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為什麼“銀行存管”的p2p平臺也會跑路?

很多投資人在選擇p2p平臺時, 會看資金是否由銀行存管以確保自己的帳戶安全, 那麼, “資金存管”是不是一道避免資金風險的“免死金牌”呢?

如果真的這麼簡單, 那麼要尋求一個安全的平臺就不是什麼難事了, 然而事實往往很殘酷——

攜手恒豐銀行正式上線銀行存管系統的民營系平臺“中智魔方”, 上月19日就發佈公告, 稱其董事長孫國進失聯, 報案至今未有進展。

(中智魔方官網對於安全保障的宣傳)

不光民營平臺如此, 打著“央企控股”的國資系平臺一樣難逃跑路危機, 用戶資金存管在海口聯合農商銀行的“響噹噹”也於上月爆出“老闆和財務集體失聯”的消息,

目前平臺銀行埠已經關閉。

(響噹噹官網截圖)

真是防不勝防啊~

有些朋友很疑惑, 為什麼在銀行存管的平臺也不安全呢, 既然銀行和平臺有存管合作關係, 那麼平臺跑路了, 銀行需要擔責嗎?

要理清這些問題, 首先就要明白“資金存管”和“資金託管”的意義和區別。

1.資金託管

資金託管模式下, 託管方有義務監控資金的流向, 根據指令進行交易, 且定時發佈託管報告證明資金未被挪用。

比如說, 有些p2p平臺就是把風險準備金放在了託管帳戶中, 這樣可以保證平臺不把風險準備金挪為他用, 一旦發生兌付風險時, 這些風險準備金才會專款專用派上用場。 然而, 只有投資者和借款者都在銀行開立了獨立的託管帳戶, 才能真正做到資金與平臺的隔離;只有當滿標時, 銀行才會接到指令, 將投資者帳戶的錢劃入到借款者帳戶中, 不經過不平臺之手。

2.資金存管

資金存管一般是指P2P平臺將交易資金或平臺相關備付金、風險金等放於如銀行或協力廠商支付公司等協力廠商機構的帳戶上,

協力廠商機構只負責資金的保管, 並無義務監督資金流向, 平臺可以隨時提取這些存放在協力廠商帳戶的資金, 這樣也就起不到保護投資者的目的。

3.存管銀行不承擔網貸平臺違約責任

有心的朋友一定會發現, 目前大部分網貸平臺都是銀行存管模式, 就是因為存管比託管更具有可行性。

在資金託管過程中, 銀行需要對專用帳戶內的資金履行安全保管責任, 並承擔借款專案及借貸交易資訊真實性的審核責任, 此外, 還要對借貸資訊資料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負責、對資金用途進行追蹤等, 這種即複雜又極具風險的工作, 使得銀行更傾向於與P2P平臺建立存管合作。

至於平臺跑路, 其合作存管銀行的責任問題, 銀監會也在《網路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中也明確列出了銀行免責條款。

銀行免責條款:包括不承擔借款專案及借貸交易資訊真實性的審核責任、不對網路借貸資訊資料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負責、不被視為對網貸交易及其他相關行為提供保證或擔保、不對網貸本金及收益予以保證或承諾、不對網路借貸交易行為提供保證或擔保, 不承擔借貸違約責任。 這表示存管銀行只對網路借貸資金存管專用帳戶內的資金履行安全保管責任, 出借人須自行承擔網貸投資責任和風險。

綜上所述, 資金託管比存管模式更有保障, 但一般情況下,

銀行為了規避自身風險, 更願意和平臺建立存管合作關係。

其實, 即使在託管模式下, 投資人的資金也不是絕對安全的。

因為平臺可以通過虛構交易和借款人的方法, 把投資人的資金轉移到自己的帳戶中, 畢竟銀行不可能去細究每一筆交易, 這個工作量太大了, 成本也非常高。 可見, p2p平臺的有效監管任重而道遠。

因此, 是否“銀行存管”不是評判平臺安全性的唯一標準, 投資人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知識, 學會從多方面資料綜合評價平臺是否值得投資, 以後我還會發佈一些乾貨, 請持續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