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2017年全球競爭力榜單公佈

9月27日, 世界經濟論壇發佈了《2017-2018年度全球競爭力報告》。 瑞士在137個經濟體中脫穎而出, 連續第九年成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經濟體。 中國在榜單中名列第27位。 報告認為, 改革、創新和人才將成為提升競爭力新焦點。

全球競爭力指數

《全球競爭力報告》的競爭力排名以全球競爭力指數為依據。 全球競爭力指數以12項國家資料(即主要競爭力因素)為衡量指標, 全面反映世界各國的競爭力狀況也體現了相應經濟體的生產力水準和繁榮程度。

今年的全球競爭力指數排名中, 瑞士連續9年蟬聯全球最具競爭力經濟體,

美國與新加坡分列2、3位, 荷蘭、德國、中國香港、瑞典、英國、日本和芬蘭也躋身榜單前十。

全球最具競爭力經濟體Top 10

特別關注

報告在10年的資料基礎上提出了三點關注。 一是破壞金融體系的風險猶存。 報告顯示, 全球金融機構“穩健程度”指標還未從07年的衝擊中完全恢復,

部分經濟體的金融系統甚至進一步惡化。 鑒於金融系統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發揮著重要的創投促進作用, 這一狀態需要得到各國領導者的高度重視。

二是人力資本對經濟競爭力的增強作用。 報告認為, 在機器自動化逐漸取代人工的進程中, 保持勞動力市場靈活性和保護勞動者權益將有利於增強經濟發展的韌性和穩定性。

三是創新成果轉化推動力欠缺。 報告指出, 創新投資雖然不少, 但沒能像人們期待那樣帶來生產力的大幅提升, 原因在於技術研發與推廣應用兩者間尚存在失衡現象。

全球最具競爭力經濟體Top 10

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克勞斯·施瓦布(Klaus Schwab)表示:

創新能力在越來越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國的全球競爭力, 其中人才發揮著最為關鍵的作用, 也可以說, 我們正在進入一個‘人才資本主義’時代。 未來的全球競爭力贏家, 不僅需要具備健康的政治、經濟與社會體系, 還要為應對第四次工業革命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中國排名

中國在大型新興市場組織金磚國家組織中排名最靠前, 排名比去年上升1名, 名列第27位。 在各項指標中, 中國表現最為突出的三項為:“市場規模”、“宏觀經濟環境”和“創新”, 而在 “商品市場效率”、“金融市場發展”和“技術就緒程度”方面也取得較大進步。

金磚國家排名

世界經濟論壇大中國區首席代表艾德維(David Aikman)認為:

中國在技術開發運用和人才培養方面的熱情與行動力是有目共睹的。 同時, 中國金融市場發展和商品市場效率方面的進步也反映出政府在推行職能改革, 激發市場活力, 促進企業家精神方面取得了成效。 根據目前的競爭力指數表現, 若想提振勞動生產率增速, 在全球競爭力排名中更進一步, 中國還需持續提高其技術就緒程度,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並堅持推進創新發展。

各國表現

在本次全球競爭力排名中, 中國香港是前10位中的大贏家, 排名上升3位至第6位, 超過了排名均下滑1位的瑞典、英國和日本。 芬蘭穩居第10, 前20中的另一大贏家是以色列, 排名上升8位至第16位。 而北美則憑藉在創新、商業環境完備新和技術發展成熟度方面的優勢成為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地區。

而在在報告涵蓋的17個東亞和太平洋經濟體中,13個經濟體的綜合排名略有上升。然而,包括中國在內的區域發達經濟體表現出的生產力下降趨勢,表明亞太地區亟需推動技術發展,加大創新力度。

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競爭力排名

在歐洲地區各經濟體排名變化不大,葡萄牙脫穎而出上升4位排名全球42,而得益於基本需求的進一步滿足和創新能力的提高,俄羅斯上升5位至第37名。過去十年的總體趨勢顯示歐洲的創新生態系統有所改善,但部分重大教育指標出現令人擔憂的惡化趨勢而且歐洲對於縮小南北差距所做的努力也收效甚微。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的競爭力連續十年不斷提高。中東和北非地區的平均水準也有所上升。在南亞,尼泊爾和不丹成為全球進步最顯著的國家。然而在過去的十年間,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競爭力始終沒有顯著提升,總體而言,非洲的發展仍受限於其惡劣的宏觀經濟環境。通脹率高企影響財政收入和政府投資,而落後的金融和基礎設施以及區域政局不穩都使非洲的發展進一步受挫。

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Xavier Sala-i-Martin表示:“國家必須建立良好的環境,以使公民和企業能夠創造、發展、實施促進自身進步和發展的新思路、新創意。《全球競爭力報告》有助於我們瞭解驅動創新和發展的因素。當下,增強國家吸收創新的能力對實現廣泛增長和經濟進步愈發重要,本次報告的發佈可謂恰逢其時。”

而北美則憑藉在創新、商業環境完備新和技術發展成熟度方面的優勢成為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地區。

而在在報告涵蓋的17個東亞和太平洋經濟體中,13個經濟體的綜合排名略有上升。然而,包括中國在內的區域發達經濟體表現出的生產力下降趨勢,表明亞太地區亟需推動技術發展,加大創新力度。

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競爭力排名

在歐洲地區各經濟體排名變化不大,葡萄牙脫穎而出上升4位排名全球42,而得益於基本需求的進一步滿足和創新能力的提高,俄羅斯上升5位至第37名。過去十年的總體趨勢顯示歐洲的創新生態系統有所改善,但部分重大教育指標出現令人擔憂的惡化趨勢而且歐洲對於縮小南北差距所做的努力也收效甚微。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的競爭力連續十年不斷提高。中東和北非地區的平均水準也有所上升。在南亞,尼泊爾和不丹成為全球進步最顯著的國家。然而在過去的十年間,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競爭力始終沒有顯著提升,總體而言,非洲的發展仍受限於其惡劣的宏觀經濟環境。通脹率高企影響財政收入和政府投資,而落後的金融和基礎設施以及區域政局不穩都使非洲的發展進一步受挫。

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Xavier Sala-i-Martin表示:“國家必須建立良好的環境,以使公民和企業能夠創造、發展、實施促進自身進步和發展的新思路、新創意。《全球競爭力報告》有助於我們瞭解驅動創新和發展的因素。當下,增強國家吸收創新的能力對實現廣泛增長和經濟進步愈發重要,本次報告的發佈可謂恰逢其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