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光伏平臺吸金成績不理想 專家:5年後或開始正式約戰

因大資料而生、由互聯網推動、以精准化為綱的光伏平臺, 儼然成為光伏行業的最新故事, 隨著資源的積累, 資本的投入, 入口的拉低,

一場鏖戰, 或將在5年後如約而至……

8月21日上午, 一場持續2分40秒的日全食, 讓全美21.75吉瓦的光伏板不同程度地“停工”, 但2年前在德國, 類似的事情並沒有對電力系統造成影響。 事後, 很多人將功勞歸於一個無名英雄——PVLeistunginDeutschland。

在它的網頁上, 可以看到全德每日光伏發電情況、強度變化, 以及99個不同光照強度的區域內, 每兩小時一次的即時發電資料。 根據歷史資料, PVLeistunginDeutschland在日全食發生前, 計算並預報了全德國光伏發電能力損失, 成為平衡調度的支撐之一。

如果直譯, PVLeistunginDeutschland應被稱作“光伏資料性能卡片”, 但圈內人更喜歡叫它“光伏發電即時監測平臺”。

對於光伏平臺, 我們至今沒有看到統一而明確的定義。 但觀察已經入場比賽的選手們, 還是可以總結出它三個特點:因大資料而生、由互聯網推動、以精准化為綱。

在中國, 過去幾年, 受制於技術、政策、資本等諸多因素, 光伏平臺的比拼始終沒有真正展開, 我們也沒有看到明確的勝出者。

但從2017年開始, 隨著光伏企業、金融企業和國家隊陸續進場, 以及原有平臺的不斷改造升級, 我們仿佛聽到遠處的炮聲隆隆。

有專家指出, 5年後, 各路光伏平臺之間或開始正式約戰。 而在拼殺之中, 誰又能最終勝出?

三類平臺, 都不尋常

PVLeistunginDeutschland的老闆, 是逆變器行業巨頭SolarTechnologyAG(下文簡稱“SMA”), 在2015年被華為取代之前, SMA無論出貨量還是銷售額, 都曾多年蟬聯全球第一。 而PVLeistunginDeutschland, 就是這家公司依託自身資料和智慧分析技術, 推出的副產品。

和德國的套路類似, 中國的光伏平臺,

也是由一批光伏元件、逆變器領域的龍頭公司推出的副產品。 但是, 中國平臺的生存之路更為複雜、也更為多樣。

從2010年至今, 我們可以觀察到至少三類平臺。 第一類可以被稱為“產品售賣平臺”, 它出現在外銷受阻、產業萎靡的2013年。

不可否認的是, 產品平臺給行業帶來了新啟示, 但受制於技術儲備、市場環境等因素, 企業“觸網”的成績並不好, 2015年後, 這類平臺就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第二類平臺, 是出現早、但出名晚的“大資料運維平臺”。

早在2010年前後, 這類平臺就已經存在, 但直到2014年後才真正大放異彩——一方面, 作為這類平臺的資料來源, 光伏地面電站在2013年後開始大規模出現;另一方面, 資料獲取、智慧管理的便利, 直到互聯網+在各行業全面滲透之後,

才開始被光伏行業所接受。

從功能上看, 大資料平臺和PVLeistunginDeutschland更為接近——主要面向發電商和金融機構, 通過收集資料, 監測電站運行, 進行智慧預警和發電預測。 因此, 有人把它比喻為光伏電站的“保健醫生”和“體檢專家”, 通過評估改變技術, 以提升發電效率, 直擊投資回報不明確的痛點, 進而保證開發商和投資者的收益。

直到當下, 大資料平臺仍然在光伏行業非常搶手, 不同平臺還形成了自己的“獨門招數”——逆變器企業出身的華為和陽光電源(16.460,0.66,4.18%), 擅長精准預測發電量, 優化電站管理流程;具有金融背景的遠景能源, 則利用光伏電站評級方面的優勢, 為資本提供服務;而綠色電力網等平臺則利用協力廠商身份,

幫助企業完成電站的監控運維。

和前兩類平臺相比, 這類平臺囊括了屋頂設計、產品售賣、工程建設、金融評估和運維服務等環節, 被認為是戶用問題的“終極解決者”。 在2015年首個此類平臺PVplus出現時, 業內曾歡欣鼓舞。 但此後, 由於戶用光伏發展緩慢, 一站式平臺很少出現。 直到2017年上半年, 中民投的中民智薈、國家電網的光伏雲網先後宣佈上線, 一站式平臺才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中。 而這背後, 分散式光伏份額的快速擴張, 無疑是重要推手之一。

如果回頭看, 不難從這三類平臺磕磕絆絆的經歷中發現一個規律:每種類型平臺的出現和發展, 無一不與政策推動、行業變化息息相關。 這不由讓人想起曾經的中國首富、無錫尚德創始者施正榮的一句話:“沒有地方政府的支持, 就沒有尚德公司今天的成功。”

一家企業如此,一群平臺自然也會如此。作為政策指導型產業下的產物之一,光伏平臺的發展路徑,必將與常規化互聯網平臺不同。這就意味著,參與者要想適應它,就首先要學會用非常規的眼光和套路看待它。

平臺成敗,皆因資源

記者曾聽過兩個關於光伏平臺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來自一家大資料分析平臺。2011年左右,這家公司開始做光伏平臺的運維管理。當時,涉足這一領域的企業不算很多,因此這家公司佔據先發優勢,發展勢頭良好,並有把產業鏈擴大的趨勢。

6年後,這家公司並沒有如期擴大,做成一站式平臺,而是繼續在運維和金融兩個板塊深耕。而對於同類大資料平臺和一站式平臺的競爭,他們也並不很擔心,原因在於,自己已經用技術和門檻,把住了有效的資源,未來被替代的可能性並不大。

第二個故事來自一家一站式服務平臺。在幾年前,這個平臺曾組織一次會議,參會者包括建設商、屋頂業主、運維公司等各個層面。在大會環節,各方的交流開放且自由。而涉及到具體的交易時,主辦方則採取了和不同公司“單獨私聊”的方式。

之所以會做出這樣的區分,是因為主辦方最擔心的事情,就是屋頂業主和建設商直接對接。換句話說,只要買家和賣家能在會上建立聯繫,平臺就可能會被馬上拋開。

不難看出,無論是大資料平臺的神閒氣定,還是一站式平臺的小心翼翼,讓他們在乎的都是同一件事——資源。

經濟學的一個基本原理是,市場主體若想生存下去,就需要去獲取最好的資源。這個道理不僅在市場經濟中適用,對於非完全市場化的光伏平臺同樣適用。一個平臺要體現自身價值,最重要的是透過市場,重組供給關係,並找到屬於自己的稀缺資源。

當下,但凡能夠生存下來的平臺,必然實現了對電站、屋頂等資源的有效抓取,但也不難看出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對大資料運維平臺來說,他們對資源的抓取過於集中。

如果盤點一下,會發現當下的大資料平臺的套路非常類似:從電站資料出發、做智慧運維、而後進入金融領域,進而實現對電站開發商的服務。

不可否認,在這種自下而上的生存模式中,不少平臺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就像剛才提及的第一個故事中的公司一樣,用自身技術和服務,牢牢把住現有的電站資源。而這就意味著,後來者只能開發新的電站資源。

但當下,新電站開發的熱度正在降低,僅以2017年上半年為例,在新增光伏發電裝機的2440萬千瓦中,地面電站為1729萬千瓦,雖然占大頭,但已經同比下降16%。因此,如果未來不及時向產業鏈上的其他方向轉移,大資料平臺可能在對有限電站的搏殺中,演變成一片慘烈的紅海。

對於一站式服務平臺來說,他們抓取資源的方向存在偏差。

2015年時,一家平臺公司曾聚集多重資源,做了兩件大事:一是想盡辦法科普光伏、二是絞盡腦汁壓低成本。不難看出,平臺是想吸引用戶、走以量取勝的路線。但事實證明,他們的嘗試成效並不明顯。

追求使用者黏性和高頻交易的方向沒錯,但方法有錯。不難看出,平臺經營者希望通過前兩者,增加本身的價值,這恰恰是傳統互聯網平臺思維——因為只有交易量增加,才會產生大量資料,進而通過分析獲取有價值的資訊,形成商業模式的基礎。

但應注意到,這種思維需要建立在產品本身足夠活躍、互動熱度較高的消費品行業,而非光伏行業。直到今天,光伏平臺始終帶有典型的工業思維和特點,就像PVPLus的創始人之一的歐文凱曾經總結的光伏產業一樣:規模巨大、產業鏈長且落後、價格不透明,資訊不對稱。這些特點意味著,把互聯網經驗直接嫁接,期望搭好戲臺、引來流量,用資料賺錢的套路並不可行。

想要資本,先講效率

既然平臺自身的造血能力有限,要想生存下去,求助資本就必然成為大概率事件。但一個事實卻是,光伏平臺的吸金成績並不理想。

按道理看,光伏平臺涉及互聯網、技術等概念,多數還已經和貸款評級相結合,本應很容易得到資本的青睞。光伏行業資深專家紅煒認為,資本需要的是故事、是創意,現在的光伏平臺並非沒有故事可講,而是講出的故事並不讓資本滿意。

換句話說,風險資本並不在乎這些平臺掌握了哪些資源,它真正關注的,是平臺如何高效地獲得更多資源。

在短期內,起步相對晚的一站式平臺獲得量大、效率高的資源較難,相比之下,大資料平臺反而更為現實,但前提是,需要從服務和B端入手,改變自己。

所謂挖掘服務,就是利用自己掌握的技術和資料,向有需求的企業或個人進行定制的服務,以吸引使用者。

今天看,這種方式主要出現在一些以光伏設計見長的大資料平臺中。如美國google旗下的ProjectSunroof和協力廠商公司Geostellar,兩者都集合了Google地圖、3D模型、陰影指數、美國可再生能源實驗室提供的天氣資料、各州電費資訊、以及當地銀行的貸款利率等資訊,可以通過資料分析的模式,向使用者提供設計方案、節省電費的資訊等諸多服務。新晉的光伏平臺公司PowerScout,則更進一步地加入了亞馬遜的彈性雲平臺,深度學習技術,結合一個家庭的收入情況,分析其是否需要光伏、以及如何做到性價比最高。

如果登錄這幾個以技術為特色的網站,會發現其中有一排社交帳號,用戶可以利用社交網站已有帳戶註冊,而這就意味著,用戶將在社交平臺上展現自己的光伏交易行為。當下,儘管不少人已經對光伏有所認識,但多數人在選擇產品的時候,仍會受到“羊群效應”的影響。耶魯大學教授KennethGillingham曾在一項研究中表明,今天,人們是否安裝戶用光伏,並非取決於年齡、種族、收入等因素,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鄰居家屋頂的影響。因此,用服務吸引使用者,再用社交網路與光伏產品掛鉤,無疑是抓住潛在用戶的手段。

所謂尋找B端,就要放棄直接尋找用戶的思維,用大供應鏈平臺和商家對接,進而讓商家再與客戶對接,形成S2B的模式。

S2B模式來自“阿裡參謀長”曾鳴在5月底的一次演講。他認為,未來五年,會先形成大的供應鏈平臺S,而B則是從小到大的各類商家,之所以要讓S和B直接對接,就是要解決原有低成本的互動,進而提升平臺的效率。

事實上,這正是光伏平臺需要解決的問題。一旦平臺的目標物件變成使用者,即所謂的C,與用戶的大量對接,或將讓光伏平臺遇到效率低下的問題。因此,用大供應鏈對應大用戶,將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思路。

但新的問題是,S可以理解為光伏平臺方,而B將是誰?

目前來看,建築商最有望成為B方。2016年8月和2017年7月,特斯拉和漢能分別發佈了自己的光伏瓦產品,從表面上看,這種把光伏板嵌入瓦片的新品,最直接的價值在於把原有的奢侈品日常化,讓它有望變成必需品。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種產品或許將改變光伏交易模式。

如果把特斯拉看作S,且它能和建築商建立牢靠的關係,讓其使用光伏瓦產品,那麼,特斯拉需要說服的物件,就不再是一戶一戶的居民,而是數量大為減少的建築商。換句話說,只要和建築商達成長期協定,特斯拉就等於打開了批發管道,而建築商就將是這個模式中的B,他們將用相對較小的成本、相對較短的時間,為特斯拉帶來以往幾倍數量的客戶。

把住入口,才能通吃

然而,入場較晚、參與者少的一站式服務的平臺,並非沒有逆襲之道。不要忘記,任何一家涉足互聯網的公司都有一個想法,即做強、做大、一統天下。

就像8月初迅雷所經歷的一樣——經過14年的比拼後,終於戰勝了網際快車、比特精靈和QQ旋風三大對手,獨霸下載市場。

回到光伏行業,一站式平臺的投資者自不必說,就連大資料平臺的開發者,也希望“馬太效應”下的平臺,會不自覺地需要挖掘潛力、做大規模,成為最終的TOP1或TOP2。

在迅雷發佈消息後的幾天,記者曾參加了一次光伏行業的會議,問到幾家大資料運維平臺對未來的看法,其中多數都給出了這樣的答案——儘管目前自身的平臺規模不大,且涉獵的環節只有運維管理等很少的範圍,但希望以此為切入,最終擴大地盤,將設計、建設、管理、金融等諸多環節納入,變成一站式服務商。

紅煒認為,當前,光伏平臺的發展空間還較大,因此競爭不會明顯。在未來5年或更長時間內,隨著多個S2B平臺的出現,行業或將經歷一次洗牌。最終,或將有一個或幾個平臺做出爆款,進而實現一站式的贏者通吃。

那麼,誰能最先勝出?

社科院世界經濟政治研究所研究員萬軍認為,實現這個目標的前提有很多——足夠強的技術、合適的模式、甚至一定的運氣,最容易被忽視卻不可或缺的,則是絕對高的人氣。

如果回顧一下之前其他領域出現的爆款平臺,我們會發現一個共同特點——人氣高,門檻低。

智慧投顧之所以能在半年內風靡美國,在金融領域打敗諸多專業產品,就是因為其起投門檻低、管理費用低。

迷你KTV之所以能夠3個月內獲得1500萬美元融資,成為共用模式的又一個風口,也是因為0.5~1元/分鐘的收費方式,以及隨唱隨走的模式。較普通KTV而言,性價比顯然更高。

與金融和娛樂產品相比,光伏一站式平臺要想聚積人氣,放低門檻更為重要。原因在於,光伏工業品的特質,決定了其天生的高門檻。當下,一些平臺已經想盡辦法為使用者服務,他們要麼大力科普、要麼將頁面淘寶化,但收效並不明顯。原因何在?

一位業內人士指出,平臺的想法很好,但它們的思路仍然延續了傳統的生產者導向思路——在這些平臺上,可以看到很多不同場景的產品組合、不同製造商的資訊,但它更像對專業人士的展示和科普,而不是對消費者的引導和安利。

當下,諸多光伏企業已經在戶用市場發力,推出各種線下體驗店。在這樣的情況下,讓線上平臺引入各類技術,以實現與體驗店全面比拼是不現實的,與其在每一個環節平均投入,不如嘗試先在入口集中發力。

在這方面,Geostellar的經驗可以借鑒。這個平臺除了有上文提及的技術法寶,它的另一個法寶就是簡潔、明瞭且時尚的門面——作為一家做遊戲出身的公司,Geostellar把自己的首頁打造成一個搜索欄,輸入家庭資訊後,公眾就可以簡單的查詢到與自家屋頂相關的全部資料。而這種引導的模式,有趣、有用,遠比直接展示的方式更為生動、直接、引人入勝。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得入口者得天下。但對於光伏平臺,得到入口不難,拉低入口才難。而未來的勝利者,或將出自那些成功降低門檻的平臺中。《能源評論》

就沒有尚德公司今天的成功。”

一家企業如此,一群平臺自然也會如此。作為政策指導型產業下的產物之一,光伏平臺的發展路徑,必將與常規化互聯網平臺不同。這就意味著,參與者要想適應它,就首先要學會用非常規的眼光和套路看待它。

平臺成敗,皆因資源

記者曾聽過兩個關於光伏平臺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來自一家大資料分析平臺。2011年左右,這家公司開始做光伏平臺的運維管理。當時,涉足這一領域的企業不算很多,因此這家公司佔據先發優勢,發展勢頭良好,並有把產業鏈擴大的趨勢。

6年後,這家公司並沒有如期擴大,做成一站式平臺,而是繼續在運維和金融兩個板塊深耕。而對於同類大資料平臺和一站式平臺的競爭,他們也並不很擔心,原因在於,自己已經用技術和門檻,把住了有效的資源,未來被替代的可能性並不大。

第二個故事來自一家一站式服務平臺。在幾年前,這個平臺曾組織一次會議,參會者包括建設商、屋頂業主、運維公司等各個層面。在大會環節,各方的交流開放且自由。而涉及到具體的交易時,主辦方則採取了和不同公司“單獨私聊”的方式。

之所以會做出這樣的區分,是因為主辦方最擔心的事情,就是屋頂業主和建設商直接對接。換句話說,只要買家和賣家能在會上建立聯繫,平臺就可能會被馬上拋開。

不難看出,無論是大資料平臺的神閒氣定,還是一站式平臺的小心翼翼,讓他們在乎的都是同一件事——資源。

經濟學的一個基本原理是,市場主體若想生存下去,就需要去獲取最好的資源。這個道理不僅在市場經濟中適用,對於非完全市場化的光伏平臺同樣適用。一個平臺要體現自身價值,最重要的是透過市場,重組供給關係,並找到屬於自己的稀缺資源。

當下,但凡能夠生存下來的平臺,必然實現了對電站、屋頂等資源的有效抓取,但也不難看出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對大資料運維平臺來說,他們對資源的抓取過於集中。

如果盤點一下,會發現當下的大資料平臺的套路非常類似:從電站資料出發、做智慧運維、而後進入金融領域,進而實現對電站開發商的服務。

不可否認,在這種自下而上的生存模式中,不少平臺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就像剛才提及的第一個故事中的公司一樣,用自身技術和服務,牢牢把住現有的電站資源。而這就意味著,後來者只能開發新的電站資源。

但當下,新電站開發的熱度正在降低,僅以2017年上半年為例,在新增光伏發電裝機的2440萬千瓦中,地面電站為1729萬千瓦,雖然占大頭,但已經同比下降16%。因此,如果未來不及時向產業鏈上的其他方向轉移,大資料平臺可能在對有限電站的搏殺中,演變成一片慘烈的紅海。

對於一站式服務平臺來說,他們抓取資源的方向存在偏差。

2015年時,一家平臺公司曾聚集多重資源,做了兩件大事:一是想盡辦法科普光伏、二是絞盡腦汁壓低成本。不難看出,平臺是想吸引用戶、走以量取勝的路線。但事實證明,他們的嘗試成效並不明顯。

追求使用者黏性和高頻交易的方向沒錯,但方法有錯。不難看出,平臺經營者希望通過前兩者,增加本身的價值,這恰恰是傳統互聯網平臺思維——因為只有交易量增加,才會產生大量資料,進而通過分析獲取有價值的資訊,形成商業模式的基礎。

但應注意到,這種思維需要建立在產品本身足夠活躍、互動熱度較高的消費品行業,而非光伏行業。直到今天,光伏平臺始終帶有典型的工業思維和特點,就像PVPLus的創始人之一的歐文凱曾經總結的光伏產業一樣:規模巨大、產業鏈長且落後、價格不透明,資訊不對稱。這些特點意味著,把互聯網經驗直接嫁接,期望搭好戲臺、引來流量,用資料賺錢的套路並不可行。

想要資本,先講效率

既然平臺自身的造血能力有限,要想生存下去,求助資本就必然成為大概率事件。但一個事實卻是,光伏平臺的吸金成績並不理想。

按道理看,光伏平臺涉及互聯網、技術等概念,多數還已經和貸款評級相結合,本應很容易得到資本的青睞。光伏行業資深專家紅煒認為,資本需要的是故事、是創意,現在的光伏平臺並非沒有故事可講,而是講出的故事並不讓資本滿意。

換句話說,風險資本並不在乎這些平臺掌握了哪些資源,它真正關注的,是平臺如何高效地獲得更多資源。

在短期內,起步相對晚的一站式平臺獲得量大、效率高的資源較難,相比之下,大資料平臺反而更為現實,但前提是,需要從服務和B端入手,改變自己。

所謂挖掘服務,就是利用自己掌握的技術和資料,向有需求的企業或個人進行定制的服務,以吸引使用者。

今天看,這種方式主要出現在一些以光伏設計見長的大資料平臺中。如美國google旗下的ProjectSunroof和協力廠商公司Geostellar,兩者都集合了Google地圖、3D模型、陰影指數、美國可再生能源實驗室提供的天氣資料、各州電費資訊、以及當地銀行的貸款利率等資訊,可以通過資料分析的模式,向使用者提供設計方案、節省電費的資訊等諸多服務。新晉的光伏平臺公司PowerScout,則更進一步地加入了亞馬遜的彈性雲平臺,深度學習技術,結合一個家庭的收入情況,分析其是否需要光伏、以及如何做到性價比最高。

如果登錄這幾個以技術為特色的網站,會發現其中有一排社交帳號,用戶可以利用社交網站已有帳戶註冊,而這就意味著,用戶將在社交平臺上展現自己的光伏交易行為。當下,儘管不少人已經對光伏有所認識,但多數人在選擇產品的時候,仍會受到“羊群效應”的影響。耶魯大學教授KennethGillingham曾在一項研究中表明,今天,人們是否安裝戶用光伏,並非取決於年齡、種族、收入等因素,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鄰居家屋頂的影響。因此,用服務吸引使用者,再用社交網路與光伏產品掛鉤,無疑是抓住潛在用戶的手段。

所謂尋找B端,就要放棄直接尋找用戶的思維,用大供應鏈平臺和商家對接,進而讓商家再與客戶對接,形成S2B的模式。

S2B模式來自“阿裡參謀長”曾鳴在5月底的一次演講。他認為,未來五年,會先形成大的供應鏈平臺S,而B則是從小到大的各類商家,之所以要讓S和B直接對接,就是要解決原有低成本的互動,進而提升平臺的效率。

事實上,這正是光伏平臺需要解決的問題。一旦平臺的目標物件變成使用者,即所謂的C,與用戶的大量對接,或將讓光伏平臺遇到效率低下的問題。因此,用大供應鏈對應大用戶,將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思路。

但新的問題是,S可以理解為光伏平臺方,而B將是誰?

目前來看,建築商最有望成為B方。2016年8月和2017年7月,特斯拉和漢能分別發佈了自己的光伏瓦產品,從表面上看,這種把光伏板嵌入瓦片的新品,最直接的價值在於把原有的奢侈品日常化,讓它有望變成必需品。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種產品或許將改變光伏交易模式。

如果把特斯拉看作S,且它能和建築商建立牢靠的關係,讓其使用光伏瓦產品,那麼,特斯拉需要說服的物件,就不再是一戶一戶的居民,而是數量大為減少的建築商。換句話說,只要和建築商達成長期協定,特斯拉就等於打開了批發管道,而建築商就將是這個模式中的B,他們將用相對較小的成本、相對較短的時間,為特斯拉帶來以往幾倍數量的客戶。

把住入口,才能通吃

然而,入場較晚、參與者少的一站式服務的平臺,並非沒有逆襲之道。不要忘記,任何一家涉足互聯網的公司都有一個想法,即做強、做大、一統天下。

就像8月初迅雷所經歷的一樣——經過14年的比拼後,終於戰勝了網際快車、比特精靈和QQ旋風三大對手,獨霸下載市場。

回到光伏行業,一站式平臺的投資者自不必說,就連大資料平臺的開發者,也希望“馬太效應”下的平臺,會不自覺地需要挖掘潛力、做大規模,成為最終的TOP1或TOP2。

在迅雷發佈消息後的幾天,記者曾參加了一次光伏行業的會議,問到幾家大資料運維平臺對未來的看法,其中多數都給出了這樣的答案——儘管目前自身的平臺規模不大,且涉獵的環節只有運維管理等很少的範圍,但希望以此為切入,最終擴大地盤,將設計、建設、管理、金融等諸多環節納入,變成一站式服務商。

紅煒認為,當前,光伏平臺的發展空間還較大,因此競爭不會明顯。在未來5年或更長時間內,隨著多個S2B平臺的出現,行業或將經歷一次洗牌。最終,或將有一個或幾個平臺做出爆款,進而實現一站式的贏者通吃。

那麼,誰能最先勝出?

社科院世界經濟政治研究所研究員萬軍認為,實現這個目標的前提有很多——足夠強的技術、合適的模式、甚至一定的運氣,最容易被忽視卻不可或缺的,則是絕對高的人氣。

如果回顧一下之前其他領域出現的爆款平臺,我們會發現一個共同特點——人氣高,門檻低。

智慧投顧之所以能在半年內風靡美國,在金融領域打敗諸多專業產品,就是因為其起投門檻低、管理費用低。

迷你KTV之所以能夠3個月內獲得1500萬美元融資,成為共用模式的又一個風口,也是因為0.5~1元/分鐘的收費方式,以及隨唱隨走的模式。較普通KTV而言,性價比顯然更高。

與金融和娛樂產品相比,光伏一站式平臺要想聚積人氣,放低門檻更為重要。原因在於,光伏工業品的特質,決定了其天生的高門檻。當下,一些平臺已經想盡辦法為使用者服務,他們要麼大力科普、要麼將頁面淘寶化,但收效並不明顯。原因何在?

一位業內人士指出,平臺的想法很好,但它們的思路仍然延續了傳統的生產者導向思路——在這些平臺上,可以看到很多不同場景的產品組合、不同製造商的資訊,但它更像對專業人士的展示和科普,而不是對消費者的引導和安利。

當下,諸多光伏企業已經在戶用市場發力,推出各種線下體驗店。在這樣的情況下,讓線上平臺引入各類技術,以實現與體驗店全面比拼是不現實的,與其在每一個環節平均投入,不如嘗試先在入口集中發力。

在這方面,Geostellar的經驗可以借鑒。這個平臺除了有上文提及的技術法寶,它的另一個法寶就是簡潔、明瞭且時尚的門面——作為一家做遊戲出身的公司,Geostellar把自己的首頁打造成一個搜索欄,輸入家庭資訊後,公眾就可以簡單的查詢到與自家屋頂相關的全部資料。而這種引導的模式,有趣、有用,遠比直接展示的方式更為生動、直接、引人入勝。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得入口者得天下。但對於光伏平臺,得到入口不難,拉低入口才難。而未來的勝利者,或將出自那些成功降低門檻的平臺中。《能源評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