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推薦」清明聞到艾糍香!艾葉用途多多,還可以這樣用……

提示:

清明時節, 農村田野間艾葉正蓬勃生長, 隨處可見, 其色澤青蔥, 氣味清新濃郁, 因有良好藥用功效和食用價值, 惹得不少喜愛養生保健的市民採摘。

在南方, 艾糍粑就是一道傳統的清明應節美食, 香糯可口, 不但令人胃口大開, 而且利於祛濕散寒, 緩解濕熱內蘊等症狀。 此外, 艾葉還可搗碎後得艾絨用作艾灸、或者是煮水泡腳等等。 今期【藥師線上】將為各位市民朋友介紹這味功效良多的藥材:艾葉。

艾葉, 又稱艾草、香艾、薊艾、艾蒿, 性味苦、辛、溫, 入脾、肝、腎經, 能散寒除濕, 溫經止血。 適用於虛寒性出血及腹痛, 對於婦女虛寒月經不調、腹痛、崩漏有明顯療效, 是一種婦科良藥。 在傳統中國民間醫藥學中, 艾葉用於預防瘟疫已有幾千年的歷史, 屬於極易就地取材的一味中草藥。

鮮艾葉常可用作食療, 外洗用於皮膚瘙癢等;而幹艾葉用於藥房配藥或常搗碎得艾絨, 製成艾條使用, 通經活絡、溫經止血等, 兩者均為中醫常用。

艾莖、葉都含有揮發芳香油。 它所產生的獨特芳香, 可驅蚊蠅、蟲蟻, 淨化空氣。 在民間, 為了治病祛邪, 有三月三吃艾糍粑, 五月五門口掛艾葉、洗艾葉藥浴的風俗。

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艾葉的常用方法:

艾葉粑粑

在中國廣闊的南方及西南地區, 素來有食用以艾葉為原料制做的麵食、湯品、菜肴的習俗。 最典型的莫過於盛行於兩廣及湘、黔部分地區的民間美食——艾葉粑粑。

艾葉粑粑又稱蒿子, 是一道傳統的漢族小吃, 一般在清明節,

寒食節食用。

用料:艾菜半斤, 糯米粉半斤, 芝麻2兩, 花生2兩, 白砂糖1湯匙;

做法:艾葉洗淨後, 用清水浸泡24小時, 以去除苦味。 泡好的艾葉在熱水裡焯2分鐘, 撈出浸泡在涼水裡, 繼續泡1小時。 泡好的艾葉擠去水分後, 切成碎末。 將糯米粉, 艾葉碎放在大碗裡, 加約100毫升水, 揉成不粘手, 略幹的麵團, 花生和芝麻在炒鍋裡炒香, 涼後裝入厚塑膠袋裡, 用擀麵杖壓成碎末, 再加入白砂糖繼續碾成略碎, 裝入小碗, 拌勻。 摘取少許麵團, 在手裡捏成扁圓形, 放入少許花生芝麻餡, 然後四邊向中間捏緊, 將介面處捏實, 做成像湯圓那樣的一個球形, 蒸鍋裡燒開水後, 將製作好的艾粑粑放在玉米葉, 或柚子葉上, 放入蒸鍋裡大火蒸至熟透, 關火連葉取出,

即可食用。

清明寒食裡面艾葉粑粑, 外表是深綠色的、裡面的餡或是豆沙或是碎花生的甜糍粑, 也有放碎菜葉, 做成鹹的, 入口即聞一股艾葉的清香。 食之, 可祛風驅邪。

清明粄

客家人有製作清明粄的習俗,如祭祀、踏青時,趁便採摘些鮮嫩的艾葉、白頭翁、魚腥草、雞屎藤等用於製作清明粄。白頭翁、魚腥草、雞屎藤都是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利尿通淋的功效。清明時節,細雨紛紛,人體濕氣重,而此時也是這幾種中藥最鮮嫩的時候。

雞屎藤

做法:採摘鮮嫩的艾葉、魚腥草、雞屎藤等鮮草,回來晾曬乾之後,搗碎,拌在糯米粉或粘米粉中,加上糖,放進鍋裡蒸或煎熟,就成了散發著濃濃艾葉香、具有消食健胃、散寒祛濕、清熱解毒、暖胃等養身健體作用的美食——清明粄。

艾葉泡腳

艾葉有理氣血、逐寒濕、溫經、止血等作用。艾葉泡腳對於許多處於生理期的女性朋友而言,是恢復身體的不錯選擇。可促進血液迴圈,驅除體內濕寒;可除腳臭、去腳氣、改善腳部出汗的毛病;有利於緩解改善支氣管炎和類風濕等疾病;治療口腔潰瘍、咽喉腫痛、牙齦發炎等與虛火、寒火有關的症狀。

注意:艾葉泡腳不是隨隨便便地煮水浸腳,無論是在製作艾葉水的時候,還是在泡的過程中都是講究方法的。

做法:首先,準備鮮艾葉50克,如果是曬乾的艾葉則30克就可以了;然後加水1500毫升煮開;煮開之後讓水滾15分鐘左右,再撈去艾葉;把水倒在一個桶裡就可以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讓艾葉水自然地放涼,不要摻冷水進去哦,直接待水溫降至45℃時就可以浸泡雙腳。如果在泡的過程中水冷了,可以再加艾葉水,反復地熱泡。

注意:艾葉泡腳最忌的就是寒,所以,最好不要在敞開式的地方泡腳,也要注意保暖。另外,千萬不能夠天天進行艾葉泡腳,每週2到3次為宜,每次泡的時間需要保持在二十分鐘左右。最好是在晚上睡覺之前泡,這樣可以幫你暖腳,以促進睡眠!

孕婦偶爾泡一次無礙,但最好還是諮詢您的保健醫生,以防意外。

製作艾絨、艾條

艾絨是艾草的天然加工品,艾絨是製作艾條的原材料,也是灸法所用的主要材料。其功效主要有:通經活絡、溫經止血,散寒止痛、養生保健。艾絨是由艾葉經過反復曬杵、捶打、粉碎,篩除雜質、粉塵,而得到的軟細如棉的物品。其色澤灰白,柔軟如絨,易燃而不起火焰,氣味芳香,適合灸用。根據加工程度的不同有粗細之分,粗者多用於溫針或製作艾條,細者多用於製作艾柱。

艾灸是近些年來,在現代家庭中悄然流行的養生方式,用艾灸材料產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節人體紊亂的生理功能,從而達到治病防病的目的。艾絨和艾條在我院的針灸科廣泛應用,供專業醫護人員為患者治療單獨艾灸使用,或配合針灸一起使用,效果更佳。

艾絨和艾條使用專業性強,需根據體質辨證取穴使用,建議可到我院針灸科進行專業治療。

此外,產婦在坐月子期間可以讓家人幫忙用艾葉煮水洗頭、洗澡,具有理氣血、逐寒濕、止血、安眠、溫經的功效,用艾葉做藥枕或薰蒸還可以防病等。最後提醒一下,艾葉的用途雖然廣泛,但在治病藥用方面,建議市民還是要到醫院在專業醫生藥師的指導下使用。

(蘇家輝/文)

專家簡介:蘇家輝

佛山市中醫院藥劑科,主管中藥師,從事中藥學工作20年,在中藥配劑、中藥鑒定與養護、品質管制等方面有豐富經驗。

親,覺得文章實用請別忘了轉發和點贊喲↓↓↓

清明粄

客家人有製作清明粄的習俗,如祭祀、踏青時,趁便採摘些鮮嫩的艾葉、白頭翁、魚腥草、雞屎藤等用於製作清明粄。白頭翁、魚腥草、雞屎藤都是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利尿通淋的功效。清明時節,細雨紛紛,人體濕氣重,而此時也是這幾種中藥最鮮嫩的時候。

雞屎藤

做法:採摘鮮嫩的艾葉、魚腥草、雞屎藤等鮮草,回來晾曬乾之後,搗碎,拌在糯米粉或粘米粉中,加上糖,放進鍋裡蒸或煎熟,就成了散發著濃濃艾葉香、具有消食健胃、散寒祛濕、清熱解毒、暖胃等養身健體作用的美食——清明粄。

艾葉泡腳

艾葉有理氣血、逐寒濕、溫經、止血等作用。艾葉泡腳對於許多處於生理期的女性朋友而言,是恢復身體的不錯選擇。可促進血液迴圈,驅除體內濕寒;可除腳臭、去腳氣、改善腳部出汗的毛病;有利於緩解改善支氣管炎和類風濕等疾病;治療口腔潰瘍、咽喉腫痛、牙齦發炎等與虛火、寒火有關的症狀。

注意:艾葉泡腳不是隨隨便便地煮水浸腳,無論是在製作艾葉水的時候,還是在泡的過程中都是講究方法的。

做法:首先,準備鮮艾葉50克,如果是曬乾的艾葉則30克就可以了;然後加水1500毫升煮開;煮開之後讓水滾15分鐘左右,再撈去艾葉;把水倒在一個桶裡就可以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讓艾葉水自然地放涼,不要摻冷水進去哦,直接待水溫降至45℃時就可以浸泡雙腳。如果在泡的過程中水冷了,可以再加艾葉水,反復地熱泡。

注意:艾葉泡腳最忌的就是寒,所以,最好不要在敞開式的地方泡腳,也要注意保暖。另外,千萬不能夠天天進行艾葉泡腳,每週2到3次為宜,每次泡的時間需要保持在二十分鐘左右。最好是在晚上睡覺之前泡,這樣可以幫你暖腳,以促進睡眠!

孕婦偶爾泡一次無礙,但最好還是諮詢您的保健醫生,以防意外。

製作艾絨、艾條

艾絨是艾草的天然加工品,艾絨是製作艾條的原材料,也是灸法所用的主要材料。其功效主要有:通經活絡、溫經止血,散寒止痛、養生保健。艾絨是由艾葉經過反復曬杵、捶打、粉碎,篩除雜質、粉塵,而得到的軟細如棉的物品。其色澤灰白,柔軟如絨,易燃而不起火焰,氣味芳香,適合灸用。根據加工程度的不同有粗細之分,粗者多用於溫針或製作艾條,細者多用於製作艾柱。

艾灸是近些年來,在現代家庭中悄然流行的養生方式,用艾灸材料產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節人體紊亂的生理功能,從而達到治病防病的目的。艾絨和艾條在我院的針灸科廣泛應用,供專業醫護人員為患者治療單獨艾灸使用,或配合針灸一起使用,效果更佳。

艾絨和艾條使用專業性強,需根據體質辨證取穴使用,建議可到我院針灸科進行專業治療。

此外,產婦在坐月子期間可以讓家人幫忙用艾葉煮水洗頭、洗澡,具有理氣血、逐寒濕、止血、安眠、溫經的功效,用艾葉做藥枕或薰蒸還可以防病等。最後提醒一下,艾葉的用途雖然廣泛,但在治病藥用方面,建議市民還是要到醫院在專業醫生藥師的指導下使用。

(蘇家輝/文)

專家簡介:蘇家輝

佛山市中醫院藥劑科,主管中藥師,從事中藥學工作20年,在中藥配劑、中藥鑒定與養護、品質管制等方面有豐富經驗。

親,覺得文章實用請別忘了轉發和點贊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