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晉江一男子酒駕身亡!3“酒友”賠了1.9萬!這4種情形要注意!

朋友相聚開懷暢飲, 不想酒後駕駛摩托車釀成傷亡事故。 死者家屬一紙訴狀將同桌三名“酒友”告上法庭。 日前, 晉江法院龍湖法庭以“3+4”大陪審模式公開開庭審理一起生命權糾紛。 庭後雙方達成和解, 同桌三名“酒友”共賠償了1.9萬元。

案件重播

男子酒後駕車身亡

今年4月23日, 楊某與三名朋友共同飲酒, 楊某酒後駕駛摩托車並載兩名乘客在道路上逆向行駛發生事故。 楊某當場死亡, 乘客重傷。 楊某家屬狀告三名“酒友”賠償21.2萬元。

法庭調查瞭解到, 死者楊某與三名被告共同飲酒, 在這過程中, 楊某的妻子來找過楊某。

之後, 楊某駕駛摩托車載妻子、彭某(另一名共同飲酒人)離開。 不想, 後來他們在道路上逆行發生交通事故。 交警認定, 楊某醉酒駕駛機動車超過核定人數、未實行右側通行, 是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 合議庭經評議認為本案三被告對事故發生沒有過錯, 僅是未盡到安全送達義務, 僅應對原告承擔適當的補充賠償責任。

合議庭組織原被告雙方進行協商, 最終雙方達成和解協定:三被告分別賠償原告7000元、6000元、6000元, 共計19000元。

法官點評

四種情形“酒友”應擔責

經辦案法官介紹, 近年來, 共同飲酒行為引發的賠償案件有所增多, 一般情況下應由發生人身損害的飲酒人自負損失, 因為個人酒量和身體狀況只有自己最清楚, 旁人很難準確判斷,

故而對飲酒後果本人應承擔主要或者全部責任。 但如果有以下4種情況, “酒友”也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一、明知醉酒人不能喝酒——無論“酒友”是否明知, 都應承擔責任, 不過“明知”時責任較大。

二、強迫性勸酒——主觀上存在過錯即應承擔責任, 但強迫性勸酒不是暴力行為, 賠償亦只是相應的。

三、酒後駕車、洗澡、劇烈運動未加以勸阻——法律並無明確規定, 一般認為在明知對方酒後駕車而不加以勸阻的情況下, 一旦出事, 酒友有可能會承擔一定的責任。

四、未將醉酒者安全送達——視情況而定, 若醉酒到無法自控, 酒友負有一定的監護義務, 將其送往家中或醫院, 若出現意外, 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