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稻穀有可能迎來春天嘛?

據海關統計, 今年2月份我國出口大米3.3萬噸, 同比大增752.87%, 出口均價843.14美元/噸;年初迄今累計出口12.55萬噸, 同比增加381.3%。 而在2016年, 我國大米全年出口量達到39.5萬噸, 比2015年增長38.1%;出口金額達35.09千萬美元, 同比增長31.4%。 今年初大米出口量大幅上漲, 基本上可以確認大米出口春天的到來。 今年大米出口量大增的主要原因:

國內稻穀產量連年增加, 供應大幅改善, 特別是部分普通稻穀出現供應過剩, 需要尋找新的出路, 推動了大米出口;2.由於普通稻穀供應過剩, 部分庫存保管年限較長, 價值降低, 出庫價格也相應調整, 低價米大量增加;3.開闢了非洲等新的大米出口市場。

為了加快去庫存, 我國於2016年5月底開展了超期儲存粳稻銷售。 經過4個月左右拍賣, 總共成交了385萬噸超期儲存粳稻, 遠高於臨儲稻穀1~9月276萬噸的累計成交量。 經過臨儲稻穀銷售和超期儲存粳稻的拍賣, 目前2011、2012年的超期儲存粳稻得到快速消化,

因此, 國家於去年8月份後又投入了少量2013年臨儲粳稻進行拍賣。 由於2013年產臨儲稻穀庫存龐大, 目前還有大量庫存等待消化。 據統計, 我國共收購了2013年產臨儲稻穀3200多萬噸, 目前仍有2000多萬噸臨儲庫存等待出庫。 超期儲存稻穀主要用於飼料及工業用原料, 對進口大米的替代性最為直接。

在稻穀供給側改革的加快推進下, 國家對稻穀高庫存的忍耐逐步接近極限, 隨著稻穀最低收購價持續下調, 超期儲存稻穀拍賣繼續開展, 預計國內稻米價位將會繼續下移。 後期國內外大米價差將會持續縮小, 進口大米的競爭力也將會不斷被削弱。 從長期看, 大米進口量下降將是大概率事件, 甚至不排除在今年末或明年初大米進口就出現拐點的可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