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關縣上高橋鄉大寨村黨總支書記丁琪——帶領鄉親共同致富

“讓各民族兄弟靠養牛都富起來。 ”這是黨的十九大代表、大關縣上高橋回族彝族苗族鄉大寨村黨總支書記、大關縣琦鑫黃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丁琪堅持不懈的追求。

在上高橋各民族鄉親眼裡, 回族兄弟丁琪是個熱愛家鄉的致富帶頭人。 上高橋鄉地處大關、昭陽、永善3縣區交界處, 是烏蒙山深度貧困地區。 20多年前, 外出求學的丁琪學成後毅然回到家鄉, 開始了艱辛的創業, 先後在全鄉開了第一家美髮店、第一家上規模的餐廳, 第一次生態養雞養兔、第一次種植水蜜桃、第一次種植藥材……

“一人富不算富, 只有各民族兄弟富了才是真的富。 ”2013年, 已經擁有創業經驗並入選村兩委班子的丁琪, 決定依託上高橋鄉高山優質草場資源, 發展群眾參與度高、帶動性強的生態黃牛養殖業, 帶領全鄉各民族群眾闖出一條共同致富的路子。 為積累規模化、規範化養殖經驗,

他傾其所有從昆明買來38頭優質黃牛, 成立了大關縣琦鑫黃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

通過4年多的示範帶動, 目前, 全鄉4201戶各族群眾中, 加入琦鑫專業合作社的有1058戶, 入社社員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 僅2016年, 入社634戶貧困戶中就有198戶脫貧。

為發揮黨員的示範引領和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 增強產業發展活力和後勁, 作為村黨總支書記、琦鑫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丁琪始終堅持“把社員培養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公司骨幹”的方式, 堅持“組織引領、黨員示範、社員幫扶、群眾致富”的理念, 先後將223名社員培養成致富能手, 16名致富能手成長為黨員, 其中6名優秀黨員已成為合作社骨幹力量。

現年37歲的上高橋鄉新民村漢族殘疾青年范天均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20年前, 他在外出務工時, 因機械事故右上肢高位截肢致殘。 2013年, 一貧如洗的範天均在丁琪資助下加入琦鑫黃牛養殖合作社, 4年裡他養殖的黃牛存欄數已穩定在100頭以上, 去年、今年累計出欄78頭, 收入70多萬元。 2015年, 走出困境並光榮入黨的範天均領著該村洗馬溪村民小組的32戶群眾(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6戶), 成立了琦鑫黃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洗馬溪分社, 經過兩年的發展, 目前存欄黃牛312頭, 今年已出欄110頭, 收入上百萬元。

“依託琦鑫合作社, 我準備將洗馬溪、松龍、營上、牛沙洞幾個社380多戶群眾納入合作分社, 再通過兩年的努力, 戶均養牛收入實現6萬元以上。 ”范天均充滿自信。

“像洗馬溪這樣的分社, 琦鑫合作社已有4個”。 丁琪說, 琦鑫合作社採取“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民”的生產經營模式, 目前已初步實現黃牛存欄4000多頭, 年生產加工肉製品400餘噸, 年產值1200余萬元。 通過4年的努力, 在品牌化戰略中, 合作社所屬公司已經完成“琦鑫”黃牛乾巴系列的條碼、商標註冊、QS認證等申請核定, 形成清真麻辣牛肉、黃牛乾巴、鹵牛肉、紅燒牛肉等19個系列產品, “琦鑫”牌產品獲“雲南省名牌產品”稱號。 合作社先後被評為省、市示範社, 省級“科技型經濟合作組織”和大關縣紅色農場示範基地。

“下一步的目標是建設草場5萬畝, 養殖黃牛1.5萬頭, 貨賣全國, 實現產值1.5億元, 帶動周邊縣區鄉鎮3000戶各族群眾入社, 通過養殖黃牛實現增收,

早日將黃牛養殖業壯大成各族鄉親的致富支柱產業。 ”丁琪滿懷豪情地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