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揭秘澳洲人際交往過程中不為人知的“潛規則”!

澳洲留學生在海外留學, 免不了要經受濃烈的孤獨感。 然而孤獨感只是留學生活中的冰山一角, 除了這孤獨感, 留學生或許還有一個更大的難題, 那就是中澳思維模式的差異。 當中國遇上澳洲, 思維的碰撞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初到澳洲, 又有哪些不可不知的澳洲交往“潛規則”呢?

澳洲人際交往中不為人知的“潛規則”(一)

一個人的思維模式決定了其行為準則。 留學生如果想更好更快的適應澳洲當地的生活, 就要有意識地接受澳洲人的思維方式。 適應了澳洲人的思維模式, 想要瞭解澳洲人的文化和習慣等也就手到擒來了。

1、當我們在和人交談時, 澳洲人往往直呼其名, 對老年人, 教師等, 無不如此。 中國學生可能會不習慣, 畢竟我們中國有輩分一說。

2、搶先說話在中國可以算是大忌, 但是在澳洲就不然了, 這不算是沒有禮貌, 遇到老師, 要先打招呼。

3、澳大利亞人喜歡用“請”和“謝謝你”, 不僅澳洲, 禮貌相待應該是所有國家待客之道的主旋律。

4、澳洲人就餐的時候, 不同年齡的家庭成員平等交談, 隨和卻又不失分寸。

5、在公開和友好的場所, 澳洲人對特定的話題非常在意。 除非你很瞭解他們, 否則不要問他們與財務、健康、親戚關係和宗教相關問題。

澳洲人際交往中不為人知的“潛規則”(二)

6、適當的玩笑是他們表示有友好的方式, 千萬不要將他們的友好誤以為是在嘲笑初來乍的你。

7、就餐的時候, 大多數澳洲人使用刀、叉和湯匙, 有些食物可以用手抓著吃, 如三明治、漢堡、春捲和雞翅。 事先熟悉, 才不至於鬧笑話。

8、要等所有人就座, 準備妥當之後再開始就餐, 這點倒是和我們大天朝有些相似。

3、就餐前沒有什麼儀式, 飯前祈禱並不常見。 但是要注意了, 如果你的留學寄宿家庭有這個習慣, 希望你要參與到其中, 這是一種尊重。

澳洲人際交往中不為人知的“潛規則”(二)

9、打嗝、吃飯發生聲響, 都會被認為沒有教養。 想想中國的父母從小也是這麼教育孩子的, 這倒是英雄所見略同。

10、如果你吃飽了, 盤子裡剩少量的食物是可以接受的, 不要求進行“光碟活動”, 但儘量不要浪費食物。

11、在別人家裡, 吃完飯後像主人表示感謝是禮貌的表現, 無論什麼時候什麼地點, 表示感謝永遠是需要的。

12、如果收到要求到別人家就餐, 特別是需要喝酒或吃些餐前小食(如調味汁或乳酪), 應帶一些小禮物, 如酒或者家鄉的美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