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烽火張垣」遼宋爭雄——飛狐峪之戰

烽 火 張 垣

編者按

張家口地處太行山、燕山和陰山山脈交匯處, 是華北平原與蒙古高原交界之地, 是連接蒙古高原地區與中原的唯一要塞, 獨特的地理位置, 決定了張家口這座城市重要的經濟、軍事、文化地位。 翻開張家口這座城市的發展史, 就是一部中華民族的戰爭史, 一處處聲名遠揚的昔日戰場, 一座座閱盡滄桑的要塞故壘, 一段段氣若長虹的長城古垣, 訴說著從上古民族融合到解放戰爭最後決戰期間50多場著名的戰事, 承載著歷代前賢、愛國將領、仁人志士的豐功偉績。 張垣方志按西元紀年梳理了曾在張家口地區發生的重要戰事以及相關內容,

以饗讀者。 五代十國之後, 中國進入了遼宋對峙的時期, 宋朝初年, 統治者仍想收回幽雲十六州, 發生了多次戰爭。 宋遼第二次幽州之戰是宋朝第二次主動進攻遼國的戰爭, 這場戰爭徹底改變了雙方的軍事力量對比, 宋朝開始由攻勢轉為守勢。 今天張垣方志為大家推送圍繞蔚州及飛狐峪展開的幾次戰鬥。 歡迎您在文章後與我們互動留言。

飛狐峪之戰

後晉天福三年(938年), 契丹完全獲得幽雲十六州後, 面對具有高度文化的漢族地區, 採取了新的政策, “既得燕代十有六州, 乃用唐制……以招徠中國之人”, 並以契丹族發祥地遼水之名, 改國號為大遼, 稱遼太宗會同元年, 還升幽州為南京, 改新州(今涿鹿)為奉聖州, 武州(今宣化)為歸化州。 十六州的封建經濟成為遼國全境最為先進的地區, 對其由牧業為主的經濟向農牧結合的經濟發展, 產生了很大影響。 從這一角度講幽雲十六州成了一條農耕文明與遊牧文明的融合帶,

而張家口是其中一個重要節點。

趙匡胤建立北宋王朝後, 就對如何統一幽雲地區有過一個設想, 即先用經濟手段從契丹手裡買過來, 如達不到這一目的, 再用戰爭的辦法解決。 北宋統一中原、滅亡北漢之後, 宋太宗決定乘勝收復後晉時割讓給契丹的“幽雲十六州”。

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 宋太宗趙匡義(又名光義)親自統率大軍討伐契丹, 這是宋遼間的第一次戰爭。 戰爭的焦點就是爭奪“幽雲十六州”的控制權。

同年六月, 宋太宗決定向燕京(今北京市)進軍。 宋遼兩軍在高梁河大戰, 宋軍潰不成軍, 被殺萬餘人, 被迫退至涿州, 收復幽雲的計畫未能實現。

飛狐峪之戰

北宋太平興國七年(982年), 遼景宗死, 子聖宗立, 年方十二, 其母蕭太后攝國政。 北宋雍熙三年(986年), 宋太宗以遼國主幼, 母后專權, 認為是北伐的好機會。 五月, 宋軍兵分三路向遼進攻, 企圖收復“幽雲十六州”。 東路以曹彬為主將, 率軍10萬出雄州, 直逼燕京;中路以田重進為主將, 由定州出飛狐峪, 進擊蔚州;西路以潘美為主將,

楊業副之, 出雁門關, 攻山后諸州, 然後會師燕京。

當時遼北院樞密使耶律斜軫為山西兵馬都統, 在蔚州以東部署防線。 戰爭一開始, 宋三路軍節節勝利。 田重進率軍攻打蔚州, 蔚州左右都押衙李存璋、許彥欽發動兵變, 歸降宋朝。 不久耶律斜軫援軍與田重進軍激戰於蔚州東西, 又轉戰到大嶺(蔚州東), 宋軍擊退遼軍。 遼蕭太后隨軍到達固安, 派兵支援耶律斜軫。 田重進、潘美等奉宋太宗之命從山后各州主動撤退, 耶律斜軫乘機進攻未退宋軍。 五月十六日, 遼軍圍攻蔚州, 宋軍不敢出戰。 宋命賀懷浦和潘美帶兵解蔚州之危, 耶律斜軫令都監耶律題子夜間帶兵埋伏於險隘處, 準備伏擊宋援軍。 宋守城者見援軍已到, 大都突圍出來, 耶律斜軫攻其背後,宋援軍及突圍軍潰敗,遼軍追擊宋軍到飛狐峪,遂佔領蔚州。之後賀懷浦和潘美又帶兵攻打蔚州,耶律斜軫帶兵在飛狐峪迎戰,擊敗宋軍。

飛狐峪之戰

在遼大軍進逼下,楊業主張暫避敵鋒,用偏師出寰州以東,使雲、朔之民安然自西撤退。監軍王優不顧楊業的正確主張,指責楊業“逗撓不戰”,堅持要楊業率軍迎擊寰州之遼軍。楊業抱著必死的決心,從代州出軍,他要潘美、王優等伏兵于陳家穀(今山西朔縣南)接應他。但潘美、王優答應之後,又臨陣逃脫。楊業率部掩護邊民,且戰且走,七月初至陳家谷時,為遼軍包圍。他在部下大部戰死,自己也身負幾十處創傷的情況下,堅持奮力殺敵,但終因寡不敵眾,最後為遼軍所俘,絕食三日而死,表現了高尚的民族氣節。

這場飛狐峪大戰對於遼國來說,是一次決定性的勝利。“自是宋守雲、應諸州者,聞楊業死,皆棄城遁”。這次戰役後,蕭太后在涼陘(今沽源金蓮川)設宴慶賀勝利,並特賜耶律斜軫琥珀杯一尊。這是非有大功不賜的隆重賞賜,可見蕭太后當時的得意之情。

(文章摘選自《張家口市志》《懷來縣誌》《蔚縣誌》《涿鹿縣誌》《張家口事典》《張家口軍事文化大觀》《張家口軍事志》《可愛的張家口》《張家口歷史文化叢書》《懷來政協文史資料——上穀郡》《中國歷史地圖集》等)

耶律斜軫攻其背後,宋援軍及突圍軍潰敗,遼軍追擊宋軍到飛狐峪,遂佔領蔚州。之後賀懷浦和潘美又帶兵攻打蔚州,耶律斜軫帶兵在飛狐峪迎戰,擊敗宋軍。

飛狐峪之戰

在遼大軍進逼下,楊業主張暫避敵鋒,用偏師出寰州以東,使雲、朔之民安然自西撤退。監軍王優不顧楊業的正確主張,指責楊業“逗撓不戰”,堅持要楊業率軍迎擊寰州之遼軍。楊業抱著必死的決心,從代州出軍,他要潘美、王優等伏兵于陳家穀(今山西朔縣南)接應他。但潘美、王優答應之後,又臨陣逃脫。楊業率部掩護邊民,且戰且走,七月初至陳家谷時,為遼軍包圍。他在部下大部戰死,自己也身負幾十處創傷的情況下,堅持奮力殺敵,但終因寡不敵眾,最後為遼軍所俘,絕食三日而死,表現了高尚的民族氣節。

這場飛狐峪大戰對於遼國來說,是一次決定性的勝利。“自是宋守雲、應諸州者,聞楊業死,皆棄城遁”。這次戰役後,蕭太后在涼陘(今沽源金蓮川)設宴慶賀勝利,並特賜耶律斜軫琥珀杯一尊。這是非有大功不賜的隆重賞賜,可見蕭太后當時的得意之情。

(文章摘選自《張家口市志》《懷來縣誌》《蔚縣誌》《涿鹿縣誌》《張家口事典》《張家口軍事文化大觀》《張家口軍事志》《可愛的張家口》《張家口歷史文化叢書》《懷來政協文史資料——上穀郡》《中國歷史地圖集》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