茶葉後,要連夜炒茶,隨後趕幾十裡夜路,天亮時到茶市把茶賣掉。現在村裡每天都有大量遊客,自己在家門口炒茶,加微信、聊聊天,就把茶葉賣掉了。不種茶的人,也能搞搞農家樂,輕輕鬆松地就把家裡種的瓜果蔬菜賣出去了。”

《 人民日報 》( 2017年08月27日 10 版)

2016年,由於與國際茶葉生產對標,全市實現茶葉出口創匯1400萬美元。

做得大:重視產業融合

巧打旅遊牌,深挖茶潛力

據信陽市茶產業辦公室統計,目前全市有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兩家,省市級龍頭企業90多家,茶產業的集中度在不斷提高,“公司 基地 農戶”的生產組織方式也成了氣候。

截至2016年底,全市茶園面積已達210萬畝,比2006年增長了近4倍,茶農人數高達近百萬,人均種茶年收入超過5500元,因茶脫貧人數大增。

“一位村民到茶園打工,一兩個月就能脫貧,這種扶貧效率太高了。”喬新江表示,茶產業直接吸收的就業人數不可能無限增長,現在需要進一步開發信陽毛尖的邊際效益,通過產業融合方式來增加受益人群。

什麼樣的產業適合與茶產業對接呢?

資源稟賦是決策的基礎。據瞭解,信陽是農業大市,年產糧食接近120億斤,占全國總產量的1%左右,其它的農副產品種類也極為豐富;信陽也是生態大市,有雞公山、南灣湖、湯泉池等著名旅遊景點,負氧離子含量是北京等大城市的100—200倍;信陽還是革命老區,是紅二十五軍和紅四方面軍的發源地,紅色文化底蘊深厚……可見,信陽的旅遊業資源極為豐富,完全可做茶產業的“天然伴侶”。

近年來,信陽開始大力推進“茶旅融合”、全域旅遊等,“茶 茶文化體驗”遊、“茶 生態休閒”遊、“茶 紅色文化”遊、“茶 美麗鄉村”遊,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據統計,信陽的旅遊業年產值每年增長20%左右,還有一定的發展潛力。在信陽毛尖這一全國知名品牌的引領下,更多的產業資源正源源不斷地融入進來,就業空間得以大幅拓展,扶貧之路也越走越寬。

“如果沒有政府扶持,光靠農民單打獨鬥,要讓所有貧困戶脫貧是不可能的。”信陽市平橋區郝堂村村民曹永根一直靠種茶為生,深諳種茶的艱辛,也享受到了產業聯動的甜頭。“過去采下茶葉後,要連夜炒茶,隨後趕幾十裡夜路,天亮時到茶市把茶賣掉。現在村裡每天都有大量遊客,自己在家門口炒茶,加微信、聊聊天,就把茶葉賣掉了。不種茶的人,也能搞搞農家樂,輕輕鬆松地就把家裡種的瓜果蔬菜賣出去了。”

《 人民日報 》( 2017年08月27日 10 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