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茶源地理|當喝到一款叢味很足很顯的單叢時,你可能要當心了

“這茶夠力, 叢味足。 ”

“老叢的魅力在於叢味。 ”

......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 叢味開始流行於茶客們的口中, 成為檢驗茶葉好(jia)壞(ge)的一項指標。

01

有叢味=樹齡夠老?

大多喝單叢的茶友, 對叢味一詞並不陌生, 未曾喝出來過至少也聽說過。 但要解釋叢味是什麼, 就難倒眾茶客了。

有人說, 叢味是品種香, 如蜜蘭香的獨特蜜味, 黃枝香的梔子花味, 就是它該有的叢味。

坊間更多的人把“叢味”解釋為“苔蘚味”。

因為一棵茶樹總是要夠老, 才會長滿各種寄生物——包括苔蘚、地衣、松蘿、石斛、蟹爪, 所以有叢味的茶, 意味著樹齡夠老。 而樹齡這件事,

是茶界一個過硬的指標。

潮州人把茶樹樹幹上寄生著的那堆五花八門的東西統稱“茶毛”, 有些老茶客也管叢味叫“茶毛味”。

02

叢味可以人工做出來

在鳳凰茶區採訪期間, 茶源地理團隊意外發現, 不但茶葉能賣錢, 茶樹身上的茶毛曬乾後一斤也能賣得百元以上。

好些老樹, 譬如雞籠刊的母樹和它旁邊的幾棵大茶樹, 身上的毛被“除”地一乾二淨。

幾番追問, 原來這是一門新生意。

市場和消費者追求“叢味”, 有些茶農便把老茶樹身上的茶毛都搜刮下來, 曬乾, 混合到茶葉裡, 讓茶葉無端端生出叢味來。

混合的方式據說有兩種, 一是直接把曬乾的茶毛扔到茶葉裡去熏, 另外一種是把茶毛熬出來的水均勻地灑在正在晾曬的茶葉上。 這種東西叫“香引”, 跟給茶葉噴香水是一個意思。

03

對比天然叢味與人工叢味的區別

茶樹上附生的地衣是一個大氣污染的晴雨錶, 但凡見到大量生長地衣的茶樹, 至少可以斷定的是, 該地空氣品質非常之好。

生長在茶樹樹幹上的地衣又稱之為“殼狀地衣”,

它們含有芳香油, 有著獨特的香氣, 在化妝品業用途很廣, 還可以用在香水裡調香。

為了驗證是否能夠人工做出叢味, 茶源地理團隊決定依法炮製, 從老樹上剝下地衣, 通風陰乾後, 取小片和普通的單叢茶一起沖泡。

然而, 將茶樹上的殼狀地衣剝下,

並不是一件很輕鬆便捷的事情, 因為地衣和茶樹枝幹貼得非常緊。

如果要快速剝下大量地衣, 則必須用刀, 這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很多被取過地衣的老樹枝幹上刮痕累累。

地衣被陰乾之後, 它的芳香物質明顯地散發出來。 在茶園裡聞不到的氣味突然變得十分濃郁。

七克幹茶葉裡, 我們放入了小拇指指甲大小的一片地衣, 對照組是同樣的一款茶葉, 沒有放地衣, 而後集體盲評。

結論是, 大家都能準確地喝出加了地衣的茶葉, 因為那種味道十分顯著, 而且的確就是大家口中形容的“叢味”。

但是, 這種人工叢味和真正的老樹單叢的叢味區別是, 前者非常明顯以及確定, 而後者卻隱約而飄渺。 前者三四沖之後就會散盡, 而後者則會一直綿延下去。

所以, 如果你喝到一款“入口即叢味得不得了”的茶葉, 也許該多想一想了。

該不該給老茶樹“除毛”?

在鳳凰茶區, 茶農對給老茶樹“除毛”似乎並不反感, 因為有許多茶農認為這東西長得太多就會跟茶樹搶營養。

在過去的種植手冊裡, 基於這點還專門提醒茶農要給茶樹除苔。只是後來關於小環境和共生的環境理論普及了,大家才又覺得長得毛茸茸的茶樹,應該也是好事。

客觀地說,如果茶樹上過分堆積了太多寄生物,的確會妨礙到茶樹的呼吸,並且為害蟲提供了棲息地,少量則無妨。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此文章為英德姐妹茶莊的懂茶妹(honghong999888777)整理發佈,轉載請說明,特此聲明!】有任何問題直接留言或加懂茶妹交流哦~

基於這點還專門提醒茶農要給茶樹除苔。只是後來關於小環境和共生的環境理論普及了,大家才又覺得長得毛茸茸的茶樹,應該也是好事。

客觀地說,如果茶樹上過分堆積了太多寄生物,的確會妨礙到茶樹的呼吸,並且為害蟲提供了棲息地,少量則無妨。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此文章為英德姐妹茶莊的懂茶妹(honghong999888777)整理發佈,轉載請說明,特此聲明!】有任何問題直接留言或加懂茶妹交流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