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從全球1650萬高淨值人群的共性,判斷未來投資趨勢

唯物辯證法認為, "共性"即普遍性, "個性"即特殊性, 兩者密切聯繫, 不可分割, 是辯證統一的關係。

金融投資的目的, 就是要在紛繁複雜的金融市場中, 找到共性, 從而洞察投資機會, 不斷讓資產保值、增值, 最終達到所謂的“富人階層”。

那麼, 究竟如何在物質上(非精神層面)成為一個富人?

這個問題其實是個閉環, 首先, 如果知道財富密碼, 很多人早就成富人了, 成了富人這就不是一個問題了;其次, 正因為大部分人沒富起來, 所以才想知道如何富足。

那麼, 成為富人, 這個難解之謎, 是不是就毫無規律可循呢?

其實,

還是有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可供參考的, 至少從投資的角度來尋找, 能找到一些共性。

俗話說思想決定行為, 這個共性最終是體現在結果上(也就是財富增長), 但本質上起源於思想。 這個思想就是所謂的富人思維。

什麼是富人思維呢?就是無論你有錢沒錢, 都應該以富人的思維來進行資產的配置, 盡可能的讓資產的收益最大化, 讓風險減少, 而不是逆勢而為。

最近凱捷諮詢發佈的一個報告就為我們粗略的描繪出富人在投資層面的共性, 或者說一種富人思維。

我們先來看看整體的結論:

根據凱捷《2017年全球財富報告》, 2016年全球高淨值人數增長了7.5%, (超遠世界GDP的平均增長速度)總人數已經達到1650萬人, 創歷史新紀錄。

其中美國、日本、德國、中國、法國在高淨值人數方面排名前五, 中國高淨值人群為130萬, 僅次於美國、日本和德國。

從擁有財富的規模來看, 這1650萬人目前擁有財富63.5萬億美元。 凱捷還預測, 到2025年, 全球高淨值個人擁有的財富總和將突破100萬億美元。

所謂“高淨值個人”, 指的是那些資產價值(除主要住所之外)至少為100萬美元的富豪。 這裡要注意, 高淨值人群的資產中不包括自住房, 中國北上廣深不少人住在價值不菲的房子裡, 但沒有其他可供投資的資產, 因而並不算在高淨值人群。 這一點要明確, 不然可能和大家的印象不一致。

那麼這些高淨值人群是怎麼實現財富快速增長呢?

從凱捷提供的高淨值人群資產配置變化中可以一窺端倪。

可以看到, 2015年到2016年, 富人投資最大的變化在於降低了股票、現金(等價物)的配置, 提高了房地產、固定收益類產品、以及大宗商品等投資。

儘管現在有點後知後覺, 但是2016年房地產確實是全球大漲、商品也是, 而股票則相對表現一般。

2017年前三個季度, 高淨值人群中股票投資的比例大幅度提升, 從24.8%提高到31.1%;現今及其等價物也大幅度提高, 從23.5%提高到27.3%;降幅最大則是房地產資產配置以及商品等其他資產配置。

上述資產配置變化, 如果我們拆分為不同地區, 那麼會發現符合不同市場走勢的資產配置結果。

比如, 美國股市2017年大漲, 三大股指連續多次創歷史記錄。 在這種市場氛圍中, 高淨值人群股票投資比例大增, 相較於2016年提高了10個百分點, 這是非常恐怖的數字。

歐洲股市近期的表現也還不錯, 但相較於美國股市要差一些, 所以股票投資的表中提高幅度也相較於美國要低一些, 不過仍然很可觀,2017年前兩個季度一共提高了6.3%;

而我們中國所屬的亞太地區則表現出自己的特色。香港、日本等多地股市連創新高,股市投資的比重自然也是節節攀升,2017年前兩個季度一共提高4.4%。房地產投資儘管也在下降,但是相對美國和歐洲賣房炒股的比例人數要少得多,2017年前兩個季度,房地產投資的比重降低1.8%,同期歐洲和美國為3.8%和4.4%。

凱捷諮詢調研高淨值人群後,得出以下結論:

在2017年前三個季度中,53.3%的高淨值人群都認為,股票投資是今年最重要的財富增長配置方式;固定收益排第二,為21.2%;

凱捷諮詢預測,這一共性在最後一個季度將更加明顯。

國慶日後,2017年進入最後的一個季度,想必富人們的資產配置又會有新的變化,儘管我們無法時時的掌握具體資料,但可以從投資共性中,找到一絲端倪。

投資傳奇加哲學家索羅斯曾經說過,真正要賺的其實是泡沫的錢。泡沫的形成其實是一種預期加上自我強化機制,比如特朗普上任時,對於他的施政預期、放鬆金融監管預期讓美股大漲。而美股的大漲又加強了上漲的預期,並令更多參與者入市,繼續推動這種預期,最終成為一個自我強化的正迴圈。

正向迴圈和負向迴圈其實一樣,當越來越多的人預感股市難以為繼的時候,就會賣出手中的股票,股市從上漲轉為下跌,隨著下跌的逐步擴大,人們的預期更加悲觀,拋售的人也開始增多,最終就變成逆向迴圈。

這兩個過程常常處於卡尼曼所言的非理性,即過於樂觀導致的過高上漲,過於悲觀導致的過快下跌。對於高淨值人群來說,他們常常是在樂觀情緒漸濃時,逐步減倉,在悲觀情緒增多時逐步加倉,始終在非理性中保持著一份理性。

對亞洲市場而言,從趨勢上來說和歐美發達國家整體類似。從市場各方面博弈的現狀來看(包括政府、投資者等多方力量),股市目前是相對比較樂觀的,因為各方做多的情緒和力量更濃,更容易形成一致性的預期和合力,不過這個合力會隨著股市的上漲而逐漸衰減,從過程來看,如果上漲不快,那麼慢牛走起,時間拉長絕對是好事,如果太快那麼對誰都不是好事,離場的日子也就越快到來。

在報告的資料預測下,可以看出,本年度最後一個季度的投資重點在股票投資方面,其次是固定收益類投資產品,廣大投資人應該做好資產配置,調整投資方向,獲得收益。

作者:王燦

製作:瀚亞資本品牌中心

不過仍然很可觀,2017年前兩個季度一共提高了6.3%;

而我們中國所屬的亞太地區則表現出自己的特色。香港、日本等多地股市連創新高,股市投資的比重自然也是節節攀升,2017年前兩個季度一共提高4.4%。房地產投資儘管也在下降,但是相對美國和歐洲賣房炒股的比例人數要少得多,2017年前兩個季度,房地產投資的比重降低1.8%,同期歐洲和美國為3.8%和4.4%。

凱捷諮詢調研高淨值人群後,得出以下結論:

在2017年前三個季度中,53.3%的高淨值人群都認為,股票投資是今年最重要的財富增長配置方式;固定收益排第二,為21.2%;

凱捷諮詢預測,這一共性在最後一個季度將更加明顯。

國慶日後,2017年進入最後的一個季度,想必富人們的資產配置又會有新的變化,儘管我們無法時時的掌握具體資料,但可以從投資共性中,找到一絲端倪。

投資傳奇加哲學家索羅斯曾經說過,真正要賺的其實是泡沫的錢。泡沫的形成其實是一種預期加上自我強化機制,比如特朗普上任時,對於他的施政預期、放鬆金融監管預期讓美股大漲。而美股的大漲又加強了上漲的預期,並令更多參與者入市,繼續推動這種預期,最終成為一個自我強化的正迴圈。

正向迴圈和負向迴圈其實一樣,當越來越多的人預感股市難以為繼的時候,就會賣出手中的股票,股市從上漲轉為下跌,隨著下跌的逐步擴大,人們的預期更加悲觀,拋售的人也開始增多,最終就變成逆向迴圈。

這兩個過程常常處於卡尼曼所言的非理性,即過於樂觀導致的過高上漲,過於悲觀導致的過快下跌。對於高淨值人群來說,他們常常是在樂觀情緒漸濃時,逐步減倉,在悲觀情緒增多時逐步加倉,始終在非理性中保持著一份理性。

對亞洲市場而言,從趨勢上來說和歐美發達國家整體類似。從市場各方面博弈的現狀來看(包括政府、投資者等多方力量),股市目前是相對比較樂觀的,因為各方做多的情緒和力量更濃,更容易形成一致性的預期和合力,不過這個合力會隨著股市的上漲而逐漸衰減,從過程來看,如果上漲不快,那麼慢牛走起,時間拉長絕對是好事,如果太快那麼對誰都不是好事,離場的日子也就越快到來。

在報告的資料預測下,可以看出,本年度最後一個季度的投資重點在股票投資方面,其次是固定收益類投資產品,廣大投資人應該做好資產配置,調整投資方向,獲得收益。

作者:王燦

製作:瀚亞資本品牌中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