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起航 中國天眼發現新脈衝星 或可成為宇宙航行的GPS

 起航 中國天眼發現新脈衝星 或可成為宇宙航行的GPS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10月10日宣佈, 位於貴州的“中國天眼”(FAST)首次發現脈衝星, 探測到數十個優質脈衝星候選體, 其中6顆通過國際認證。 這是內地射電望遠鏡首次發現脈衝星。 在天文發現上的一小步, 也會為以後的大步前進打下基礎, 中國天文研究又一次向世界發出了強音。

“中國天眼”(FAST)是何方神聖?

歷經十幾年籌備, 五年半施工, 被稱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ive hundred meters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 簡稱FAST)於2016年9月25日落成並投入使用, 坐落于貴州省平塘縣克度鎮。

FAST從預研到建成再到調試,

關鍵技術無先例可尋, 關鍵材料無現成可用。 老中青三代科技工作者歷經20余載, 克服諸多困難, 才能自豪說出“FAST既是中國製造, 更是中國創造”。

FAST系目前世界上口徑最大的單天線射電望遠鏡

FAST專案採用我國科學家獨創的設計:利用貴州天然的喀斯特漏斗窪地作為台址;在窪地內鋪設4450塊反射面單元組成500米球冠狀主動反射面;採用輕型索拖動機構和並聯機器人,

實現望遠鏡接收機的高精度定位。 FAST全新的設計思路, 加之得天獨厚的台址優勢, 突破了望遠鏡的百米工程極限, 開創了建造巨型射電望遠鏡的新模式。 該項目的建設, 使我國形成具有國際先進水準的天文觀測與研究平臺, 為我國開展“暗物質”和“暗能量”本質、宇宙起源和演化、太空生命起源和尋找地外文明等研究活動提供重要支持。 同時, 填補美國、西班牙和澳大利亞三個深層空間跟蹤站在經度分佈上的空白。

發現脈衝星有什麼用?

當宇宙中的恒星逐步耗盡自身燃料慢慢衰老後, 會在自身引力作用下發生坍縮,

並產生劇烈的超新星爆發。 脈衝星就是大品質恒星超新星爆發後剩下的一類緻密天體, 所以它是“死亡的恒星”。

它的品質和太陽相當, 但半徑卻只有10公里。 這個像舍利子一樣的核, 其密度可達到(10的14次方)克/立方釐米。 也就是說, 體積相當於一塊橡皮的脈衝星物質, 就有全地球60億人的重量。

 脈衝星最大的特點, 是能夠發射嚴格週期性的脈衝信號。 脈衝週期比較穩定的脈衝星, 相當於“掛在天上的時鐘”, 它具有長期穩定性。 而地面上最精確的“原子鐘”具有短期穩定性, 二者互相配合, 取長補短, 可為將來建立時間尺度服務。

中國新發現脈衝星在銀河系中位置

用通俗的話來說, 發現脈衝星, 除了能解決科研人員的工作問題, 似乎沒有什麼現實意義, 但長遠來看, 研究脈衝星將為解決其他天文問題奠定基礎。 如果把多顆或者成百上千顆脈衝星組成宇宙空間中的時間陣列, 人類在未來進行遠端宇宙航行, 就可以確定自己在宇宙中的座標, 從而不會在星際航行中迷航。

通過研究脈衝星時間陣列時間變化(延遲)可以研究宇宙中的其他現象, 比如黑洞和引力波等。

中國科技進步讓國人驕傲

最近發佈的統計資料, 中國的快遞業已經是世界第一。 除了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技術, 其他技術也在飛快發展。

量子保密通信衛星 墨子

除了現在“天眼”讓國人對宇宙開眼、量子通信領域“墨子”傳信讓重要資訊通信保持“絕對安全”、高鐵賓士“一帶一路”造福沿線人民、超級電腦發威、北斗定位已經達到了釐米級的進度、華為麒麟970成全球首款AI晶片,一大批科研專案的成功既源于中國人對新知的嚮往,也在於上下凝聚共識:在新一輪全球增長面前,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小編相信,通過國人的共同努力,中國科技的崛起指日可待。

量子保密通信衛星 墨子

除了現在“天眼”讓國人對宇宙開眼、量子通信領域“墨子”傳信讓重要資訊通信保持“絕對安全”、高鐵賓士“一帶一路”造福沿線人民、超級電腦發威、北斗定位已經達到了釐米級的進度、華為麒麟970成全球首款AI晶片,一大批科研專案的成功既源于中國人對新知的嚮往,也在於上下凝聚共識:在新一輪全球增長面前,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小編相信,通過國人的共同努力,中國科技的崛起指日可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