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比李白杜甫名氣大,和初唐四傑同時代;最早走紅日韓的唐朝文學家

唐朝有一位在當時絕對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學家!《舊唐書》記載他的影響力:“(文章)大行一時, 晚進莫不傳記。 新羅、日本使至, 必出金寶購其文。 ”大意是:其文章大行于天下, 青年才俊、後進晚生爭相傳記, 以能背誦其文為榮。 來自高麗、日本的遣唐使團, 一到大唐就四處打探這位元文學家有沒有新作品問世, 不惜以重金珍寶求購其文, 以傳至其國。 就算文如韓愈、柳宗元, 詩如李白、杜甫這樣的大家, 在生前也沒能達到盛名播揚如此之遠的。 他就是張鷟。

武則天時, 太官令馬仙童被突厥國抓住, 突厥默啜可汗問:“貴國張文成(即張鷟)還在不在?”馬仙童答說:“他近來剛被貶官了。

”默啜聽此歎道:“貴國有如此之人不用, 實在無能!”可見, 張鷟的大名, 都已遠播到突厥, 名動可汗了!

唐朝文學空前繁榮, 文章大家頻出、詩歌聖手相繼;累唐之世, 名傳後世文學之才如雲, 文燦千古驚世華章充棟。 文宗韓柳、詩標李杜, 耀古照今!但是張鷟卻是名噪天下於當世, 大名遠揚于韓日, 一時風頭無倆。

張鷟, 字文成, 自號浮休子, 河北人(660年-740年)。 考其生平年代, 和初唐四傑王勃、駱賓王等同時代;他年老時, 李白、杜甫正年輕、剛成名。 關於張鷟的名字來歷還有一個趣聞:他小時候曾夢見一隻紫色五彩紋的大鳥, 飛到庭院不走了。 他爺爺為其解夢:“此大吉祥!我聽說五彩紋者, 是鳳凰;紫色的為鸑鷟也!莫非預示著我大孫子以後要以文章名譽天下?”於是, 就起了這個怪名字!後來果然文名傳揚於天下!

張鷟聰慧絕倫, 博覽群書, 寫文章下筆如有神且言辭詼諧, 青年時就已天下知名。 唐高宗時, 登進士第, 八科考試皆登甲科,

當時考官名士蹇味道讀了他的試卷, 歎為"天下無雙";曾四次參加吏部的授官銓選, 每次應策對答都是銓府第一。 當時吏部銓選官員半千評價張鷟說:“張子之文, 如青錢, 萬選萬中!”青錢為成色最高的青銅錢幣, 以此類比張鷟的才學, 可見評價之高。 因此, 張鷟得了個“青錢學士”的雅號。

可這位當時文播日韓、名動突厥的國際文學大家, 為什麼在自己本國後世卻默默無名呢?

一、 性格問題

張鷟雖然才學絕高、名氣很大, 但是官運卻很一般, 基本上都是在縣尉、縣丞這一級別混, 但也做個岐王府參加、鴻臚丞這樣的官。 這和他的性格有很大關係!張鷟性格暴躁褊急、風流倜儻、行為放蕩、且不檢小節。 當時的所謂正人君子說其“不持士行”, 就是不正經、思想品質惡劣。 當時的名相, “三朝元老”姚崇因此非常不喜歡他。 惹當朝宰相討厭, 可想而知, 張鷟是當不了大官了。

話說回來, 張鷟確實“毛病”不少, 其中之一便是“好口語, 訕短時政”。 喜歡攻擊批評時政、品議朝野百官。 在其傳世名著《朝野僉載》記載了大量的唐朝逸聞趣事、朝野文武百官的不同嘴臉:明君賢臣有之;酷吏、贓官、假君子、告密者、無恥小人等也一一不放過。

尤其是武則天時期的人物、時政;甚至連武則天都不放過, 都要嘲笑一把。 在其《朝野僉載》中, 就以自己的真實姓名來譏諷武則天濫授官職、不會用人。 “補闕連車載, 拾遺平鬥量, 把椎侍御史, 椀脫校書郎。 ”語言詼諧、譏諷潑辣。 不過, 武則天還算是度量比較大的, 沒跟他一般見識。 同時, 他也記錄了對武則天晚年寵倖張易之兄弟的譏諷。 他好像特別和張易之幾兄弟過不去, 在書中多處記錄了張易之、張昌宗兄弟的醜事!對當時的酷吏更是毫不留情地諷刺、嘲笑, 也因此徹底得罪了很多人。 著名酷吏李全交羅織罪名, 陷害於他,被流放嶺南。這也是張鷟官運不暢的一大重要原因!

二、作品問題

張鷟生平著述很多,但留下來的作品卻不多,有筆記《朝野僉載》、判牘《龍筋風髓判》和傳奇小說《遊仙窟》。《朝野僉載》一書,由於記載的大多是作者親歷或者所見所聞的朝政實錄,可信度較高,且“記正史中不敢記,錄正史不敢錄”,後來司馬光在編撰《資治通鑒》時,史料多有採用。

判牘《龍筋風髓判》文辭華麗,語言精練,對後世的法律學以重要影響,豐富了中華法系的內容。

重點要說一說他的傳奇小說《遊仙窟》。這本小說出了內容“傳奇”之外,小說本身得以流傳也很傳奇。

內容傳奇:這本小說,創作于初唐時期。對於唐朝的傳奇小說的發展,有著開創的意義。最牛的地方是用第一人稱寫的,而且寫的是作者的一夜豔遇經歷;文辭華豔淺俗,生動活潑。其實這很可能是作者張鷟年輕時期的一次逛青樓的親身經歷。作者的意氣風發、風流倜儻的一面表露無遺。

唐朝的《全唐詩》裡,僅僅收錄了張鷟的十九首詩,對於這個國際知名大家實有不公。而且還要在其名下注明:“其作猥褻、幾乎傷雅,今錄稍可采覽者一十九首!”而近代,有學者從日本又找到了其五十八首詩。真是牆裡開花牆外香,張鷟的名聲在國外比在國內大多了!

最後錄上張鷟在其《遊仙窟》中的詩一首:別十娘

忽然聞道別,愁來不自禁。眼下千行淚,腸懸一寸心。

兩劍俄分匣,雙鳧忽異林。殷勤惜玉體,勿使外人侵。

這是一首送給一夜情人十娘的送別詩,可見這貨還是很小心眼的!

陷害於他,被流放嶺南。這也是張鷟官運不暢的一大重要原因!

二、作品問題

張鷟生平著述很多,但留下來的作品卻不多,有筆記《朝野僉載》、判牘《龍筋風髓判》和傳奇小說《遊仙窟》。《朝野僉載》一書,由於記載的大多是作者親歷或者所見所聞的朝政實錄,可信度較高,且“記正史中不敢記,錄正史不敢錄”,後來司馬光在編撰《資治通鑒》時,史料多有採用。

判牘《龍筋風髓判》文辭華麗,語言精練,對後世的法律學以重要影響,豐富了中華法系的內容。

重點要說一說他的傳奇小說《遊仙窟》。這本小說出了內容“傳奇”之外,小說本身得以流傳也很傳奇。

內容傳奇:這本小說,創作于初唐時期。對於唐朝的傳奇小說的發展,有著開創的意義。最牛的地方是用第一人稱寫的,而且寫的是作者的一夜豔遇經歷;文辭華豔淺俗,生動活潑。其實這很可能是作者張鷟年輕時期的一次逛青樓的親身經歷。作者的意氣風發、風流倜儻的一面表露無遺。

唐朝的《全唐詩》裡,僅僅收錄了張鷟的十九首詩,對於這個國際知名大家實有不公。而且還要在其名下注明:“其作猥褻、幾乎傷雅,今錄稍可采覽者一十九首!”而近代,有學者從日本又找到了其五十八首詩。真是牆裡開花牆外香,張鷟的名聲在國外比在國內大多了!

最後錄上張鷟在其《遊仙窟》中的詩一首:別十娘

忽然聞道別,愁來不自禁。眼下千行淚,腸懸一寸心。

兩劍俄分匣,雙鳧忽異林。殷勤惜玉體,勿使外人侵。

這是一首送給一夜情人十娘的送別詩,可見這貨還是很小心眼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