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大山包一級公路明日通車,搶先版美圖帶你看這條超美的雲上高速!

雲上之路

——寫在大山包一級公路通車之際

攀上群峰看昭通, 群峰之上繞祥雲。

今年國慶日前夕, 一條直上雲霄的高等級公路——大山包一級公路將正式建成通車。

這一條關乎百萬群眾的高等級公路, 有效解決沿線村鎮出行難, 逐步縮小城鄉差距, 加快昭通脫貧攻堅步伐, 也為西部貧困地區建設高等級公路提供了鮮活生動的民生改善、產業發展和旅遊文化融合的藍本。

交通興, 昭通興。 這一條脫貧致富之路、民生幸福之路、文化旅遊之路公路、產業發展之路, 將打通制約昭通發展的交通大動脈, 為發展注入“強心劑”。 同時, 助推昭通融入“一帶一路”及雲南乃至西南地區經濟圈, 對實現昭通與外界的區域經濟社會互動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一條巨龍上雲霄

雄關開大道, 豪情接雲貴。 昭通是“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建設的重要節點, 集貧困山區、革命老區、地震災區、民族地區、移民庫區為一體,

2.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著24個民族600多萬人, 是雲南貧困面最大的州市, 也是烏蒙山片區脫貧攻堅的主戰場。

為確保交通扶貧目標實現, 昭通市將交通先行提升到最關鍵的戰略支撐高度, 列為全市最重要的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攻堅。

雲霧繚繞的大山包, 是烏蒙山上的原生態秘境, 也是昭通貧困的代名詞, 由於公路等級不高, 美景藏雲穀, 群眾脫貧難, 為了昭通經濟社會的發展, 幫助沿途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修築一條高等級公路刻不容緩。

2015年9月29日, 通往大山包的高等級公路發令槍響起——昭通啟動G356線昭陽區煙堆山至魯甸縣新街段公路建設工程, 即“大山包一級公路”工程開工建設, 這標誌著雲南首個國省幹線改造PPP合作專案正式啟動。

經過兩年的艱苦奮戰, 昭通大山包一級公路今年國慶前夕將建成通車。 這一浩大的交通項目比規定工期提前3個月, 節約投資1.7億元, 且項目建設過程中未發生重特大品質安全責任事故, 為全市高等級公路建設樹立了典範, 這在昭通公路建設史上是一次創新建設舉措的成功實踐。 大山包一級公路作為昭通五年交通大會戰首戰告捷重點項目, 為昭通交通先行戰略的深入實施鼓舞了士氣, 增強了信心。 同時, 實現了昭通市政府在今年人代會上向會議作出的大山包一級公路國慶日前通車的莊嚴承諾。

民生之路助力經濟發展

昭通, 一處點綴著奇山的勝地, 一處遍佈著秀水的樂土。 歷史上是雲南省通向四川、貴州兩省的重要門戶, 是中原文化傳入雲南的重要通道, 素有“資源金三角”和“聚寶盆”的美譽, 中國著名的古“南絲綢之路”的要衝, 亦有“鎖鑰南滇·咽喉西蜀”之稱。

大山包一級公路是目前交通運輸部批准雲南省“十三五”期間實施國省道改造項目中唯一的一條一級公路, 是昭通市“十三五”期間實施“五網”建設中第一條以昭通為建設主體採用“PPP”模式建設的一級公路。 項目起于昭陽區守望鄉與貴州省畢節市威甯縣中水鎮交界的煙堆山, 經守望、鳳凰、永豐、蘇家院、龍樹, 止于魯甸縣新街集鎮,項目建設總里程55.32公里,昭陽區境內40.29公里,魯甸縣境內15.03公里。初步設計批復概算總投資為37.3161億元,全線採用一級公路標準建設,設計時速為60公里,其中路基標準寬為23米,橋隧標準寬為24.5米。

項目啟動建設後進展順利,順接G356線魯甸縣新街至昭陽區通陽大橋段公路改建工程起點,與迤車、紙廠、包穀堖、新店、小河、梭山、田壩、通陽大橋”公路相接,形成一個穿越“8.03”地震極重災區、重災區的救援環線。

同步建設的昭璞綠道以大山包一級公路為依託,路線起于昭陽鳳凰山森林公園,止于大山包連接線,全長約51.6公里(含鳳凰山環山綠道7.5公里、萬畝荷塘綠道6.3公里)。設計時速10公里,路面類型為彩色瀝青混凝土路面。公路沿線地形地勢複雜,沿途經過田園、村莊、山地、隧道、水系等,自然風光獨特多變,為綠道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沿線設施含昭魯、蔣家山、蘇家院、龍樹河、酒房五大驛站以及藥膳養生莊園、雲龍文化莊園、絲路風情小鎮、樂農生態新村四處園區,形成“一帶、五站、四園、五景”的生態廊道系統。

項目開工建設以來,得到交通運輸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關注。昭通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並組織實施大山包一級公路建設百日攻堅戰,有力有序加快工程建設。市直各要素保障部門和服務保障部門,認識高度統一,積極支援,形成了推進工程建設的強大合力,項目建設征遷老大難、資金老大難題得以迎刃而解,環境保障有力,建設信心更足。通過指揮部與各參建單位的共同努力,有效保證了路基、涵洞工程,橋樑工程,路面、房建、交安、綠化等附屬工程,重點控制性工程阿魯伯隧道、羅馬隧道、鳳凰分離式立交橋的全面、快速、優質、穩步推進,確保了各項目標任務均按既定的時間節點完成,實現了“好中有快、快中有穩、穩中有優”,為2017年國慶日前通車目標的預期實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保障。

脫貧之路盤活旅遊資源

大山包一級公路是昭通境內東西走向連接雲、貴、川三省的重要通道,也是通往魯甸地震災區的快捷通道,更是昭通5個貧困縣區整體脫貧出列的經濟大動脈。

大山包一級公路建設,使沿線24萬群眾提前享受交通帶來的便捷,也為沿線3萬建檔立卡貧困戶如期脫貧創造了良好條件。這條路將徹底改變貧困地區交通閉塞,基礎設施薄弱、經濟發展緩慢的現狀,把大山深處的產業資源運出去,把發達地區的資訊資源、教育資源引進去,讓沿線各民族群眾攜手走上小康之路。

昭璞綠道在建設同時,整合一級公路兩側旅遊資源,完善該條旅遊廊道觀賞點及配套系統,促進沿線特色農產品開發、傳承農耕文化、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拓寬精准扶貧管道,加快農村經濟結構和生產方式的轉變,有力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項目建設將昭陽區到大山包景區的行車時間將從3小時縮短至1小時,有效解決沿線村鎮出行難、週期長的問題,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鎮一體化的進程;可較好地提高過境車輛的通行能力、縮短過境車輛的通行時間、提高地區域綜合運輸服務水準,很好地發揮路網整體效益;對帶動沿線人民群眾脫貧致富、加快城鎮一體化進程、提高地區域綜合運輸服務水準、促進昭通市漁洞水庫水資源保護區、雲南省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旅遊資源和區域礦藏資源的開發提供交通便利,對提升昭通城市發展吸引力、提升昭通形象、提升抗震救災通道功能和增強沿線廣大群眾民族團結、發展,拉動經濟增長,脫貧致富具有深遠的重大意義。

產業之路優化發展佈局

這是一條精准脫貧、民族和諧之路,暢通了沿線貧困群眾的致富管道,是昭通推進“交通+旅遊、交通+產業、交通+民生、交通+發展”的重要探索與實踐,沿線居住的漢、回、彝、苗等各族群眾因交通發展帶來的實惠逐漸凸顯。

這條通往大山的路修通後,將帶動沿線的產業佈局的發展。沿線群眾豐富的昭通特色農產品運輸成本大幅下降,收貨、發貨更便捷,“山貨進城,城貨下鄉”,坐在家裡網購快遞、銷售特產,為農村群眾提供了創業的舞臺,為貧困村打通產業路,讓更多的老百姓走上脫貧致富路。

隨著大山包一級公路暨昭璞綠道建成通車,加快土地流轉,補齊產業發展短板,對促進當地農特產品運輸、田園旅遊發展起到重要作用。沿線鄉鎮加快土地流轉,補齊產業發展短板。對二半山區,鼓勵群眾自行依法有序流轉,加快發展合作經營,逐步形成“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聯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格局。

同時幫助昭通強化產業引領,促進群眾致富增收。目前,沿途鄉鎮生態觀光農業初具規模,龍樹鎮已建成萬畝馬鈴薯種薯擴繁基地和萬畝商品馬鈴薯種植基地;新街鎮已建成林源千畝農業博覽園、酒房洋薑基地,正在規劃建設大山包休閒農業鄉村旅遊博覽園。以昭通蘋果、馬鈴薯、花椒、核桃、蕎麥、冷涼蔬菜、黃牛、黑山羊、烏金豬、烏骨雞為代表的特色農產品開始遠銷省內外。

另外,這一條公路加快推進了沿途文化產業發展——大山包特色旅遊小鎮建設熱火朝天;公路覆蓋的雙河村、迤那村、順山村、馬路村等特色旅遊小鎮已規劃建設,正傾力打造集旅遊、觀光、休閒、養生、避暑、體驗六大功能為一體的旅遊集散地;昭陽區馬路冷飯溝、合興村農家大地、大山包村老街子和曾家溝、魯甸新街酒房村等貧困村作為旅遊扶貧重點村進行扶持培育;合興村200戶,酒房村38戶等沿途貧困村易地扶貧搬遷旅遊示範點建設有序推進。

文化之路舒展美麗畫卷

“建一條路,造一片景,富一方民”。大山包一級公路暨昭璞綠道的建成不僅承載了人們的出行需求,還為鄉村旅遊發展釋放新紅利,拉動地方經濟發展。

項目在路線設計和技術標準選擇上,結合昭通民族風情和旅遊特色,以“開發旅遊、服務旅遊、帶動旅遊”為主線進行建設,將充分挖掘埋藏在烏蒙山深處的歷史文脈與旅遊資源。

隨著大山包一級公路暨昭璞綠道的建成,昭通的旅遊將迎來“井噴式”發展。公路沿線景觀資源豐富,不僅包括自然山川河流、鄉土的村落田園,還有龍氏祠堂、萬畝藕塘、少數名族聚居地、昭通特產蘋果栽植等人文景觀,更有國際濕地、黑頸鶴棲息地、漁洞水庫、彝族六祖分支等保護性景觀,猶如一顆顆美麗的珍珠,將大山包一級公路妝點成一條大美的旅遊公路。昭璞綠道按照“國際一流”的目標,融綠色生態、文化體驗、休閒遊憩、騎行觀光、體育競技、採風問俗于一身,成為昭通旅遊的新名片。“交通+旅遊+體育” 深度融合,一批農業莊園、民俗客棧、自駕營地、特色餐飲等系列特色旅遊產品加快培育,翼裝飛越、高原馬拉松、熱氣球等文化體育賽事精彩紛呈。 古老而悠遠的南方絲綢之路將歷史畫卷徐徐展開;白銀之都,古銀礦洞,昔日支撐起中國貨幣基礎的精彩故事將娓娓講述。

大山包一級公路的建成通車,在打造昭通市旅遊產業名片上扮演著重要角色,將大力促進扶貧攻堅的步伐,給沿線周邊城鎮的經濟注入新的活力,使雲南更好地服務和融入“一帶一路”,形成連接成渝經濟圈和長江經濟帶,構建大開發大開放的格局中扮演著重要的歷史角色,從真正意義上成為昭通的脫貧致富之路、生態旅遊之路、經濟發展之路。

挽住雲河洗天青。公路沿線隨風起伏的翠綠目不暇接,綠樹紅果的田地洋溢幸福喜樂,萬畝連片的藕塘讓人流連忘返,雲朵下的白虎山文化莊園山水奏鳴,朱提銀都沉寂多年後鏗鏘閃耀,霞光之下的照壁村熠熠生輝……

一條巨龍越過隆起的烏蒙山,抵達雲上,群峰之上的昭通,正闊步走向遠方……

今日推薦

文/張一枚 楊 明 圖/李世亨

編審|李仁安 校對|馬 杏 編輯|李曉溪 呂 雪(實習)

止于魯甸縣新街集鎮,項目建設總里程55.32公里,昭陽區境內40.29公里,魯甸縣境內15.03公里。初步設計批復概算總投資為37.3161億元,全線採用一級公路標準建設,設計時速為60公里,其中路基標準寬為23米,橋隧標準寬為24.5米。

項目啟動建設後進展順利,順接G356線魯甸縣新街至昭陽區通陽大橋段公路改建工程起點,與迤車、紙廠、包穀堖、新店、小河、梭山、田壩、通陽大橋”公路相接,形成一個穿越“8.03”地震極重災區、重災區的救援環線。

同步建設的昭璞綠道以大山包一級公路為依託,路線起于昭陽鳳凰山森林公園,止于大山包連接線,全長約51.6公里(含鳳凰山環山綠道7.5公里、萬畝荷塘綠道6.3公里)。設計時速10公里,路面類型為彩色瀝青混凝土路面。公路沿線地形地勢複雜,沿途經過田園、村莊、山地、隧道、水系等,自然風光獨特多變,為綠道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沿線設施含昭魯、蔣家山、蘇家院、龍樹河、酒房五大驛站以及藥膳養生莊園、雲龍文化莊園、絲路風情小鎮、樂農生態新村四處園區,形成“一帶、五站、四園、五景”的生態廊道系統。

項目開工建設以來,得到交通運輸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關注。昭通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並組織實施大山包一級公路建設百日攻堅戰,有力有序加快工程建設。市直各要素保障部門和服務保障部門,認識高度統一,積極支援,形成了推進工程建設的強大合力,項目建設征遷老大難、資金老大難題得以迎刃而解,環境保障有力,建設信心更足。通過指揮部與各參建單位的共同努力,有效保證了路基、涵洞工程,橋樑工程,路面、房建、交安、綠化等附屬工程,重點控制性工程阿魯伯隧道、羅馬隧道、鳳凰分離式立交橋的全面、快速、優質、穩步推進,確保了各項目標任務均按既定的時間節點完成,實現了“好中有快、快中有穩、穩中有優”,為2017年國慶日前通車目標的預期實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保障。

脫貧之路盤活旅遊資源

大山包一級公路是昭通境內東西走向連接雲、貴、川三省的重要通道,也是通往魯甸地震災區的快捷通道,更是昭通5個貧困縣區整體脫貧出列的經濟大動脈。

大山包一級公路建設,使沿線24萬群眾提前享受交通帶來的便捷,也為沿線3萬建檔立卡貧困戶如期脫貧創造了良好條件。這條路將徹底改變貧困地區交通閉塞,基礎設施薄弱、經濟發展緩慢的現狀,把大山深處的產業資源運出去,把發達地區的資訊資源、教育資源引進去,讓沿線各民族群眾攜手走上小康之路。

昭璞綠道在建設同時,整合一級公路兩側旅遊資源,完善該條旅遊廊道觀賞點及配套系統,促進沿線特色農產品開發、傳承農耕文化、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拓寬精准扶貧管道,加快農村經濟結構和生產方式的轉變,有力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項目建設將昭陽區到大山包景區的行車時間將從3小時縮短至1小時,有效解決沿線村鎮出行難、週期長的問題,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鎮一體化的進程;可較好地提高過境車輛的通行能力、縮短過境車輛的通行時間、提高地區域綜合運輸服務水準,很好地發揮路網整體效益;對帶動沿線人民群眾脫貧致富、加快城鎮一體化進程、提高地區域綜合運輸服務水準、促進昭通市漁洞水庫水資源保護區、雲南省大山包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旅遊資源和區域礦藏資源的開發提供交通便利,對提升昭通城市發展吸引力、提升昭通形象、提升抗震救災通道功能和增強沿線廣大群眾民族團結、發展,拉動經濟增長,脫貧致富具有深遠的重大意義。

產業之路優化發展佈局

這是一條精准脫貧、民族和諧之路,暢通了沿線貧困群眾的致富管道,是昭通推進“交通+旅遊、交通+產業、交通+民生、交通+發展”的重要探索與實踐,沿線居住的漢、回、彝、苗等各族群眾因交通發展帶來的實惠逐漸凸顯。

這條通往大山的路修通後,將帶動沿線的產業佈局的發展。沿線群眾豐富的昭通特色農產品運輸成本大幅下降,收貨、發貨更便捷,“山貨進城,城貨下鄉”,坐在家裡網購快遞、銷售特產,為農村群眾提供了創業的舞臺,為貧困村打通產業路,讓更多的老百姓走上脫貧致富路。

隨著大山包一級公路暨昭璞綠道建成通車,加快土地流轉,補齊產業發展短板,對促進當地農特產品運輸、田園旅遊發展起到重要作用。沿線鄉鎮加快土地流轉,補齊產業發展短板。對二半山區,鼓勵群眾自行依法有序流轉,加快發展合作經營,逐步形成“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聯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格局。

同時幫助昭通強化產業引領,促進群眾致富增收。目前,沿途鄉鎮生態觀光農業初具規模,龍樹鎮已建成萬畝馬鈴薯種薯擴繁基地和萬畝商品馬鈴薯種植基地;新街鎮已建成林源千畝農業博覽園、酒房洋薑基地,正在規劃建設大山包休閒農業鄉村旅遊博覽園。以昭通蘋果、馬鈴薯、花椒、核桃、蕎麥、冷涼蔬菜、黃牛、黑山羊、烏金豬、烏骨雞為代表的特色農產品開始遠銷省內外。

另外,這一條公路加快推進了沿途文化產業發展——大山包特色旅遊小鎮建設熱火朝天;公路覆蓋的雙河村、迤那村、順山村、馬路村等特色旅遊小鎮已規劃建設,正傾力打造集旅遊、觀光、休閒、養生、避暑、體驗六大功能為一體的旅遊集散地;昭陽區馬路冷飯溝、合興村農家大地、大山包村老街子和曾家溝、魯甸新街酒房村等貧困村作為旅遊扶貧重點村進行扶持培育;合興村200戶,酒房村38戶等沿途貧困村易地扶貧搬遷旅遊示範點建設有序推進。

文化之路舒展美麗畫卷

“建一條路,造一片景,富一方民”。大山包一級公路暨昭璞綠道的建成不僅承載了人們的出行需求,還為鄉村旅遊發展釋放新紅利,拉動地方經濟發展。

項目在路線設計和技術標準選擇上,結合昭通民族風情和旅遊特色,以“開發旅遊、服務旅遊、帶動旅遊”為主線進行建設,將充分挖掘埋藏在烏蒙山深處的歷史文脈與旅遊資源。

隨著大山包一級公路暨昭璞綠道的建成,昭通的旅遊將迎來“井噴式”發展。公路沿線景觀資源豐富,不僅包括自然山川河流、鄉土的村落田園,還有龍氏祠堂、萬畝藕塘、少數名族聚居地、昭通特產蘋果栽植等人文景觀,更有國際濕地、黑頸鶴棲息地、漁洞水庫、彝族六祖分支等保護性景觀,猶如一顆顆美麗的珍珠,將大山包一級公路妝點成一條大美的旅遊公路。昭璞綠道按照“國際一流”的目標,融綠色生態、文化體驗、休閒遊憩、騎行觀光、體育競技、採風問俗于一身,成為昭通旅遊的新名片。“交通+旅遊+體育” 深度融合,一批農業莊園、民俗客棧、自駕營地、特色餐飲等系列特色旅遊產品加快培育,翼裝飛越、高原馬拉松、熱氣球等文化體育賽事精彩紛呈。 古老而悠遠的南方絲綢之路將歷史畫卷徐徐展開;白銀之都,古銀礦洞,昔日支撐起中國貨幣基礎的精彩故事將娓娓講述。

大山包一級公路的建成通車,在打造昭通市旅遊產業名片上扮演著重要角色,將大力促進扶貧攻堅的步伐,給沿線周邊城鎮的經濟注入新的活力,使雲南更好地服務和融入“一帶一路”,形成連接成渝經濟圈和長江經濟帶,構建大開發大開放的格局中扮演著重要的歷史角色,從真正意義上成為昭通的脫貧致富之路、生態旅遊之路、經濟發展之路。

挽住雲河洗天青。公路沿線隨風起伏的翠綠目不暇接,綠樹紅果的田地洋溢幸福喜樂,萬畝連片的藕塘讓人流連忘返,雲朵下的白虎山文化莊園山水奏鳴,朱提銀都沉寂多年後鏗鏘閃耀,霞光之下的照壁村熠熠生輝……

一條巨龍越過隆起的烏蒙山,抵達雲上,群峰之上的昭通,正闊步走向遠方……

今日推薦

文/張一枚 楊 明 圖/李世亨

編審|李仁安 校對|馬 杏 編輯|李曉溪 呂 雪(實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