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口臭及濕熱泄瀉如何處理

張波主任, 解放軍306醫院, 中醫科

症狀:泄瀉腹痛, 瀉下急迫, 或瀉而不爽, 糞色黃褐, 氣味臭穢, 肛門灼熱, 或身熱口渴, 小便短黃, 苔黃膩,

脈滑數或濡數。

治法:清腸利濕。

方藥:葛根黃芩黃連湯。

該方是治療濕熱泄瀉的常用方劑。 方中葛根解肌清熱, 煨用能升清止瀉, 黃芩、黃連苦寒清熱燥濕, 甘草甘緩和中。 若熱偏重, 可加金銀花、馬齒莧以增清熱解毒之力;若濕偏重, 症見胸脘滿悶, 口不渴, 苔微黃厚膩者, 可加薏苡仁、厚樸、茯苓、澤瀉、車前仁以增清熱利濕之力;夾食者可加神曲、山楂、麥芽;如有發熱頭痛, 脈浮等風熱表證, 可加金銀花、連翹、薄荷;如在夏暑期間, 症見發熱頭重, 煩渴自汗, 小便短赤, 脈濡數等, 為暑濕侵襲, 表裡同病, 可用新加香薷飲合六一散以解暑清熱, 利濕止瀉。

·氣虛

症狀:糞質並不幹硬, 也有便意, 但臨廁排便困難, 需努掙方出, 掙得汗出短氣, 便後乏力, 體質虛弱, 面白神疲, 肢倦懶言, 舌淡苔白, 脈弱。

治法:補氣潤腸, 健脾升陽。

方藥:黃芪湯。

方中黃芪大補脾肺之氣, 為方中主藥, 火麻仁、白蜜潤腸通便, 陳皮理氣。 若氣虛較甚, 可加人參、白術, “中氣足則便尿如常”, 氣虛甚者, 可選用紅參;若氣虛下陷脫肛者, 則用補中益氣湯;若肺氣不足者,

可加用生脈散;若日久腎氣不足, 可用大補元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