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旋渦星系——仙女座大星雲

仙女星系, 又名仙女座大星雲, 位於仙女座方位的擁有巨大盤狀結構的旋渦星系, 在梅西耶星表編號為M31, 星雲星團新總表編號位NGC 224, 直徑22萬光年, 距離地球有254萬光年, 是距銀河系最近的大星系。

仙女星系在東北方向的天空中看起來是紡錘狀的橢圓光斑, 是肉眼可見的最遙遠的天體。

仙女星系和銀河系同處於本星系群, 品質是銀河系的二倍, 直徑至少是銀河系的2倍。 仙女星系是本星系群中最大的星系, 正以每秒300公里的速度朝向銀河系運動, 在30-40億年後可能會撞上銀河系, 最後並合成橢圓星系。

最早的仙女座星系觀測紀錄可能出自波斯的天文學家阿爾蘇飛, 他描述它是“小雲”, 星圖上的標記在那個時代也是“小雲”。 第一個以望遠鏡進行觀測和記錄是西門·馬里烏斯, 時為1612年。 1939年經巴布科克等人的研究, 測出從中心到邊緣的自轉速度曲線, 並由此得知星系的品質。

據估計, M31的品質不小於 3.1×1011個太陽品質, 比銀河系大一倍以上, 是本星系群中品質最大的一個。 M31的中心有一個類星核心, 直徑只有25光年, 品質相當於107太陽品質, 即一立方秒差距內聚集1500個恒星。 類星核心的紅外輻射很強, 約等於銀河系整個核心區的輻射。 但那裡的射電卻只有銀心射電的1/20。 射電觀測指出, 中性氫多集中在半徑為10千秒差距的寬環帶中。 氫的含量為總品質的1%, 這個比值較之銀河系的(1.4~7%)要小。 由此可以認為, M31的氣體大部分已形成恒星。

1943~1944年, 沃爾特·巴德分辨出仙女座星系核心部分的天體, 證認出其中的星團和恒星。 基於他對這個星系的觀測, 他分辨出兩種不同星族的恒星, 他稱呼在星系盤中年輕的、高速運動的恒星為第一星族, 在核球年老的、偏紅色的是第二星族, 這個命名的原則隨後也被引用在我們的銀河系內, 以及其他的各種場合。 (恒星分為二個星族的現象歐特在此之前就注意到了)並指明星族的空間分佈與銀河系相。 巴德博士也發現造父變星有兩種不同的型態,

使得對M31的距離估計又增加了一倍, 也對其餘的宇宙產生影響。 M31旋臂上是極端星族Ⅰ, 其中有O-B型星、亮超巨星、OB星協、電離氫區。 在星系盤上觀測到經典造父變星、新星、紅巨星、行星狀星雲等盤族天體。 中心區則有星族Ⅱ造父變星。 暈星族成員的球狀星團離星系主平面可達30千秒差距以外。 還發現, M31成員的重元素含量, 從週邊向中心逐漸增加。 這種現象表明, 恒星拋射物質致使星際物質重元素增多的過程, 在星系中心區域比週邊部分頻繁得多。

19世紀50年代, 仙女座星系的第一張無線電圖是由約翰·鮑德溫和劍橋無線電天文小組合作共同完成的。 在2C星表無線電天文目錄上, 仙女座星系的核心被編目為2C 56。

2006年, 發現了9個星系沿著橫越過仙女座星系核心的平面延伸著, 而不是隨意的散佈在周圍。 這也許可以說明這些衛星星系有共同的起源。

M31在天文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 在星系的研究中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 因為它雖然不是最近的星系, 卻是距離最近的一個巨大螺旋星系。

仙女座大星雲是秋夜星空中最美麗的天體,也是第一個被證明是銀河外星系的天體,還是肉眼可以看見的最遙遠的天體。暗物質,可能是在這個集團中品質最大的。史匹哲太空望遠鏡觀測顯示仙女座星系有將近一億兆顆恒星,數量遠比我們的銀河系多。在2006年重新估計銀河系的品質大約是仙女座星系的50%,大約是7.1×10^12太陽品質(符號:M☉)。

仙女座星系在適度黑暗的天空環境下很容易用肉眼看見,但是如此的天空僅存在於小鎮、被隔絕的區域、和離人口集中區域很遠的地方,只受到輕度光污染的環境下。肉眼看見的仙女座星系非常小,因為它只有中心一小塊的區域有足夠的亮度,但是這個星系完整的角直徑有滿月的七倍大。

以可見光下看見的形狀為依據,仙女座星系在de Vaucouleurs-Sandage延伸與擴張的分類系統下被分類為SA(s)b的螺旋星系。然而,在2MASS巡天的資料中,M31的核球呈現箱狀的形狀,這暗示著M31實際上是棒旋星系,而我們幾乎是正對著長軸的方向觀察這個星系。仙女座星系也是一個LINRER星系(低游離核輻射線區),在分類上是一種很普通的活躍星系核。

使用歐洲空間局的XMM-牛頓軌道天文臺發現M31有數個X射線源。羅賓·巴納德博士等人假設這些都是黑洞或中子星的候選者,將接踵而至的氣體加熱至數千萬K所輻射出的X射線。中子星和假設中的黑洞,光譜是一樣的,但是可以從品質上的差異區別出來。

仙女座星系大約有460個球狀星團

,這些星團中品質最大的,被命名為馬亞爾Ⅱ的,綽號是G1(Gloup one),是本星系群中最明亮的球狀星團之一。它擁有數百萬顆的恒星,亮度大約是半人馬座ω-銀河系內所知最明亮的球狀星團的兩倍。 G1有幾種不同的星族,而且以一般的球狀星團來看結構也太巨大了。因此,有些人認為G1是以前被M31吞噬的矮星系殘骸。

另一個巨大且明顯的球狀星團是位於西南旋臂東側一半位置上的G76。

M31旋臂上散佈著200個左右的星協,與銀河系的星協相比,兩者包含著同類的明亮藍色恒星,但前者最多可比後者大10倍。M31中的星協跨度約達1500光年,而銀河系中的獵戶星協及天狼星協跨度為150光年。[6]

在2005年,天文學家在M31又發現一種全新型態的星團。新發現的星團擁有成千上萬的恒星,在數量上與球狀星團相似。不同的是體積非常龐大,直徑達到數百光年,密度也低了數百倍;恒星之間的距離也遠了許多。

卻是距離最近的一個巨大螺旋星系。

仙女座大星雲是秋夜星空中最美麗的天體,也是第一個被證明是銀河外星系的天體,還是肉眼可以看見的最遙遠的天體。暗物質,可能是在這個集團中品質最大的。史匹哲太空望遠鏡觀測顯示仙女座星系有將近一億兆顆恒星,數量遠比我們的銀河系多。在2006年重新估計銀河系的品質大約是仙女座星系的50%,大約是7.1×10^12太陽品質(符號:M☉)。

仙女座星系在適度黑暗的天空環境下很容易用肉眼看見,但是如此的天空僅存在於小鎮、被隔絕的區域、和離人口集中區域很遠的地方,只受到輕度光污染的環境下。肉眼看見的仙女座星系非常小,因為它只有中心一小塊的區域有足夠的亮度,但是這個星系完整的角直徑有滿月的七倍大。

以可見光下看見的形狀為依據,仙女座星系在de Vaucouleurs-Sandage延伸與擴張的分類系統下被分類為SA(s)b的螺旋星系。然而,在2MASS巡天的資料中,M31的核球呈現箱狀的形狀,這暗示著M31實際上是棒旋星系,而我們幾乎是正對著長軸的方向觀察這個星系。仙女座星系也是一個LINRER星系(低游離核輻射線區),在分類上是一種很普通的活躍星系核。

使用歐洲空間局的XMM-牛頓軌道天文臺發現M31有數個X射線源。羅賓·巴納德博士等人假設這些都是黑洞或中子星的候選者,將接踵而至的氣體加熱至數千萬K所輻射出的X射線。中子星和假設中的黑洞,光譜是一樣的,但是可以從品質上的差異區別出來。

仙女座星系大約有460個球狀星團

,這些星團中品質最大的,被命名為馬亞爾Ⅱ的,綽號是G1(Gloup one),是本星系群中最明亮的球狀星團之一。它擁有數百萬顆的恒星,亮度大約是半人馬座ω-銀河系內所知最明亮的球狀星團的兩倍。 G1有幾種不同的星族,而且以一般的球狀星團來看結構也太巨大了。因此,有些人認為G1是以前被M31吞噬的矮星系殘骸。

另一個巨大且明顯的球狀星團是位於西南旋臂東側一半位置上的G76。

M31旋臂上散佈著200個左右的星協,與銀河系的星協相比,兩者包含著同類的明亮藍色恒星,但前者最多可比後者大10倍。M31中的星協跨度約達1500光年,而銀河系中的獵戶星協及天狼星協跨度為150光年。[6]

在2005年,天文學家在M31又發現一種全新型態的星團。新發現的星團擁有成千上萬的恒星,在數量上與球狀星團相似。不同的是體積非常龐大,直徑達到數百光年,密度也低了數百倍;恒星之間的距離也遠了許多。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