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晨起一杯水,不是人人都合適

“每天晨起空腹一杯水”成為了一條流傳甚廣的健康名言, 很多人相信這杯水可以清腸胃、排毒養顏、稀釋血液, 甚至還可以減少疾病的發生。 據火箭軍總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郭志紅介紹, 從中醫理論來講, 很多脾胃虛寒、脾虛濕重、消化功能欠缺、肺腎功能不足的人, 晨起若是喝了一杯水會讓身體受到傷害。 事實上, 喝水也須因人而異, 有些人並不能正常代謝, 亂喝水不僅起不到養生效果, 反而會讓人體受損。 看似簡單的喝水中卻蘊含著養生大道理、大學問。

晨起喝水陽氣不升

每天早晨太陽從東方升起, 人體的陽氣也開始升起, 要協助陽氣生髮, 但“晨起一杯水”對有些人反而會阻礙陽氣升起。 晨起喝水對身體強壯的人妨礙不大, 對有些人就會引起體質下降, 甚至產生疾病。 尤其那些體弱多病的人、經絡堵塞的人、陽氣少的人是不利的。 很多人是被家人強迫著“晨起一杯水”,

有的甚至是二杯、三杯。 為什麼說被強迫呢?因為他們並不想這樣, 口不渴, 沒有喝水的欲望。 水是陰性, 對於陽氣的生髮沒有任何幫助, 反而會造成阻礙。 那些原本水濕運化障礙的人, 就會進一步加重身體的損傷, 水濕積聚更加沒有機會得到改善, 使身體衰退老化得更快。

有很多人說, 自己並不知道自己的陽氣弱不弱。 其實可以通過觀察面色來判斷, 是光潤明快還是澀滯暗淡。 如果面色是光潤明快, 那就表明體內陽氣充足。 如果面色是澀滯暗淡, 那就代表身體裡陽氣較少, 陰氣偏多, 這樣的人起床後應該鼓勵陽氣生髮, 不適宜飲水, 如果飲水就會使陽氣生髮受阻。 在臨床上, 有很多女性患者早晨起床後飲水出現不少問題,

有的會出現頭暈, 有的會面部浮腫、晦濁, 有一種沒洗乾淨的感覺, 一看就知道是水濕造成的問題。 特別是脾胃虛的人, 面部很容易有痕跡, 因為陽明胃經分佈在面部。 這些人對水濕的代謝不健全, 尤其是早晨, 陽氣不足, 喝進的水根本運化不起來, 造成水濕彌漫, 上蒙清竅, 而出現頭暈頭痛。 這種情況, 必須到正規醫療機構, 找中醫大夫就診, 通過一段時間的中藥調理, 把身體逐漸恢復到正常狀態。

亂喝水傷脾傷肺傷腎

清代醫書《四聖心源》說:“水穀入胃, 脾陽磨化, 渣滓下傳, 而為糞溺, 精華上奉, 而變氣血。 ”若脾陽不足(脾陽即指脾胃功能), 對水的消化吸收就不能完成, 更不能變生氣血。 特別是在不需要水的時候喝水,

還會讓脾陽受到傷害。 由此可知, 脾胃功能如果比較差, 比如食欲差, 易噁心或易嘔吐, 呃逆頻繁, 腹脹腹瀉, 胃脘不適等症狀的人, 對水的代謝同樣也不能正常進行。 尤其是在早晨脾陽還沒有生髮的情況下喝水, 就更加不合適了, 不僅得不到任何好處, 反而會被水所傷害, 進一步影響了脾胃的功能。

肺對水的調節也起著重要作用。 中醫理論認為, 肺除了對呼吸的作用之外, 還有一個重要作用就是“主治節”, 這裡面包括了“通調水道”這一重要作用。 這裡的水道指水液運行的途徑, 也就是說, 肺有調節水的代謝功能, 這一功能主要通過肺的宣發和肅降來進行, 肺氣可以使津液輸布散發到全身各處, 也可以促使水液下輸於膀胱,

保持小便通利。 若肺的功能有障礙, 如容易胸悶氣短、喘息心悸、咳嗽痰多、鼻塞流涕等情況的人, 對水的代謝也會差, 若亂喝水就會加重以上症狀。

中醫認為腎主水, 膀胱主水之氣化。 腎對調節和維持體內的水液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腎臟的功能出了問題, 飲水就要注意, 否則會出現水腫、小便不利等。 實際上, 人體是一個整體系統, 五臟六腑都參與了水的代謝, 任何一個臟腑出了問題, 都會對水的代謝造成影響。 同樣, 無端的增加飲水, 也會對身體各處不利。

也就是說, 我們不需要水的時候, 應該把身體維持在一個氣血平和的狀態, 不要輕易打擾它。 如果一杯一杯地往肚子裡灌水, 是在人為地干擾自己的氣血平和, 顯然是不對的。

多喝水是導致百病的“幫兇”

很多慢性病的人血液黏稠,希望通過多喝水來稀釋血液。其實水喝下去大多不可能立即進入血管稀釋血液,因為水的代謝還要經過很多的環節。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迴圈的整體,水的代謝要在各個器官組織的協調運行下才能完成,如果說三焦氣化、臟腑轉輸、氣血運行任何一方面有問題,水就無法到達血管裡以達到稀釋血液的目的,反而增加了心肺負擔,也增加了脾腎負擔,從而可以使很多慢性病多了無愈期。

清代名醫黃元禦說:“氣不化水,則郁蒸於上而為痰,水不化氣,則停積於下而為飲。大凡陽虛土敗,金水堙菀,無不有宿痰留飲之疾。蓋痰飲伏留,腐敗雍阻,礙氣血環周之路, 格精神交濟之關, 諸病皆起, 變化無恒。”此處是說如果沒有陽氣,則水液鬱積成為痰飲。凡是陽虛脾虛,肺腎不運,無不形成痰飲病。痰飲可堵塞氣血運行,影響精神活動,各種疾病均可出現,並且變化無窮。顯然水的鬱積可以導致百病。觀察一下身邊喝水太多的人,幾年下來,他們往往老得比別人快,因為脾腎的功能由於飲水過多都受傷了,喝水太多使心肺負擔過重,脾腎負擔過重,所有臟器的負擔都會加重,自然比別人老得更快,隨之而來的各種慢性病自然也會比別人來得更快、更多。

中醫理論認為,體內水液積聚凝練後能形成痰濁,痰濁再進一步的積聚濃縮,就可成為痰核,比如瘰鬁、癭瘤等疾病;或與瘀血互結形成各種結節、腫塊等。它們最初是良性的,時間一長,再遇到不良刺激,就可能轉為惡性,但都是從水液積聚這一步開始的。原本是無害的水,因為身體的臟腑功能失調及代謝障礙等綜合因素,最後能生成各種有形物質來。臨床中,一些囊腫病人因不當飲水導致療效降低,而改變了不當飲水習慣後,療效會明顯提升。

痰飲、痰濁,是中醫學的特有概念,都是由水液代謝障礙而引起的病理產物,分有形和無形兩類。有形的是指視之可見、觸之可及或聽之有聲的,其黏稠的叫痰,較為清稀的叫飲。無形的痰飲可引起很多症狀,如頭暈目眩、噁心嘔吐、氣短胸悶、心悸或癲狂、昏迷等,但卻看不到實質的痰和飲,而按照治療痰飲的方法去治療,則會有很好的療效。現代醫學研究也發現,痰濁和身體免疫、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癌症、哮喘以及精神病等許多疾病都有關係。

喝多少水要因人而異

由此可以看出,喝水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喝多少,與每個人的身體條件、臟腑功能密切相關。因此,還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上班族和運動員,年輕人和老年人,健康人和病人,喝水的分量都不一樣,喝水必須因人而異,每個人要根據自己的活動量、排泄能力、對水的需求量、年齡、體重、工作狀態、飲食狀況和生活環境而定,並不是每個人都要遵循同一個固定的飲水量。比如運動員、體力勞動者,身體消耗較大,代謝又很旺盛,口渴了需要喝水,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不需要加以限制。坐辦公室的上班族,工作時間不怎麼動彈,也不怎麼出汗,喝下去的水大都直接進了腎臟,也就是增加了排尿量,如果大量頻頻喝水,反而會增加腎臟負擔,引起脾胃不適。

100 公斤的壯漢一下喝五六杯水還可以,瘦小體弱的老太太一下也喝下五六杯水,她的脾胃會有多難受?中醫認為“女子五七陽明脈衰”,這句話的意思是女人到了35 歲後脾胃功能就會下降,七八十歲的老太太脾胃已經很差,吃的食物都要比年輕人少很多,如果喝的水和年輕人一樣多,身體自然無法代謝,無法承受。

還有的人認為每天必飲八杯水,多喝水可能有效排毒,喝水應該按時按點,從早晨6 點到晚上10 點,不同時段喝的水有不同效果,在中醫看來,這個觀點是不正確、不科學的。因為它沒有考慮到人的自然屬性、自我本能系統的需求,以及因人、因地、因時制宜的問題,這是一個僵化、機械的理論。

顯然是不對的。

多喝水是導致百病的“幫兇”

很多慢性病的人血液黏稠,希望通過多喝水來稀釋血液。其實水喝下去大多不可能立即進入血管稀釋血液,因為水的代謝還要經過很多的環節。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迴圈的整體,水的代謝要在各個器官組織的協調運行下才能完成,如果說三焦氣化、臟腑轉輸、氣血運行任何一方面有問題,水就無法到達血管裡以達到稀釋血液的目的,反而增加了心肺負擔,也增加了脾腎負擔,從而可以使很多慢性病多了無愈期。

清代名醫黃元禦說:“氣不化水,則郁蒸於上而為痰,水不化氣,則停積於下而為飲。大凡陽虛土敗,金水堙菀,無不有宿痰留飲之疾。蓋痰飲伏留,腐敗雍阻,礙氣血環周之路, 格精神交濟之關, 諸病皆起, 變化無恒。”此處是說如果沒有陽氣,則水液鬱積成為痰飲。凡是陽虛脾虛,肺腎不運,無不形成痰飲病。痰飲可堵塞氣血運行,影響精神活動,各種疾病均可出現,並且變化無窮。顯然水的鬱積可以導致百病。觀察一下身邊喝水太多的人,幾年下來,他們往往老得比別人快,因為脾腎的功能由於飲水過多都受傷了,喝水太多使心肺負擔過重,脾腎負擔過重,所有臟器的負擔都會加重,自然比別人老得更快,隨之而來的各種慢性病自然也會比別人來得更快、更多。

中醫理論認為,體內水液積聚凝練後能形成痰濁,痰濁再進一步的積聚濃縮,就可成為痰核,比如瘰鬁、癭瘤等疾病;或與瘀血互結形成各種結節、腫塊等。它們最初是良性的,時間一長,再遇到不良刺激,就可能轉為惡性,但都是從水液積聚這一步開始的。原本是無害的水,因為身體的臟腑功能失調及代謝障礙等綜合因素,最後能生成各種有形物質來。臨床中,一些囊腫病人因不當飲水導致療效降低,而改變了不當飲水習慣後,療效會明顯提升。

痰飲、痰濁,是中醫學的特有概念,都是由水液代謝障礙而引起的病理產物,分有形和無形兩類。有形的是指視之可見、觸之可及或聽之有聲的,其黏稠的叫痰,較為清稀的叫飲。無形的痰飲可引起很多症狀,如頭暈目眩、噁心嘔吐、氣短胸悶、心悸或癲狂、昏迷等,但卻看不到實質的痰和飲,而按照治療痰飲的方法去治療,則會有很好的療效。現代醫學研究也發現,痰濁和身體免疫、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癌症、哮喘以及精神病等許多疾病都有關係。

喝多少水要因人而異

由此可以看出,喝水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喝多少,與每個人的身體條件、臟腑功能密切相關。因此,還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上班族和運動員,年輕人和老年人,健康人和病人,喝水的分量都不一樣,喝水必須因人而異,每個人要根據自己的活動量、排泄能力、對水的需求量、年齡、體重、工作狀態、飲食狀況和生活環境而定,並不是每個人都要遵循同一個固定的飲水量。比如運動員、體力勞動者,身體消耗較大,代謝又很旺盛,口渴了需要喝水,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不需要加以限制。坐辦公室的上班族,工作時間不怎麼動彈,也不怎麼出汗,喝下去的水大都直接進了腎臟,也就是增加了排尿量,如果大量頻頻喝水,反而會增加腎臟負擔,引起脾胃不適。

100 公斤的壯漢一下喝五六杯水還可以,瘦小體弱的老太太一下也喝下五六杯水,她的脾胃會有多難受?中醫認為“女子五七陽明脈衰”,這句話的意思是女人到了35 歲後脾胃功能就會下降,七八十歲的老太太脾胃已經很差,吃的食物都要比年輕人少很多,如果喝的水和年輕人一樣多,身體自然無法代謝,無法承受。

還有的人認為每天必飲八杯水,多喝水可能有效排毒,喝水應該按時按點,從早晨6 點到晚上10 點,不同時段喝的水有不同效果,在中醫看來,這個觀點是不正確、不科學的。因為它沒有考慮到人的自然屬性、自我本能系統的需求,以及因人、因地、因時制宜的問題,這是一個僵化、機械的理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