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烽火張垣」遼金戰爭——奉聖州戰役

烽 火 張 垣

編者按

張家口地處太行山、燕山和陰山山脈交匯處, 是華北平原與蒙古高原交界之地, 是連接蒙古高原地區與中原的唯一要塞, 獨特的地理位置, 決定了張家口這座城市重要的經濟、軍事、文化地位。 翻開張家口這座城市的發展史, 就是一部中華民族的戰爭史, 一處處聲名遠揚的昔日戰場, 一座座閱盡滄桑的要塞故壘, 一段段氣若長虹的長城古垣, 訴說著從上古民族融合到解放戰爭最後決戰期間50多場著名的戰事, 承載著歷代前賢、愛國將領、仁人志士的豐功偉績。 張垣方志按西元紀年梳理了曾在張家口地區發生的重要戰事以及相關內容,

以饗讀者。 在遼宋對峙的時期, 位於東北部的女真部落逐漸統一並強大起來, 反抗並推翻了遼代的統治。 今天張垣方志為大家推送遼金戰爭——奉聖州戰役。 歡迎您在文章後與我們互動留言。

奉聖州戰役

遼金戰爭是指金朝建立前一年至金朝天會三年(遼國天慶四年至保大五年, 1114—1125年), 在中國東北部興起的女真族, 起兵反抗直至攻滅遼王朝的戰爭。

遼朝後期, 遼國皇帝天祚帝驕奢淫逸, 朝政廢弛, 官僚貴族橫徵暴斂, 互相拼殺, 各民族紛紛起來反抗。 到遼道宗皇帝在位時, 逐步趨於統一的女真各部, 已形成擁有10萬戶的強大部落聯盟, 佔有今黑龍江以東及長白山一帶廣大地區。 遼天慶三年(1113年), 完顏阿骨打繼任女真都勃極烈(部落聯盟長), 厲兵秣馬、發展生產, 決心擺脫遼朝的統治, 起兵攻遼。 在遼金戰爭中, 完顏阿骨打的軍隊充分發揮金軍騎兵快速機動的優勢, 主動出擊, 出奇制勝, 攻克甯江州, 大戰出河店, 直取黃龍府以及攻佔東京。

奉聖州戰役

宋徽宗宣和三年(遼保大元年, 金天輔五年, 1121年)二月, 遼國都統耶律餘睹叛亂投降金國, 遼國國情日趨嚴重, 禍亂迭起, 金國趁機發動中京戰鬥。

是年八月十五日, 金主命其母弟忽魯勃極烈完顏杲為內外主軍都統, 率金兵攻打遼國中京(今內蒙古寧城),

遼兵皆不戰而潰。 當金兵攻陷中京時, 得知遼主不在南京(也稱燕京, 即今北京市), 而是逃出居庸關, 奔向鴛鴦淖(今張北縣西北的安固裡淖), 遂又發1萬精銳騎兵, 出居庸關奔張北, 圍困遼主。 遼兵雖25000多人, 但未能頂住金兵的猛烈攻擊, 遼兵遂潰, 遼主突圍北去。 金主親率軍追擊遼主, 不及, 又揮師攻打遼國南京西側軍事重鎮歸化州(今宣化縣)和奉聖州(今涿鹿縣)。 歸化失守, 駐守奉聖州遼兵拼命抵抗, 經過半個月激戰, 最終失守。 金主於是年十月駐奉聖州。

奉聖州戰役

歸化、奉聖州的失守, 使得遼國都城南京危在旦夕。 金主為儘快佔領南京, 在奉聖州發佈通告:“朕屢敕將臣, 安輯懷附, 無或侵擾, 然愚民無知, 尚多逃散山林。 即欲加兵, 深所不忍。 其逃散人民, 罪無輕重, 鹹矜免。 有所率眾歸附者, 授之世官……”在金主強大的政治攻勢之下, 蔚州等州縣降金。 金於是展開攻燕京之戰, 又在奉聖州下詔諭燕京官民書:“王師所至, 降者赦其罪, 官皆仍舊”。 是年十二月, 又派7000騎兵為先鋒, 從奉聖州出發,然後又遣四路大軍從居庸關、得勝口(今大同市)等地出發進攻燕京。十二月六日,遼燕京失陷,金主入京。燕京失守後,遼主率軍強攻奉聖州,企圖從金兵手裡奪回這一塞外重鎮。其林牙(翰林學士)耶律大石攻奉聖州,在今涿鹿縣東25裡處屯駐陣營,結果被金都統斡魯洛索等擒討。

遼由於奉聖州失陷,導致燕京失守,軍事形勢急轉直下。宋徽宗宣和五年(遼保大三年、金太宗天會元年、1123年)二月,金將斡魯把遼將耶律大石用繩索綁在馬上,作為追趕遼主的嚮導。不久,遼太子被擒,遼主向金國投降。從西元916年太祖耶律阿保機建國到1125年遼朝滅國,享國210年,傳了9代皇帝。

(文章摘選自《張家口市志》《懷來縣誌》《蔚縣誌》《涿鹿縣誌》《張家口事典》《張家口軍事文化大觀》《張家口軍事志》《可愛的張家口》《張家口歷史文化叢書》《懷來政協文史資料——上穀郡》《中國歷史地圖集》等)

從奉聖州出發,然後又遣四路大軍從居庸關、得勝口(今大同市)等地出發進攻燕京。十二月六日,遼燕京失陷,金主入京。燕京失守後,遼主率軍強攻奉聖州,企圖從金兵手裡奪回這一塞外重鎮。其林牙(翰林學士)耶律大石攻奉聖州,在今涿鹿縣東25裡處屯駐陣營,結果被金都統斡魯洛索等擒討。

遼由於奉聖州失陷,導致燕京失守,軍事形勢急轉直下。宋徽宗宣和五年(遼保大三年、金太宗天會元年、1123年)二月,金將斡魯把遼將耶律大石用繩索綁在馬上,作為追趕遼主的嚮導。不久,遼太子被擒,遼主向金國投降。從西元916年太祖耶律阿保機建國到1125年遼朝滅國,享國210年,傳了9代皇帝。

(文章摘選自《張家口市志》《懷來縣誌》《蔚縣誌》《涿鹿縣誌》《張家口事典》《張家口軍事文化大觀》《張家口軍事志》《可愛的張家口》《張家口歷史文化叢書》《懷來政協文史資料——上穀郡》《中國歷史地圖集》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