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看不見的客人|揭秘“古德曼律師”是如何碾壓操控男主的

最近, 一部西班牙電影《看不見的客人》刷爆朋友圈。 密室殺人、驚人的內幕、對人性的拷問, 劇情不停地反轉, 每一個細節回想起來都令人細思極恐。 短短幾天, 它的豆瓣評分就直沖9.0, 成為年度最佳懸疑片。

《看不見的客人》電影海報

其實, 與其說這是一部令人窒息的反轉懸疑電影, 不如說是這一場精妙絕倫的“心理博弈”。

回顧整個電影, 大家都有個疑惑, “律師”女主角到底是怎麼一點一點誘導男主說出真相的呢?而心機頗深的男主又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覺地陷入她的“陷阱”的呢?

下面我們就來一起分析下整場“心理博弈”的關鍵點。

看不到的破綻 ——當智商敗給恐懼

在整場“心理博弈”中, 女主最主要的計策就是“利用資訊不對稱來操控對方的恐懼”, 從而進一步的操控對方的心理。

例如一出場, 女主的所有行為語言都經過了有心理學意味的精心設計——

一登場女主便咄咄逼人地說:“現在事情變麻煩了……檢察官剛找到一個秘密證人”。

連衣服還沒來得及換的男主一臉蒙圈——不是說晚點再見嗎?怎麼現在就來了?

而就在男主還沒來得及認真懷疑這位律師為什麼提前了三個小時出現, 他的注意力就被其更加關注的“秘密證人”吸引了過去, 迎頭一棒, 馬上跌入恐懼之中——事情真是變麻煩了!

女主的提前登場, 一下打破了“老油條”男主的從容。 隨後女主馬上轉移他的注意力, 占得操控的先機, 令慌亂害怕的男主沒有喘息懷疑的機會。

除了占得先機還不夠, 隨著談話的進行, 女主還借機關掉了男主的手機, 只有自己單線和外界聯繫, 造成了男主“真空”的環境, 防止外界的資訊把男主拉回理智裡, 進一步利用“資訊不對稱”更加加深男主的恐懼。

心理學研究發現, 當人處在恐懼、憤怒等激情狀態的時候, 會出現一種“意識狹窄”現象, 即意識的焦點集中於某處而對其它的情況視而不見。 此時的個體就像“瞎”了一樣, 看不見一些顯而易見的東西, 只會去“選擇性注意”那些自己想注意的事物。

其實, 製造“意識狹窄”是很多騙術的核心。 比如告訴老年人子女出事兒了, 而此時子女電話又打不通, 那麼老年人就會因為恐懼而陷入“意識狹窄”中。

騙子一般會告訴老年人不要掛自己的電話, 這樣一來別人無法給老人通電話,

也是為了造成了老年人陷入“真空”般的資訊不對稱裡, 所以他們才會不聽別人勸阻, 匪夷所思的上當受騙。

我們回到電影中, 女主的計畫並非天衣無縫, 而男主混跡“江湖”多年, 狡猾多疑。 在一般情況下, 男主可能早就會發現破綻了。

憤怒的女主曾經差一點暴露

然而,他早早的被女主拋入了恐懼的深淵,在看不見的“秘密證人”裡兜兜轉轉走不出來,“選擇性注意”那些他害怕的,所有的焦點都聚焦在此,完全忘了全域。

可以說,男主不是敗給了智商,而是敗給了自己的恐懼帶來的“意識狹窄”。

想要感受下男主在“意識狹窄”下的感受?點擊下麵視頻:

一張一弛 ——用細節成為別人的“救命稻草”

當然,在整場“心理博弈”中,單純利用“恐懼”是不夠的。女主還使用了很多其他的心理學技巧。

例如,女主深諳服裝的暗示作用,從梳得一絲不苟的銀髮,再到標著“古德曼”標誌的公事包。這一切細節都在暗示男主,她就是真正的古德曼律師。

有著“古德曼”律師標誌的公事包

還有,女主也非常懂得榜樣的力量,在男主負隅頑抗,猶豫不願意說出真相時,女主立馬對男主說:

這相當於在男主前擺出了兩條路:一條是康莊大道,一條是獨木橋。未來的結局是可見的,你自己選吧!

“心理學家”女主還懂得人們都有一種厭惡損失的傾向,即人類總是對覺察到的損失作出過度反應,損失的痛苦總比收穫的快樂強烈得多。

女主知道位高權重的男主是一個“極其害怕失去”的人,於是每次都以“如果你不說出真相,那麼你就會失去現在所有的一切”直戳男主內心。

想讓一個人完全信任你並和盤托出所有事實,那麼就要讓他“信了這事兒,服了這人”。

一方面,女主通過各種細節,讓男主相信她就是真正的律師,又告訴男主自己“從沒有失敗的記錄”,再在談話中表現出超強的邏輯推理能力,這都讓男主信服。

另一方面,女主在每次威脅的間歇,都告訴男主只有聽她的話才能夠得到救贖,讓男主在每每絕望中都能看到一絲希望。這也讓男主在恐懼與放鬆的一張一弛中,完全被她帶了節奏,最終贏得了這場“心理博弈”。

比起叫“看不見的客人”,這部電影其實更應該叫作“看不見的人心” 。

電影中說:“沒有痛苦,就沒有拯救”,在精妙的“心理博弈”背後是人性的較量,是偉大父母之愛與貪婪殘忍人性之間的角逐。而令人慶倖的是,雙方的痛苦,也在“心理博弈”中迎來了最後的審判與救贖。

# 對於這部電影,你還有什麼疑惑? #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一起討論~

憤怒的女主曾經差一點暴露

然而,他早早的被女主拋入了恐懼的深淵,在看不見的“秘密證人”裡兜兜轉轉走不出來,“選擇性注意”那些他害怕的,所有的焦點都聚焦在此,完全忘了全域。

可以說,男主不是敗給了智商,而是敗給了自己的恐懼帶來的“意識狹窄”。

想要感受下男主在“意識狹窄”下的感受?點擊下麵視頻:

一張一弛 ——用細節成為別人的“救命稻草”

當然,在整場“心理博弈”中,單純利用“恐懼”是不夠的。女主還使用了很多其他的心理學技巧。

例如,女主深諳服裝的暗示作用,從梳得一絲不苟的銀髮,再到標著“古德曼”標誌的公事包。這一切細節都在暗示男主,她就是真正的古德曼律師。

有著“古德曼”律師標誌的公事包

還有,女主也非常懂得榜樣的力量,在男主負隅頑抗,猶豫不願意說出真相時,女主立馬對男主說:

這相當於在男主前擺出了兩條路:一條是康莊大道,一條是獨木橋。未來的結局是可見的,你自己選吧!

“心理學家”女主還懂得人們都有一種厭惡損失的傾向,即人類總是對覺察到的損失作出過度反應,損失的痛苦總比收穫的快樂強烈得多。

女主知道位高權重的男主是一個“極其害怕失去”的人,於是每次都以“如果你不說出真相,那麼你就會失去現在所有的一切”直戳男主內心。

想讓一個人完全信任你並和盤托出所有事實,那麼就要讓他“信了這事兒,服了這人”。

一方面,女主通過各種細節,讓男主相信她就是真正的律師,又告訴男主自己“從沒有失敗的記錄”,再在談話中表現出超強的邏輯推理能力,這都讓男主信服。

另一方面,女主在每次威脅的間歇,都告訴男主只有聽她的話才能夠得到救贖,讓男主在每每絕望中都能看到一絲希望。這也讓男主在恐懼與放鬆的一張一弛中,完全被她帶了節奏,最終贏得了這場“心理博弈”。

比起叫“看不見的客人”,這部電影其實更應該叫作“看不見的人心” 。

電影中說:“沒有痛苦,就沒有拯救”,在精妙的“心理博弈”背後是人性的較量,是偉大父母之愛與貪婪殘忍人性之間的角逐。而令人慶倖的是,雙方的痛苦,也在“心理博弈”中迎來了最後的審判與救贖。

# 對於這部電影,你還有什麼疑惑? #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一起討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