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差評|臺灣又在搞小動作 學者:傷害不會小

臺灣教育主管部門23日舉行的“課審大會”, 決議將高中語文課綱中文言文比例, 從目前占45%至55%刪減為35%至45%, 並將“推薦選文”篇數由30篇降為15篇。 此舉在臺灣社會引發普遍批評。

對於“縮減高中語文文言文比例, 是因為背誦文言文太難、太費時間”的藉口, 許多臺灣學生無法認同。

臺灣世新大學學生 沈怡廷:

當學生就是要很刻苦地背東西啊, 不然你要學什麼?內涵這種東西是不會過時的,

你學了就是放在心裡。 我當然現在講話不會講文言文, 但是裡面的意思是我要放在心裡知道的東西。

專家:“去中國化”損害臺灣競爭力

島內多數輿論認為, 這次高中語文文言文比例的爭議, 實際上並不是一場單純的“文言文與白話文之爭”, 而是一些人在文化和教育領域上又一次“去中國化”的動作。 島內有專家直言, 此舉是要讓“臺灣本土文化離中華文化越遠越好”, 讓“臺灣下一代文化失憶”。

臺灣世新大學教授 游梓翔:

文言文是一個歷史的記錄, 是一個文化的膠囊, 是一個語言的精髓。 把它拿掉, 對整個文化和歷史的教育都會造成重傷。 而且現在雖然看起來只降低了大約百分之十的比例, 可是由整套的論述聽來, 降低百分之十恐怕只是第一步。

臺灣《中國時報》社論指出, 刪減文言文比例是非常危險的作法。 除了在下一代的語文能力上自斷經脈, 在臺灣本來可以擁有的中華文化優勢上自棄武功, 也同時擴大兩岸中國人的情感裂痕。 臺灣《工商時報》社論認為, 臺灣優勢盡失,

經濟日疲, 如今竟連語文教育也要劃地自限, 這樣的心態只會讓臺灣愈加渺小。

臺灣世新大學教授 游梓翔:

從政治上講, 現在該做的事不做, 該營造的善意不做, 還在繼續搞這種意識形態的“去中國化”。 對孩子來說, 傷害是非常大的。 很多的孩子可能就在這中間把文化的寶藏全部都一次丟棄了。

這對臺灣恐怕不只是教育上的問題, 也是整個臺灣文化競爭力的喪失。

針對此次課綱調整, 縮減文言文比例, 臺灣教育界人士連續召開記者會, 呼籲民眾不要支持。 臺灣學者也發起連署, 明確表示反對。 島內有輿論認為, 一系列“去中國化”政策, 只會進一步撕裂臺灣社會, 並消耗臺灣競爭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