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秋將至 南沙糕餅文化博物館親子遊受追捧

糕餅博物館裡發現中秋味道

臨近中秋, 有不少南沙以及周邊地區的居民利用週末閒時, 組團到位於南沙東湧的珠江食品工業園進行參觀學習。 近日, 記者跟隨兩個團體遊覽了餡料及月餅生產參觀通道、廣式糕餅文化博物館, 對廣式月餅的起源和發展有了一次深入的瞭解。 參觀團團員紛紛表示, 之前不知道南沙有這樣一個地方, 來到這裡既增長知識又能夠親近家人, 十分有意義。

在廣式糕餅博物館, 小朋友們與家長一起圍觀“大月餅”。

親子做餅感受中秋文化

走進廣式糕餅文化博物館的大門, 映入眼簾的便是各種用於製作月餅、糕餅的材料:黑芝麻、瓜子仁、綠豆、黑豆、赤小豆、核桃仁、黑燕麥片、枸杞、八角、花椒, 其中自然也少不了製作蓮蓉月餅的蓮子。 不少人舉起手機, 把這些玻璃罐裝的食材連帶介紹的牌子一起拍下來。 材料的旁邊是各種上世紀七十年代西關所用的石磨、石杵、石臼、水車、篩子、竹筐等古老的工具,

可以一窺老西關人是如何製作月餅的。

小朋友親手製作月餅。

博物館的講解員介紹說, 嶺南獨特的氣候、飲食習慣、地道的食材和特有的製作工藝、工具對嶺南糕餅的發展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也成就了嶺南地道的月餅, 沉澱出了嶺南糕餅的獨特韻味。

一位帶著2歲孩子的母親告訴記者:“有些東西他還小可能聽不懂, 但是我還是希望他來感受一下中秋節怎麼來的, 月餅怎麼做出來的, 這樣以後對他講時他也會有個印象。 ”另一位姓伍的女士則表示, 這座博物館喚起了她小時候的記憶, “第一次來, 很震撼。 我小時候很喜歡中秋, 今天我帶了8歲的兒子來, 希望給孩子找回我們小時候那種感覺, 也讓他瞭解月餅文化和各種中秋習俗。 ”她還說, “現在出了很多新奇古怪的月餅, 我會給孩子買來嘗試, 不過我自己還是更習慣、更喜歡傳統的月餅。 ”

小朋友親手製作月餅。

記者向珠江餅業的負責人瞭解到, 現在他們在傳統月餅的基礎上研發了不少新式月餅, 例如香辣牛肉餡月餅、桑果月餅、凍幹月餅等等, 不過就銷售情況而言, “還是傳統月餅更受歡迎。 ”

博物館設置了月餅DIY區, 為參觀者親手製作月餅提供體驗。 從包餡料到使用壓餅器, 全家合作, 其樂融融。

來自南沙的12歲男孩小晨表示:“很開心, 知道了月餅是怎麼做的。 第一個月餅是我自己做的, 不太好, 後來老師讓媽媽幫我, 第二次就做得很好了。 ”月餅烘烤出來之後, 大家爭相搶食, 氣氛溫馨而歡樂。

小朋友親手製作月餅。

中秋節本就是國人的團圓節, 在這樣一個節日前夕,重溫傳統中秋月餅文化,體驗家人之間的親情,已經成為現代人們喜愛的一種方式。這或許也是工業流水線生產的月餅遠沒有自己和家人親手製作的香的原因。

小朋友親手製作月餅。

廣式糕餅文化博物館最後的“大月餅”受到了小朋友們的普遍歡迎,他們紛紛上前去跟它合影。記者瞭解到,雖然這個月餅內加了不少防腐劑不能食用,但它的的確確是一個真材實料做出來的大月餅。它的直徑有1米,重330斤,採用的是近代廣州一帶最流行的龍鳳呈祥印花圖案,蘊含著美好的意味,由8個月餅師父精心烘烤而成。

月餅是這樣製成的

參觀團在生產車間瞭解了餡料與月餅的製作過程。蓮蓉生產車間分為了四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處理區,蓮子就在這裡被浸泡、開邊,而豆類原料則在這裡清洗、去皮去腥。第二個部分是蒸煮區,使用煮鍋將蓮子、豆子等原料煮熟。第三部分是鏟蓉區,一鍋品質優良的蓮蓉,至少需要鏟制2小時。第四部分是包裝區及涼凍區,餡料就是在這裡進行熱填充包裝的。參觀者們這才發現不單單月餅有賣,餡料成品竟然也可以買回去用於自己製作月餅。

在這樣一個節日前夕,重溫傳統中秋月餅文化,體驗家人之間的親情,已經成為現代人們喜愛的一種方式。這或許也是工業流水線生產的月餅遠沒有自己和家人親手製作的香的原因。

小朋友親手製作月餅。

廣式糕餅文化博物館最後的“大月餅”受到了小朋友們的普遍歡迎,他們紛紛上前去跟它合影。記者瞭解到,雖然這個月餅內加了不少防腐劑不能食用,但它的的確確是一個真材實料做出來的大月餅。它的直徑有1米,重330斤,採用的是近代廣州一帶最流行的龍鳳呈祥印花圖案,蘊含著美好的意味,由8個月餅師父精心烘烤而成。

月餅是這樣製成的

參觀團在生產車間瞭解了餡料與月餅的製作過程。蓮蓉生產車間分為了四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處理區,蓮子就在這裡被浸泡、開邊,而豆類原料則在這裡清洗、去皮去腥。第二個部分是蒸煮區,使用煮鍋將蓮子、豆子等原料煮熟。第三部分是鏟蓉區,一鍋品質優良的蓮蓉,至少需要鏟制2小時。第四部分是包裝區及涼凍區,餡料就是在這裡進行熱填充包裝的。參觀者們這才發現不單單月餅有賣,餡料成品竟然也可以買回去用於自己製作月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