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圖為:“空心村”5年時間變身模範鄉村

楚天都市報訊 圖為:今日馬嶺村, 別墅成排, 街道整潔

遊子在外打拼事業有成 年過半百回鄉搞發展

“空心村”5年時間變身模範鄉村

□楚天都市報記者陳淩燕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蕭顥

走進荊門市京山縣羅店鎮馬嶺村, 成排的別墅, 整潔的街道, 清澈的湖水在微風中蕩漾著波光。 56歲的張立站在路邊, 望著眼前的一切, 臉上寫著欣慰。

2012年, 年過半百的他放下在北京的成功事業, 聯手8位在外創業的同鄉人, 回村搞發展。 短短5年時間, 將馬嶺村變成農業產業化、農村現代化的模範鄉村, 還讓村民們的人均年收入提高了5倍多。

故土是一個心結

就在5年前, 馬嶺村還是荊門市眾多“空心村”中的一個。 進村只有一條路, 年輕人都外出打工, 除了過年, 村裡只有老人和孩子。

張立教過書, 當過兵, 在京山財政系統工作過20年。 2005年, 44歲的他決定去北漂。 憑著勤學和韌勁, 他把一個最初只有5個人的公司,

發展成年銷售額數億元、全國分店數千家的大企業。

事業有成, 張立從沒忘記家鄉。 “父母去世得早, 那些年我和老婆在北京, 過年才回來。 ”由於家中沒人打理, 門口的草總是長得老高, 要撥開雜草才能進門。 每當此時, 他的內心特別落寞。 “我們走得越遠, 看得越多, 外面的世界和家鄉的對比就越強烈。 ”張立說, 故鄉是割捨不下的心結。 2011年底, 他和8位在外打拼事業有成的老鄉合計, 決定回來搞建設。

1000萬元啟動資金很快到位, 2012年, 張立放下在北京的一切, 回來當牽頭人。 從改善村民生活條件開始, 重新規劃村子, 建房修路;開展生態農業, 讓以前只會種水稻的村民, 種草莓、種木瓜;開養殖場, 水裡養甲魚, 地上養羊。

“羊吃秸稈, 羊糞做肥料……”張立說, 環環相扣的設計, 既能保護生態, 又能提高生產效率。

這5年間, 國家鼓勵生態農業的發展, 馬嶺村趕上了好時機。 如今身兼公司執行董事和村黨支部書記的張立, 正在開拓生態旅遊等一系列專案。

最懂我的是家人

認識張立的人, 覺得他視野開闊, 做事有章法, 這些特質助他成功。 而他說, 自己一直感謝命運, 也感謝家庭。

張立的愛人廖想鳳在一家企業工作, 每兩周才回來一次。 張立太忙, 她回來就擔起收拾打掃的工作。

張立的兒子張影, 在華中農業大學讀完本科, 又考入英國諾丁漢大學讀碩士, 隨後在英國癌症研究所讀博士。 2014年夏天, 張影博士畢業。 他提前幾個月請父母參加他的畢業典禮。

機票簽證都辦好了, 可看著村裡的工程正處於建設緊張時期, 張立決定先留下。 一個多月後, 夫妻倆終於飛抵英國。 “來接機的兒子一看到我, 眼淚就在眼眶裡直轉。 他說:爸, 你怎麼一下子老了十歲, 我不該同意你回老家。 ”

張立說, 那段時間太忙, 自己確實憔悴, 不過家人懂他。 “當年我說要回湖北的時候, 我愛人當即說‘好’。 兒子也支持, 他說我忙了大半輩子, 應該去做我想做的事。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