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編鐘——有德之音

《史記•樂書》載:樂者, 德之華;金石絲竹, 樂之器。 詩, 言其志;歌, 詠其聲;舞, 動其容。 三者本乎心, 然後樂其從之, 是故情深而文明, 氣盛而化神,

和順積中而英華髮外, 唯樂不可以為偽。 德音之音, 然後鐘磬竽瑟以和之, 干戚旄狄以舞之。

編鐘是中國古代漢族大型打擊樂器, 興起于西周, 盛于春秋戰國直至秦漢。 中國是製造和使用樂鐘最早的國家。 編鐘是漢族古代打擊樂器, 編鐘興起于西周, 盛于春秋戰國直至秦漢。 由大小不同的扁圓鐘按照音調高低的次序排列起來, 懸掛在一個巨大的鐘架上, 用丁字形的木錘和長形的棒分別敲打銅鐘, 能發出不同的樂音。 因為每個鐘的音調不同, 按照音譜敲打, 可以演奏出美妙的樂曲。 引在木架上懸掛一組音調高低不同的銅鐘, 由古代侍女用小木槌敲打奏樂。

由於年代不同, 編鐘的形狀也不盡相同, 但鐘身都繪有精美的圖案。 根據文獻記載和出土文物, 發現我國在西周時期就有了編鐘, 那時候的編鐘一般是由大小3枚組合起來。 春秋末期到戰國時期的編鐘數目就逐漸增多了, 有9枚一組的和13枚一組的等等。

編鐘代表了中國古代最高的音樂成就。 它的出現不僅得益於上古以來樂器的發展與傳承,

也得益於中國青銅鑄造術的產生與繁榮。 而且, 當時社會政治制度的發展——西周禮樂制度的確立, 把編鐘推到了禮之重器的至高無上的地位。

編鐘是上層社會專用的樂器, 是等級和權力的象徵, 因此古代常以鐘鼎並稱。

編鐘不僅是重要的樂器, 也是重要的禮器。 “八音之中, 金石為先”。 中國上古音樂中, 以編鐘為主奏樂器的廟堂雅樂, 成為中國獨特的禮樂文化主體。

中國的禮樂制度從原始社會萌芽到先秦, 發展到西周最後確立, 成為當時人們的行為規範準則。 每逢征戰、宴享、朝聘、祭祀, 都要演奏編鐘, 故“堂下之樂, 以鐘為重”。

編鐘聲音清脆明亮, 悠揚動聽, 能奏出優美的旋律, 有“歌鐘”之稱。 編鐘雖作為一種較為古老的打擊樂器, 但其音質、音準、音色等方面, 絕不遜色於民族打擊樂器和西洋打擊樂器, 更不遜色於架子鼓等爵士打擊樂器。 其地位已在世界打擊樂界中根深蒂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