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魏國霸權的衰落,齊國的復興,孫臏與龐涓對兩國的影響

曉知識, 大世界。 上回說到戰國時期魏國率先爭霸, 可惜魏文侯死後, 武侯逼走了吳起, 不過吳起訓練的魏武卒都還在, 所以魏國的霸權一直持續了數十年。

西元前361年魏惠王繼位, 也是在這一時期魏國的霸權達到了頂峰, 到西元前344年, 魯、宋、衛、鄒、趙、秦等國家都派遣代表來到魏國, 推舉魏國成為盟主, 魏惠王順勢尊王, 鞏固霸業。

當時有人向魏惠王建議(《戰國策齊策》載是商鞅來魏國遊說), 讓魏惠王北面進一步爭取燕國, 和中原諸侯會同趙、秦, 圖謀齊國和楚國。 可見當時魏惠王已經有天下共主的樣子,

不服從他的僅僅是齊、楚幾個諸侯國而已。

魏惠王繼位之初, 雖然魏惠王的父親魏武侯不斷和趙國大打出手, 但魏惠王繼位前期一直注重和韓、趙關係的維護。 魏惠王前期曾多次和趙國聯軍擊退秦國。 後來韓趙魏三家經過換地之後, 把小片地方的連成塊,

經過和趙、韓一系列的土地交換, 魏國的土地基本上連成了一片。

可惜魏惠王在稱霸後, 遷都大樑, “東敗于齊, 西喪秦地七百余裡, 南辱于楚”, 開始衰落。 而齊國的齊威王卻在改革圖強, 齊國開始復興。 這裡面牽扯到兩個很重要的兩個人, 那就是孫臏與龐涓。

孫臏(孫臏那可是是孫武的後代)和龐渭本是同學, 一起拜鬼穀子先生為師學習兵法。 同學期間, 兩人情誼甚厚, 並結拜為兄弟, 孫臏稍年長, 為兄, 龐涓為弟。

有一年, 當聽到魏國國君以優厚待遇招求天下賢才到魏國做將相時, 龐涓再耐不住深山學藝的艱苦與寂寞, 決定下山, 謀求富貴。 孫臏則覺得自己學業尚未精熟, 還想進一步深造;另外, 也捨不得離開老師, 就表示先不出山。

於是龐涓一個人先走了。 臨行, 對孫臏說:“我們弟兄有八拜之交, 情同手足。 這一去, 如果我能獲得魏國重用, 一定迎取孫兄, 共同建功立業, 也不枉來一回人世。 ”,兩人長時緊握雙手, 最後灑淚而別。

龐涓到了魏國, 見到魏王。 魏王問他治國安邦、統兵打仗等方面的才能、見識。 龐涓傾盡胸中所有, 滔滔不絕地講了很長時間, 並保證說:“若用我為大將, 則六國就可以在我的把握之中, 我可以隨心所欲統兵橫行天下, 戰必勝, 攻必克, 魏國則必成為七國之道、乃至最終兼併其餘六國!”

魏王聽了, 很興奮, 便任命他為元帥、執掌魏國兵權。

龐涓確有本領, 不久便侵入魏國周圍的諸侯小國, 連連得勝, 使宋、魯、衛、鄭的國君紛紛來到魏朝賀, 表示歸屬。 不僅如此, 龐涓還領兵打敗了當時很是強大的齊國軍隊!這一仗更提高了他的聲威與地位。

後來孫臏也學成下山來投奔龐涓, 龐涓表面表示歡迎, 但心裡很是不安惟恐孫臏搶奪他一人獨尊獨霸的位置。 有一天, 魏王要讓孫龐二人表演陣法, 十分精彩, 魏王十分高興的說:“兩卿才能並稱傑出, 真是魏國大幸!”。

但龐涓經過這事, 便有了一種危機感, 就偷偷在魏惠王面前誣陷孫臏私通齊國。 魏惠王十分惱怒, 把孫臏辦了罪, 在孫臏的臉上刺了字, 還剜掉了他的兩塊膝蓋骨。

孫臏知道龐涓要害他就裝瘋賣傻,而龐涓也懷疑孫臏是裝瘋,就命令把他拽到豬圈裡。孫臏渾身污穢不堪,披頭散髮,全然不覺地在豬圈泥水中滾倒,直怔怔瞪著兩眼,又哭、又笑……

孫臏一直在等待一個機會,時間就這麼過去了,直到齊國一個使臣的到來才被救出, 孫臏到了齊國,齊王十分敬重。田忌更是禮遇有加。在一件小事上孫臏表現出的智謀,尤其令齊國君臣嘆服(那就是小學課本裡都有的田忌賽馬的故事)。

西元前354年,魏圍攻趙都邯鄲,次年趙向齊求救。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援救。孫臏認為魏以精銳攻邯鄲,國內空虛,於是率軍圍攻魏都大樑,使魏將龐涓趕回應戰。孫臏卻在桂陵伏襲,打敗魏軍,並生擒龐涓。孫臏在此戰中避實擊虛、攻其必救,創造了“圍魏救趙”戰法。

趁著魏國失敗,楚國北上攻打魏國睢水流域的土地,秦國更是趁著魏國無暇顧及西方領土,接連攻擊,到西元前352年,已經攻下了魏國舊都安邑。魏國雖遭桂陵重創,國力損耗,但軍事上還保持著強盛的聲勢。後來龐涓派人離間齊王,田忌被削去兵權,孫臏被罷免了軍師之職。

然後,魏惠王龐涓強行攻下了趙國都城邯鄲,接著利用韓國軍隊吊打齊、宋、衛三國聯軍,迫使趙國簽訂盟約。到前350年,東邊局勢基本平穩,魏國反過頭來向秦國算帳。嚇得秦孝公和魏惠王在彤地會盟,歸還之前侵佔的全部領土

後來魏國伐韓,韓向齊國求救,恰逢齊威王逝世,其子齊宣王繼位,知道田忌、孫臏冤枉,又恢復了他們的職位命其救韓。孫臏還是運用“圍魏救趙”戰法,率軍直趨魏都大樑,誘使魏軍回救,以解韓國之困。

魏國眼見勝利在望之際,又是齊國從中作梗,其惱怒憤懣自不必多說。於是決定放過韓國,轉將兵鋒指向齊軍。。魏惠王待攻韓的魏軍撤回後,即命太子申為上將軍,龐涓為將,率雄師10萬之眾,氣勢洶洶撲向齊軍,企圖同齊軍一決勝負。

龐涓在接連3天追下來以後,見齊軍退卻避戰而又天天減灶,武斷地認定齊軍鬥志渙散,士卒逃亡過半。於是命令部隊丟下步兵和輜重,只帶著一部分輕裝精銳騎兵,晝夜兼程追趕齊軍至馬陵,見剝皮的樹幹上寫著字,但看不清楚,就叫人點起火把照明。

字還沒有讀完,齊軍便萬弩齊發,給魏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打擊,魏軍頓時驚恐失措,大敗潰亂。龐涓智窮力竭,眼見敗局已定,遂憤愧自殺。齊軍乘勝追擊,又連續大破魏軍,前後殲敵10萬餘人,並俘虜了魏軍主帥太子申。

魏國就此衰落了,魏國的失敗表面上是孫臏對龐涓的勝利,但是其實魏國的衰弱是必然的,身處四戰之地而窮兵黷武,忽視經濟發展,可以強盛一時,卻終將衰退。《孟子-梁惠王上》中的梁惠王就是那位窮兵黷武的魏惠王,咄咄逼人得想要擴張,四面出擊,千里之外而分兵二,弄得民生凋敝。

魏遭重創後,齊秦成為最強大的國家,可惜齊的霸權也也沒有持續多久,而齊國的衰落又和燕國崛起有很大關係,這就牽扯到很重要的一個人---“蘇秦”,這個咱們後面會講到。

孫臏知道龐涓要害他就裝瘋賣傻,而龐涓也懷疑孫臏是裝瘋,就命令把他拽到豬圈裡。孫臏渾身污穢不堪,披頭散髮,全然不覺地在豬圈泥水中滾倒,直怔怔瞪著兩眼,又哭、又笑……

孫臏一直在等待一個機會,時間就這麼過去了,直到齊國一個使臣的到來才被救出, 孫臏到了齊國,齊王十分敬重。田忌更是禮遇有加。在一件小事上孫臏表現出的智謀,尤其令齊國君臣嘆服(那就是小學課本裡都有的田忌賽馬的故事)。

西元前354年,魏圍攻趙都邯鄲,次年趙向齊求救。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援救。孫臏認為魏以精銳攻邯鄲,國內空虛,於是率軍圍攻魏都大樑,使魏將龐涓趕回應戰。孫臏卻在桂陵伏襲,打敗魏軍,並生擒龐涓。孫臏在此戰中避實擊虛、攻其必救,創造了“圍魏救趙”戰法。

趁著魏國失敗,楚國北上攻打魏國睢水流域的土地,秦國更是趁著魏國無暇顧及西方領土,接連攻擊,到西元前352年,已經攻下了魏國舊都安邑。魏國雖遭桂陵重創,國力損耗,但軍事上還保持著強盛的聲勢。後來龐涓派人離間齊王,田忌被削去兵權,孫臏被罷免了軍師之職。

然後,魏惠王龐涓強行攻下了趙國都城邯鄲,接著利用韓國軍隊吊打齊、宋、衛三國聯軍,迫使趙國簽訂盟約。到前350年,東邊局勢基本平穩,魏國反過頭來向秦國算帳。嚇得秦孝公和魏惠王在彤地會盟,歸還之前侵佔的全部領土

後來魏國伐韓,韓向齊國求救,恰逢齊威王逝世,其子齊宣王繼位,知道田忌、孫臏冤枉,又恢復了他們的職位命其救韓。孫臏還是運用“圍魏救趙”戰法,率軍直趨魏都大樑,誘使魏軍回救,以解韓國之困。

魏國眼見勝利在望之際,又是齊國從中作梗,其惱怒憤懣自不必多說。於是決定放過韓國,轉將兵鋒指向齊軍。。魏惠王待攻韓的魏軍撤回後,即命太子申為上將軍,龐涓為將,率雄師10萬之眾,氣勢洶洶撲向齊軍,企圖同齊軍一決勝負。

龐涓在接連3天追下來以後,見齊軍退卻避戰而又天天減灶,武斷地認定齊軍鬥志渙散,士卒逃亡過半。於是命令部隊丟下步兵和輜重,只帶著一部分輕裝精銳騎兵,晝夜兼程追趕齊軍至馬陵,見剝皮的樹幹上寫著字,但看不清楚,就叫人點起火把照明。

字還沒有讀完,齊軍便萬弩齊發,給魏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打擊,魏軍頓時驚恐失措,大敗潰亂。龐涓智窮力竭,眼見敗局已定,遂憤愧自殺。齊軍乘勝追擊,又連續大破魏軍,前後殲敵10萬餘人,並俘虜了魏軍主帥太子申。

魏國就此衰落了,魏國的失敗表面上是孫臏對龐涓的勝利,但是其實魏國的衰弱是必然的,身處四戰之地而窮兵黷武,忽視經濟發展,可以強盛一時,卻終將衰退。《孟子-梁惠王上》中的梁惠王就是那位窮兵黷武的魏惠王,咄咄逼人得想要擴張,四面出擊,千里之外而分兵二,弄得民生凋敝。

魏遭重創後,齊秦成為最強大的國家,可惜齊的霸權也也沒有持續多久,而齊國的衰落又和燕國崛起有很大關係,這就牽扯到很重要的一個人---“蘇秦”,這個咱們後面會講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